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生态价值的玉田县适生植物资源实地调查与评价
1
作者 董国明 于帅 +1 位作者 李万增 张鸽 《林业调查规划》 2024年第1期133-139,共7页
为探索玉田县适生植物资源,进行实地调查,立足于植物资源的生态价值,运用生态服务价值评价与当量因子法研究不同区域的适生植物。结果表明,玉田县北部褐土丘陵地带应多种植榆树、黄栌、油松等植物;中部平原草甸地带应种植紫穗槐、栾树... 为探索玉田县适生植物资源,进行实地调查,立足于植物资源的生态价值,运用生态服务价值评价与当量因子法研究不同区域的适生植物。结果表明,玉田县北部褐土丘陵地带应多种植榆树、黄栌、油松等植物;中部平原草甸地带应种植紫穗槐、栾树与侧柏等,植物与园林观赏植物交叉种植;南部脱沼泽化潮土区域应多种植油松、栾树、臭椿等植物,补充种植牡荆等观赏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价值 适生植物 实地调查 评价体系 特尔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区植被覆盖度时空演变及驱动因素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张鸽 李万增 +1 位作者 于帅 孙学亮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9-58,共10页
露天矿山开采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随着生态环境保护重要性的日益突出,露天矿山生态修复成为重要课题。本文以典型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区为研究对象,深入探究其植被覆盖度的时空演变及驱动因素。首先,通过多时相遥感影像数据,利用像... 露天矿山开采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随着生态环境保护重要性的日益突出,露天矿山生态修复成为重要课题。本文以典型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区为研究对象,深入探究其植被覆盖度的时空演变及驱动因素。首先,通过多时相遥感影像数据,利用像元二分模型原理,结合GIS和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不同时间段内矿山生态修复区植被覆盖度的变化情况。其次,结合研究区的地形数据、气候条件及治理工程等资料,利用地理探测器,综合分析植被覆盖度变化的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从时间维度上,随着生态修复措施的实施,植被覆盖度呈现增加趋势,明确植被覆盖度随时间的动态变化趋势。在空间维度上,矿山修复治理后稳定改善区域植被覆盖度变化呈现连续性,揭示植被覆盖度在生态修复区内的分布差异及变化特征。驱动因素分析表明,地形条件、气候变化、人为活动等多重因素相互关联,共同影响了植被覆盖度的变化。植被覆盖度的提升与治理工程和降雨呈正相关,生态修复措施的实施和养护对植被覆盖度具有积极影响。据此,建议在矿山生态修复过程中,充分考虑气候、地形等自然因素,以及人为活动的影响,制定科学合理的修复方案;同时,加强监测和评估工作,以确保生态修复效果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生态修复 植被覆盖度 多时相影像 时空演变 驱动因素 地理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侗寨鼓楼看侗族人民的艺术观 被引量:1
3
作者 李万增 《贵州文史丛刊》 1996年第1期60-63,共4页
关键词 侗族 鼓楼 民族艺术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党的民族政策 艺术创造 侗族文化 侗乡 艺术特色 艺术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