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合并Neri C型冠状动脉受累细化分型的外科治疗策略
1
作者 朱贵军 严哲 +3 位作者 刘阳 宋志良 李斌 陈兴澎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731-736,共6页
目的探讨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acute type A aortic dissection,ATAAD)合并Neri C型冠状动脉(冠脉)受累细化分型的外科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20年11月~2024年2月21例ATAAD合并Neri C型冠脉受累的病例资料。夹层累及冠脉,发病时间... 目的探讨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acute type A aortic dissection,ATAAD)合并Neri C型冠状动脉(冠脉)受累细化分型的外科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20年11月~2024年2月21例ATAAD合并Neri C型冠脉受累的病例资料。夹层累及冠脉,发病时间<1周,行全主动脉弓替换、降主动脉支架象鼻人工血管置入、升主动脉置换及冠脉处理。细化分型及冠脉处理方法:C1型(冠脉开口局部损伤破裂,与假腔部分连接,冠脉开口内外膜无分离)7例以人工材料“铜钱样”修复;C2型(冠脉开口严重损伤撕脱,与假腔完全连接,冠脉近段累及轻微,内外膜局部分离,未形成套袖)3例以8 mm人工血管置换;C3型(冠脉开口严重损伤撕脱,与假腔完全连接,冠脉近段累及严重,内外膜完全分离,且形成套袖)11例以大隐静脉旁路移植。结果院内死亡2例(均为C3型),均心脏复跳困难,体外膜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辅助循环,分别于术后当天、第2天死亡。19例出院患者出院前复查主动脉及冠脉CTA,无冠脉开口狭窄和桥血管狭窄。术后6、12、18个月复查主动脉及冠脉CTA。19例随访6~36个月,平均21个月,无冠脉开口狭窄和桥血管狭窄病例。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Ⅰ级15例,Ⅱ级4例。结论ATAAD合并Neri C型冠脉受累的细化分型对外科实施精准治疗具有指导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ri分型 冠状动脉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腹膜透析在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危重患儿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
作者 朱贵军 陈兴澎 +2 位作者 蔡巍巍 严哲 赵勇鹏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6年第3期218-220,共3页
目的探讨低龄患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应用改良腹膜透析(PD)的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心脏外科2010年1月至2015年9月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儿1200例,需要改良PD治疗21例。6例合并低心排综合征(LCOS),15例... 目的探讨低龄患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应用改良腹膜透析(PD)的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心脏外科2010年1月至2015年9月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儿1200例,需要改良PD治疗21例。6例合并低心排综合征(LCOS),15例合并急性肾功能不全(ARI),年龄2d至6岁,体质量2.5-15.0kg。其中法洛四联症(TOF)4例、室间隔完整完全性大动脉转位(TGA/IVS)3例、完全心内膜垫缺损(CAVC)2例、肺动脉闭锁(PA)2例、主动脉弓离断(IAA)2例、单心室(SV)1例、完全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3例、主动脉缩窄/室间隔缺损(COA/VSD)2例、右心室双出口(DORV)2例。结果应用改良PD治疗21例,治愈20例。术后改良腹膜透析治疗2-5d,住监护室治疗时间5-90d,尿量恢复正常1-3d,血清肌酐、尿素氮恢复时间为术后3-5d,乳酸降至正常时间1-2d,其中1例因严重LCOS,术后难以停机直接应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死亡2例。结论改良腹膜透析在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危重患儿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是明显的,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临床应用中的问题还有待进一步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透析 改良 先天性心脏病 术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管切开术在心脏外科的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朱贵军 张慧 +1 位作者 张蕾 高尚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7年第1期45-46,共2页
目的 探讨气管切开术在心脏外科重症机械通气患者的应用.方法 对36例心脏外科实施气管切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果 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肺部感染,36例重症心脏病患者术后均机械通气5d以上,长时间应用呼吸机,难以脱机,全部行... 目的 探讨气管切开术在心脏外科重症机械通气患者的应用.方法 对36例心脏外科实施气管切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果 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肺部感染,36例重症心脏病患者术后均机械通气5d以上,长时间应用呼吸机,难以脱机,全部行气管切开术.其中3例出现并发症,4例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结论 对于重症心脏外科患者,如指征明确,应尽早行气管切开术,将给患者带来更多益处.准备充分、麻醉合理、术中规范操作和及时应对突发情况,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切开术 心脏外科 重症监护 机械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先天性主动脉瓣病变的个体化治疗 被引量:2
