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1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邮-金湖凹陷古近系阜宁组细粒混积岩沉积环境
1
作者 朱筱敏 李维 +3 位作者 王晓琳 叶蕾 董艳蕾 张琴 《古地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85-996,共12页
苏北盆地高邮—金湖凹陷古近系阜宁组二段(阜二段)不仅是主力烃源岩层,而且发育成分复杂的细粒混积岩,现已成为陆相湖盆非常规油气勘探重点层段。细粒混积岩沉积环境研究对于其形成过程、岩相特征及甜点区段预测均有重要作用。基于全岩... 苏北盆地高邮—金湖凹陷古近系阜宁组二段(阜二段)不仅是主力烃源岩层,而且发育成分复杂的细粒混积岩,现已成为陆相湖盆非常规油气勘探重点层段。细粒混积岩沉积环境研究对于其形成过程、岩相特征及甜点区段预测均有重要作用。基于全岩X衍射、黏土X衍射、微量元素和TOC分析成果恢复确认阜二段整体处于非硫化缺氧水体环境;5个特殊岩性层段依次表现为:“山字形层段”沉积时期气候整体干旱,“四尖峰—七尖峰层段”沉积时期气候变得相对湿润,“王八盖层段”沉积时期气候相对湿润且稳定,“泥脖子层段”沉积时期气候较其他层段明显湿润;“山字形至王八盖层段”沉积时期湖平面整体较低、波动强烈、逐渐上升,“泥脖子层段”沉积时期发生了大规模湖侵;阜二段水体咸化,古盐度均大于10‰,垂向可分2段:“山字形—四尖峰层段”形成于咸水至超咸水环境,“七尖峰—王八盖—泥脖子层段”形成于半咸水至咸水环境。受古气候控制的半咸水环境是形成细粒混积岩的基本环境要素,进而建立了早期偏干旱和晚期偏湿润气候的混积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混积岩 沉积环境 混合沉积模式 阜宁组二段 古近系 高邮—金湖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沉积学研究前沿和发展讨论——第37次国际沉积学家年会述评
2
作者 朱筱敏 王晓琳 +2 位作者 胡鑫 王祥 高子颉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85-704,共20页
2024年6月在英国阿伯丁召开的第37次国际沉积学家年会聚焦沉积学前沿领域,重点讨论了地球、生命与气候、前寒武纪环境、源-汇系统、河流与湖泊沉积、潮汐作用与浅海沉积、深水沉积、硅质碎屑成岩作用与储层表征、碳酸盐岩与蒸发岩、遗... 2024年6月在英国阿伯丁召开的第37次国际沉积学家年会聚焦沉积学前沿领域,重点讨论了地球、生命与气候、前寒武纪环境、源-汇系统、河流与湖泊沉积、潮汐作用与浅海沉积、深水沉积、硅质碎屑成岩作用与储层表征、碳酸盐岩与蒸发岩、遗迹化石学、火山与地球化学、行星沉积学、地热和能源转型、地震沉积学、人工智能和沉积学研究新方法与技术等学术前沿问题。会议强调了古气候研究在深-时全球变化中的重要性,提出高分辨率沉积记录重建古气候的新思路;强调构造活动、气候变化和沉积过程之间的耦合关系,依据多尺度地貌重建和沉积物通量模拟,揭示源-汇区搬运机制;强调细粒沉积物在深水环境中的搬运和沉积机制,提出基于机器学习的沉积相自动识别、储层预测和沉积过程模拟新方法等。基于这次年会的前沿动态综合分析,未来沉积学研究应关注和推进古气候与深-时全球变化、古地貌学与源-汇系统、深水沉积与细粒沉积学、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新技术等发展,服务国家能源战略目标,创建具有中国区域地质特色的沉积学理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 深-时全球气候 古地貌学与源-汇系统 深水沉积与细粒沉积学 国际沉积学家年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相层序地层构型与沉积模拟研究现状及进展
3
作者 邵龙义 王浪浪 +2 位作者 连豪杰 朱红涛 朱筱敏 《古地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5,共15页
