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ED汽车前照灯结构设计 被引量:6
1
作者 李中杨 曾国英 赵登峰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1期140-142,146,共4页
汽车照明系统是汽车安全行驶的重要保障,而汽车大灯在汽车照明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目前LED车灯光路效率不高、结构复杂、穿雾能力弱等问题,设计出一种基于椭球面作为LED点光源反射体的车灯光学系统,该系统主要由LED光源、椭... 汽车照明系统是汽车安全行驶的重要保障,而汽车大灯在汽车照明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目前LED车灯光路效率不高、结构复杂、穿雾能力弱等问题,设计出一种基于椭球面作为LED点光源反射体的车灯光学系统,该系统主要由LED光源、椭球面反射体、凸透镜、散热装置和控制电源等部分组成;理论计算表明,光线从椭球面的一个焦点出发,经椭球面一次反射,反射光线汇聚到另一焦点,当该焦点与凸透镜焦点重合时,再经凸透镜折射可得到一束平行光即为所需远光,从而验证该结构的合理性;最后参考现有车灯尺寸,对其结构参数进行优化设计及效率计算,结果表明该LED汽车远、近光灯系统光路效率高达,相比于其他LED汽车前照灯效率提高了,为后续进一步开发和设计该类型车灯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前照灯 椭球面反射体 光路效率 LED光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态金属汞在硅片表面的润湿行为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李中杨 马国鹭 曾国英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817-820,共4页
针对常温下的液体在固体表面的润湿行为研究。以液态金属汞为研究对象,采用真空等离子体刻蚀工艺制备不同表面形貌的硅片,研究不同硅片的润湿行为,并探究了液滴体积对润湿性的影响。利用金相电子显微镜、白光干涉三维形貌仪以及接触角... 针对常温下的液体在固体表面的润湿行为研究。以液态金属汞为研究对象,采用真空等离子体刻蚀工艺制备不同表面形貌的硅片,研究不同硅片的润湿行为,并探究了液滴体积对润湿性的影响。利用金相电子显微镜、白光干涉三维形貌仪以及接触角测量仪分别对不同硅片的表面形貌、表面粗糙度以及润湿行为进行了测量与表征。结果表明:当液滴体积相同时,随硅片表面粗糙度Sa增大,接触角增大;当液滴体积为1μL,表面粗糙度为257.01μm时,测得静态接触角达到最大,为158.3°;而在同一形貌的硅片表面,当液滴体积由1增加到4μL时,硅片表面的接触角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在致密的网状结构硅片表面,接触角减小的幅度最大,达到11.6°。为今后研究汞在不用材料表面的润湿行为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刻蚀 表面粗糙度 滴液体积 接触角 润湿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流作用下液滴在派瑞林薄膜表面的润湿特性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李中杨 马国鹭 +1 位作者 曾国英 廖国柔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672-677,共6页
针对微流系统中液滴精确操控的问题,本文基于能量最低原理和正交实验设计,对比分析了交流电压、介电层厚度、交流电频率等因素对氯化钠液滴在派瑞林薄膜表面电润湿行为的影响。经理论分析与实验测试,结果表明:在同一厚度的派瑞林薄膜表... 针对微流系统中液滴精确操控的问题,本文基于能量最低原理和正交实验设计,对比分析了交流电压、介电层厚度、交流电频率等因素对氯化钠液滴在派瑞林薄膜表面电润湿行为的影响。经理论分析与实验测试,结果表明:在同一厚度的派瑞林薄膜表面,接触角会随着交流电压的增加呈抛物线减小的变化趋势,直至趋于饱和;薄膜厚度在0.5~5μm范围内变化时,饱和电压会随着厚度的增加成线性关系逐渐升高,由25增至65 V;当交流电频率由50增至500 Hz时,饱和电压会随着频率的升高而呈反比例函数关系逐渐降低,不过升高交流电频率,氯化钠液滴的三相接触线处会诱发动力学失稳;而当氯化钠液滴的固有频率与交流电频率比较接近时,液滴会在派瑞林薄膜表面引起共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流电润湿 接触角 界面行为 动力学失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级气体炮制退器的流场仿真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廖国柔 马国鹭 +3 位作者 张浩 陈万华 宗建宇 李中杨 《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2-27,共6页
为了最大程度消减一级气体炮发射中的后坐效应,研究了一级气体炮制退器的流场特性和制退效率。基于三维非定常Navier-Stokes方程构建了发射炮管制退器的数值仿真模型,采用动网格技术,对比分析了有/无炮口制退器的流场,揭示了高速弹体飞... 为了最大程度消减一级气体炮发射中的后坐效应,研究了一级气体炮制退器的流场特性和制退效率。基于三维非定常Navier-Stokes方程构建了发射炮管制退器的数值仿真模型,采用动网格技术,对比分析了有/无炮口制退器的流场,揭示了高速弹体飞离制退器时气流冲击波的形成、发展和衰减的整个动态演变过程,探究了孔径对制退器流场形态的影响。分析表明:炮口制退器对最大后坐力降低了14.7%;制退器孔径直接改变了进入中央弹孔通道和侧孔通道的气流量分配比,影响了制退效率;当制退器的气流孔径增大为22 mm时,在发射压力25 MPa下制退效率达到23.38%。对炮口制退器的流场形态和制退效率的影响规律进行了分析,可为高压动态气体发射制退提供基础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退器 Fluent流场仿真 孔径 制退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