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海省成矿规律与百年勘查成果及新一轮找矿突破行动建议--《中国矿产地质志·青海卷》研编 被引量:2
1
作者 潘彤 王福德 +6 位作者 薛万文 田永革 何书跃 李五福 王雷 路超 雷晓清 《地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9-171,共13页
青海省成矿条件优越,矿产资源丰富,是我国矿产资源的主要蕴藏地之一。通过《中国矿产地质志·青海卷》、矿产地质图和成矿规律图研编,总结了青海省百年勘查成果,共发现矿产种类有137种,发现各类矿产地2587处。研编成果在点上有了新... 青海省成矿条件优越,矿产资源丰富,是我国矿产资源的主要蕴藏地之一。通过《中国矿产地质志·青海卷》、矿产地质图和成矿规律图研编,总结了青海省百年勘查成果,共发现矿产种类有137种,发现各类矿产地2587处。研编成果在点上有了新类型、新矿种发现;确立柴达木盆地北缘稀有金属找矿靶区;实现了柴达木盆地盐类理论创新与找矿突破。成矿在空间上涉及5个成矿省、16个成矿带;经历了前南华纪、南华纪-泥盆纪、石炭纪-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古近纪-第四纪五个时段的演化。青海省成矿作用多样、矿种复杂,厘定矿床成矿系列48个,亚系列114个。依据以上,研判了青海省矿产资源潜力和找矿前景,提出了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建议,提出柴达木盆地聚焦盐湖增产保供、柴达木盆地周缘突出战略性矿产找矿、共和盆地、贵德盆地实现清洁能源找矿新发现,并梳理了影响找矿取得突破的关键科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省 成矿规律 找矿突破 行动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潘—甘孜造山带南缘青海省秋智地区晚三叠世花岗岩体成因及构造背景 被引量:1
2
作者 曹锦山 张新远 +3 位作者 欧阳光文 王春涛 刘建栋 李五福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83-502,共20页
松潘—甘孜造山带内广泛发育印支期花岗岩小岩体或岩株。本文以松潘—甘孜造山带南缘青海省秋智地区花岗岩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岩相学、锆石U-Pb年代学、锆石Lu-Hf同位素、全岩Sr-Nd同位素及全岩地球化学研究,探讨了岩石成因及构造背景。... 松潘—甘孜造山带内广泛发育印支期花岗岩小岩体或岩株。本文以松潘—甘孜造山带南缘青海省秋智地区花岗岩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岩相学、锆石U-Pb年代学、锆石Lu-Hf同位素、全岩Sr-Nd同位素及全岩地球化学研究,探讨了岩石成因及构造背景。结果表明:秋智地区花岗岩体主要为花岗闪长岩,具弱富钠(Na_(2)O/K_(2)O=0.97~1.34)、低铝饱和指数(A/CNK=0.99~1.08)的特征,属弱过铝质钙碱性系列花岗岩;稀土元素图解具有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的右倾特征;富集Rb、K、U、Th、La、Ce、Nd、Zr、Hf、Y,亏损Ba、Sr、Ta、Nb、P、Ti;花岗闪长岩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215.4±1.4)Ma(MSWD=1.05,n=23),代表成岩时代为晚三叠世;锆石Hf同位素初始值(^(176)Hf/^(177)Hf)_(i)介于0.282377~0.282437之间,ε_(Hf)(t)值为-9.44~-7.19,二阶段模式年龄(T_(DM2))为1840~1702 Ma;全岩Sr同位素初始值(^(87)Sr/^(86)Sr)_(i)为0.709783~0.710530,ε_(Nd)(t)为-8.2~-7.8,二阶段模式年龄(T_(DM2))介于1659~1630 Ma之间,显示岩浆源区为古老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具有钙碱性I型花岗岩特征。综合区域地质资料及岩石球化学特征等研究,认为秋智花岗岩体是晚三叠世后碰撞构造背景下,岩石圈拆沉、软流圈物质上涌导致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潘-甘孜造山带 后碰撞 锆石U-Pb年代学 锆石Lu-Hf同位素 SR-ND同位素 晚三叠世 Ⅰ型花岗岩 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羌塘东部玉树地区阿多中三叠世A型流纹岩地球化学特征、成因及其地质意义
3
作者 许传兵 王强 +7 位作者 王军 但卫 刘金恒 李五福 王秉璋 李善平 王春涛 王子龙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12-723,共12页
本文报道了羌塘东部玉树地区阿多流纹岩的锆石U-Pb定年和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锆石SIMS定年结果为244.6±4.4 Ma(MSWD=0.5,n=17),表明其形成于中三叠世。流纹岩富硅(SiO_(2)=69.31%~73.42%),贫镁(MgO=0.27%~0.45%),富碱(Na_(2)O+K... 本文报道了羌塘东部玉树地区阿多流纹岩的锆石U-Pb定年和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锆石SIMS定年结果为244.6±4.4 Ma(MSWD=0.5,n=17),表明其形成于中三叠世。流纹岩富硅(SiO_(2)=69.31%~73.42%),贫镁(MgO=0.27%~0.45%),富碱(Na_(2)O+K_(2)O=7.42%~10.00%),富集轻稀土元素以及Zr、Hf、Th和U等元素,亏损Sr、Eu、Nb、Ta、P和Ti等元素。岩石具有高的10000×Ga/Al(3.25~4.66),Zr(566~725μg/g)、Zr+Nb+Ce+Y(744~1532μg/g)以及锆石饱和温度(平均927℃),表明其具有A_(2)型花岗质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流纹岩具有比较均一且正的ε_(Nd)(t)值(+0.52~+1.01)和较年轻的两阶段Nd同位素模式年龄(939~977 Ma),显示其源区有新生地壳组分,可能来自新生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结合区域地质资料,认为该流纹岩可能形成于古特提斯洋板片北向俯冲引起的弧后拉张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定年 A型流纹岩 古特提斯洋 羌塘东部 青藏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昆仑大格勒地区稀有和稀土矿化碱性杂岩体的发现及意义 被引量:11