层序地层学作为一种新的盆地分析方法,受到广大地质学家的重视,尤其是陆相层序构型与数值模拟研究已成为一个国际性热门方向。文中总结了陆相层序构型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国外近年来的“下游控制区”和“上游控制区”概念以及层... 层序地层学作为一种新的盆地分析方法,受到广大地质学家的重视,尤其是陆相层序构型与数值模拟研究已成为一个国际性热门方向。文中总结了陆相层序构型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国外近年来的“下游控制区”和“上游控制区”概念以及层序构型特征,“下游控制区”发育依赖于相对海(湖)平面变化的“低位正常海(湖)退”、“海(湖)侵”、“高位正常海(湖)退”和“下降阶段”体系域,“上游控制区”发育不依赖相对海(湖)平面变化的高河道合并体系域和低河道合并体系域。国内层序构型研究也有多种观点,最有代表性的应该是“L型、T型、TH型、H型(E-H型和L-H型)”层序构型的划分。陆相层序模拟已经从水槽物理实验为主发展到当今以数值模拟及水槽实验并举的时代。在介绍层序数值模拟发展史、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SEDPAK正演化模拟、SEDSIM正演数值模拟、基于Delft3D模型的三维正演模拟、DIONISOS的三维正演模拟及基于N-S方程的层序数值模拟等5种数值模拟方法,总结了陆相湖盆层序构型及数值模拟在油气勘探开发领域的应用情况,分析了目前存在的理论问题、数值模拟技术难点及数值模拟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层序地层 下游控制区 上游控制区 层序构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粒沉积岩优质储集层发育主控因素分析:以渤海湾盆地沾化凹陷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林兴悦 朱筱敏 +1 位作者 王晓琳 张美洲 《古地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5-71,共17页
为了深化对湖相细粒沉积岩储集层的认识,以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沾化凹陷渤南洼陷沙三下亚段(Es3L)为研究对象,利用岩心描述、薄片鉴定、扫描电镜观察、物性分析和测井曲线,揭示了储集层特征、分布规律及其主控因素。基于矿物组成、沉积... 为了深化对湖相细粒沉积岩储集层的认识,以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沾化凹陷渤南洼陷沙三下亚段(Es3L)为研究对象,利用岩心描述、薄片鉴定、扫描电镜观察、物性分析和测井曲线,揭示了储集层特征、分布规律及其主控因素。基于矿物组成、沉积构造和有机质含量,将渤南洼陷Es3L细粒沉积岩划分为6类岩相:富有机质纹层状灰质细粒混积岩(LF1)、富有机质纹层状长英质细粒碳酸盐岩(LF2)、富有机质层状灰质细粒混积岩(LF3)、富有机质层状/块状长英质细粒碳酸盐岩(LF4)、富有机质层状含长英细粒碳酸盐岩(LF5)、含有机质块状含长英细粒碳酸盐岩(LF6)。储集层的主要储集空间为粒间孔、晶间孔、溶蚀孔和层间微裂缝,储集层孔隙度主要介于0.67%~5.56%之间(平均值为4.93%),渗透率主要介于(0.02~4.87)×10^(-3)μm^(2)之间(平均值为0.59×10^(-3)μm^(2))。渤南洼陷Es3L细粒沉积岩储集层分布的主控因素包括岩相、沉积环境、成岩作用和有机质热演化。渤南洼陷Es3L的中下部的陆源输入水平低、水体盐度大、水体分层性强,主要发育岩相LF2和LF4,容易发育Ⅰ类和Ⅱ类优质储集层。渤南洼陷Es3L细粒沉积岩储集层处于中成岩A阶段,黏土矿物转化作用、溶蚀作用、重结晶和白云石化以及有机质热演化产生次生孔缝,改善了储集层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南洼陷 沙三下亚段 湖相细粒沉积岩 优质储集层 主控因素 分布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永进地区侏罗系齐古组浅水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特征
5
作者 胡鑫 朱筱敏 +5 位作者 金绪铃 黄成 周越 程长领 修金磊 任新成 《岩性油气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5-126,共12页
