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角膜缘功能衰竭症 被引量:6
1
作者 黄胜 张娅萍 +3 位作者 丁田 邱树敏 饶芒前 李一万 《眼科新进展》 CAS 2004年第4期285-286,共2页
目的 探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在角膜缘功能衰竭症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将 83例 90眼初发性翼状胬肉、外伤性角膜缘板层缺损及角膜缘碱烧伤患者随机分为A、B组。A组为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组 (干细胞治疗组 ) 4 2例 4 5眼 ,其中 30眼... 目的 探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在角膜缘功能衰竭症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将 83例 90眼初发性翼状胬肉、外伤性角膜缘板层缺损及角膜缘碱烧伤患者随机分为A、B组。A组为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组 (干细胞治疗组 ) 4 2例 4 5眼 ,其中 30眼翼状胬肉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 ,外伤性角膜板层损伤 10眼、角膜缘碱烧伤 5眼行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 ;B组为传统单纯翼状胬肉切除 ,外伤性角膜缘板层损伤、碱烧伤行结膜瓣移植术 (对照组 ) ,4 1例 4 5眼 ,其中翼状胬肉 30眼行单纯翼状胬肉切除 ,外伤性角膜缘板层缺损 11眼、碱烧伤 4眼行结膜瓣移植术 ,术后观察角膜上皮修复时间、角膜缘新生血管、角膜透明度、泪膜破裂恢复时间以及胬肉复发率 ,术后随诊 6~ 2 4月。结果 A组术后角膜上皮修复时间 2~ 4d、BUT(6 .7± 0 .8)d ,无角膜缘新生血管生长 ,术后翼状胬肉复发率为 0 ,角膜透明 ;B组术后角膜上皮修复时间 5~ 7d ,BUT(7.9± 0 .5 )d ,角膜缘有 3~ 8支新血管生长 ,角膜有不同程度的云翳 ,翼状胬肉复发率 13.33% ,A、B 2组各项指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角膜缘功能衰竭症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缘 干细胞 移植术 角膜缘功能衰竭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MV性角膜炎临床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黄胜 饶芒前 +1 位作者 邱树敏 李一万 《眼科新进展》 CAS 2001年第4期269-270,共2页
目的 探讨巨细胞病毒 (CMV)性角膜炎 ,角膜上皮细胞和尿中巨细胞包涵体细胞 (CCIC)与 CMV的关系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临床经角膜上皮细胞 CMV免疫组化结合眼部体征确诊为 CMV性角膜炎 ,2 7例患者中 18例(6 6 .6 7% )尿中 CCIC阳性进行... 目的 探讨巨细胞病毒 (CMV)性角膜炎 ,角膜上皮细胞和尿中巨细胞包涵体细胞 (CCIC)与 CMV的关系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临床经角膜上皮细胞 CMV免疫组化结合眼部体征确诊为 CMV性角膜炎 ,2 7例患者中 18例(6 6 .6 7% )尿中 CCIC阳性进行免疫组化检测 ,并给予聚肌胞治疗。结果  18例 19眼患者尿中巨细胞包涵体细胞内均可见浅黄至棕竭色的阳性颗粒 ,强阳性 4例 ,中等阳性 5例 ,弱阳性 9例 ;角膜上皮细胞中巨细胞包涵体细胞内均见阳性颗粒 ,强阳性 7例 ,中等阳性 6例 ,弱阳性 5例。治疗后 ,治愈13例 14眼占 72 .2 2 % ,基本治愈 5例占 2 7.78% ,治疗有效率 10 0 % .结论 巨细胞包涵体细胞内存在 CMV,免疫组化法 (SP法 ) CMV敏感性、特异性高。作者认为免疫组化不仅可以用于临床 CMV患者早期、快速诊断 ,而且还是监测CMV复发及疗效有实用价值的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炎 巨细胞病毒 巨细胞包涵体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组化诊断表现多样临床症状的巨细胞病毒感染症
3
作者 邱树敏 李一万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4期1454-1454,共1页
关键词 免疫组化 巨细胞病毒 巨细胞包涵体病 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