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县域经济韧性的实践检验 被引量:5
1
作者 李中建 王志华 《中国流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0-101,共12页
县域是连接乡村与城市的重要纽带,是拉动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的中转站。通过测度2014—2020年我国2 074个县以及296个城市的经济韧性发现,城市经济韧性整体高于县域经济,当受到外部冲击后,县域经济韧性逆势上升;在产业方面,第三产业韧性高... 县域是连接乡村与城市的重要纽带,是拉动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的中转站。通过测度2014—2020年我国2 074个县以及296个城市的经济韧性发现,城市经济韧性整体高于县域经济,当受到外部冲击后,县域经济韧性逆势上升;在产业方面,第三产业韧性高于第二产业,受到外部冲击后,第一产业韧性逆势上升,第二产业韧性波动较小,第三产业韧性下降明显;在区域方面,中西部地区的县域经济韧性较强,东部地区的城市经济韧性较强。此外,通过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回归发现,经济增长和经济稳定对经济韧性均有显著的边际贡献,经济增长提高经济发展活力,经济稳定为降低韧性波动提供有益支撑。2020年受新冠疫情冲击,县域的经济增长对韧性的边际贡献有所下降,经济稳定对韧性的边际贡献显著提升;对县域而言,第三产业、东部地区、外围城市的经济增长显著,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中西部地区的经济稳定显著。为实现县域经济韧性对我国经济的带动作用,要充分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提高县域经济韧性,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要注重经济韧性的产业和区域差异,协调产业间及区域间经济发展协作关系;既要充分发挥增长对经济的带动作用,也要发挥经济稳定对降低经济波动作用,实现经济增长和经济稳定的平衡统一,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韧性 县域经济 经济增长 经济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遗产旅游地的体验式开发探讨——以云冈石窟为例 被引量:4
2
作者 李中建 张建忠 罗芳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67-673,共7页
体验经济时代应从游客的体验需求出发对景区进行体验式开发。文中运用IPA分析法,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综合分析游客对云冈石窟各体验因子的期望和满足程度,以评估游客对云冈石窟各体验因子的偏好以及旅游经营者的供给情况。研究发现:游... 体验经济时代应从游客的体验需求出发对景区进行体验式开发。文中运用IPA分析法,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综合分析游客对云冈石窟各体验因子的期望和满足程度,以评估游客对云冈石窟各体验因子的偏好以及旅游经营者的供给情况。研究发现:游客对文化遗产的完好性较满意,应继续保持;游客对游玩内容丰富程度、游玩活动的可参与性、基于民间工艺的体验活动、个性化的服务、景区门票物有所值这些因子的满意度较低,是以后需重点改进的对象。通过研究,以期为云冈石窟的体验式开发提供定量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遗产 体验式开发 云冈石窟 IPA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民工人力资本回报率差异:年龄与类型——基于城市农民工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李中建 金慧娟 《财经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1-17,共7页
本文基于城市农民工调查数据,通过修正的Mincer收入方程,分析人力资本投资类型及年龄对农民工收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职业培训的收入回报率高于受教育年限的收入回报率,职业培训对较年轻农民工群体收入的影响更为显著。促进农民工的... 本文基于城市农民工调查数据,通过修正的Mincer收入方程,分析人力资本投资类型及年龄对农民工收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职业培训的收入回报率高于受教育年限的收入回报率,职业培训对较年轻农民工群体收入的影响更为显著。促进农民工的人力资本投资,应首先唤醒农民工对基础义务教育的重视,激励企业加大对年轻农民工群体的职业培训投入,搭建更加多元化、开放化的职业培训平台,为农民工提高职业技能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 人力资本回报率 职业培训 Mincer收入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造业升级中劳动力需求趋势与质量结构研究——基于灰色理论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李中建 刘翠霞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17-123,共7页
当前制造业发展面临转型压力,匹配的劳动力支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本文运用灰色理论的GM(1,1)模型对制造业转型升级中劳动力数量需求趋势进行预测,并利用灰色关联模型对劳动力质量结构相关的9个因素进行灰色绝对、相对及综合关联分... 当前制造业发展面临转型压力,匹配的劳动力支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本文运用灰色理论的GM(1,1)模型对制造业转型升级中劳动力数量需求趋势进行预测,并利用灰色关联模型对劳动力质量结构相关的9个因素进行灰色绝对、相对及综合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劳动力的需求数量呈持续增长趋势,但涨幅不高;劳动力成本、R&D经费投入、职业技术教育、固定资产投资等因素与劳动力质量结构关联较大。最后,为适应制造业转型升级,文章提出了优化劳动力质量结构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 制造业升级 灰色理论模型 职业教育 R&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技术教育——破解新生代农民工向上流动过程中矛盾的关键 被引量:4
5
作者 李中建 郭晴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47-50,共4页