基于地震沉积学理论指导,综合利用岩心、测井和地震资料,运用90°相移、属性聚类、RGB属性融合、地层切片和波形指示模拟等技术,恢复了准噶尔盆地永进地区侏罗系齐古组沉积演化历史,并定量表征了齐古组薄层砂体的时空分布规律,构建... 基于地震沉积学理论指导,综合利用岩心、测井和地震资料,运用90°相移、属性聚类、RGB属性融合、地层切片和波形指示模拟等技术,恢复了准噶尔盆地永进地区侏罗系齐古组沉积演化历史,并定量表征了齐古组薄层砂体的时空分布规律,构建了不同层序格架下的沉积演化模式。研究结果表明:①准噶尔盆地永进地区侏罗系齐古组沉积时期发育浅水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在低位体系域沉积时期,前缘水下分流主河道发育,河道砂体宽且连续性较强,沉积序列多见无泥岩夹层的间断正韵律;在湖侵体系域沉积时期,前缘次级河道发育,河道砂体窄且呈断续分布,沉积序列多见有泥岩夹层的间断正韵律。②永进地区齐古组呈由北向南的楔状展布,砂体厚度为32~48m,平均厚度为35m。在低位体系域沉积时期,砂体为复合砂体叠置发育,厚层且连通性较好;在湖侵体系域沉积时期,则以单砂体发育为主,厚度较小且连通性较差。③永进地区齐古组浅水三角洲前缘河道砂体的平面展布形态受到古地貌形态和湖平面升降变化的控制,形成2类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浅水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在低位体系域呈枝状展布,在湖侵体系域呈网状展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属性 波形指示模拟 地层切片 浅水辫状河三角洲 古地貌 湖平面升降 齐古组 侏罗系 永进地区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盆浅水三角洲河道砂体定量表征与控制因素探究及霸县凹陷实例
6
作者 谢爽慧 朱筱敏 +1 位作者 叶蕾 黄捍东 《古地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46-467,共22页
浅水三角洲是含油气盆地中的重要储集层,河道砂体定量表征是高效勘探开发油气资源的基础。本研究定量测量9个现代三角洲的分支河道形态学参数,提出基于分支河道形态学差异可将三角洲分为伸长状、枝状与网状3类,供给沉积物粒度细、低砂... 浅水三角洲是含油气盆地中的重要储集层,河道砂体定量表征是高效勘探开发油气资源的基础。本研究定量测量9个现代三角洲的分支河道形态学参数,提出基于分支河道形态学差异可将三角洲分为伸长状、枝状与网状3类,供给沉积物粒度细、低砂地比利于伸长状分支河道形成,供给沉积物粒度中等、砂地比中等、高河流流量利于形成枝状分支河道,供给沉积物粒度相对粗、砂地比高、相对低河流流量利于网状分支河道形成。浅水湖盆背景下形成的霸县凹陷文安斜坡沙河街组一段(简称“沙一段”)浅水三角洲平原砂地比中等(0.34)、河流流量最强,形成枝状分支河道;内前缘砂地比高(0.51)、河流流量较平原降低,形成网状分支河道。调研7个不同构造背景与供源体系的野外露头,挖掘其定量参数,数据表明供源体系与盆地类型控制河道规模,断陷湖盆扇三角洲分支河道规模最小,坳陷湖盆曲流河/辫状河三角洲分支河道砂体规模最大,分支河道与水下分支河道的厚度与宽度之间呈指数关系,由于外前缘水动力更为复杂,形成的水下分支河道砂体宽深比较平原、内前缘分支河道范围更广;应用该定量关系得出霸县凹陷文安斜坡沙一段浅水三角洲平原分支河道宽度介于35.5~218.8 m之间,内前缘分支河道宽度介于25.1~138.1 m之间,外前缘水下分支河道宽度介于46.7~235.7 m之间,未受到湖浪等改造而呈现“席状化”的表现。期望以现代沉积和野外露头为基础,建立可适用于地下沉积区定量表征的三角洲河道砂体发育模型,为油气勘探与开发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水三角洲 沉积特征 定量表征 控制因素 霸县凹陷 沙河街组 沙一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典型陆相盆地细粒沉积环境和岩相特征 被引量:9
7
作者 朱筱敏 王晓琳 +2 位作者 张美洲 林兴悦 张琴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73-892,共20页
细粒沉积环境和岩相时-空分布规律是控制页岩油富集高产的主要因素。在前人细粒沉积环境和岩相研究的基础上,分析研究了松辽、渤海湾、鄂尔多斯和准噶尔等中国典型陆相盆地的细粒沉积环境及主要特征。研究认为:①淡水-微咸水湖盆发育粉... 细粒沉积环境和岩相时-空分布规律是控制页岩油富集高产的主要因素。在前人细粒沉积环境和岩相研究的基础上,分析研究了松辽、渤海湾、鄂尔多斯和准噶尔等中国典型陆相盆地的细粒沉积环境及主要特征。研究认为:①淡水-微咸水湖盆发育粉砂质纹层、黏土质纹层、有机质纹层的黏土岩、粉砂岩以及二者之间过渡岩性,咸水湖和盐湖多发育具方解石(白云石)纹层及黏土级灰泥纹层的细粒碳酸盐岩和细粒混积岩。②陆相湖盆不同演化阶段发育不同细粒岩相组合。