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致密砂岩气运移的临界动力学条件探讨
1
作者 王若谷 乔向阳 +4 位作者 周进松 雷裕红 曹军 银晓 朱耿博仑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32-541,共10页
物理模拟是认识地下油气运移和聚集机理的重要方法和手段,为了更深入地认识深层条件下致密储层天然气运移的机理,以延安气田上古生界山西组致密砂岩气为例,设计了实验模型和边界条件。基于超低渗岩石多相渗流核磁共振在线模拟实验,探讨... 物理模拟是认识地下油气运移和聚集机理的重要方法和手段,为了更深入地认识深层条件下致密储层天然气运移的机理,以延安气田上古生界山西组致密砂岩气为例,设计了实验模型和边界条件。基于超低渗岩石多相渗流核磁共振在线模拟实验,探讨致密砂岩中天然气运移的临界压力、临界物性动力学条件,进而分析影响天然气运聚的控制因素。选取山西组不同砂岩类型包括石英净砂岩、富石英低塑性颗粒岩屑石英砂岩、富塑性颗粒岩屑砂岩和富凝灰质杂基石英砂岩样品,代表不同孔渗分布区间的岩石相储层,进行了恒定低注入流量、不同流速(流量)和不同压差充注实验。结果表明,致密砂岩储层的临界充注压力主要受岩石相和渗透率控制,渗透率较高的优势岩石相具有更低的临界充注压力,石英净砂岩天然气临界注入压力一般小于1.2 MPa,即使是物性很差的富塑性颗粒岩屑砂岩和富凝灰质杂基石英砂岩的天然气临界注入压力一般也小于1.5 MPa。同时,致密砂岩也没有绝对的天然气充注物性下限,但致密砂岩的充注效率、含气饱和度与储层物性,尤其是渗透率呈正相关,优势岩石相越发育、渗透率越高,充注效率和含气饱和度也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相 驱替实验 充注压力 动力学条件 天然气运移 致密砂岩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致密砂岩储层微观孔喉特征差异及其成因 被引量:27
2
作者 高辉 朱耿博仑 +5 位作者 王泫懿 史华 王明磊 何梦卿 窦亮彬 王琛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02-312,共11页
为分析不同沉积与成岩作用改造下致密砂岩储层的孔喉类型及其参数差异,利用物性、铸体薄片、扫描电镜、恒速压汞、图像粒度与X衍射实验结果,对比了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延长组长8储层和薛岔地区延长组长6储层的孔喉类型,定量评价了孔喉... 为分析不同沉积与成岩作用改造下致密砂岩储层的孔喉类型及其参数差异,利用物性、铸体薄片、扫描电镜、恒速压汞、图像粒度与X衍射实验结果,对比了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延长组长8储层和薛岔地区延长组长6储层的孔喉类型,定量评价了孔喉参数,揭示了形成原因。结果表明,合水地区长8储层孔隙更为发育,粒间孔、溶蚀孔、晶间孔和微孔、弱压实成因缩颈状喉道和溶蚀成因、粘土胶结成因管束状喉道含量高;薛岔地区长6储层的孔隙类型少且发育程度较差,压实成因片状、弯片状喉道含量高。两个区块的孔隙参数差异小,喉道参数差异大,前者大喉道更为发育,喉道差异大,孔喉比大,对渗透率起贡献的喉道分布范围更宽。相同渗透率条件下,前者的平均喉道半径、主流喉道半径和孔喉比大于后者。沉积水动力条件、粒度、碎屑组分、填隙物、成岩作用类型及其改造程度是两个研究区孔隙发育程度不同、喉道类型差异和孔喉参数表现出不同特征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评价 孔喉类型 孔喉参数 致密砂岩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安气田宜川井区石盒子组盒8段储层敏感性评价 被引量:1
3
作者 朱耿博仑 《石化技术》 CAS 2021年第7期146-147,共2页
延安气田宜川井区石盒子组盒8段作为气田增储上产的主力层系,砂体厚度大、横向连片性好。储层岩石类型以岩屑砂岩、岩屑石英砂岩为主;盒8段平均孔隙度6.06%,平均渗透率0.478×10^(-3)μm^(2);宜川井区盒8段储层具有弱速敏、弱水敏、... 延安气田宜川井区石盒子组盒8段作为气田增储上产的主力层系,砂体厚度大、横向连片性好。储层岩石类型以岩屑砂岩、岩屑石英砂岩为主;盒8段平均孔隙度6.06%,平均渗透率0.478×10^(-3)μm^(2);宜川井区盒8段储层具有弱速敏、弱水敏、弱-无盐敏、弱-无酸敏、无碱敏等特征,储层改造过程中控制入地流体矿化度及控制返排速度有助于储层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宜川井区 上古生界 盒8段 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安气田X井区上古生界储层特征 被引量:1
4
作者 朱耿博仑 《石化技术》 CAS 2021年第9期117-118,共2页
X井区上古生界储层是该区域重要的天然气富集层位,具有较大的勘探开发潜力。通过沉积相识别、储层岩石类型、岩矿组分、孔隙类型等多方面综合研究,识别出了四种沉积相同时从微观角度对储层特征开展了研究,以期为后续勘探开发提供地质依据。
关键词 延安气田 上古生界 储层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