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特厚硬煤层综放开采合理区段煤柱尺寸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张永久 成云海 +1 位作者 李琳 李乃录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13,共4页
水帘洞煤矿3801综放工作面地质条件极其复杂,合理确定区段煤柱是实际遇到的工程难题。文章通过采场前后方侧向应力场与位移场在线观测,获得了综放沿空实体煤侧向应力分布规律及变形情况;通过数值模拟得到了不同煤柱尺寸沿空实体煤侧向... 水帘洞煤矿3801综放工作面地质条件极其复杂,合理确定区段煤柱是实际遇到的工程难题。文章通过采场前后方侧向应力场与位移场在线观测,获得了综放沿空实体煤侧向应力分布规律及变形情况;通过数值模拟得到了不同煤柱尺寸沿空实体煤侧向应力分布变化规律。综合分析得到了合理煤柱留设尺寸,为彬长矿区同煤系特厚硬煤层综放开采确定合理煤柱尺寸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厚硬煤层 综放开采 区段煤柱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积沙与黄土混合固体充填材料物理力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李乃录 易巧梅 +2 位作者 张恒 安百富 王栋达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0-24,共5页
针对风积沙与黄土混合充填物料的物理、力学特性开展测试分析。研究表明:(1)风积沙和黄土的主要构成物质及化学成分类似,均属于无机土,但在矿物比例上、微观结构具有明显差异性,风积沙的颗粒致密度更高;(2)不同配比的风积沙和黄土混合... 针对风积沙与黄土混合充填物料的物理、力学特性开展测试分析。研究表明:(1)风积沙和黄土的主要构成物质及化学成分类似,均属于无机土,但在矿物比例上、微观结构具有明显差异性,风积沙的颗粒致密度更高;(2)不同配比的风积沙和黄土混合充填物料在压实变形中整体上皆经历了3个阶段,分别为快速变形、减速变形和平稳变形;应变-应力曲线均呈对数形式增长,且随着风积沙含量的增高,其抗变形能力越强;(3)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得到了风积沙和黄土按不同配比制成的混合充填物料的应变与应力、压缩模量和弹性地基系数之间的数学关系,给出了二者混合充填物料在实验室压实钢筒中与工业试验采场中的弹性地基系数参数的换算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积沙 黄土 固体充填物料 物理力学特性 弹性地基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井矸石充填工作面沿空留巷围岩控制原理与技术 被引量:16
3
作者 王平 曾梓龙 +5 位作者 孙广京 冯涛 李乃录 刘金海 李鹏 江永志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8-76,共9页
深井工作面矿压显现剧烈使得沿空留巷存在诸多困难。采用矸石充填采空区可有效限制深部采场覆岩大范围的破断、运动,缓解深井工作面剧烈的矿压显现,为深井工作面沿空留巷奠定基础。通过现场实测和理论计算探讨了深井矸石充填工作面覆岩... 深井工作面矿压显现剧烈使得沿空留巷存在诸多困难。采用矸石充填采空区可有效限制深部采场覆岩大范围的破断、运动,缓解深井工作面剧烈的矿压显现,为深井工作面沿空留巷奠定基础。通过现场实测和理论计算探讨了深井矸石充填工作面覆岩运动特征,探讨了沿空留巷围岩承载结构及其稳定性。根据新巨龙煤矿2305S-2号工作面实际情况,设计了以矸石墙+钢管混凝土立柱为主的巷旁支护结构,并提出了留巷顶板超前支护、强力护表、深部锚固,巷旁支护结构合理宽度、侧向约束、协同承载,实体煤帮卸应力、防冲击、控片帮的控制方式,留巷底板高应力深部转移的沿空留巷围岩控制原理和先固顶→再护帮→后控底的沿空留巷围岩控制原则。形成了锚杆+W钢带超前支护和长锚索+注浆锚索永久支护的沿空留巷围岩控制技术,成功实现了新巨龙煤矿2305S-2号深井矸石充填工作面沿空留巷。沿空巷道围岩实测发现留巷矸石墙变形不均匀,承载能力增长缓慢,钢管混凝土立柱钻底,顶板锚索易破断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留巷矸石墙的侧向约束,提高矸石墙承载能力。钢管混凝土立柱底部安装大垫板,控制立柱钻底量,沿空留巷顶板锚索要求具备一定的延伸率,实现长锚索与顶板围岩的协同变形与承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井开采 矸石充填 沿空留巷 围岩控制 控制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厚煤层掘进工作面冲击地压综合监测预警技术研究 被引量:27
