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喷口电弧二维磁流体动力学(MHD)数学模型 被引量:7
1
作者 李一滨 王其平 杨涌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1-4,共4页
为了揭示电弧在开断过程中的复杂物理现象,建立的喷口电弧二维磁流体动力学数学模型,强调了电弧、气流、电磁场三者的相互作用,消除了因忽略Lorentz力和电流密度径向分量引起的物理意义失真.应用有限元法对模型中N-S(N... 为了揭示电弧在开断过程中的复杂物理现象,建立的喷口电弧二维磁流体动力学数学模型,强调了电弧、气流、电磁场三者的相互作用,消除了因忽略Lorentz力和电流密度径向分量引起的物理意义失真.应用有限元法对模型中N-S(NavierStokes)方程和二维电磁场方程进行数值求解.数值计算结果反映了Lorentz力以及电流密度径向分量对电弧特性的影响,同时揭示了电弧热边界区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弧 磁流体动力学 六氟化硫断路器 气流 喷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压连续式跨声速风洞防喘振措施——旁路调节的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李一滨 乔志德 《流体力学实验与测量》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3-58,共6页
压缩机的设计与制造性能尚不能充分适应风洞的运行范围 ,安全、可靠的防喘振措施是保证风洞安全运行的重要条件之一。作者讨论了旁路调节作为风洞中防喘振措施的可行性。在考虑跨声速风洞中气体压缩性的基础上 ,给出了风洞中旁路调节的... 压缩机的设计与制造性能尚不能充分适应风洞的运行范围 ,安全、可靠的防喘振措施是保证风洞安全运行的重要条件之一。作者讨论了旁路调节作为风洞中防喘振措施的可行性。在考虑跨声速风洞中气体压缩性的基础上 ,给出了风洞中旁路调节的估算方法 ,分析和讨论了旁路对风洞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旁路的增加 ,使风洞工作点向大流量、低压缩比方向移动 ,达到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喘振措施 增压连续式跨声速风洞 旁路调节措施 性能影响 估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压连续式跨声速风洞的防喘振措施——直接放空的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李一滨 乔志德 《流体力学实验与测量》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4-29,共6页
安全、可靠的防喘振措施是保证增压连续式跨声速风洞安全运行的重要条件之一。直接放空作为防喘振措施的可行性得以讨论。在建立一个考虑压缩机和风洞回路相互影响数学模型的基础上 ,通过数值仿真 ,分析了直接放空对风洞和压缩机的影响... 安全、可靠的防喘振措施是保证增压连续式跨声速风洞安全运行的重要条件之一。直接放空作为防喘振措施的可行性得以讨论。在建立一个考虑压缩机和风洞回路相互影响数学模型的基础上 ,通过数值仿真 ,分析了直接放空对风洞和压缩机的影响。结果表明 :对于增压连续式跨声速风洞 ,直接放空只是带来风洞工作点一个短暂的过渡过程 ,不能有效地使工作点脱离喘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压连续式跨声速风洞 防喘振措施 直接放空方法 数学模型 压缩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周期介质阻挡放电作用的PIV实验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郑博睿 高超 +3 位作者 李一滨 王健磊 刘锋 罗时钧 《实验流体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5,共5页
静止大气下,对施加脉冲周期介质阻挡放电,半顶角为10°的圆锥前体进行了PIV实验研究。采用总平均和相位锁定平均方法对脉冲周期放电进行了分析;对比了不同占空比和不同相位角沿θ=90°半径上的切向速度和轴向涡量分布,得到了在... 静止大气下,对施加脉冲周期介质阻挡放电,半顶角为10°的圆锥前体进行了PIV实验研究。采用总平均和相位锁定平均方法对脉冲周期放电进行了分析;对比了不同占空比和不同相位角沿θ=90°半径上的切向速度和轴向涡量分布,得到了在圆锥表面等离子体诱导的最大速度和最大涡量;分析了脉冲周期放电的动量转移特性。实验结果表明:脉冲周期放电引发动量转移的主要机制是涡的增强而非气流的加速;当激励器处于脉冲放电间歇时,相位锁定平均的最大速度和最大涡量不为零,存在流动滞后效应,有利于节省能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子图像测速仪 圆锥前体 等离子体 脉冲周期放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等离子体实现主动流动控制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刘万刚 李一滨 《弹箭与制导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0-111,共2页
进行了应用等离子体在静止空气中诱导流场的实验研究。利用自行研制的等离子体发生器在1个大气压下产生了均匀、稳定、可控的射频辉光等离子体。采用电流体(EHD)技术以及粒子捕获机制,合理布置电极阵列加速等离子体,在静止空气中成功地... 进行了应用等离子体在静止空气中诱导流场的实验研究。利用自行研制的等离子体发生器在1个大气压下产生了均匀、稳定、可控的射频辉光等离子体。采用电流体(EHD)技术以及粒子捕获机制,合理布置电极阵列加速等离子体,在静止空气中成功地诱导流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辉光等离子体 电流体 粒子捕获 电极阵列 诱导流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VHF电台电调谐电路仿真实验
6
作者 吴宝林 李一滨 罗俊萍 《航空计算技术》 2012年第6期118-120,共3页
设计了一个应用在航空VHF电台中的电调谐电路,利用ADS软件对电调谐电路进行了仿真,分析了电路各参数对电调谐结果影响,通过对实际电调谐电路测试和调试表明,在解决高频段信号衰减较大的基础上,电调谐电路模型能有效起到选频作用,对VHF... 设计了一个应用在航空VHF电台中的电调谐电路,利用ADS软件对电调谐电路进行了仿真,分析了电路各参数对电调谐结果影响,通过对实际电调谐电路测试和调试表明,在解决高频段信号衰减较大的基础上,电调谐电路模型能有效起到选频作用,对VHF电调谐电路设计及调试具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HF电调谐电路 电路仿真 AD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low Control over a Conical Forebody by Duty-Cycle Actuations 被引量:2