4
作者 李五福 王涛 +16 位作者 王秉璋 张新远 谭运鸿 袁博武 王春涛 韩晓龙 金婷婷 郑英 曹锦山 王泰山 张焜 付长垒 陈健 刘建栋 李青 张启龙 陈丽娟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8-49,共12页
稀有、稀土元素由于其特殊的属性对国民经济、国家安全和科技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与碱性岩类相关的稀有、稀土矿产资源储量十分丰富,近年来对其勘探和开发越来越受到重视。青海省地质调查院在东昆仑中段大格勒地区首次发现了稀有... 稀有、稀土元素由于其特殊的属性对国民经济、国家安全和科技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与碱性岩类相关的稀有、稀土矿产资源储量十分丰富,近年来对其勘探和开发越来越受到重视。青海省地质调查院在东昆仑中段大格勒地区首次发现了稀有和稀土矿化碱性杂岩体,岩石类型主要为含尖晶石磷灰石蛇纹石化橄榄岩、含磷灰石金云母霞石单斜辉石岩、橄榄辉长岩、含磷灰石金云母角闪石岩、磁铁矿化含橄榄石磷灰石碳酸岩等,其中含矿岩石为碳酸岩、橄榄岩、辉石岩等。矿石矿物主要为烧绿石、铌钽铁矿、磷灰石、独居石、钛铁矿。现初步圈定Nb、P矿体一条,矿体厚3.8~56.56 m,Nb_(2)O_(5)品位最高6.9%,平均0.71%;P_(2)O_(5)品位最高14.5%,平均品位5.6%,Ta和REE也伴有矿化,显示了很好的含矿性。这一发现大大拓展了青藏高原稀有、稀土矿的找矿空间,为发现新的、优质的稀有稀土矿产提供重要启示,具有重要的找矿和战略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杂岩体 稀有金属 稀土矿 大格勒 东昆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昆仑大格勒地区碱性杂岩体中辉石角闪石岩的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6
5
作者 李五福 王强 +14 位作者 王秉璋 刘建栋 王春涛 周金胜 马林 王涛 张新远 刘金恒 李玉龙 袁博武 王泰山 曹锦山 金婷婷 韩晓龙 谭运鸿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4-162,I0012-I0016,共24页
东昆仑大格勒地区发现了以铌为主的稀有和稀土矿化碱性杂岩体,辉石角闪石岩构成了杂岩体的主体且有弱矿化显示。为了查明辉石角闪石岩的成岩时代和岩石成因、了解稀有和稀土矿的成矿背景,指导区域找矿突破,本文对其进行了详细野外地质... 东昆仑大格勒地区发现了以铌为主的稀有和稀土矿化碱性杂岩体,辉石角闪石岩构成了杂岩体的主体且有弱矿化显示。为了查明辉石角闪石岩的成岩时代和岩石成因、了解稀有和稀土矿的成矿背景,指导区域找矿突破,本文对其进行了详细野外地质调查、年代学、矿物学、全岩元素地球化学及Sr-Nd同位素研究。辉石角闪石岩由角闪石、黑云母、少量辉石以及矿石矿物(易解石、褐帘石、磷灰石、含铌钛铁矿)等组成,其中角闪石主要为钙角闪石组中的镁绿钙闪石,少量为浅闪石和阳起石;黑云母为镁质黑云母;辉石为透辉石和普通辉石。辉石角闪石岩成岩年龄为418 Ma,岩石具有低硅(SiO_(2)=35.49%~42.62%)、高MgO(7.27%~16.04%)、CaO(11.94%~13.44%)、TiO_(2)(1.80%~6.13%)、P_(2)O_(5)(0.52%~2.79%)含量特征,轻稀土元素强烈富集,在微量元素蛛网图中显示Nb、Ta正异常以及Pb负异常,与OIB特征类似。岩石具有富集的Sr-Nd同位素组成((87Sr/86Sr)i=0.700444~0.705404,ε_(Nd)(t)=-0.4~0.9),落入OIB型富集地幔的范围。综合研究表明大格勒辉石角闪石岩可能源于OIB型软流圈地幔,源区Nb-Ta的富集及Pb和K的亏损主要与再循环脱水洋壳有关。大格勒辉石角闪石岩的形成时代稍晚于东昆仑高压变质带榴辉岩相的峰期变质时代,因此其产出的构造环境可能与陆-陆碰撞期间俯冲大洋岩石圈断离软流圈地幔上涌熔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辉石角闪石岩 年代学 地球化学 SR-ND同位素 大格勒 东昆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昆仑大格勒富铌碳酸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初探 被引量:10
6
作者 王泰山 李五福 +16 位作者 王秉璋 王涛 李积清 薛万文 李玉龙 林艳海 王春涛 张鑫利 曹锦山 袁博武 郑英 李青 张新远 赵志逸 金婷婷 马林 韩晓龙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7-113,共17页