4
作者 杨光宇 姜福兴 +3 位作者 曲效成 李琳 魏全德 李乃录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949-1958,共10页
以近年来特厚煤层掘进工作面冲击地压事故为工程背景,通过事故现场勘查对其发生冲击地压的机理进行研究,提出了基于围岩动态结构演化的掘进工作面冲击地压事故分区:即迎头区、塑性圈动态演化区、塑性圈稳定区。通过研究各区域冲击地压... 以近年来特厚煤层掘进工作面冲击地压事故为工程背景,通过事故现场勘查对其发生冲击地压的机理进行研究,提出了基于围岩动态结构演化的掘进工作面冲击地压事故分区:即迎头区、塑性圈动态演化区、塑性圈稳定区。通过研究各区域冲击地压发生机理和可监测特征,提出了采用“围岩震动、围岩应力动态、锚杆锚索支护力和煤体钻屑量”进行四位一体的监测预警特厚煤层掘进面冲击地压实时危险性的学术思想,并通过现场实践得出了工程上监测预警特厚煤层掘进工作面冲击危险性的方法和指标。将研究成果分别应用于陕西、河南等矿区特厚煤层工作面掘进期间的冲击地压监测预警,有效预警了掘进期间的冲击危险并及时采取了卸压解危措施,保证了工作面的安全开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厚煤层 掘进工作面 冲击地压 综合监测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弯曲能量法的煤层底板冲击倾向性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李乃录 屈振祖 史鑫 《山东煤炭科技》 2021年第10期191-193,共3页
为了预防水帘洞煤矿4号煤层在开采过程中底板出现强矿压显现甚至冲击地压现象,本文采用弯曲能量指数法对其底板岩层的冲击倾向性的相关参数进行测算,并进行了倾向性判定。研究结果显示:水帘洞煤矿4号煤层底板无冲击倾向性。
关键词 弯曲能量法 煤层底板 冲击倾向性 冲击地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厚煤层高瓦斯综放工作面高错式钻场瓦斯聚合技术
6
作者 李乃录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78-79,共2页
传统的矿压理论认为,在工作面回采的过程中,由于采动压力影响,在工作面的垂直方向上会形成裂隙带、冒落带和弯曲下沉带。高错式钻场瓦斯聚合技术是内错于综放工作面回风巷施工高位钻场,在钻场内施工钻孔,钻孔终孔布置于煤层顶板以上裂... 传统的矿压理论认为,在工作面回采的过程中,由于采动压力影响,在工作面的垂直方向上会形成裂隙带、冒落带和弯曲下沉带。高错式钻场瓦斯聚合技术是内错于综放工作面回风巷施工高位钻场,在钻场内施工钻孔,钻孔终孔布置于煤层顶板以上裂隙带内,抽采煤层开采后涌入裂隙带瓦斯的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隙带 综放工作面 高位钻场 钻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因素耦合分析的冲击地压卸压技术研究
7
作者 李乃录 屈振祖 张恒 《山东煤炭科技》 2021年第3期156-158,162,共4页
为有效预防ZF2803工作面的冲击地压,本文采用多因素耦合分析法研究了初次来压、见方、煤柱、断层、邻近空区支承压力、煤层厚度变化及巷道底煤等7个因素的单独影响区域及叠加效果,确定了7个危险区:中等冲击危险区4个、强冲击危险区3个,... 为有效预防ZF2803工作面的冲击地压,本文采用多因素耦合分析法研究了初次来压、见方、煤柱、断层、邻近空区支承压力、煤层厚度变化及巷道底煤等7个因素的单独影响区域及叠加效果,确定了7个危险区:中等冲击危险区4个、强冲击危险区3个,给出了相应的煤层及底板大钻孔预卸压措施,工业性应用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地压 多因素耦合 大钻孔 预卸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