新生代农民工作为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的主体,在向新市民过渡过程中,受到自身期望和能力差异的限制,面临着市民化动机强烈与综合素养低、职业期望高与人力资本薄弱、物质需求期望高与职业稳定性低的矛盾,难以与现代产业和现代城市相契合... 新生代农民工作为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的主体,在向新市民过渡过程中,受到自身期望和能力差异的限制,面临着市民化动机强烈与综合素养低、职业期望高与人力资本薄弱、物质需求期望高与职业稳定性低的矛盾,难以与现代产业和现代城市相契合。应通过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优化,提高职业技术教育的综合性、实效性、灵活性和前瞻性,破解三对矛盾,帮助新生代农民工顺利实现向上流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农民工 职业技术教育 城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国小农的农业强国之路:约束及破解 被引量:16
6
作者 李中建 王志华 《西南金融》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41-53,共13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把农业强国正式纳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战略体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在粮食、肉类、水产品等生产方面均位于世界前列,成为名副其实的农业大国。然而,农业大国并不...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把农业强国正式纳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战略体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在粮食、肉类、水产品等生产方面均位于世界前列,成为名副其实的农业大国。然而,农业大国并不等同于农业强国,我国农业具有典型的大国小农的中国特色,大而不强仍是我国农业的基本特征。因此,基于大国小农的基本农情,研究发现,我国建设农业强国进程中存在“六大约束”,包括耕地约束、竞争力约束、经营主体约束、效率与技术约束、设施约束和环境约束。针对这六大约束,本文提出可行的解决路径,具体包括:坚守耕地红线,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提高农产品质量,改善农产品结构;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提高农业生产率;培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农民农业收入;推进农村现代化,实现乡村振兴;走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加强党对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全面领导。本文的研究结果有助于破解农业强国约束,为加快农业强国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强国 粮食安全 绿色农业 农村现代化 小农经济 农业产业链 乡村振兴 农业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迁移劳动力的就业身份与收入差异——基于对北京市流动人口的调查 被引量:15
7
作者 李中建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0-34,共5页
由于受城乡劳动力市场分割的约束,加上个体年龄、经验、技能、教育程度等的差异,农村劳动力会以多种方式在城市谋求发展,管理者、自我雇佣者、雇主都会成为其就业的出路。笔者利用对北京市农村流动人口的调查数据的分析,多元回归的结果... 由于受城乡劳动力市场分割的约束,加上个体年龄、经验、技能、教育程度等的差异,农村劳动力会以多种方式在城市谋求发展,管理者、自我雇佣者、雇主都会成为其就业的出路。笔者利用对北京市农村流动人口的调查数据的分析,多元回归的结果显示除性别、是否培训等因素外,就业身份是造成农村劳动力收入差异的主要因素,雇主、自我雇佣者、管理者的收入都显著地高于务工者。要稳定地转移农村劳动力,应将外来劳动力纳入到城市的公共培训体系中,降低创业门槛,规范和减免税费负担,推进管理和服务的均等化和透明化,支持农村劳动力在城市以多种身份谋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迁移劳动力 就业身份 收入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制内就业的职业代际流动:家庭背景与学历 被引量:11
8
作者 李中建 袁璐璐 《南方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69-83,共15页
文章采用中国居民收入调查(CHIP) 2013年城镇住户数据,综合使用Probit和倾向得分匹配法,分析家庭背景对劳动者体制内单位求职的影响。研究发现,家庭背景会显著影响劳动者进入体制内就业的机会,父母双方均在体制内就业的劳动者更可能进... 文章采用中国居民收入调查(CHIP) 2013年城镇住户数据,综合使用Probit和倾向得分匹配法,分析家庭背景对劳动者体制内单位求职的影响。研究发现,家庭背景会显著影响劳动者进入体制内就业的机会,父母双方均在体制内就业的劳动者更可能进入体制内就业,父母均不在体制内就业则更难进入体制内就业;且在男性、女性、高学历和低学历群体中,家庭背景对劳动者进入体制内就业机会的影响都存在。同时,与低学历群体相比,高学历劳动者进入体制内单位就业机会受家庭背景的影响更小,即学历在家庭背景对劳动者就业机会的影响中发挥了一定的替代作用。不断提升体制内单位就业招聘机制的实质性公平及推进高等教育的公平发展,对实现劳动者公平就业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制内单位 职业代际流动 家庭背景 学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教育对提升农民工在生产中地位的价值探讨 被引量:2
9
作者 李中建 佳楠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8期9-12,共4页
农民工虽然是推动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建设的主力军,但却一直处于城市次级劳动力市场和社会的弱势边缘地位,其原因主要有农民工自身技能不达标、劳动市场制度存在壁垒、法律保障不健全。未来农民工将掌握劳动技能,成为技术工人,工作趋于... 农民工虽然是推动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建设的主力军,但却一直处于城市次级劳动力市场和社会的弱势边缘地位,其原因主要有农民工自身技能不达标、劳动市场制度存在壁垒、法律保障不健全。未来农民工将掌握劳动技能,成为技术工人,工作趋于稳定,迈向正式员工,权益得到保障,获得企业认同。职业教育在引领农民工提升生产中地位之时,对农民工提升人力资本、获得社会认同、创造社会财富有重要意义,因此需要加大职业教育资金投入,完善职业教育制度建设,创新职业教育培训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新常态 自我价值 社会价值 经济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劳动力视角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中建 《现代经济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8-31,共4页