大格勒碳酸岩是东昆仑地区新发现的火成碳酸岩,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本文对该碳酸岩开展了全岩主量和微量元素以及同位素研究,初步探讨其岩石成因。大格勒碳酸岩的化学组成以CaO和MgO为主,CaO含量为24.17%~30.40%,MgO含量为15.56%~18.91... 大格勒碳酸岩是东昆仑地区新发现的火成碳酸岩,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本文对该碳酸岩开展了全岩主量和微量元素以及同位素研究,初步探讨其岩石成因。大格勒碳酸岩的化学组成以CaO和MgO为主,CaO含量为24.17%~30.40%,MgO含量为15.56%~18.91%,SiO_(2)含量为0.61%~6.25%,CO_(2)含量为25.09%~36.09%,其CaO/(CaO+MgO+FeO^(T)+MnO)(CCMF)在0.41~0.51之间,属于镁质碳酸岩。岩石的稀土元素总量∑REE在515~1863μg/g之间,稀土元素配分模式显示富集轻稀土元素,轻重稀土元素分异明显((La/Yb)N=284~589),无明显的Eu、Ce异常(δEu=0.89~1.23,平均1.01,δCe=0.96~1.11,平均1.05)。微量元素蛛网图显示样品明显富集Nb、Sr、Th、U、Pb、P,相对亏损Rb、K、Ti元素,Ba、Zr、Hf及HREE等元素接近原始地幔,Nb含量在126~5009μg/g之间(平均1568μg/g)。碳酸岩样品具有相对低的(^(87)Sr/^(86)Sr)i值(0.703718~0.703964)和低ε_(Nd)(t)值(-1.07~-0.33),δ^(13)CV-PDB值为-8.5‰~-5.7‰,δ^(18)OV-SMOW值为8.9‰~14.4‰,同位素及微量元素组成显示其具有幔源特征,并在碳酸岩形成过程中受到了热液蚀变作用,可能与东昆仑早泥盆世碰撞后伸展作用导致的软流圈地幔上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岩 SR-ND同位素 C-O同位素 地球化学 地幔源区特征 大格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昆仑大格勒地区碱性杂岩体中辉石岩的年代学、地球化学、Sr-Nd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0
7
作者 王春涛 李五福 +12 位作者 王秉璋 王强 张新远 王涛 郑英 金婷婷 刘建栋 袁博武 韩晓龙 曹锦山 王泰山 谭运鸿 李玉龙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5-143,I0008-I0011,共23页
近年团队在东昆仑大格勒地区发现了Nb、P矿化碱性杂岩体,并对杂岩体的岩石组合、岩石学特征及含矿性开展了研究,初步圈定了Nb、P矿化体,显示东昆仑具有寻找与碱性岩-碳酸岩型稀有稀土矿潜力。对碱性岩的形成时代、地球化学组成、矿物成... 近年团队在东昆仑大格勒地区发现了Nb、P矿化碱性杂岩体,并对杂岩体的岩石组合、岩石学特征及含矿性开展了研究,初步圈定了Nb、P矿化体,显示东昆仑具有寻找与碱性岩-碳酸岩型稀有稀土矿潜力。对碱性岩的形成时代、地球化学组成、矿物成分以及形成环境等方面的研究,不仅对重建东昆仑古构造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还可推动东昆仑稀有金属成矿规律研究与找矿突破。本文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选取杂岩体中重要的含矿辉石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单矿物电子探针原位分析、磷灰石和榍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及Sr-Nd同位素研究。结果显示,东昆仑大格勒地区辉石岩的形成时代为418 Ma。辉石岩主要矿物中存在似长石(霞石)、碱性暗色矿物(富铁黑云母),单斜辉石为透辉石,角闪石为钙质角闪石(铁韭闪石),黑云母为铁质黑云母和镁质黑云母。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辉石岩具有富K(K_(2)O>Na_(2)O)、CaO含量高、轻稀土元素强烈富集、富集Rb、Ba、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不亏损Nb、Ta元素,亏损Zr、U、Ti等高场强元素的特征。全岩的(87Sr/86Sr)i为0.704058~0.704278,ε_(Nd)(t)为-0.4~-0.2。矿物组成、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均指示大格勒辉石岩为钾质碱性岩,具有与OIB相似的特征,岩浆源区为EMⅠ型地幔端元。岩石的形成过程为母岩浆在相对较深的地幔源区经历了1%~3%较低程度的部分熔融作用,在上侵过程中经历了较强的分离结晶作用和微弱的同化混染作用,其形成时代为该地区岩浆活动最强烈的时期,可能与碰撞后软流圈地幔的上涌和岩石圈的强烈伸展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辉石岩 年代学 地球化学 SR-ND同位素 大格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昆仑大格勒地区富铌橄榄岩矿物学、地球化学及Sr-Nd同位素特征 被引量:7
8
作者 李积清 王涛 +7 位作者 王秉璋 李五福 王泰山 薛万文 李玉龙 李青 金婷婷 袁博武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4-124,共11页
东昆仑大格勒地区碳酸岩-碱性杂岩富铌稀土矿化的发现,对青海省优质稀有稀土矿产的勘查及综合研究具有重要启示。本文以大格勒杂岩体中蛇纹石化富铌橄榄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矿物学、岩石地球化学和Sr-Nd同位素研究。矿物学分析显示,富... 东昆仑大格勒地区碳酸岩-碱性杂岩富铌稀土矿化的发现,对青海省优质稀有稀土矿产的勘查及综合研究具有重要启示。本文以大格勒杂岩体中蛇纹石化富铌橄榄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矿物学、岩石地球化学和Sr-Nd同位素研究。矿物学分析显示,富铌橄榄岩中铌矿物主要为铌易解石(Nb_(2)O_(5)=50.33%~52.50%)、铌钙矿(Nb_(2)O_(5)=48.20%~50.27%)、褐铈铌矿(Nb_(2)O_(5)=42.80%~43.45%)、Stefanweissite矿(Nb_(2)O_(5)=33.14%~34.78%),次为钛铁矿(Nb_(2)O_(5)=3.45%~4.89%)。样品具低SiO_(2)(20.16%~29.20%)和K_(2)O+Na_(2)O(0.02%~2.47%)含量,高Mg O(22.88%~27.69%)含量和Mg^(#)值(74~82),稀土元素总量较高(∑REE=772~1807μg/g),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强烈富集LREE、亏损HREE,Eu异常不明显(δEu=0.87~1.17)。原始地幔标准化微量元素蛛网图显示,样品富集Nb、Ta、Th、U、Sr、Pb,Nb含量高,为981~1753μg/g,平均1378μg/g,可能与晚阶段碳酸岩侵入流体交代作用有关。样品的(87Sr/86Sr)i值为0.70378~0.70396,ε_(Nd)(t)值为-0.49~0.31,岩浆源区可能为EMⅠ型地幔端元。综合区域构造背景,大格勒岩体中富铌橄榄岩的形成可能与该地区拉张环境下岩石圈的强烈伸展和软流圈地幔的上涌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铌橄榄岩 矿物化学 地球化学 SR-ND同位素 大格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昆仑大格勒泥盆纪正长岩岩石成因和地质意义 被引量:6
