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异质三周期光子晶体的光子带隙特性 被引量:4
1
作者 李乾利 温廷敦 许丽萍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347-1350,共4页
利用传输矩阵法研究了由TiO2和SiO2两种材料构成的异质三周期一维光子晶体的传光特性,发现该结构能在波长为200~2 000 nm的范围内形成7处比较明显的光子带隙,并且波长越大,带隙的宽度越大。重点研究了这种结构的光子晶体的透射谱线与... 利用传输矩阵法研究了由TiO2和SiO2两种材料构成的异质三周期一维光子晶体的传光特性,发现该结构能在波长为200~2 000 nm的范围内形成7处比较明显的光子带隙,并且波长越大,带隙的宽度越大。重点研究了这种结构的光子晶体的透射谱线与入射角度、介质层数及介质层厚度的关系,发现该结构形成的光子带隙的大小和位置对介质层的循环周期数不敏感,但对入射角度和介质层的厚度很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质三周期 光子晶体 传输矩阵 光子带隙 滤波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u2Si2O7∶Ce纳米晶的溶胶-凝胶法合成和闪烁性能 被引量:1
2
作者 李乾利 胡亚华 +4 位作者 马玉彬 黄世明 顾牡 张志军 赵景泰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64-370,共7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Lu2Si2O7∶Ce纳米晶,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荧光光谱仪、X射线激发发射谱仪对制备的Lu2Si2O7∶Ce纳米晶的晶相结构、微观形貌和光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溶胶-凝胶法制备的Lu2Si2O7∶Ce前驱体...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Lu2Si2O7∶Ce纳米晶,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荧光光谱仪、X射线激发发射谱仪对制备的Lu2Si2O7∶Ce纳米晶的晶相结构、微观形貌和光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溶胶-凝胶法制备的Lu2Si2O7∶Ce前驱体在煅烧温度为1000℃时开始晶化,晶粒尺寸随着煅烧温度的升高而变大,1200℃煅烧2 h后的晶体颗粒均匀,分散性最优,平均晶粒尺寸约为28.9 nm,呈近球形;Lu2Si2O7∶Ce纳米晶的紫外吸收谱存在峰位分别为304 nm和350 nm两个吸收峰,源自于Ce^3+离子的4f→5d跃迁;光致发射谱和X射线激发发射谱都表现为典型的非对称双峰结构,归属于Ce^3+离子的5d^1→2F5/2和5d^1→2F7/2跃迁,Ce^3+离子的最佳掺杂浓度约为1%;荧光衰减时间约为37.2 ns,可满足高时间分辨X射线探测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烁材料 Lu2Si2O7∶Ce纳米晶 溶胶-凝胶法 荧光光谱 X射线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显指白光PiG荧光薄膜制备与激光照明应用 被引量:6
3
作者 袁瑞 郭钒 +4 位作者 李慧慧 佟佳 李乾利 赵景泰 张志军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627-1636,共10页
通过将玻璃粉体与发射波长为535~550 nm的黄绿色和660 nm的红色荧光粉混合制备出浆料,采用丝网印刷方法将其印刷在高热导蓝宝石片上,在较低烧结温度下成功制备出具有高显指白光的PiG荧光薄膜(Phosphors in glass flim,PiGF),并系统地研... 通过将玻璃粉体与发射波长为535~550 nm的黄绿色和660 nm的红色荧光粉混合制备出浆料,采用丝网印刷方法将其印刷在高热导蓝宝石片上,在较低烧结温度下成功制备出具有高显指白光的PiG荧光薄膜(Phosphors in glass flim,PiGF),并系统地研究了玻璃/荧光粉比例及荧光粉配比对PiGF在色温(CCT)、显色指数(CRI)、发光效率(LE)等方面的影响规律。在12.5 W电功率的蓝光激光(455 nm)激发下,当荧光粉/玻璃质量比例为1∶4、535 nm/660 nm荧光粉质量比为9∶1时,可产生色温为5500 K、显色指数达92的高显指白光PiGF。该结果表明PiGF在高显指、白光激光照明领域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薄膜 激光照明 高显色指数 PiG荧光薄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BrxI1-x闪烁薄膜的制备和发光性能
4
作者 李锋锐 顾牡 +7 位作者 岳双强 刘小林 胡亚华 李乾利 张娟楠 黄世明 刘波 倪晨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228-1233,共6页
为了系统地研究Br的引入对CuBrxI1-x薄膜发光强度和衰减时间的影响,通过气相沉积法在Si片上制备了CuBrxI1-x(0≤x≤1)闪烁薄膜,并测试了薄膜的发光性能和衰减曲线。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样品具有良好的CuBrxI1-x(0≤x≤1)固溶体结晶性;相... 为了系统地研究Br的引入对CuBrxI1-x薄膜发光强度和衰减时间的影响,通过气相沉积法在Si片上制备了CuBrxI1-x(0≤x≤1)闪烁薄膜,并测试了薄膜的发光性能和衰减曲线。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样品具有良好的CuBrxI1-x(0≤x≤1)固溶体结晶性;相对于长波段的深能级发射,CuBrxI1-x薄膜均表现出较强的光致和X射线激发近带边发射,且发射强度随Br含量的增加而大幅增加,有利于提高闪烁器件的探测效率;不过薄膜的发光衰减时间会随Br含量的增加而变慢(40~300 ps)。本研究工作对于通过选择合适组分的CuBrxI1-x闪烁材料以平衡探测效率和时间响应的测量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BrxI1-x闪烁薄膜 发光强度 衰减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