4
作者 朱贵军 严哲 +6 位作者 陈兴澎 王亚宏 蔡巍巍 李斌 李晓恒 张小涛 赵勇鹏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6年第2期167-169,共3页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主动脉瓣病变的外科治疗疗效及个体化治疗方案的临床价值。方法2008年9月至2015年7月期间个体化治疗的17例先天性主动脉瓣病变的患儿,男性11例,女性6例,年龄2个月至16岁,体重3.1-51.0(15.6±5.2)kg;...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主动脉瓣病变的外科治疗疗效及个体化治疗方案的临床价值。方法2008年9月至2015年7月期间个体化治疗的17例先天性主动脉瓣病变的患儿,男性11例,女性6例,年龄2个月至16岁,体重3.1-51.0(15.6±5.2)kg;年龄分布:〈1岁2例;1-3岁2例,3-16岁13例。手术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结合超声、CT及术中情况,手术方案实现个体化。结果行主动脉瓣机械瓣置换手术(AVR)3例,应用带瓣人造血管替代升主动脉根部及主动脉瓣并移植冠状动脉的手术(Bentall术)1例,行Ross手术2例,行改良Ross手术6例,行主动脉瓣成形手术(AVP)5例。全组无手术死亡,随访中未发现明显的瓣膜返流,患儿正常生活不受影响。结论zbJL先天性主动脉瓣病变的个体化治疗对于外科治疗有更好的临床指导意义。中远期主动脉瓣再次发生病变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值得进一步研究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主动脉瓣瓣病变 外科治疗 个体化治疗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根部的个体化治疗与精准外科操作策略 被引量:3
5
作者 朱贵军 陈兴澎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561-566,共6页
目的探讨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acute type A aortic dissection,ATAAD)根部的个体化处理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21年7月~2022年10月77例ATAAD资料,均在急性期(发病时间<14 d)行全主动脉弓替换及降主动脉支架象鼻人工血管置入术(孙... 目的探讨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acute type A aortic dissection,ATAAD)根部的个体化处理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21年7月~2022年10月77例ATAAD资料,均在急性期(发病时间<14 d)行全主动脉弓替换及降主动脉支架象鼻人工血管置入术(孙氏手术),根部施行个体化治疗与精准外科操作方案,应用“三明治”法31例,改良“三明治”法37例(人工血管片内衬和夹入,外垫毛毡条,其中3例冠脉开口撕裂行“铜钱样”牛心包片修复冠脉开口及窦的根部成形),Bentall术5例,Wheat术1例,改良David术1例,改良Cabrol术2例。其中5例行单支或多支大隐静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结果死亡5例,其中2例心肌灌注不良,1例肾灌注不良,1例下肢灌注不良,1例病房猝死。出院72例,其中2例术后直接应用床旁血液滤过,术后出血二次开胸1例,胸骨愈合不良再次胸骨固定1例。出院前全部复查主动脉CTA及心脏超声,无主动脉瓣大量反流,无近端吻合口漏及残余夹层。术后随访3~12个月,平均6个月,均无临床症状,无死亡。术后随访心脏超声及主动脉CTA,无主动脉瓣大量反流。术后3个月随访69例,少量反流2例,中量反流3例;术后6个月随访60例,少量反流4例,中量反流2例;随访1年40例,少量反流5例,中量反流2例。结论应根据ATAAD根部病变的不同程度,应用不同的根部处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根部处理 个体化 孙氏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婴儿使用库存血的安全性 被引量:1
6
作者 朱贵军 张慧 +1 位作者 姜淑娟 付晓可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6年第8期731-733,共3页
目的 探讨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婴儿临床输注库存去白红细胞悬液的对策、安全性.方法 从2010年7月至2015年7月56例患有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婴儿在围手术期输注了库存去白红细胞悬液,男性患儿32例,女性患儿24例,年龄1~180 d,平均年龄90d,体重... 目的 探讨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婴儿临床输注库存去白红细胞悬液的对策、安全性.方法 从2010年7月至2015年7月56例患有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婴儿在围手术期输注了库存去白红细胞悬液,男性患儿32例,女性患儿24例,年龄1~180 d,平均年龄90d,体重2.2~9.2(5.7±3.5)kg.病种包括:法洛四联症、大动脉转位、完全型心内膜垫缺损、主动脉弓中断、单心室、肺动脉闭锁等.术中及术后早期输注库存去白红细胞悬液,一律应用血液回收机(CS)去除乳酸等对机体产生不良后果的有害物质,经过体外循环术后经静脉输入.结果 经过预处理库存血,减少输注库存血的量,明显减少了术后早期并发症,56例患儿未出现因输血产生的相关并发症,术后早期结果令人满意.其中2例死于肺部感染,1例循环衰竭死亡,3例较长时间应用呼吸机,均与输血无明显相关.56例患儿术中及术后早期均输注库存去白红细胞悬液.结论 临床输注库存去白红细胞悬液对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婴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经过预处理库存血和减少输血量会明显降低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存血 婴幼儿 先天性心脏病 心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8例高危冠心病体外循环辅助下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4
