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UPLC-Q-TOF-MS/MS和网络药理学探讨天麻抗炎的物质基础及其作用机制
1
作者 徐柠檬 董仕豪 +4 位作者 秦粉 申开泽 李为兰 华燕 郭磊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0-43,共14页
为探讨天麻有效部位抗炎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以天麻为原料,采用不同极性溶剂进行逐级提取,分别得到石油醚提取物、二氯甲烷提取物、乙酸乙酯提取物、正丁醇提取物和水提取物,并测定了各提取物的活性成分及生物活性,以此筛选天麻有效部... 为探讨天麻有效部位抗炎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以天麻为原料,采用不同极性溶剂进行逐级提取,分别得到石油醚提取物、二氯甲烷提取物、乙酸乙酯提取物、正丁醇提取物和水提取物,并测定了各提取物的活性成分及生物活性,以此筛选天麻有效部位。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quadrupole-time of flight-mass spectrometry,UPLC-Q-TOF-MS/MS)技术对天麻有效部位进行成分鉴定,并利用网络药理学预测天麻有效部位潜在抗炎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将潜在活性成分与治疗炎症的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表明: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具有较高含量的活性成分,总多酚、总黄酮和多糖的含量分别为(164.69±1.57)、(64.81±3.21)mg/g和(279.64±3.11)mg/g;各提取物均具有较强的体外抗氧化和抗炎活性,其中乙酸乙酯提取物展现出最强的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体外抗炎活性。相关性分析显示,总多酚含量与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半抑制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_(50))和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阳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IC_(50)呈显著相关(P<0.05)和极显著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0.587和-0.873;总黄酮含量分别与NO抑制能力IC_(50)和牛血清白蛋白变性抑制能力IC_(50)呈显著相关(P<0.05)和极显著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0.780和-0.842。同时,采用UPLC-Q-TOF-MS/MS技术从天麻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共鉴定出164个化学成分,网络药理学获得核心活性成分为5-(5-Methoxycarbonyl-5,8a-dimethyl-2-methylidene-3,4,4a,6,7,8-hexahydro-1H-naphthalen-1-yl)-3-methylpentanoic acid、4,4,8,10,14-Pentamethyl-17-(4,5,6-trihydroxy-6-methylheptan-2-yl)-2,5,6,7,9,15-hexahydro-1H-cyclopenta[a]phenanthrene-3,16-dione、Simvastatin等,关键靶点包括TP53、SRC、PIK3R1、PIK3CA、AKT1等,主要涉及到癌症有关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环磷酸腺苷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核心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麻 活性成分 抗氧化活性 抗炎活性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香气与滋味物质特征分析不同干燥方式美味牛肝菌的风味差异 被引量:3
2
作者 李为兰 杨豪 +2 位作者 资璐熙 徐柠檬 郭磊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63-174,共12页
为了解不同干燥方式美味牛肝菌干制品的风味与滋味特征,探究不同干制方法之间的风味差异,对热风干燥、真空冷冻干燥及真空干燥美味牛肝菌的挥发性风味物质与非挥发性滋味物质进行测定分析。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 为了解不同干燥方式美味牛肝菌干制品的风味与滋味特征,探究不同干制方法之间的风味差异,对热风干燥、真空冷冻干燥及真空干燥美味牛肝菌的挥发性风味物质与非挥发性滋味物质进行测定分析。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和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分别定性64、85种挥发性有机物;指纹图谱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干制方法处理组间存在较大差异,真空干燥组的差异特征最为显著;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从GC-IMS结果中筛选出17个差异特征标记物,GC-MS中筛选出22个,结合相对气味活度值进一步分析可知,1-辛烯-3-醇为关键挥发性有机物。非挥发性滋味物质分析结果表明,游离氨基酸与5’-核苷酸在热风干燥组中含量最大,分别为234.57 mg/g和27.870 mg/g;16种游离氨基酸中谷氨酸是呈鲜味的主要成分。综上,热风干燥更有利于美味牛肝菌中滋味物质的积累,真空干燥更利于风味物质的产生和积累。本研究表征3种干制方法的风味特征,可为新鲜美味牛肝菌采后干制加工工艺的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味牛肝菌 干燥方式 挥发性有机物 指纹图谱 滋味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优化HS-SPME-GC-MS法分析美味牛肝菌挥发性风味物质 被引量:8
3
作者 郭磊 李为兰 +3 位作者 鲁斌 王德新 刘云 王军民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3-168,共6页
