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苯乙烯多单体熔融接枝粉末聚丙烯 被引量:7
1
作者 李书召 肖苗苗 +3 位作者 危大福 管涌 郑安呐 胡福增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4-50,共7页
用转矩流变仪研究了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和粉末聚丙烯(PP)的熔融接枝反应。研究表明:采用粉末PP有利于吸收液态接枝单体,使各组分均匀分散在PP基体中,从而使GMA的接枝效率显著提高。加入第2单体苯乙烯(St)可有效控制PP降解,促进GM... 用转矩流变仪研究了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和粉末聚丙烯(PP)的熔融接枝反应。研究表明:采用粉末PP有利于吸收液态接枝单体,使各组分均匀分散在PP基体中,从而使GMA的接枝效率显著提高。加入第2单体苯乙烯(St)可有效控制PP降解,促进GMA接枝。通过对苯乙烯用量、引发剂用量、温度等影响接枝反应因素的系统研究,确定了优化的熔融接枝反应工艺条件为:在100 g PP粉末中,加入St和GMA各12 g,过氧化二异丙苯DCP 1.4 g,反应温度170℃时,GMA的接枝效率最高,可以达到94.0%,接枝率达11.3%,此时接枝产物的熔体流动速率(MFR)也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末聚丙烯 熔融接枝 苯乙烯 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键合法制备长效抗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材料及其性能 被引量:12
2
作者 张祺 陆甦晖 +4 位作者 郑安呐 管涌 危大福 黄添华 李书召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73-880,共8页
通过化学反应将抗菌剂聚六亚甲基盐酸胍(PHMG)键合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基体上,制得抗菌剂质量分数为15%的PET抗菌母料(PET-g-PHMG),PHMG与PET的键合效率达93.7%.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结果表明,化学键的键合作用提高了PHMG与PET... 通过化学反应将抗菌剂聚六亚甲基盐酸胍(PHMG)键合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基体上,制得抗菌剂质量分数为15%的PET抗菌母料(PET-g-PHMG),PHMG与PET的键合效率达93.7%.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结果表明,化学键的键合作用提高了PHMG与PET的相容性,使得极性的PHMG以纳米尺寸均匀分布在PET-g-PHMG中.在PET基体中添加少量PET-g-PHMG,可制成不同抗菌剂含量的PET样品,抗菌母料PET-g-PHMG的添加可抑制PET基体的降解,提高抗菌PET样品的特性黏度.所得抗菌PET样品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均在99%以上,即使反复水洗,抗菌性能也无明显降低.该抗菌PET样品具有良好的可纺性,通过熔融纺丝可以制成抗菌PET纤维,其抗菌性能具有耐水洗性,抗菌动力学测试结果表明,该抗菌PET样品对革兰氏阴性和阳性细菌还具有较快速的杀灭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化学键合 长效抗菌 接枝改性 胍盐抗菌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米级陶瓷微球的制备技术 被引量:3
3
作者 徐中 李书召 +1 位作者 钱风超 徐文骥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95-899,共5页
本文基于喷雾干燥过程的基本理论,以煅烧高岭土为原料,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高岭土生坯微球。探讨了浆料浓度、进口温度、喷雾压力等工艺因素对微球的粒径与形貌的影响。研究了喷雾干燥成型的机理。通过实验优化工艺参数,得到在喷雾压力1.... 本文基于喷雾干燥过程的基本理论,以煅烧高岭土为原料,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高岭土生坯微球。探讨了浆料浓度、进口温度、喷雾压力等工艺因素对微球的粒径与形貌的影响。研究了喷雾干燥成型的机理。通过实验优化工艺参数,得到在喷雾压力1.2MPa时,保持进口温度140℃不变,对浓度为25%的高岭土浆料进行喷雾干燥造粒得到的微球球形度最好,粒径分布最均匀。对高岭土微球进行二次烧结可以制得高强度、高硬度、表面光滑的单分散陶瓷微球。本技术为微米级陶瓷微球的制备提供了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雾干燥法 陶瓷微球 二次烧结法 微球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系阴离子聚合机理及形成的插花状聚合物超分子 被引量:2
4
作者 吴尚翰 管涌 +3 位作者 陈波 危大福 李书召 郑安呐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7-61,共5页