9
作者 王秉璋 王强 +4 位作者 王春涛 李五福 李玉龙 金婷婷 刘建栋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1-81,I0003-I0007,共26页
东昆仑大格勒地区发现了与铌、稀土共生的碱性岩-碳酸岩杂岩体,表明东昆仑造山带具有碱性岩-碳酸岩型稀有金属矿床的找矿前景。团队对大格勒杂岩体的岩石组合、岩石地球化特征、岩浆演化及构造背景等问题开展了一系列研究。最近新发现... 东昆仑大格勒地区发现了与铌、稀土共生的碱性岩-碳酸岩杂岩体,表明东昆仑造山带具有碱性岩-碳酸岩型稀有金属矿床的找矿前景。团队对大格勒杂岩体的岩石组合、岩石地球化特征、岩浆演化及构造背景等问题开展了一系列研究。最近新发现了与碱性镁铁-超镁铁质岩、碳酸岩杂岩形成时代相近、空间上相伴共生的正长岩体,为深入了解大格勒杂岩体提供了新视角。大格勒岩体主体为角闪正长岩,少量为石英正长岩,主要矿物为正长石,次为更长石和铁浅闪石,少量为钠长石、石英、钙铁辉石、铁橄榄石和铁叶云母。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角闪正长岩形成于407~402 Ma。主量元素组成显示,角闪正长岩的SiO_(2)(59.08%~63.14%)含量中等,Al_(2)O_(3)(16.16%~17.23%)、K_(2)O+Na_(2)O(9.54%~11.06%)含量高,富钾(K_(2)O/Na_(2)O=1.45~2.02),极富铁(Fe O^(T)/(MgO+Fe O^(T))=0.93~0.94),为准铝质、钾玄岩系列;微量元素富集Hf(18.6×10^(-6)~30.6×10^(-6))、Ba(937×10^(-6)~1386×10^(-6)),极富Zr(1017×10^(-6)~1842×10^(-6)),但亏损Nb、Ta等,Eu异常不明显-弱Eu正异常(δEu=0.94~1.35,平均值为1.14)。大格勒正长岩具富集的Nd同位素(ε_(Nd)(t)为-3.9~-3.4)和高放射性Pb同位素组成(^(208)Pb/^(204)Pb(t)=38.164~38.232,^(207)Pb/^(204)Pb(t)=15.636~15.640,^(206)Pb/204Pb(t)=18.321~18.400),其锆石Hf同位素组成较均一(εHf(t)=-1.57~1.18)。结合区域构造背景,认为大格勒正长岩形成于碰撞后岩石圈伸展环境,角闪正长岩可能由富集地幔熔融产生的岩浆经过分离结晶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成因 正长岩 泥盆纪 大格勒 东昆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昆仑大格勒富铌碳酸岩矿物学特征 被引量:5
10
作者 金婷婷 王秉璋 +9 位作者 王涛 李五福 刘建栋 袁博武 付长垒 李玉龙 张新远 韩晓龙 郑英 曹锦山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2-96,共15页
东昆仑大格勒地区新发现一套碱性岩-碳酸岩杂岩体,具有很好的铌等稀有金属成矿潜力。本文在岩相学研究基础上,结合背散射电子图像,应用电子探针能谱半定量分析和波谱定量分析技术,对东昆仑大格勒富铌碳酸岩中的铌矿物进行了原位微区成... 东昆仑大格勒地区新发现一套碱性岩-碳酸岩杂岩体,具有很好的铌等稀有金属成矿潜力。本文在岩相学研究基础上,结合背散射电子图像,应用电子探针能谱半定量分析和波谱定量分析技术,对东昆仑大格勒富铌碳酸岩中的铌矿物进行了原位微区成分分析。岩相学观察表明,铌矿物主要为铌铁矿族、铌钙矿、烧绿石、褐铈铌矿、铌易解石,含铌矿物为含铌钛铁矿、斜锆石。铌矿物嵌布粒度较细,嵌布关系紧密而复杂。其中,铌铁矿族常与磁铁矿、铌钙矿、褐铈铌矿和磷灰石紧密共生,多以细粒状集合体呈浸染状、星散型沿磁铁矿裂纹与边部进行交代。铌钙矿、烧绿石和褐铈铌矿常与铌铁矿、磁铁矿和磷灰石紧密共生,铌钙矿局部与铌铁矿呈不规则状接触分布,烧绿石呈不规则状沿铌铁矿边部分布,褐铈铌矿多以团块状沿铌铁矿边部分布。铌易解石与磁铁矿紧密共生,呈不规则状接触。初步推断铌矿物包括岩浆期形成的烧绿石和铌易解石,热液期形成的铌铁矿、铌钙矿、烧绿石和褐铈铌矿。矿物组合初步显示,大格勒富铌碳酸岩中的铌至少经过了岩浆和热液两个时期的富集。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主要铌矿物的Nb_(2)O_(5)平均含量分别为:铌铁矿族69.92%,铌钙矿59.55%,烧绿石59.14%,褐铈铌矿43.12%,铌易解石41.55%;含铌矿物的Nb_(2)O_(5)平均含量分别为:含铌钛铁矿1.33%,斜锆石1.22%。其中,铌铁矿族和铌钙矿、烧绿石为可选且具有工业价值的铌矿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岩 铌矿物类型 电子探针 地球化学特征 大格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碱性岩-碳酸岩杂岩共生的铌-稀土成矿作用——兼论东昆仑大格勒铌-稀土矿床中的碱性岩-碳酸岩杂岩成因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强 李五福 +13 位作者 王秉璋 王涛 周金胜 马林 李玉龙 袁博武 王春涛 王军 张新远 刘建栋 薛尔堃 胡万龙 黄彤宇 李旺超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7,共37页