7
作者 蔡巍巍 陈兴澎 +6 位作者 王亚宏 李晓恒 庞锋 李宏伟 李斌 张小涛 朱贵军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3年第9期657-659,共3页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高危冠心病患者体外循环辅助下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手术疗效。方法选择48例高危冠心病患者采用体外循环辅助下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男性32例,女性16例,对手术方法及围术期处理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共搭桥...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高危冠心病患者体外循环辅助下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手术疗效。方法选择48例高危冠心病患者采用体外循环辅助下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男性32例,女性16例,对手术方法及围术期处理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共搭桥127支,平均2.63支。使用完全静脉桥22例,全动脉化10例。平均体外循环辅助时间55min。5例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术后早期死亡3例(6.25%),分别为低心排综合征2例、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结论冠状动脉搭桥术是治疗高危冠心病的有效方法。术中尽量减少体外循环时间、合理的手术设计、术中良好的心肌保护、灵活地使用体外循环辅助、积极应用IABP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冠脉搭桥术 心脏不停跳 高危重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胸部切口感染的治疗 被引量:4
8
作者 李斌 朱贵军 +1 位作者 王立新 张小涛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8年第11期843-845,共3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胸部切口感染的原因和治疗。方法分析321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24例胸部切口感染患者行二期清创缝合或二次手术资料。结果本组24例患者均一期愈合,痊愈出院,随访1~96个月,无胸部切口相关并发症。结论冠...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胸部切口感染的原因和治疗。方法分析321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24例胸部切口感染患者行二期清创缝合或二次手术资料。结果本组24例患者均一期愈合,痊愈出院,随访1~96个月,无胸部切口相关并发症。结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胸部切口感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行二期清创缝合或二次手术,可获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胸部切口 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栓弹力图仪在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9
作者 张慧 朱贵军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6年第12期1130-1132,共3页
目的 探讨血栓弹力图仪(TEG)在行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ECABG)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14年3月至2016年4月期间在我院心脏外科行ECABG的46例患者.在本院或外院行冠脉造影术后,因病情危重,急诊转我院心脏外科拟行ECABG,术前... 目的 探讨血栓弹力图仪(TEG)在行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ECABG)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14年3月至2016年4月期间在我院心脏外科行ECABG的46例患者.在本院或外院行冠脉造影术后,因病情危重,急诊转我院心脏外科拟行ECABG,术前行血栓弹力图检查,评价血小板及凝血情况,决定术前备血,指导术中及术后用血.结果 46例患者术前有针对性备血,及时补充血小板及相关血制品,手术平稳过度,术后早期出血3例.结论 经过术前血栓弹力图检测,能明确患者血小板功能、基本血凝状况,根据情况有的放矢,准备相应血制品及实施相应对策,从而提高手术质量,也避免不必要的血制品浪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弹力图仪 输血 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心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泵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血糖控制中的应用
10
作者 李斌 郭俊晓 +1 位作者 朱贵军 庞锋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9年第7期526-528,共3页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理想的胰岛素输注方式.方法 观察80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需要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将其分为胰岛素泵连续皮下注射组(CSII组和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组(MSII组),每组40例.CSII组采用胰岛素泵连续皮下...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理想的胰岛素输注方式.