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Vague集的城市交通突发事件风险评级 被引量:4
1
作者 刘新民 孙峥 +1 位作者 丁黎黎 李之鹏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3期95-100,共6页
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可比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确定了以事件严重程度、环境承载程度和应急处置能力为信息源的城市交通突发事件评级指标;应用Vague集理论,建立了城市交通突发事件综合评级体系,用于对交通突发事件的应急风险进行评级识... 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可比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确定了以事件严重程度、环境承载程度和应急处置能力为信息源的城市交通突发事件评级指标;应用Vague集理论,建立了城市交通突发事件综合评级体系,用于对交通突发事件的应急风险进行评级识别和管理;最后,通过实际案例说明了评级过程与应对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突发事件 评级体系 风险管理 VAGUE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道路交通抗拥堵能力模糊评价模型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新民 李之鹏 +1 位作者 丁黎黎 闫春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14-119,共6页
为了实现对道路交通抗拥堵能力的识别和定位,为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提供参考,本文从城市道路交通抗拥堵能力的影响因素入手,借助大规模样本数据,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法,借助SPSS软件构建了城市道路交通抗拥堵能力的三层指标体系,提出了... 为了实现对道路交通抗拥堵能力的识别和定位,为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提供参考,本文从城市道路交通抗拥堵能力的影响因素入手,借助大规模样本数据,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法,借助SPSS软件构建了城市道路交通抗拥堵能力的三层指标体系,提出了抵抗交通拥堵的4种能力和8项指标;利用vague集的模糊评判思想和层次熵分析法,建立了城市道路交通抗拥堵能力的模糊评价模型.结果表明,交通社会化理念作为本文提出的一项新的、宏观的指标,在抗拥堵能力评估中开始发挥较大作用;实例分析的结果说明了青岛市内七区抗拥堵能力不高的现状,同时验证了vague模糊评判结果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抗拥堵能力 聚类分析 模糊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浮动床臭氧催化氧化系统深度处理印染废水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管相宁 马宗凯 +2 位作者 李之鹏 朱亚雄 尤宏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80-83,共4页
以活性炭纤维丝(ACF)为载体,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Mg-Mn/ACF催化剂,利用浮动床反应器催化臭氧化处理实际印染废水二级出水和阳离子红X-GRL模拟废水。考察不同初始pH、催化剂用量、进气流量、O3含量、HRT等参数对处理效果的影响以及催化剂... 以活性炭纤维丝(ACF)为载体,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Mg-Mn/ACF催化剂,利用浮动床反应器催化臭氧化处理实际印染废水二级出水和阳离子红X-GRL模拟废水。考察不同初始pH、催化剂用量、进气流量、O3含量、HRT等参数对处理效果的影响以及催化剂的稳定性。结果显示,当pH=8、催化剂用量4 g/L、气体体积流量0.9 L/min、O3的质量浓度40 mg/L、HRT 40 min,反应运行80 min时,实际印染废水处理效果最好,COD去除率约为80%;催化剂的使用寿命长,连续使用25次后,模拟废水中COD去除率仍可达64%,仅下降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动床 臭氧催化氧化 印染废水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F-MBR处理海水养殖废水性能及膜污染特性 被引量:6
4
作者 王芳 李之鹏 +3 位作者 徐仲 尤宏 宋伟龙 肖松阳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760-1766,共7页
为了考察缺氧滤池-膜生物反应器(AF-MBR)对海水养殖废水的处理效果,在膜生物反应器中投加聚氨酯悬浮性填料,并以独立运行的膜生物反应器作为对照.结果表明,组合反应系统的总氮去除率和总有机碳(TOC)去除率分别为92%和90%,高于对照膜生... 为了考察缺氧滤池-膜生物反应器(AF-MBR)对海水养殖废水的处理效果,在膜生物反应器中投加聚氨酯悬浮性填料,并以独立运行的膜生物反应器作为对照.结果表明,组合反应系统的总氮去除率和总有机碳(TOC)去除率分别为92%和90%,高于对照膜生物反应器的86%和85%.并且,前置缺氧滤池和填料的投加也明显缓解了膜污染.通过对两个反应器提取的溶解性微生物产物(SMP)和细胞胞外聚合物(EPS)进行红外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的测定,确定了蛋白质和多糖为主要的膜污染物质,并且膜污染物质的减少缓解了膜污染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生物反应器(MBR) 去除率 膜污染 溶解性微生物产物(SMP) 细胞胞外聚合物(EP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SnO2-RuO2阳极电催化-UV灭活压载水微藻 被引量:5
5
作者 王玺雯 李之鹏 +3 位作者 尤宏 苏婷 徐仲 陈其伟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05-109,共5页