铌(Nb)和稀土(REE)分别是我国重要的紧缺、优势战略矿产资源,其中Nb对外依存度接近100%。Nb和REE矿床在全世界(包括中国)都有分布,这类矿床中的矿石矿物种类繁多,但目前工业提取REE的矿石矿物主要为富轻稀土的氟碳铈矿、独居石,富重稀... 铌(Nb)和稀土(REE)分别是我国重要的紧缺、优势战略矿产资源,其中Nb对外依存度接近100%。Nb和REE矿床在全世界(包括中国)都有分布,这类矿床中的矿石矿物种类繁多,但目前工业提取REE的矿石矿物主要为富轻稀土的氟碳铈矿、独居石,富重稀土、钇的磷钇矿,风化壳淋积型黏土矿等,而工业提取Nb元素的矿石矿物主要为烧绿石和铌铁矿等。与碱性岩-碳酸岩杂岩有关的Nb、REE矿床等是铌与稀土(尤其是轻稀土)资源最重要的来源。自然界中的Nb矿床分布较广,但绝大部分Nb资源集中在全球约十多个大型矿床中,且主要与碱性岩-碳酸岩及其相关的风化产物有关。碱性岩-碳酸岩杂岩主要来自地幔,且产出于一些特殊的构造背景(如裂谷或陆内伸展、碰撞后伸展、地幔柱、火山弧等),是研究深部地幔富集与熔融过程、物质(如碳)循环和深部动力学机制的重要“岩石探针”,是当前固体地球科学研究的前沿和热点领域之一。因此,研究碱性岩-碳酸岩杂岩的形成机制及相关的Nb-REE成矿作用,具有极其重要的地球动力学和关键金属成矿意义。在东昆仑新发现了与碱性岩-碳酸岩杂岩共生的大格勒Nb-REE矿,成矿岩石主要为碳酸岩、金云母岩和橄榄岩,包含多种含Nb、富REE和含P矿物,初步确定为碳酸岩型Nb-REE-P矿床。Nb矿体中最重要的含Nb矿石矿物是铌钙矿和铌铁矿,其Nb_(2)O_(5)含量最高分别达81.17%、76.06%~79.67%,粒径最大分别可达1.2 mm、~1 mm,粒径和赋存形式明显优于白云鄂博矿床(粒径<0.04mm)。初步的勘探工作圈定出5条铌矿体,Nb_(2)O_(5)平均品位0.092%~0.156%(最高1.28%),估算Nb_(2)O_(5)推断资源量超过10万吨,表明大格勒矿区Nb资源已经达到大型矿床规模。矿区杂岩体中镁铁质-超镁铁质岩和碳酸岩主要形成于早泥盆世早期(~418Ma),明显富集Nb、Ta、P和Sr等,具有相对稳定的ε_(Nd)(t)(-0.5~2.7)和变化的(^(87)Sr/^(86)Sr)i(0.7037~0.7063)。这些岩石主要起源于软流圈地幔,可能形成于碰撞后伸展背景中。但是大格勒矿区成岩与成矿的精确时代、岩浆来源与岩浆储库演化过程、岩石与矿床形成的深部动力学机制、金属超常富集与成矿作用、成矿元素的赋存状态与可利用性等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岩 碳酸岩 铌矿 稀土矿 岩石成因 东昆仑 青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昆仑大格勒地区碱性岩-碳酸岩型铌矿勘查进展及找矿前景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涛 王秉璋 +9 位作者 袁博武 李玉龙 李积清 翟国良 马林 李五福 韩晓龙 封建平 王泰山 韩杰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0-60,共11页
铌广泛应用在冶金工业、原子能工业、航空航天工业、军事工业、电子工业、超导材料及医疗仪器等方面,是全球高度关注的关键矿产。碱性岩-碳酸岩型矿床赋存了世界上大部分的铌资源,而我国铌资源禀赋差,对外依存度大于90%。2021年青海省... 铌广泛应用在冶金工业、原子能工业、航空航天工业、军事工业、电子工业、超导材料及医疗仪器等方面,是全球高度关注的关键矿产。碱性岩-碳酸岩型矿床赋存了世界上大部分的铌资源,而我国铌资源禀赋差,对外依存度大于90%。2021年青海省地质调查院在东昆仑大格勒地区发现了碱性岩-碳酸岩型铌矿,通过三年的勘查工作,圈定5条铌矿体,矿体延伸长160~1280 m,控制最大斜深800 m,矿体厚度4.3~115.7 m,Nb_(2)O_(5)平均品位0.092%~0.156%,伴生P_(2)O_(5)平均品位3.8%~5.6%。通过资源量估算,Nb_(2)O_(5)推断资源量超过10万吨,已达大型矿床规模。目前铌矿体在走向和倾向上延伸稳定,显示出良好的找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铌资源 碱性岩-碳酸岩型 勘查进展 找矿前景 大格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昆仑金水口泥盆纪层状花岗岩成因和找矿意义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秉璋 潘彤 +5 位作者 李五福 许光 刘建栋 张新远 王春涛 金婷婷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27-863,共37页
东昆仑造山带是青藏高原与冈底斯带相媲美的巨型岩浆岩带,但该带是否具有形成硬岩型稀有金属矿床的潜力还不清楚。最近在东昆仑金水口地区发现了锂铍矿化伟晶岩,暗示其有可能成为以锂铍为主的稀有金属成矿潜力区。本文以矿化伟晶岩空间... 东昆仑造山带是青藏高原与冈底斯带相媲美的巨型岩浆岩带,但该带是否具有形成硬岩型稀有金属矿床的潜力还不清楚。最近在东昆仑金水口地区发现了锂铍矿化伟晶岩,暗示其有可能成为以锂铍为主的稀有金属成矿潜力区。本文以矿化伟晶岩空间上紧密共生的金水口层状花岗岩体为研究对像,揭示其地球化学特征和形成时代,探讨其成因和找矿意义。金水口层状花岗岩下部为弱过铝高钾钙碱性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上部为高分异强过铝二云母正长花岗岩、石榴子石碱长花岗岩和钠长花岗岩。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396~395Ma,LA-ICP-MS独居石U-Pb年龄为396~391Ma。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二云母正长花岗岩、石榴子石碱长花岗岩和钠长花岗岩具有相似的Nd同位素组成,εNd(t)为-6.52~-4.48,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与二云母正长花岗岩具有相似的全岩Pb同位素组成和锆石Hf同位素组成,^(208)Pb/^(204)Pb(t)为38.187~38.219,^(207)Pb/^(204)Pb(t)为15.627~15.652,^(206)Pb/^(204)Pb(t)为18.299~18.527,ε_(Hf)(t)为-6.25~+0.58。下部花岗岩和上部高分异花岗岩均源于元古代岩石和少量新生年轻地壳物质组成的下地壳,为I型花岗岩,形成于碰撞后伸展构造环境。金水口花岗岩岩浆演化过程中Li、Be、Nb、Ta和Sn富集,与其东侧跃进山花岗岩共同构成了潜在的稀有金属矿化伟晶岩的母体花岗岩,推断跃进山花岗岩南部和东部具有伟晶岩型Li-Be矿的找矿潜力。东昆仑造山带出现泥盆纪Li-Be矿成矿作用,暗示青藏高原北部除了中生代外,古生代也存在Li-Be矿重要成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异花岗岩 岩石成因 锂铍矿 泥盆纪 东昆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昆仑昆仑河泥盆纪过铝质花岗岩成因和找矿意义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涛 王秉璋 +4 位作者 陈静 张金明 何皎 金婷婷 李五福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71-590,共20页