传统的要素投入型的增长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受益于长期低廉的劳动力,表面上看,劳动者地位的提升和劳动者报酬的提高加剧了企业的经营困难,但在当前却是规避外贸摩擦、降低我国企业过高离职率的有效途径,能促进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并进而... 传统的要素投入型的增长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受益于长期低廉的劳动力,表面上看,劳动者地位的提升和劳动者报酬的提高加剧了企业的经营困难,但在当前却是规避外贸摩擦、降低我国企业过高离职率的有效途径,能促进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并进而通过扩大内需的方式促进就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在国民收入的初次和第二次分配中使劳动者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通过财政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人力资源开发,构建城乡平等的劳动力市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发展 方式转变 劳动力 提高劳动者地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有企业经营者选拔中的难题及解决思路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中建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24-128,共5页
民营企业的创业过程与企业家形成过程是统一的,而国有企业往往是先有企业后有经营者的。从理论和实践上看,国有企业经营者选拔中存在诸多难题,它体现在风险承担的不对称、信息缺陷严重、选拔标准在实践中扭曲、经营者身份的准官员化、... 民营企业的创业过程与企业家形成过程是统一的,而国有企业往往是先有企业后有经营者的。从理论和实践上看,国有企业经营者选拔中存在诸多难题,它体现在风险承担的不对称、信息缺陷严重、选拔标准在实践中扭曲、经营者身份的准官员化、能力信号显示与专用性知识投资之间的突出矛盾上。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任何意义上的国有企业改革都不可能取得实效。为此,要通过对国企准确定位,区分不同类型的经营者,政府主动"淡出"选拔过程与相机干预相结合,发挥机构投资者的作用及发展完善的经理市场来加以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有企业 经营者 选拔 难题 解决思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出境旅游的外交效应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中建 孙根年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71-780,共10页
2000年以来,中国出境旅游高增长、高消费,影响力不断增大,成为国家外交战略的重要内容,外交效应逐渐显现。通过辨析中国出境旅游外交效应的概念、表现形式和结果,基于10个中国主要出境目的国的旅游互动数据,采用DIF-GMM计量经济模型,实... 2000年以来,中国出境旅游高增长、高消费,影响力不断增大,成为国家外交战略的重要内容,外交效应逐渐显现。通过辨析中国出境旅游外交效应的概念、表现形式和结果,基于10个中国主要出境目的国的旅游互动数据,采用DIF-GMM计量经济模型,实证检验了中国出境旅游外交效应。结果表明,中国通过有序推进ADS协议、加强经济援助、举办“旅游年”活动、实施旅游“制裁”,并积极参与国际制度建设等旅游外交行为,促进了与世界各国的友好交往,维护了自身核心利益,提升了外交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国际旅游反作用于国际关系,对国际关系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不仅是国际关系的结果,而且是其重要动因之一。中国出境旅游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联动,多方面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境旅游 外交效应 影响力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司制企业规模过度扩张的原因及其抑制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中建 《商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4期56-58,共3页
在所有权和控制权相分离的企业中,管理者有着推动企业规模过度扩张的强烈的冲动,这些动因有权力需要膨胀、追求收入效应,增强专用性资本以巩固其职位等,为防止企业规模背离经济效益,要在公司治理的各个层面抑制管理层的扩张动机。
关键词 公司制企业 规模过度扩张 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劳动力重塑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中建 《现代经济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5-19,共5页
低成本的劳动力供给构成了我国传统经济发展方式的基础,也是我国跨越贫困陷阱的重要支撑因素,但只有通过劳动力的重塑,提升以作为生产主体的劳动力要素的质量,扩大劳动收入占居民收入的比重,推进农民工群体的市民化,从提高供给水平和增... 低成本的劳动力供给构成了我国传统经济发展方式的基础,也是我国跨越贫困陷阱的重要支撑因素,但只有通过劳动力的重塑,提升以作为生产主体的劳动力要素的质量,扩大劳动收入占居民收入的比重,推进农民工群体的市民化,从提高供给水平和增强国内需求的两个方向努力,才能使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和规避可能发生的中等收入陷阱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等收入陷阱 劳动力重塑 农民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职业教育经费支出体制的问题及改革方向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中建 吕梦敏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8-21,共4页