为了研究满足压载水排放标准的处理系统,建立了可以实现单独控制的以钛基氧化锡钌(Ti/SnO2-RuO2)为阳极材料的电催化系统和紫外辐射复合压载水处理系统。以杜氏盐藻、青岛大扁藻、锥状克里斯普藻和四爿藻为目标处理微生物,对该系统进行... 为了研究满足压载水排放标准的处理系统,建立了可以实现单独控制的以钛基氧化锡钌(Ti/SnO2-RuO2)为阳极材料的电催化系统和紫外辐射复合压载水处理系统。以杜氏盐藻、青岛大扁藻、锥状克里斯普藻和四爿藻为目标处理微生物,对该系统进行微藻灭活实验结果表明,Ti/SnO2-RuO2阳极电催化-UV复合系统克服了单独电催化系统高能耗、单独紫外辐射系统紫外灯衰减迅速的缺点,在紫外辐射出度45μW/cm2、电流密度130 m A/cm2、HRT为1.0 s的条件下,处理出水4 h后活藻数量可以达到国际海事组织(IMO)对压载水中10~50μm微生物的灭活要求。总剩余氧化物(TRO)含量会随时间推移而有衰减,且没有出现细胞光复活和修复现象,说明该复合系统具有理想的持续灭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载水 Ti/SnO2-RuO2 电催化 紫外 微藻灭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nO_2-MgO/AC催化剂对印染废水的臭氧催化氧化深度处理 被引量:21
6
作者 朱亚雄 李之鹏 +3 位作者 王维业 钱雨婷 金凤 尤宏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21-123,128,共4页
选择活性炭颗粒作为催化剂载体,在其上负载锰镁双金属氧化物作为臭氧催化氧化的催化剂,以流化床的形式深度处理印染废水经生化处理后的二沉池出水。以制备的催化剂探究催化剂用量、p H、混合气体流量、臭氧浓度、停留时间对处理效果与... 选择活性炭颗粒作为催化剂载体,在其上负载锰镁双金属氧化物作为臭氧催化氧化的催化剂,以流化床的形式深度处理印染废水经生化处理后的二沉池出水。以制备的催化剂探究催化剂用量、p H、混合气体流量、臭氧浓度、停留时间对处理效果与成本的影响,选择出技术与经济最佳运行参数。实验结果显示当催化剂用量为2 g/L、p H=8、混合气体流量为0.8 L/min、臭氧浓度为35 mg/L、停留时间为35 min时,系统达到处理效果与经济效能的最优。在最优条件下对色度的去除能在20 min后便稳定在12左右。在COD去除方面,出水COD去除率达到80%左右,即出水COD约为30 mg/L。在连续流状态下运行时,调整参数在较短的时间内水质就达到稳定,故在实际应用中可应对水质变化带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锰双金属 印染废水 臭氧催化氧化 深度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体引发表面两性离子化制备抗污染性PVDF膜 被引量:6
7
作者 李壹竹 宋伟龙 +1 位作者 李之鹏 尤宏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9-36,共8页
为了提高聚偏氟乙烯(PVDF)膜的抗污染性能,采用等离子体技术将甲基丙烯酸二甲胺乙酯(DMAEMA)接枝到PVDF膜表面,使其与3-溴丙酸(3-BPA)发生季铵化反应,得到两性离子化改性膜(PVDF-g-PCBMA).利用傅利叶红外光谱仪(FTIR-ATR)、扫描电子显微... 为了提高聚偏氟乙烯(PVDF)膜的抗污染性能,采用等离子体技术将甲基丙烯酸二甲胺乙酯(DMAEMA)接枝到PVDF膜表面,使其与3-溴丙酸(3-BPA)发生季铵化反应,得到两性离子化改性膜(PVDF-g-PCBMA).利用傅利叶红外光谱仪(FTIR-AT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接触角测定仪分析改性前后PVDF膜表面化学官能团、结构形态以及亲疏水性的变化.通过动态过滤实验来考察原膜、改性膜对牛血清蛋白(BSA)和海藻酸钠(SA)的抗污染性能.结果表明,相比于原PVDF膜,PVDF-g-PCBMA膜的接触角从88.3°降至39.0°,亲水性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另外,其在BSA和SA溶液的过滤实验中通量衰减率降低、清洗后的清水通量恢复率升高,体现了两性离子化改性膜良好的抗污染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DF膜 等离子体接枝 两性离子化 抗污染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季铵盐两性离子陶瓷膜制备及抗污染性能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覃琦清 王芮 +4 位作者 尤宏 谢冰涵 谭海丽 柳锋 李之鹏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2-112,共11页
以3-氨丙基三甲基硅烷(KH551)与3-缩水甘油基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60)为基体,合成含叔胺基硅氧烷溶胶后涂覆于陶瓷膜表面,并在2-溴乙基磺酸钠(SBTS)作用下生成季铵盐,制备出季铵盐两性离子复合陶瓷膜.表征结果证明,季铵盐成功地接... 以3-氨丙基三甲基硅烷(KH551)与3-缩水甘油基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60)为基体,合成含叔胺基硅氧烷溶胶后涂覆于陶瓷膜表面,并在2-溴乙基磺酸钠(SBTS)作用下生成季铵盐,制备出季铵盐两性离子复合陶瓷膜.表征结果证明,季铵盐成功地接枝于膜表面,优化后改性膜接触角约为39.4°,且通量受凝胶负载影响程度小.微生物吸附实验表明,改性后膜相比改性前减少了90.5%的活菌吸附,动态过滤通量至少提高8.2%.以污泥中溶解性微生物产物(SMP)、松散结合的胞外聚合物(LB-EPS)作为有机污染物模型,将改性前后膜通过SMP、LB-EPS溶液,考察通量变化,并通过Hermia模型分析污染机理,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观察污染物黏附于膜表面情况.结果表明,过滤SMP、LB-EPS至稳定时,膜改性后比通量比改性前分别提高38.9%、29.3%,反洗后通量提高了11.6%、32.3%,且改性膜表面污染物残留量分别减少27.2%、41.5%.以上结果均表明,通过季铵盐两性离子进行表面修饰能有效提高陶瓷膜抗污染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离子 陶瓷膜 抗污染 硅氧烷 溶胶凝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