昆仑河地区是东昆仑造山带过铝质花岗岩分布相对集中的地区,昆仑河过铝质花岗岩分布区形成了Li、Be、Sn等元素高背景区,部分地区具明显的异常,可为东昆仑造山带古生代碰撞造山过程的研究和相关稀有金属矿产成矿预测提供重要的依据。本... 昆仑河地区是东昆仑造山带过铝质花岗岩分布相对集中的地区,昆仑河过铝质花岗岩分布区形成了Li、Be、Sn等元素高背景区,部分地区具明显的异常,可为东昆仑造山带古生代碰撞造山过程的研究和相关稀有金属矿产成矿预测提供重要的依据。本文通过对昆仑河地区花岗岩岩相学、地球化学、同位素年代学及Hf、Sr同位素研究发现:昆仑河地区新发现的花岗岩形成时代为早泥盆世(418~416Ma),其岩性为黑云母花岗闪长岩、二云母花岗闪长岩和二云母花岗岩,暗色矿物均为黑云母(≤5vol%);为富钠弱过铝高钾钙碱性系列,Na_(2)O/K_(2)O平均值是1.13,A/CNK为1.03~1.10,富集LREE,(La/Yb)_(N)为9.7~28.1,重稀土弱亏损,Y为8.69×10^(-6)~23.4×10^(-6),Yb为0.67×10^(-6)~2.43×10^(-6);Eu具较明显的负异常(Eu/Eu^(*)=0.48~0.86),Rb/Sr比值(0.34~1.12)和Rb/Ba比值(0.18~0.32)较低;(^(87)Sr/^(86)Sr)_(i)为0.7045~0.7083,ε_(Nd)(t)为-4.94~-1.64,t_(DM2)为1.56~1.29Ga;锆石ε_(Hf)(t)值分布在-3.3~2.7之间,t_(DM2)为1.61~1.28Ga;岩浆源于古老元古代地壳的部分熔融,源区有地幔物质或源于地幔的新生地壳物质的参与。结合以往研究成果,昆仑河地区存在晚志留世(425~422Ma)和早泥盆世(418~416Ma)两期过铝质花岗岩,两者与东昆仑加里东期碰撞造山带俯冲岩石圈板片断离、幔源岩浆底侵引发的地壳熔融相关。根据1/25万化探数据做概要分析,该花岗岩分布区显示了较好的Li、Be、Sn等矿的找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铝花岗岩 加里东期 东昆仑 昆仑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北缘茶卡北山伟晶岩型锂铍矿变质围岩时代及原岩特征 被引量:2
15
作者 郑英 李五福 +3 位作者 张小永 韩杰 靳旭亮 缑明亮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04-1119,共16页
茶卡北山锂铍矿床位于青海南山西部,区域构造上处于宗务隆山陆缘裂谷带东段。矿体赋存于花岗伟晶岩脉中,围岩为低角闪岩-高绿片岩相变质岩组合,该套变质岩作为锂铍矿体围岩,对于探讨柴北缘锂铍矿成矿规律及成矿预测具有重要意义。依据... 茶卡北山锂铍矿床位于青海南山西部,区域构造上处于宗务隆山陆缘裂谷带东段。矿体赋存于花岗伟晶岩脉中,围岩为低角闪岩-高绿片岩相变质岩组合,该套变质岩作为锂铍矿体围岩,对于探讨柴北缘锂铍矿成矿规律及成矿预测具有重要意义。依据岩石组合,将其单独厘定为茶卡北山片岩岩组,通过对片岩开展锆石阴极发光图像特征研究和锆石U-Pb(LA-ICP-MS)测年,限定形成时代为南华纪—奥陶纪,为宗务隆山陆缘裂谷带新发现的新元古代—早古生代地层。锆石Hf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εHf(t)值分布范围在-19.62~-3.07之间,表明源区岩石源自古元古代—新太古代上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片岩SiO_(2)含量介于61.33%~70.57%之间,FeO含量为3.58%~5.13%,TFe2O_(3)含量为5.2%~7.95%,MgO含量为1.89%~4.95%。球粒陨石稀土元素配分曲线表现为右倾,重稀土元素曲线趋于平缓,具有弱Eu亏损和轻稀土元素富集特征。微量元素富集Th、U、Nd、Zr、Hf、Nb、Ti等高场强元素,亏损Ba、Sr等亲石元素。综合岩石年龄和地球化学特征,认为茶卡北山片岩形成于新元古代—早古生代弧后盆地环境,原岩遭受弱风化剥蚀作用,化学组分稳定,确定为泥质砂岩,物质主要来源于岛弧环境的长英质火成岩,构造环境为大陆岛弧,与矿区含锂铍矿伟晶岩脉源区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卡北山 片岩 碎屑锆石 锆石U-Pb定年 南华纪—奥陶纪 构造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昆仑大格勒地区富铌橄榄岩中的含铌矿物组成
16
作者 李五福 王强 +13 位作者 李玉龙 王秉璋 金婷婷 刘建栋 王涛 张新远 郑英 袁博武 韩晓龙 周金胜 王泰山 王春涛 曹锦山 赵忠国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08-718,共11页
