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生物标志物在药物性肝损伤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9
- 1
-
-
作者
章越(综述)
聂源
朱萱(审校)
-
机构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
-
出处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63-666,共4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81660110)。
-
文摘
药物性肝损伤(DILI)是伴随着药物或者膳食补充剂使用而出现的常见不良反应,仍然是药物开发人员、监管部门及临床医生严重关切的问题。生物标志物检测是临床前肝毒性评价及药物性肝损伤患者诊断的重要技术手段,传统的生物标志物因特异性及灵敏性等因素的欠缺限制了其在早期评价中的应用,因此,迫切地需要寻找新型生物标志物。该文综述了近年来DILI生物标志物研究的最新进展,以更好地为临床DILI的预测及早期诊断提供参考。
-
关键词
药物性肝损伤
生物标志物
肝脏毒性
-
分类号
R575
[医药卫生—消化系统]
-
-
题名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一级预防新策略
被引量:1
- 2
-
-
作者
叶深丰
聂源
刘林祥(综述)
朱萱(审校)
-
机构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科
江西省消化疾病研究中心
-
出处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796-1800,共5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81960120)。
-
文摘
食管胃静脉曲张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具有病情凶险、病死率高等特点,是影响肝硬化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预防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对延长肝硬化患者生存期、改善肝硬化患者预后十分重要。该文对食管胃静脉曲张一级预防新策略进展进行综述,分析表明他汀类药物能明显降低肝硬化患者的门脉压力,降低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发生率,但其使用剂量与安全性仍需进一步研究;此外,内镜下曲张静脉精准断流术、内镜药物联合治疗方式也具有一定潜力。
-
关键词
食管胃静脉曲张
一级预防
他汀类药物
-
分类号
R575.2
[医药卫生—消化系统]
-
-
题名肝硬化合并消化道黏膜病变研究进展
- 3
-
-
作者
刘超
聂源
刘林祥(综述)
朱萱(审校)
-
机构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科
-
出处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975-1978,共4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81960120)。
-
文摘
肝硬化是一种由多种肝病引起的晚期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的终末阶段,其主要并发症包括腹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肝性脑病等,还可累及到全身多器官功能,而肝硬化所致胃肠道损害更为常见。肝硬化门脉高压也可累及消化道的其他部位:包括食管、胃、小肠、结直肠等,而消化道功能不全又会影响肝脏代谢及修复再生,进一步加重肝硬化,形成恶性循环。在肝硬化疾病的综合治疗中,消化道黏膜病变的治疗同样不可忽视。该文对肝硬化患者合并消化道黏膜病变研究进展进行阐述及总结。
-
关键词
肝硬化
并发症
门静脉高压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消化道
黏膜病变
-
分类号
R575.2
[医药卫生—消化系统]
-
-
题名LHPP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 4
-
-
作者
章越(综述)
朱萱(审校)
-
机构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
-
出处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604-1607,共4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81660110、81960120)
“江西省赣鄱英才555”计划(编号:赣才字〔2012〕1号)
江西省研究生创新专项基金(编号:YC2022-B052)。
-
文摘
磷酸赖氨酸磷酸组氨酸无机焦磷酸盐磷酸酶(LHPP)是一种组氨酸磷酸酶,在肿瘤的进展和转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最近研究表明LHPP在肝细胞癌(HCC)、肝内胆管细胞癌(ICC)、结直肠癌(CRC)、胰腺癌及胃癌等消化系统肿瘤中发挥着抑癌作用。LHPP在肿瘤组织和细胞中低表达,而低表达的患者预后较差。因其在肿瘤患者中潜在的治疗价值,LHPP有望成为患者治疗的新靶点。该文对LHPP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生物学功能及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治疗消化系统肿瘤提供理论依据。
-
关键词
磷酸赖氨酸磷酸组氨酸无机焦磷酸盐磷酸酶
消化系统
肿瘤
靶点
发病机制
-
分类号
R735
[医药卫生—肿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