裂陷期细粒沉积岩以富碳酸盐矿物的岩相组合发育为特征,拗陷期形成的富有机质页岩层系则以长英质+黏土质沉积岩相组合为主。③湖盆泥页岩沉积机制主要为悬浮沉降、风成输入、浊流、异重流和泥质碎屑流。④中国陆相页岩油类型多样且资源丰富,松辽、鄂尔多斯、准噶尔、渤海湾等中生代—新生代陆相盆地是中国页岩油勘探开发的重要领域。⑤未来细粒沉积环境和岩相研究重点发展方向:开展天文旋回研究,建立系统有效的沉积古环境判识参数及标准;建立陆相湖盆页岩型、夹层型和混合型细粒沉积岩岩相分类和沉积模式,有效地预测细粒沉积岩岩相时空分布;开展细粒沉积成因过程物理和数值模拟,研究细粒沉积物物理、化学和生物沉积耦合过程和形成发育机理;关注数据集成与深度挖掘、人工智能大数据与计算机辅助技术,研究细粒沉积物分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模式 岩相特征 沉积环境 细粒沉积 页岩油 中国陆相湖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扬子地区荷塘组细粒沉积岩岩相划分及微观孔隙发育特征 被引量:1
8
作者 张琴 卢东连 +7 位作者 王凯 刘畅 郭明强 张梦婕 郭超杰 王颖 胡文忠 朱筱敏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89-1105,共17页
下扬子地区下寒武统荷塘组细粒沉积岩岩相微观孔隙发育特征不清楚制约了页岩气的勘探开发。基于普通薄片观察、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SEM)分析、物性测试、X射线衍射全岩矿物及黏土矿物含量分析、N_(2)及CO_(2)等温吸附实验、聚焦离子束... 下扬子地区下寒武统荷塘组细粒沉积岩岩相微观孔隙发育特征不清楚制约了页岩气的勘探开发。基于普通薄片观察、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SEM)分析、物性测试、X射线衍射全岩矿物及黏土矿物含量分析、N_(2)及CO_(2)等温吸附实验、聚焦离子束扫描电镜(FIBSEM)分析等实验资料,建立了荷塘组细粒沉积岩岩相划分方案,分析了不同岩相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研究表明:①荷塘组细粒沉积岩主要发育块状硅质泥岩相、纹层状硅质页岩相、块状含黏土硅质泥岩相、块状硅/灰混合质泥岩相和块状混合灰质泥岩相5种岩相类型。②荷塘组不同细粒沉积岩岩相孔隙度和渗透率差异较大。孔隙类型主要为粒间孔、晶间孔、粒内孔、有机质孔和微裂缝,以微米-纳米级孔隙为主。介孔孔径为2.0~10.0 nm,微孔孔径为0.4~0.9 nm。③块状硅/灰混合质泥岩相有机质和脆性矿物含量高,粒间孔与微裂缝发育,孔隙度和渗透率较大、孔隙连通性较好、比表面积较大,为荷塘组最有利的页岩气勘探开发细粒沉积岩岩相。块状含黏土硅质泥岩相孔隙比表面积和孔体积较高,脆性指数、孔隙度和渗透率低于块状硅/灰混合质泥岩相,为次要的有利岩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岩相 孔径定量表征 孔隙类型 页岩气 荷塘组 下扬子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乍得Doseo盆地东部坳陷下白垩统Kedeni组层序地层格架与沉积体系分布 被引量:3
9
作者 陈宏逵 朱筱敏 +4 位作者 肖坤叶 杜业波 袁志云 张新顺 王晓雪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96-815,共20页
中非裂谷系Doseo盆地Kedeni组油气勘探获重大突破,但对该主力层系层序地层和沉积充填方面的认识仍不明确,成为制约下一步油气勘探的关键。以Doseo盆地东部坳陷Kedeni组为研究对象,运用层序地层学及沉积学理论,结合岩心、测录井和地震资... 中非裂谷系Doseo盆地Kedeni组油气勘探获重大突破,但对该主力层系层序地层和沉积充填方面的认识仍不明确,成为制约下一步油气勘探的关键。以Doseo盆地东部坳陷Kedeni组为研究对象,运用层序地层学及沉积学理论,结合岩心、测录井和地震资料,明确了Kedeni组层序地层格架及沉积体系展布。研究表明:Kedeni组可识别出3个层序界面,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SQⅠ、SQⅡ),对应于2个“湖进—湖退”旋回。Kedeni组沉积物主要来自4个方向,并发育6种沉积相类型,沉积相展布具有东西分异、垂向继承发育的特征。