方法 观察80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需要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将其分为胰岛素泵连续皮下注射组(CSII组和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组(MSII组),每组40例.CSII组采用胰岛素泵连续皮下注射短效胰岛素;MSII组采用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三餐前注射短效胰岛素,晚睡前加注中效胰岛素.结果 两组均可达到相同靶血糖值,CSII组所需治疗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明显减少.结论 胰岛素泵连续皮下注射能更有效地模拟生理胰岛素的分泌,更快速、安全、有效地控制血糖,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血糖控制的理想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血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尖瓣双孔成形术治疗婴幼儿二尖瓣关闭不全疗效分析
11
作者 蔡巍巍 陈兴澎 +2 位作者 王华 王亚宏 朱贵军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28期36-37,共2页
目的探讨二尖瓣双孔成形术对婴幼儿二尖瓣关闭不全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18例二尖瓣关闭不全患儿,随机分成二尖瓣双孔成形术组(A组)和二尖瓣交界环缩成形术组(B组),每组9例。记录两组患儿手术前后心功能NYHA分级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 目的探讨二尖瓣双孔成形术对婴幼儿二尖瓣关闭不全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18例二尖瓣关闭不全患儿,随机分成二尖瓣双孔成形术组(A组)和二尖瓣交界环缩成形术组(B组),每组9例。记录两组患儿手术前后心功能NYHA分级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其生存率与返流率。结果 1两组患儿反流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存活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A组治疗后心功能NYHA分级情况明显优于B组患儿,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二尖瓣关闭不全患儿行二尖瓣双孔成形术,可有效提升其生存率,改善心功能,避免术后因心功能损害所造成的并发症的发生,安全可靠,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尖瓣双孔成形术 婴幼儿 二尖瓣关闭不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科治疗儿童主动脉瓣病变的近中期结果及经验总结
12
作者 朱贵军 陈嵩 +5 位作者 严哲 赵小宁 李晓恒 张小涛 李斌 陈兴澎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0年第4期334-336,共3页
目的探讨外科治疗儿童主动脉瓣病变的近中期结果及经验总结.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9年9月期间所收治的22例主动脉瓣病变的患儿的临床资料,男性13例,女性9例,年龄1~16岁;体重12~46 kg,平均29 kg;年龄分布:1~3岁9例,3~6岁3例,6~12岁4例,1... 目的探讨外科治疗儿童主动脉瓣病变的近中期结果及经验总结.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9年9月期间所收治的22例主动脉瓣病变的患儿的临床资料,男性13例,女性9例,年龄1~16岁;体重12~46 kg,平均29 kg;年龄分布:1~3岁9例,3~6岁3例,6~12岁4例,12~16岁6例.术前经超声心动图及心脏CT明确诊断,先天性主动脉瓣病变16例,后天获得性主动脉瓣病变6例.手术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进行,结合超声心动图、心脏CTA及术中情况决定手术方式.术后3个月、6个月、1年、以后每年复查超声心动图.结果行主动脉瓣置换手术6例,主动脉瓣成形手术5例,改良Ross手术5例,Ross手术4例,Bentall术2例.术后随访:长期随访20例,2例失访,其中AVR后2例跨瓣压差>40 mm Hg,1例Ross出现中量反流,处于随访观察状态,无二次手术.结论儿童主动脉瓣病变的外科治疗方法有多样性的特点,外科治疗儿童主动脉瓣病变的近中期结果是满意的、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 外科治疗 儿童 心脏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动脉调转术治疗完全型大动脉转位23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蔡巍巍 朱贵军 +2 位作者 陈兴澎 王亚宏 严哲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8-81,共4页
目的总结大动脉调转术(arterial switch operation,ASO)治疗大动脉转位的经验。方法 2008年8月~2016年12月,我们对23例大动脉转位患儿施行ASO。全麻、低温(18~22℃)、低流量(50 ml·kg^(-1)·min^(-1))体外循环下完成手术。根... 目的总结大动脉调转术(arterial switch operation,ASO)治疗大动脉转位的经验。方法 2008年8月~2016年12月,我们对23例大动脉转位患儿施行ASO。全麻、低温(18~22℃)、低流量(50 ml·kg^(-1)·min^(-1))体外循环下完成手术。根据病情选择一期或分期手术:13例在出生72 h内行急诊ASO;3例行快速二期;7例有中度以上肺动脉高压,肺动脉压力45~60 mm Hg,反而使左心室得到锻炼,一期行ASO。结果术后死亡1例,早期院内病死率4.3%(1/23)。主动脉阻断(113±24)min,体外循环转机(150±22)min。术后早期6例患儿应用改良腹膜透析。术后患儿呼吸机辅助72~159 h,中位时间85 h;重症监护室时间5~10 d,中位时间6 d;住院时间15~24 d,中位时间20 d。术后及出院前复查心脏超声,心功能良好,无心室反常运动,未见残余分流及梗阻。20例随访1~7年,平均4年,1例死于肺动脉高压。结论 ASO是治疗完全型大动脉转位的首选方法,在基层医院可以开展,根据病情选择治疗方案,个体化对待,注重细节及操作技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型大动脉转位 动脉调转术 小儿 心脏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