采用n-BuLi与t-BuLi分别引发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以及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本体及溶液的阴离子聚合。用凝胶渗透色谱及核磁共振锂谱对聚合过程进行了研究。发现以n-BuLi引发聚合初期,可形成一种插花状聚合物超分子,并违反经典的真溶液理... 采用n-BuLi与t-BuLi分别引发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以及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本体及溶液的阴离子聚合。用凝胶渗透色谱及核磁共振锂谱对聚合过程进行了研究。发现以n-BuLi引发聚合初期,可形成一种插花状聚合物超分子,并违反经典的真溶液理论。其在室温时在自身的良溶剂中保持不溶,除非在接近该聚合物Tg温度长时间搅拌,方可令其解离。t-BuLi在引发聚合时,同时存在四缔合体及二缔合体活性种。随着聚合的延续,四缔合体逐渐解离成二缔合体活性种。在非极性条件下,t-BuLi可形成少量无活性的超大缔合物,四氢呋喃可令其解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锂 阴离子聚合 机理 插花状 超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支化聚丙烯结晶性对低温釜式发泡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胡渠敦 李军 +2 位作者 郑安呐 管涌 李书召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33-138,共6页
以自制的长支化聚丙烯(LCB PP)为原料,进行不同热历史处理,研究了LCB PP结晶状态与低温固相发泡行为之间的关系。由于自制的LCB PP带有较多的支化结构,在结晶过程中可以起到异相成核的作用,因此在较高降温速率下,可以制得微晶尺寸较小,... 以自制的长支化聚丙烯(LCB PP)为原料,进行不同热历史处理,研究了LCB PP结晶状态与低温固相发泡行为之间的关系。由于自制的LCB PP带有较多的支化结构,在结晶过程中可以起到异相成核的作用,因此在较高降温速率下,可以制得微晶尺寸较小,晶区不完善的LCB PP。结果表明,结晶度、晶区完善程度和微晶尺寸对自制LCB PP熔点以下的低温固相发泡行为有着显著影响,三者之间存在协同作用:随LCB PP结晶度降低,晶区不完善度增加,微晶尺寸减小,CO2在LCB PP基体中的溶解度和扩散系数显著提高,且LCB PP发泡后的泡孔结构明显改善;同时,低结晶度、小微晶尺寸,晶区完善度较低的LCB PP在固相发泡时有更宽的可发泡温度区间和更高的发泡倍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支化聚丙烯 结晶度 晶区完善程度 微晶尺寸 固相发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柴油机气缸盖垫片泄漏故障分析及改进 被引量:2
6
作者 李书召 邵明红 李德华 《内燃机》 2022年第5期29-33,共5页
对气缸盖垫片泄漏故障进行了分析,故障原因为缸盖底平面出现压痕,缸盖垫片封气部位压波与气缸盖底面压痕无法完全吻合,导致气缸盖垫片压波处封气失效,高温、高压燃气泄漏,呲破封油、封水胶圈,进而导致短时间发生漏水故障。同时,针对蠕... 对气缸盖垫片泄漏故障进行了分析,故障原因为缸盖底平面出现压痕,缸盖垫片封气部位压波与气缸盖底面压痕无法完全吻合,导致气缸盖垫片压波处封气失效,高温、高压燃气泄漏,呲破封油、封水胶圈,进而导致短时间发生漏水故障。同时,针对蠕墨铸铁缸盖底面产生压痕的原因做了进一步分析,找出了压痕产生的原因,即缸盖材料与现有单层气缸盖垫片设计不匹配,造成了气缸盖底面封气压波处热态工况下面压超出材料限值,从而导致压痕产生。给出了多层垫片的解决方案,多层垫片相较于单层垫片,补偿性更好,封气压波位置热态下面压更低,与蠕墨铸铁材料的缸盖匹配性更优,能够有效保护缸盖底面。耐久试验和市场验证表明,多层垫片方案解决了蠕墨铸铁缸盖底面产生压痕的问题,能够解决冷却液泄漏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蠕墨铸铁气缸盖 压痕 多层气缸盖垫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型号大缸径发动机油气分离器出气管淌油故障分析及改进 被引量:1
7
作者 李书召 邵明红 +4 位作者 王利 李成艳 冯志强 张长冲 邹立臣 《内燃机》 2023年第2期13-17,共5页
针对新设计的油气分离器出气管淌油故障,本次研究采取了增加预分离结构,同时改制现有滤芯的临时方案,有效保证了研发进度。进一步分析故障原因,发现新设计的滤芯模块存在回油不畅的风险,且滤芯内的滤网孔隙太大,加上观察窗位置混合气含... 针对新设计的油气分离器出气管淌油故障,本次研究采取了增加预分离结构,同时改制现有滤芯的临时方案,有效保证了研发进度。进一步分析故障原因,发现新设计的滤芯模块存在回油不畅的风险,且滤芯内的滤网孔隙太大,加上观察窗位置混合气含油量大的不利因素,造成新设计油气分离器出气含油量达不到设计目标。提出了“迷宫式”油气预分离结构和“菱形滤芯”的两级油气分离方案,圆满解决了油气分离器出气管淌油故障,油气出气含油量达到设计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分离器 油气预分离结构 菱形滤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柴油机泄漏冷却液故障分析及改进
8
作者 李书召 李成艳 +4 位作者 邵明红 王利 张长冲 李德华 韩承敏 《内燃机》 2023年第4期49-53,共5页
本次研究旨在对市场上出现的机体缸盖结合面泄漏冷却液故障进行分析。经过调查研究,我们确认故障原因为机体缸套支撑肩结合面的局部磨损以及气缸套和机体之间的密封失效,导致冷却液泄漏。为了解决支撑肩磨损问题,提出了两项改进措施:增... 本次研究旨在对市场上出现的机体缸盖结合面泄漏冷却液故障进行分析。经过调查研究,我们确认故障原因为机体缸套支撑肩结合面的局部磨损以及气缸套和机体之间的密封失效,导致冷却液泄漏。为了解决支撑肩磨损问题,提出了两项改进措施:增加磨损位置机体刚度和减小气缸套倾角。这些改进措施旨在提高密封的可靠性。通过试验验证,证实了这些改进措施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泄漏冷却液 支撑肩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