正常三角洲分布于东南部缓坡带及中央低凸带,辫状河三角洲主要分布于东北部长轴方向和南部陡坡带,扇三角洲和近岸水下扇发育于北部陡坡带边界断层下降盘,湖底扇主要分布于西部凹陷深湖区。纵向上,SQⅠ层序的骨架砂体规模整体大于SQⅡ层序,且在每个三级层序内部,低位域和湖侵域组成的下部单元中三角洲—水下扇砂体更为发育。Kedeni组层序与沉积演化主要受到主干断层的构造活动、“南多北少”的物源供给、“半干旱—湿润”气候的转变等因素控制。在层序—沉积模式指导下,认为北部陡坡带小规模扇三角洲前缘—近岸水下扇砂体、南部及东北部大范围正常三角洲前缘、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砂体及西部凹陷深湖区湖底扇砂体可作为区内有利储集层的勘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乍得Doseo盆地 Kedeni组 层序地层 沉积特征 沉积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永进地区齐古组深埋砂岩成岩作用对储集层质量影响的定量表征 被引量:2
10
作者 黄成 朱筱敏 +4 位作者 金绪铃 胡鑫 修金磊 任新成 程长领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83-699,共17页
永进地区侏罗系齐古组是准噶尔盆地腹部一套重要的深埋含油层系,现今埋深5400~6100 m,其储集层质量控制了油气储量和产量。运用铸体薄片、阴极发光、扫描电镜、物性、XRD全岩和黏土矿物分析等资料对齐古组深埋砂岩储集层成岩演化过程开... 永进地区侏罗系齐古组是准噶尔盆地腹部一套重要的深埋含油层系,现今埋深5400~6100 m,其储集层质量控制了油气储量和产量。运用铸体薄片、阴极发光、扫描电镜、物性、XRD全岩和黏土矿物分析等资料对齐古组深埋砂岩储集层成岩演化过程开展研究,建立成岩演化序列,定量表征不同成岩作用对储集层质量的影响,结合区域埋藏史、油气充注史,最终明确储集层成岩演化过程。永进地区齐古组储集层岩性主要为长石质岩屑砂岩和岩屑砂岩,杂基含量低,胶结物类型主要为碳酸盐矿物、硅质和黏土矿物,具成分成熟度低而结构成熟度高的特征;储集空间类型以剩余原生粒间孔和粒间溶孔为主;整体处于中成岩A期阶段,储集层孔隙度变化主要受压实、胶结、溶蚀作用控制,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是造成储集层减孔的主要成岩因素,分别造成原生孔隙损失率为65.98%和21.80%,溶蚀作用增加了5.25%的孔隙度,起到了有效改善储集层物性的作用。综合研究认为,永进地区齐古组储集层成岩演化主要受沉积环境、成岩作用、埋藏史、油气充注4大因素共同控制,成岩作用起到改造储集层物性的作用,是导致储集层非均质性较为明显的决定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表征 成岩作用 孔隙演化 深部储集层 齐古组 永进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地理学术论坛”第1—17期评述
11
作者 李新坡 郑秀娟 +3 位作者 朱筱敏 鲍志东 王媛 鲜本忠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02-508,I0001,I0002,I0003,共10页
以《古地理学报》中文版、英文版编辑部为主,联合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岩相古地理专业委员会、国际古地理学会和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共同举办的“古地理学术论坛”,是促进古地理学创新发展、倡导开展公益学术讲座的学术交流平台。从2... 以《古地理学报》中文版、英文版编辑部为主,联合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岩相古地理专业委员会、国际古地理学会和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共同举办的“古地理学术论坛”,是促进古地理学创新发展、倡导开展公益学术讲座的学术交流平台。从2022年9月论坛开始至2024年1月共举办了17期,共计邀请21位专家学者(包括外国专家4位)在论坛作报告。报告内容紧密结合生产实践和科技前沿,既有高屋建瓴的沉积古地理学综述,也有与油气勘探关系密切的沉积体系与沉积环境、源汇系统、层序地层学、深水沉积研究,以及与深时古环境重建有关的事件沉积、遗迹化石、古野火、碳酸盐沉积、构造古地理学研究,还包括铝土矿成因等矿产沉积学研究。总体看来,系列报告理论联系实践,既立足基础又关注前沿,受到学者们较高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地理学术论坛 沉积古地理 事件沉积学 源汇系统 层序地层学 深水沉积 碳酸盐岩 矿产沉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坳陷湖盆浅水三角洲形成条件和沉积模式:以松辽盆地三肇凹陷扶余油层为例 被引量:212