作为现代职教管理体系核心之一的职业教育支出机制,在不断取得实际成效的同时也存在支出混乱、支出绩效不明显、支出结构不均衡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职业教育产出的数量和质量。支出机制管理观念滞后、沟通机制混乱、发展模式固化和监督机... 作为现代职教管理体系核心之一的职业教育支出机制,在不断取得实际成效的同时也存在支出混乱、支出绩效不明显、支出结构不均衡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职业教育产出的数量和质量。支出机制管理观念滞后、沟通机制混乱、发展模式固化和监督机制存在漏洞是问题的主要症结所在。因此,未来经费支出机制改革的重点应推进职业教育支出均衡化,完善职业教育绩效评价机制,加大职业教育支出机制的监管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支出机制 支出绩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诚信特性、生成因素及良好诚信环境的培育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中建 《经济与管理》 2005年第8期46-48,68,共4页
诚信问题实质上人们在市场交易中的道德选择问题,本文探讨了诚信的特性,即互惠性、隐蔽性和单独实施的风险性,分析了影响诚信生成的多种因素,如信仰、价值观、现实的交易状况、交易特点及制度的供给等等,并对如何培育良好的诚信环境提... 诚信问题实质上人们在市场交易中的道德选择问题,本文探讨了诚信的特性,即互惠性、隐蔽性和单独实施的风险性,分析了影响诚信生成的多种因素,如信仰、价值观、现实的交易状况、交易特点及制度的供给等等,并对如何培育良好的诚信环境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诚信 特性 生成因素 演进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报酬占比变动倒逼经济转型机理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中建 金慧娟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6期39-40,共2页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长期低廉劳动力成本。近年来劳动报酬占比的提高,表面上,将侵蚀企业粗放式下较高的利润,但劳动报酬占比提高对经济转型存在着倒逼机制的逻辑关系,给企业施加劳动力成本上涨的压力,"通过利益导向&q...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长期低廉劳动力成本。近年来劳动报酬占比的提高,表面上,将侵蚀企业粗放式下较高的利润,但劳动报酬占比提高对经济转型存在着倒逼机制的逻辑关系,给企业施加劳动力成本上涨的压力,"通过利益导向"将企业外部压力内源化,从而激发企业提升人力资本投资、改善技术结构和产品结构升级;同时,劳动报酬占比的变动能够促使当前我国收入分配格局由"金字塔"型向"橄榄球"型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成本 劳动报酬占比 经济转型 倒逼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营者经济激励探微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中建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13-115,共3页
关键词 经济激励 经营者 经营业绩评价 收入最大化 激励内容 经济报酬 经济性 适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有企业员工“磨洋工”行为及其治理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中建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59-563,共5页
国有企业"磨洋工"是一直存在的现象,究其原因既有体制和机制的问题,也有管理、文化思想观念和员工民主权利的问题。它是企业管理一种隐性博弈的反映,也影响着企业劳动效率的提高。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主要是:改革旧的体制,完... 国有企业"磨洋工"是一直存在的现象,究其原因既有体制和机制的问题,也有管理、文化思想观念和员工民主权利的问题。它是企业管理一种隐性博弈的反映,也影响着企业劳动效率的提高。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主要是:改革旧的体制,完善分配和激励机制,建立和完善劳动评估体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营造积极的企业文化,拓宽员工参与企业管理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员工管理 理性人 企业管理 企业文化 “磨洋工” 治理 国有企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包容性体制建设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中建 《现代经济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4-18,共5页
随着中国进入中等收入阶段,"中等收入陷阱"讨论成为一个热点。相关研究表明:比较优势丧失、收入分配两极分化、政府治理失灵、外部误导等因素是相关国家落入这一陷阱的主要原因。从国内外形势看,我国正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 随着中国进入中等收入阶段,"中等收入陷阱"讨论成为一个热点。相关研究表明:比较优势丧失、收入分配两极分化、政府治理失灵、外部误导等因素是相关国家落入这一陷阱的主要原因。从国内外形势看,我国正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但也面临着诸如经济增长方式转型、收入分配两极分化、改革滞后、国际捧杀一系列的风险。应通过攻坚性改革,完善包容性经济体制、分配体制、教育体制、管理体制,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公平与正义,使普通人群能参与经济发展并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成功应对"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等收入陷阱 战略机遇期 矛盾凸显期 包容性体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