铌(Nb)是我国极度紧缺的战略性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非常高。近期本研究团队在东昆仑大格勒地区发现了志留纪–泥盆纪碱性岩–碳酸岩型铌、磷矿化杂岩体,岩石类型主要为橄榄岩、单斜辉石岩、橄榄辉长岩、角闪石岩和碳酸岩等。橄榄岩中Nb_... 铌(Nb)是我国极度紧缺的战略性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非常高。近期本研究团队在东昆仑大格勒地区发现了志留纪–泥盆纪碱性岩–碳酸岩型铌、磷矿化杂岩体,岩石类型主要为橄榄岩、单斜辉石岩、橄榄辉长岩、角闪石岩和碳酸岩等。橄榄岩中Nb_(2)O_(5)品位为0.5%~0.8%,平均为0.6%,是原始地幔Nb丰度(0.713×10^(-6))的数千倍,显示了Nb元素的超常富集。本文在光学显微镜岩相学研究的基础上,应用电子探针背散射图像、能谱分析及电子探针定量分析技术,对橄榄岩中含铌矿物类型、共生关系及其化学组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橄榄岩中含铌矿物主要为烧绿石、(铈)铌钙矿、(铈)钙钛铌矿、褐铈铌矿和含铌钛铁矿,其中烧绿石含量最高(约1%)。5种矿物中Nb_(2)O_(5)含量依次为:烧绿石(71.45%~74.50%)、(铈)铌钙矿(50.96%~55.26%)、(铈)钙钛铌矿(43.27%~47.73%)、褐铈铌矿(41.63%~44.26%)以及含铌钛铁矿(4.63%~4.99%)。烧绿石呈半自形粒状晶,充填于磁铁矿等矿物粒间。本研究为东昆仑造山带碱性–碳酸岩型铌矿成矿潜力分析、成矿规律总结以及下一步矿产勘查部署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昆仑 大格勒 橄榄岩 含铌矿物 电子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昆仑大格勒稀有金属矿床类型的厘定:碳酸岩型铌矿床 被引量:1
17
作者 周金胜 王强 +16 位作者 王秉璋 王涛 马林 李五福 李玉龙 袁博武 翟国良 王春涛 刘建栋 郑英 金婷婷 史兆凯 马玲 刘懋锐 李成 余志伟 杨其济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3-171,共9页
铌是十分重要的关键金属,目前的主要用途是提高合金材料的抗腐蚀和耐高温性,同时其具有卓越的超导性能,因而随着超导技术革命的推进,未来对铌的需求可能会出现爆发式增长。尽管我国有各种类型的铌矿床,但可供开采利用的铌资源十分匮乏,... 铌是十分重要的关键金属,目前的主要用途是提高合金材料的抗腐蚀和耐高温性,同时其具有卓越的超导性能,因而随着超导技术革命的推进,未来对铌的需求可能会出现爆发式增长。尽管我国有各种类型的铌矿床,但可供开采利用的铌资源十分匮乏,使得我国目前铌资源的对外依存度高达99.5%。本文对新发现的东昆仑大格勒稀有金属矿床中典型的矿石样品进行了综合矿物分析系统(TIMA)和电子探针成分分析,该矿床中主要的含矿(Nb)岩性为金云母岩和碳酸岩以及少量辉石岩、角闪石岩,矿石矿物主要为铌钙矿(粒径最高可达1.2 mm)、铌铁矿(粒径最高可达1.0 mm)、钛锆钍矿(粒径最高可达1.5 mm)、铌钛铀矿(粒径最高可达0.4 mm)、含铌钛铁矿(粒径最高可达0.3 mm)等,粒径和赋存形式明显优于白云鄂博矿床(粒径<0.04mm)。初步识别出两期铌矿化,即岩浆期和热液期,岩浆期结晶的铌矿物有铌钙矿、铌铁矿、钛锆钍矿、铌钛铀矿、含铌钛铁矿等;热液期形成的铌矿物也有铌钙矿、钛锆钍矿等。基于本次分析,并对比若干个与大格勒矿床极其类似的世界级铌矿床(例如Araxá、Catalao I和St.Honoré),我们将大格勒矿床厘定为碳酸岩型铌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铌矿床 碳酸岩 金云母岩 稀有金属 大格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昆仑印支晚期埃达克质花岗岩的成因和地质意义
18
作者 王秉璋 李五福 +5 位作者 郑英 王春涛 赵忠国 金婷婷 曹锦山 付长垒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34-864,共31页
东昆仑造山带印支期的碰撞造山过程目前尚存在争议,在东昆仑小南川地区新发现的三叠纪埃达克质花岗岩为约束碰撞造山演化提供了新的地质证据。研究通过对小南川地区出露的磨石沟和本头山2个花岗岩体开展岩石学、地球化学、锆石U-Pb和Lu... 东昆仑造山带印支期的碰撞造山过程目前尚存在争议,在东昆仑小南川地区新发现的三叠纪埃达克质花岗岩为约束碰撞造山演化提供了新的地质证据。研究通过对小南川地区出露的磨石沟和本头山2个花岗岩体开展岩石学、地球化学、锆石U-Pb和Lu-Hf同位素分析,探讨其岩石成因和构造环境,并结合以往东昆仑印支晚期岩浆作用和沉积作用的研究成果,初步讨论了东昆仑印支造山带的碰撞造山过程。磨石沟岩体岩性为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形成时代为209~208 Ma;本头山岩体岩性为花岗闪长岩,形成时代为201~200 Ma。2个岩体的花岗岩含较高的SiO_(2)和Al_(2)O_(3),富碱且相对富钠,同时含较高的Sr(398×10^(-6)~613×10^(-6))和Sr/Y比值(50~97),亏损重稀土,无Eu异常,表现出埃达克质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磨石沟花岗岩具有负的全岩ε_(Nd)(t)值(-3.60^(-)3.34)和变化的锆石ε_(Hf)(t)值(-1.3~5.9),表明其来源于加厚下地壳的部分熔融。本头山花岗岩具有负的全岩ε_(Nd)(t)值(-1.65^(-)1.55)和正的锆石ε_(Hf)(t)值(+3.4^(+)7.3),表明其来源于变质基性岩组成的加厚下地壳,残留相为榴辉岩。磨石沟岩体和本头山岩体花岗岩形成于东昆仑印支造山带碰撞后伸展的构造环境。综合分析表明,东昆仑造山带在晚三叠世处于碰撞和碰撞后阶段,而碰撞后阶段的岩浆活动可以进一步划分为晚三叠世早期和晚三叠世晚期—早侏罗世初期2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碰撞造山过程 印支晚期 岩石成因 埃达克质花岗岩 东昆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北部玉树地区尕朵-扎朵早侏罗世含(绿柱石-锂云母)锂辉石伟晶岩的发现及成矿意义 被引量:10
19
作者 李五福 刘金恒 +11 位作者 李善平 贾春兴 王成武 周金胜 王春涛 许传兵 谈生祥 胡继春 章荣清 龚林 王秉璋 王强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24-950,共27页
