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荔枝在不同温度和氮素形态下的氮、磷吸收动力学特征 被引量:7
1
作者 朱陆伟 周昌敏 +2 位作者 白翠华 区宇程 姚丽贤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69-878,共10页
【目的】温度直接影响植物对养分的吸收能力,而植物对氮素形态具有偏好性。研究不同温度和氮形态营养条件下荔枝根系吸收氮和磷能力的差异,为荔枝不同季节 (物候期) 合理施用氮、磷肥提供依据。【方法】以‘黑叶’荔枝实生苗为材料,... 【目的】温度直接影响植物对养分的吸收能力,而植物对氮素形态具有偏好性。研究不同温度和氮形态营养条件下荔枝根系吸收氮和磷能力的差异,为荔枝不同季节 (物候期) 合理施用氮、磷肥提供依据。【方法】以‘黑叶’荔枝实生苗为材料,采用水培方法进行了试验。设置6 个生长温度 (10℃、15℃、20℃、25℃、30℃ 和35℃) 和3 种氮形态营养液 (硝态氮、1/2 硝态氮 + 1/2 铵态氮和铵态氮,分别表示为NN、1/2NN +1/2AN 和AN),共18 个处理。将饥饿48 h 的荔枝苗置于营养液中,于处理0、1、2、3、4、6、8、10 和12h 后采集营养液样本,测定其中氮、磷含量。计算荔枝吸收氮、磷养分离子的动力学参数变化,并比较根系吸收氮、磷养分能力的差异。【结果】温度和氮形态对荔枝吸收氮和磷养分均有显著影响 (P < 0.01)。随温度升高,NN 和1/2NN + 1/2AN 处理下荔枝对总氮的最大吸收速率 (Imax) 呈现“下降–升高”的交替变化,但AN 处理下的Imax 受影响较小。15℃ 和30℃ 时AN 处理荔枝对总氮的Imax 显著高于其他两种氮形态营养处理,其他温度下则以1/2NN + 1/2AN 处理最高;单一氮形态营养下,荔枝对氮素的亲和力 (Am) 和离子补偿点 (Cmin) 随着温度升高而发生波动;同时供应两种氮素形态时,Am 随温度升高(10℃~30℃) 而增加,而Cmin 随温度升高而下降。氮形态对荔枝吸收总氮的Imax 的影响与温度有关,但不同温度下均以NN 处理的Imax 最低、Am 最高及Cmin 最低。在1/2NN + 1/2AN 处理中,荔枝吸收NH4+的Imax 显著高于NN 处理,但NN 处理的Am 更高且Cmin 更低。氮素供应形态对荔枝吸收H2PO4–的影响也与温度有关,在15℃ 和25℃ 时荔枝吸H2PO4–的Imax 表现为1/2NN + 1/2AN >AN > NN,其他温度下的氮形态处理间没有明显差别。除15℃ 时NN 处理荔枝对H2PO4–的Am、Cmin 分别显著低于、高于其他两个处理外,其他温度下3 种氮形态营养处理的Am 和Cmin 接近。【结论】荔枝为喜硝植物,但吸收铵态氮的能力更强。在生长介质温度为15℃ 和30℃ 时单独供应铵态氮及在其他温度下同时供给两种氮形态,有利于荔枝对氮素的吸收。在15℃ 和25℃ 时,同时供应硝态氮和铵态氮最有利于荔枝吸收H2PO4–,供应铵态氮次之;其他温度下氮供应形态对荔枝吸收H2PO4–没有明显影响。为提高荔枝吸收氮磷营养能力,建议生产上避免一次性大量施用硝态氮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 温度 硝态氮 铵态氮 磷酸根离子 动力学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荔枝叶片营养诊断指标的建立 被引量:24
2
作者 罗东林 王伟 +5 位作者 朱陆伟 白翠华 李欢 周昌敏 邱全敏 姚丽贤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59-870,共12页
【目的】比较4种叶片营养诊断方法在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营养诊断上的优缺点,确定荔枝适用的诊断方法并建立诊断指标,为诊断我国荔枝树体营养和养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妃子笑是我国最广泛种植的品种。在华南荔枝主产... 【目的】比较4种叶片营养诊断方法在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营养诊断上的优缺点,确定荔枝适用的诊断方法并建立诊断指标,为诊断我国荔枝树体营养和养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妃子笑是我国最广泛种植的品种。在华南荔枝主产区22个妃子笑果园分别采集2016年果实膨大期、2016年末次梢老熟期和2017年果实膨大期193、186和159个叶片样本,测定大中微量元素养分含量;准确记录采样树果实产量,以株产乘以种植密度计算果园产量,用欧式距离平方法确定两年高产水平,并建立果实产量与叶片养分含量关系函数;利用4种叶营养诊断方法[临界值法(CVA)、充足范围法(SRA)、诊断施肥综合法(M-DRIS)、组分营养诊断法(CND)],分别对3个时期荔枝叶片营养状况进行诊断。【结果】大部分果园年际间产量差异明显。同一生育期不同采样树叶片同一养分含量相差两倍至十数倍,两年果实膨大期叶片各种养分含量差异显著,但两年高产群体果实膨大期叶片养分含量较为接近。