12
作者 朱筱敏 刘媛 +7 位作者 方庆 李洋 刘云燕 王瑞 宋静 刘诗奇 曹海涛 刘相男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9-99,共11页
大量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分析表明,下白垩统泉头组沉积时期,松辽盆地三肇凹陷的物源主要来自凹陷北部和西南方向,具备了发育大型浅水三角洲的有利地质条件,即盆地基底稳定沉降,盆广坡缓;古气候干热,古温度可达37℃;母源区物理风化作用强... 大量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分析表明,下白垩统泉头组沉积时期,松辽盆地三肇凹陷的物源主要来自凹陷北部和西南方向,具备了发育大型浅水三角洲的有利地质条件,即盆地基底稳定沉降,盆广坡缓;古气候干热,古温度可达37℃;母源区物理风化作用强烈,形成大量碎屑物质;古水体浅,小于10m,湖平面波动频繁,湖泊水位发生旋回变化等。大型坳陷湖盆浅水三角洲具有以下典型沉积特征:岩性细,成熟度中等,粒度概率曲线具有牵引流沉积特征;砂岩中发育有丰富的强水动力沉积构造;紫红色泥岩大面积展布,生物扰动强烈;垂向上多个间断正韵律相互叠置;具有叠瓦状前积反射地震相;三角洲大面积稳定展布,砂地比值低;发育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以及席状砂,不发育河口坝。气候是浅水三角洲展布形态的主要控制因素。在干旱气候条件下,湖泊收缩,河流携带碎屑物质长距离搬运,形成枝状三角洲,分流河道在凹陷内的延伸距离一般超过20km,宽度为800~1 800m。在湿润气候条件下,湖泊扩张,受湖泊的阻碍作用,河道频繁分叉改道,形成网状三角洲,分流河道在凹陷内的延伸距离一般不超过15km,宽度为500~1 600m。浅水三角洲分流河道砂体分布广,纵横叠置,利于构成岩性油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肇凹陷 白垩系泉头组 浅水三角洲 形成条件 沉积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含油气盆地沉积地质学进展 被引量:56
13
作者 朱筱敏 钟大康 +5 位作者 袁选俊 张惠良 朱世发 孙海涛 高志勇 鲜本忠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20-829,共10页
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外含油气盆地沉积地质学的主要进展,探讨中国含油气盆地沉积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思路。系统论述粗粒沉积体系、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滩坝沉积体系、深水重力流沉积体系、细粒沉积体系、碳酸盐岩礁滩沉积体系、... 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外含油气盆地沉积地质学的主要进展,探讨中国含油气盆地沉积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思路。系统论述粗粒沉积体系、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滩坝沉积体系、深水重力流沉积体系、细粒沉积体系、碳酸盐岩礁滩沉积体系、混积沉积体系、微生物岩、地震沉积学、沉积物理模拟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一步讨论了中国沉积学的发展在微生物岩、沉积模拟方法等方面与国外存在的差距,指出原型盆地沉积面貌和古地理格局恢复、重大构造变革期的多尺度构造古地理恢复、沉积学新理论在古老深埋老地层砂体发育规律及其与深埋新地层砂体发育规律的差异性解释中的应用、中国特色沉积体系组合和沉积模式的建立等方面所面临的问题。指出未来在源-渠-汇、沉积动力学、区域中国沉积学等沉积学理论和地震沉积学、沉积模拟研究方法技术等方面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水三角洲 重力流 滩坝 混积岩 微生物岩 地震沉积学 沉积学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储层研究进展和热点问题分析 被引量:84