7
作者 ZHENG Borui GAO Chao +2 位作者 LI Yibin LIU Feng LUO Shijun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12年第1期58-63,共6页
Duty-cycle modulation alternately blowing from two opposite-facing plasma actu- ators on the leeward surface near the apex of a cone with a 10° semi-apex angle is adopted to control mean lateral force and moment,... Duty-cycle modulation alternately blowing from two opposite-facing plasma actu- ators on the leeward surface near the apex of a cone with a 10° semi-apex angle is adopted to control mean lateral force and moment, and the flow control mechanisms are presented. Pressure distributions over the forebody of the cone are measured by steady pressure tappings. The experiments are performed in a 3.0×1.6 m open-circuit wind tunnel at a wind speed of 20 m/s, a 45° angle of attack and a Reynolds number of 2×10^5, based on the diameter of the base of the cone. Almost linearly proportional control of the lateral forces and moments over a slender conical forebody at a high angle of attack has been demonstrated by employing a pair of single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plasma actuators near the apex of the cone, combined with a duty-cycle tech- nique. The pressure distribution measurements indicate that the hi-stable vortex pattern appears to be shifted in the opposite direction when the port or starboard actuator is activated, while the other is kept off during the test. It is shown that the reduced pulse-repetition frequency based on the local diameter at the plasma actuator equal to one yields the highest effectiveness among the cases consider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ical forebody plasma actuator flow control duty cycl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low Control over a Conical Forebody by Periodic Pulsed Plasma Actuation 被引量:1
8
作者 郑博睿 G高超 +2 位作者 李一滨 刘锋 罗时钧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13年第4期350-356,共7页
The flow control mechanism of plasma actuators with periodic pulsed discharge to control the bi-stable vortices over a cone-cylinder is investigated. The actuators are installed on the leeward surface near the apex of... The flow control mechanism of plasma actuators with periodic pulsed discharge to control the bi-stable vortices over a cone-cylinder is investigated. The actuators are installed on the leeward surface near the apex of a cone which has a semi-apex angle of 10°.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lasma actuation under different free-stream velocities and angles of attack is analyzed. The pressure distributions over the conical forebody are measured by both steady and dynamic pressure transducers. The transient dynamic pressure distribution tends to gradually become steady as the free-stream velocity increases, that is, the pulsed actuation approximates a continuous one. Furthermore, the flow control effectiveness becomes less noticeable as the free-stream velocity or the angle of attack increases under certain controlling electrical paramet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ow control conical forebody periodic pulsed actuation plasma actuato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