三江北段青海草陇、川西扎乌龙(或卡亚吉)伟晶岩型锂铍矿床与西部的喀喇昆仑白龙山、大红柳滩、肖尔布隆锂铍矿床以及东部的川西甲基卡、可尔因、雪宝顶等锂铍矿床,一起构成了青藏高原北缘一条近东西向的古特提斯巨型锂成矿带。但在草陇... 三江北段青海草陇、川西扎乌龙(或卡亚吉)伟晶岩型锂铍矿床与西部的喀喇昆仑白龙山、大红柳滩、肖尔布隆锂铍矿床以及东部的川西甲基卡、可尔因、雪宝顶等锂铍矿床,一起构成了青藏高原北缘一条近东西向的古特提斯巨型锂成矿带。但在草陇(青海南部玉树)以西到喀喇昆仑白龙山(新疆南部)之间一直还没有其他锂铍矿的报道。本次研究在青海省玉树地区草陇锂铍矿床以西72 km的尕朵‒扎朵地区发现了92条花岗伟晶岩,其中22条含(绿柱石‒锂云母)锂辉石花岗伟晶岩脉含矿性较好,另有不含矿伟晶岩脉15条,含矿性不明伟晶岩55条。本文对尕朵‒扎朵地区新发现的含(绿柱石‒锂云母)锂辉石花岗伟晶岩(含矿)和白云母花岗伟晶岩(不含矿)开展了系统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及年代学研究。结果显示,含矿伟晶岩具有高SiO_(2)(72.87%~75.01%)、Al2O3(14.81%~17.18%)含量,低MgO(0.02%~0.03%)、CaO(0.32%~0.48%)、TiO_(2)(0.001%~0.007%)、P_(2)O_(5)(0.30%~0.42%)含量,及富钠( Na_(2)O/K_(2)O=2.05~12.92)的地球化学特征;白云母花岗伟晶岩(不含矿)亦具有高SiO_(2)(69.97%~73.75%)、Al_(2)O_(3)(15.18%~16.18%)含量,低MgO(0.01%~0.02%)、CaO(0.22%~0.38%)、TiO_(2)(0.001%~0.003%)、P_(2)O_(5)(0.35%~0.46%)含量,及变化的 Na_(2)O/K_(2)O值(0.35~2.04,平均1.0)。含矿和不含矿花岗伟晶岩的微量元素均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和高场强元素Nb、Ta、Hf,亏损Ba、Nd、Zr、Ti和稀土元素,且Zr/Hf值(7.85~18.44)低和Rb/Sr值(2.98~74.21)高;稀土元素总量较低,轻稀土元素富集,轻、重稀土元素分馏弱,发育负Ce异常,正‒负Eu异常,显示出岩浆演化晚期高度分异特性。含矿伟晶岩Li_(2)O品位为0.18%~2.33%,平均品位0.76%;BeO品位为0.04%~0.05%,平均品位0.043%,显示了良好的含矿性。年代学研究显示,含矿和不含矿伟晶岩的铌钽铁矿和锡石U-Pb年龄分布在194~178 Ma区间内,代表岩浆结晶和成矿时代,是燕山早期早侏罗世晚期产物;其白云母Ar-Ar年龄为158~153 Ma,可能为后期热液改造或侵入体冷却年龄。尕朵‒扎朵地区成矿伟晶岩的形成最有可能与早侏罗世陆内背景下可可西里‒松潘‒甘孜地块巨厚的三叠纪复理石沉积物发生熔融和随后的岩浆与热演化以及锂铍等稀有金属富集有关。该区含(绿柱石‒锂云母)锂辉石花岗伟晶岩的发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成矿、找矿意义:①玉树地区锂铍多金属矿化带从草陇向西延伸70多公里到尕朵‒扎朵地区,构成一个具有重大潜力的矿集区(N:33°20′~33°50′;E:96°30′~97°30′),本研究将其定名为“草陇‒尕朵锂铍多金属矿集区”,该矿集区将是未来伟晶岩型锂铍多金属矿找矿工作的重点靶区;②前人的研究显示,古特提斯巨型锂成矿带中的锂铍多金属矿床主要形成于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早期(218~194 Ma),本次研究发现了该巨型锂矿带中最年轻的成矿伟晶岩形成于早侏罗世晚期(194~178 Ma)。这表明该成矿带除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早期伟晶岩外,早侏罗世晚期伟晶岩也具有良好的成矿潜力,拓展了青藏高原北部伟晶岩型锂铍矿的找矿时间和空间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绿柱石-锂云母)锂辉石伟晶岩 锂铍成矿 成矿时代 尕朵-扎朵 草陇-尕朵矿集区 青海玉树 青藏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三江北段草陇(绿柱石‒)锂辉石花岗伟晶岩的发现及其Li-Be找矿意义 被引量:8
20
作者 李五福 李善平 +7 位作者 王秉璋 王春涛 刘金恒 张新远 曹锦山 许传兵 刘建栋 金婷婷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95-913,共19页
马尔康‒雅江‒喀喇昆仑巨型锂矿带是一条Li-Be-Ta稀有元素超常富集带。该成矿带西段西昆仑和东段川西地区均已发现伟晶岩型锂–铍–钽矿床,但其间仍未发现此类型矿床。本文对该成矿带中段新发现的青海三江北段草陇(绿柱石–)锂辉石花岗... 马尔康‒雅江‒喀喇昆仑巨型锂矿带是一条Li-Be-Ta稀有元素超常富集带。该成矿带西段西昆仑和东段川西地区均已发现伟晶岩型锂–铍–钽矿床,但其间仍未发现此类型矿床。本文对该成矿带中段新发现的青海三江北段草陇(绿柱石–)锂辉石花岗伟晶岩开展了系统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及年代学研究。伟晶岩Li2O和BeO品位分别为0.95%~3.8%和0.05%~1.48%,显示了良好的含矿性。伟晶岩具有高SiO_(2)含量(69.88%~79.77%)、低P2O5含量(0.05%~0.58%)、高分异指数(DI=93.7~97.5)以及低Fe、Mg、Ca、Ti含量等地球化学特征;微量元素表现为富集K、Rb、Th、U、P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Ba、Nb、Sr、Ce、Eu和Ti,Zr含量低(7.49×10^(-6)~55.6×10^(-6)),且Zr/Hf值(13~28)低和Rb/Sr值(2.4~76)高;稀土元素总量较低,富集轻稀土元素,轻、重稀土元素分馏弱,发育Ce、Eu负异常,显示出岩浆演化晚期高度分异特性。由于锆石发生了蜕晶化,其206Pb/238U年龄在70~225 Ma之间;独居石U-Pb年龄介于200~204 Ma之间,表明花岗伟晶岩是晚三叠世岩浆活动的产物。锆石εHf(t)值为-13.6~-7.97,一阶段模式年龄(tDM1)为0.98~1.58 Ga,地壳模式年龄(tDMC)为1.58~1.94 Ga,源区可能为古老地壳。草陇(绿柱石‒)锂辉石花岗伟晶岩与西昆仑大红柳、白龙山和川西甲基卡、马尔康等晚三叠世含锂辉石花岗伟晶岩的形成时代一致,共同构成了完整的马尔康‒雅江‒喀喇昆仑巨型锂矿带印支期Li-Be-Ta稀有金属成矿带。草陇(绿柱石‒)锂辉石伟晶岩的发现,进一步说明马尔康‒雅江‒喀喇昆仑巨型锂矿带成矿潜力巨大,同时也拓展了青藏高原北部伟晶岩型Li-Be矿的找矿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绿柱石Li-Be-)锂辉石伟晶岩 Li-Be成矿 独居石年龄 HF同位素 草陇 三江北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