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出HS-SPME-GC-MS法检测美味牛肝菌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方法,并对恒温干燥、真空干燥及真空冷冻干燥得到的美味牛肝菌伞部、柄部干制品中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影响美味牛肝菌挥发性风味物质萃取效果的... 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出HS-SPME-GC-MS法检测美味牛肝菌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方法,并对恒温干燥、真空干燥及真空冷冻干燥得到的美味牛肝菌伞部、柄部干制品中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影响美味牛肝菌挥发性风味物质萃取效果的因素主次顺序依次为萃取时间>萃取温度>平衡时间;在萃取温度79℃、萃取时间28 min、平衡时间23 min的最佳萃取条件下,检测出挥发性风味物质共31种。通过对不同干燥方法下美味牛肝菌伞部及柄部挥发性风味物质的检测分析,共鉴定出挥发性风味物质51种,其中醇类10种,醛类13种,酮类13种,酸类1种,酯类5种,含硫、含氮及杂环类化合物8种,烯类1种。真空冷冻干燥后美味牛肝菌伞部及柄部的总挥发性风味物质、八碳化合物及含硫化合物的种类及峰面积均高于恒温干燥及真空干燥方式。该研究结果为美味牛肝菌风味品质的调控及精深加工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空固相微萃取 美味牛肝菌 挥发性风味物质 八碳化合物 含硫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不同产地美味牛肝菌主要滋味品质评价 被引量:3
4
作者 资璐熙 李为兰 +2 位作者 杨豪 徐柠檬 郭磊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91-99,共9页
目的基于美味牛肝菌(Boletusedulis)主要滋味物质(包括游离氨基酸和呈味核苷酸)的含量差异,对云南省不同产地美味牛肝菌的主要滋味品质进行评价。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performance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对云南省8个不同产... 目的基于美味牛肝菌(Boletusedulis)主要滋味物质(包括游离氨基酸和呈味核苷酸)的含量差异,对云南省不同产地美味牛肝菌的主要滋味品质进行评价。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performance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对云南省8个不同产地美味牛肝菌中的17种游离氨基酸和6种呈味核苷酸进行定量分析,并结合多元统计分析及滋味活性值(taste activity value,TAV)、等鲜浓度值(equivalent umami concentration,EUC)对不同产地美味牛肝菌主要滋味成分含量进行分析及风味评估。结果不同产地美味牛肝菌游离氨基酸和呈味核苷酸含量均存在一定差异,游离氨基酸总含量最高的是南涧美味牛肝菌,为(9.684±0.301)g/100g,最低是易门美味牛肝菌,为(4.593±0.186)g/100g,各产地游离氨基酸含量均呈现为甜味氨基酸总量>苦味氨基酸总量>鲜味氨基酸总量;而呈味核苷酸含量最低的是通海美味牛肝菌,仅为(273.116±7.218)μg/g,最高为泸沽湖美味牛肝菌,达到了(1722.803±16.476)μg/g,8个产地含量最高的呈味核苷酸均为5’-黄苷酸。另外,南涧产地美味牛肝菌主要滋味物质含量最高,且在滋味评估中,滋味活性值和等鲜浓度值远高于其他产地,分别为135.46 mg/g和47.59 g MSG/100 g。结论云南省不同产地美味牛肝菌主要滋味成分含量差异较大,综合比较得出南涧产地美味牛肝菌的滋味较为浓郁,研究结果可为美味牛肝菌风味物质的深入研究及风味基料的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味牛肝菌 游离氨基酸 呈味核苷酸 主成分分析 风味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味牛肝菌蛋糕的研制
5
作者 李为兰 卯红叶 +2 位作者 龙江洪 田丽枝 郭磊 《现代农业科技》 2023年第3期193-196,共4页
本试验以美味牛肝菌为原料制作蛋糕,通过单因素试验分析美味牛肝菌、白砂糖、玉米油、膨松剂的不同添加量对美味牛肝菌蛋糕感官品质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对配方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美味牛肝菌蛋糕的最优配方为低筋面粉50 g、鸡蛋液100 ... 本试验以美味牛肝菌为原料制作蛋糕,通过单因素试验分析美味牛肝菌、白砂糖、玉米油、膨松剂的不同添加量对美味牛肝菌蛋糕感官品质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对配方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美味牛肝菌蛋糕的最优配方为低筋面粉50 g、鸡蛋液100 g、美味牛肝菌2.0 g、白砂糖20 g、玉米油15 g、膨松剂0.7 g、食盐0.5 g。按此配方制作的美味牛肝菌蛋糕表面色泽棕黄,口感香甜松软,有美味牛肝菌的特殊香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味牛肝菌 蛋糕 感官评价 单因素试验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味牛肝菌汤的熬制工艺及风味基料配方研究
6
作者 杨豪 杨圆慧 +3 位作者 李为兰 资璐熙 徐柠檬 郭磊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20-225,共6页
为研究美味牛肝菌汤及其固体风味基料的制作工艺,以美味牛肝菌为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法优化美味牛肝菌汤的最佳熬制工艺参数,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HS-SPME-GC-MS)检测菌汤冻干粉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组成,并以菌汤冻干... 为研究美味牛肝菌汤及其固体风味基料的制作工艺,以美味牛肝菌为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法优化美味牛肝菌汤的最佳熬制工艺参数,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HS-SPME-GC-MS)检测菌汤冻干粉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组成,并以菌汤冻干粉为基料,采用均匀设计研制美味牛肝菌汤固体风味基料配方。结果表明,美味牛肝菌汤的最佳熬制工艺为料液比1∶74(g∶mL)、熬制温度70℃、熬制时间50 min,在此优化条件下,蛋白质溶出率达到20.12%。采用HS-SPME-GC-MS从菌汤冻干粉中共检出29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其中酮类化合物相对含量最高,占31.66%。美味牛肝菌汤固体风味基料的最佳配方为食盐4.5%、白砂糖3.0%、味精1.8%、柠檬酸0.1%,在此优化条件下,研制的美味牛肝菌汤固体风味基料色泽均匀、风味独特、无异味,综合品质佳,感官评分为93.22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味牛肝菌汤 蛋白质溶出率 挥发性风味物质 熬制工艺 风味基料 配方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