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周人残碎甲骨的定位与刻辞行款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朴载福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2-66,共5页
西周卜用甲骨的整制与钻凿形态有一定规律,甲骨刻辞的行款走向与之密切相关,对残碎甲骨的准确定位有助于正确判断刻辞行款的走向,有助于准确理解刻辞的内容。本文依据《周原甲骨文》与已经公布的其它遗址的材料,先从甲骨正背两面的特征... 西周卜用甲骨的整制与钻凿形态有一定规律,甲骨刻辞的行款走向与之密切相关,对残碎甲骨的准确定位有助于正确判断刻辞行款的走向,有助于准确理解刻辞的内容。本文依据《周原甲骨文》与已经公布的其它遗址的材料,先从甲骨正背两面的特征作定位研究,然后分析刻辞行款走向的规律,并对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与商 残碎甲骨 定位 刻辞行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博楚简《鬼神之明》鬼神论与墨家世界观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李承律 李继征(译) +3 位作者 曹峰 朴载福 西山尚志 岳小东(校)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17,共13页
上博楚简《鬼神之明》的主题和讨论的核心在于鬼神的"明知能力"。从方法论看,是从鬼神赏罚论的观点论证鬼神明知的问题。关于鬼神明知论,《鬼神之明》的基本立场是兼有部分肯定、部分否定的"折衷立场"。这与今本《... 上博楚简《鬼神之明》的主题和讨论的核心在于鬼神的"明知能力"。从方法论看,是从鬼神赏罚论的观点论证鬼神明知的问题。关于鬼神明知论,《鬼神之明》的基本立场是兼有部分肯定、部分否定的"折衷立场"。这与今本《墨子》所见关于鬼神明知及赏罚能力的三种立场(完全肯定、完全否定、怀疑)不同,是《鬼神之明》所特有的。中期到末期的墨家世界观以天、鬼、人三层世界观为特征,即以天上世界、鬼神世界、人间世界三层结构来认识世界。三层世界观将关于天与鬼神的个人宗教信仰、三利思想、国家统治论、天人相关论全部包容在内,成为墨家思想的根基。到了墨家末期,墨家内部出现了对鬼神明知及赏罚能力深表怀疑的情况,不同的是,《鬼神之明》并非只是单纯怀疑,还鲜明地提出了"鬼神不明"这种新的学说。如果墨家内部已承认鬼神不明,个人层面上的宗教信仰、中期之后学派层面上的墨家几乎所有的理论、国家层面上基于尊天事鬼的统治论及天人相关论,就有可能从根本上发生动摇。所以《鬼神之明》虽是战国时期由墨家一派形成的文献,但今本《墨子》被编纂时,必然要排除《鬼神之明》。这样也就从理论上为墨家为何从秦汉之际的历史舞台上突然消失,提供了一个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博楚简 《鬼神之明》 墨家 鬼神论 世界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卜用甲骨起源之探讨 被引量:1
3
作者 朴载福 《文博》 2009年第2期20-24,共5页
关于卜用甲骨的起源,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本文通过对卜用甲骨产生背景的构建,探讨了卜用甲骨的起源问题。卜骨这一占卜习俗在北方地区从龙山早期出现后一直沿用到龙山晚期,中原地区的卜骨可能受到北方地区的影响。卜甲最早见于南关外期... 关于卜用甲骨的起源,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本文通过对卜用甲骨产生背景的构建,探讨了卜用甲骨的起源问题。卜骨这一占卜习俗在北方地区从龙山早期出现后一直沿用到龙山晚期,中原地区的卜骨可能受到北方地区的影响。卜甲最早见于南关外期,此后在二里岗下层二期卜甲才又开始出现,二里岗上层数量大为增加,分布范围亦有所扩大。卜甲不见二里岗下层一期,可能南关外期的这件卜甲年代需要重新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源 卜骨 卜甲 北方地区 二里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