根据果实产量与叶片养分含量之间的关系模型,CVA只能获得少数养分元素的诊断指标,而M-DRIS法和CND法只能定性指出养分元素的需求顺序,而且诊断准确性与诊断时期、养分丰缺程度有关且年际差异大。SRA可获得各种养分的量化诊断指标,并且两年果实膨大期的诊断指标接近,可克服年际间的差异。【结论】SRA具有年份变异小、诊断指标全面且易于推广应用等优点,可用于华南妃子笑叶片营养诊断。用该法获得妃子笑果实膨大期叶片养分适宜范围为N16.7~19.2g/kg、P1.06~1.25g/kg、K5.1~6.7g/kg、Ca7.7~11.0g/kg、Mg2.5~3.7g/kg、S1.51~1.81g/kg、Zn19.6~32.6mg/kg和B11.5~19.2mg/kg;末次梢老熟期叶片养分适宜水平为N19.7~22.0g/kg、P1.69~1.95g/kg、K10.8~12.7g/kg、Ca3.0~4.1g/kg、Mg2.5~2.9g/kg、S1.38~1.57g/kg、Zn15.0~18.9mg/kg和B10.8~16.8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妃子笑 叶片营养诊断 诊断指标 充足范围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分元素在荔枝叶片—枝条—果实间的转移能力 被引量:3
3
作者 苏雪霞 白翠华 +2 位作者 周昌敏 朱陆伟 姚丽贤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5-81,共7页
采集了华南荔枝主产区不同产地的11个优新品种荔枝果穗,测试了叶片、枝条及果实不同部位(果柄、果蒂、果皮、种柄、果肉及种子)大中微量元素养分含量,比较不同养分元素在荔枝叶片、枝条和果实的累积及转移特性。结果表明,多数养分元素如... 采集了华南荔枝主产区不同产地的11个优新品种荔枝果穗,测试了叶片、枝条及果实不同部位(果柄、果蒂、果皮、种柄、果肉及种子)大中微量元素养分含量,比较不同养分元素在荔枝叶片、枝条和果实的累积及转移特性。结果表明,多数养分元素如N、Ca、Mg、Fe和Mn在叶片中含量最高,而P和K则在叶片中含量最低,在果柄最高,部分元素如Zn、B和Mo在种柄含量最高,在果肉最低。根据养分从叶片向不同部位的移动性,Mo从源(叶片)到库(果实)的转移能力最强,表现出优先向繁殖器官转移累积的特点;K、P、Zn、Cu和B的移动能力也较强,Ca、Mg、Fe和N则较差,而Mn的移动性最差。对养分从叶片至种子的逐级转移能力进行比较,则K、Cu、P、B在不同部位的逐级移动能力强;Mo、Mg、Zn和N整体移动性也较强,但同时均存在从果皮或种柄向果肉移动的运输障碍;Fe和Mn逐级移动能力中等,但也存在从种柄或果皮至果肉移动性差的共性问题;Ca的逐级移动能力均较差,尤其难以从果皮及种柄运输至果肉。综合而言,Ca、Mn、Mg、Mo、Zn营养从果皮或种柄到果肉的移动性低,尤其是Ca和Mn极难从果皮或种柄移动到果肉,可能成为荔枝果实发育的营养限制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 叶片 果实 营养特性 养分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用高金属含量猪粪对荔枝果品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周昌敏 白翠华 +4 位作者 罗东林 朱陆伟 王伟 谢耀如 姚丽贤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10期69-75,共7页
【目的】集约化养殖禽畜粪的高金属残留可能引起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受到人们的关注。研究明确禽畜粪中金属对荔枝果实品质及金属含量的影响,为粪肥在荔枝上的合理安全施用提供参考。【方法】2015-2018年连续3年以不同用量(0、20、40、... 【目的】集约化养殖禽畜粪的高金属残留可能引起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受到人们的关注。研究明确禽畜粪中金属对荔枝果实品质及金属含量的影响,为粪肥在荔枝上的合理安全施用提供参考。【方法】2015-2018年连续3年以不同用量(0、20、40、80 kg/株)在荔枝上施用金属(Fe、Mn、Cu、Zn)含量较高的养殖场猪粪,探讨荔枝叶片光合作用和果实品质及金属含量变化,从荔枝果品质量角度探讨施用粪肥的安全性。【结果】即使猪粪中含有数百至数千mg/kg的Fe、Mn、Cu、Zn,连续施用猪粪对荔枝叶片光合作用和果实品质(果肉pH、可溶性糖和可滴定酸含量、糖酸比、风味氨基酸及总游离氨基酸含量)均没有明显一致的影响,果肉4种金属含量也未随粪肥用量及施用年限的增加而提高。【结论】连续3年以较高量施用含有较高含量金属的粪肥,并未产生荔枝果实质量安全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畜粪 荔枝 金属 游离氨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