14
作者 朱筱敏 潘荣 +2 位作者 朱世发 魏巍 叶蕾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41-146,共6页
全球常规油气及非常规油气资源极为丰富,其中致密油气是非常规油气资源的主要类型,是当前非常规油气勘探的重点,也是未来接替常规油气资源的重要领域。致密储层具有油气资源量大、分布面积广、成岩作用强、单井产量较低、储层非均质性... 全球常规油气及非常规油气资源极为丰富,其中致密油气是非常规油气资源的主要类型,是当前非常规油气勘探的重点,也是未来接替常规油气资源的重要领域。致密储层具有油气资源量大、分布面积广、成岩作用强、单井产量较低、储层非均质性强等特点。在富含油气资源的致密储层中,具有良好物性的"甜点"是提高产量的有利勘探目标,其"甜点"主要包括两类,一类为异常高孔带,另一类为裂缝发育带。目前,致密储层的研究现状主要包括致密储层划分、地质特征、形成机理和有利储层预测等。近年来,"甜点"的形成机理和预测成为当前致密储层勘探开发的重要科学问题。因此,致密储层微观孔喉结构表征、致密储层裂缝发育识别表征是目前致密储层研究的热点领域及未来主要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储层 甜点 形成机理 微观孔喉结构表征 裂缝发育识别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坳陷湖盆浅水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特征及模式:以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延长组为例 被引量:149
15
作者 朱筱敏 邓秀芹 +3 位作者 刘自亮 孙勃 廖纪佳 惠潇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9-28,共10页
浅水三角洲是当今沉积学研究热点和油气勘探重点对象。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三叠系延长组发育了大型浅水辫状河三角洲,并在其中发现了丰富的油气资源。在大量野外露头、岩心和地球物理资料分析的基础上,明确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具有利于... 浅水三角洲是当今沉积学研究热点和油气勘探重点对象。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三叠系延长组发育了大型浅水辫状河三角洲,并在其中发现了丰富的油气资源。在大量野外露头、岩心和地球物理资料分析的基础上,明确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具有利于浅水辫状河三角洲发育的大型坳陷湖盆地质背景,形成的辫状河三角洲具有粒度较粗、塑性岩屑较多、成分和结构成熟度较低、发育交错层理和间断正韵律、水下分支河道多叉、砂厚、延伸远等沉积特征。鄂尔多斯盆地浅水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时期,沉积区距物源区相对较近,河道宽深比较大,发育浅水沉积构造和沉积韵律,构造活动和湖平面变化共同控制了三角洲的发育,形成了"小平原、大前缘"的浅水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水辫状三角洲 沉积模式 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盆浅水三角洲形成发育与实例分析 被引量:81
16
作者 朱筱敏 潘荣 +4 位作者 赵东娜 刘芬 吴冬 李洋 王瑞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14,共8页
通过总结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结合库车坳陷克拉苏冲断带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浅水三角洲的研究,对浅水三角洲特征及其分类方案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根据不同的供源体系可将浅水三角洲划分为浅水扇三角洲、浅水辫状河三角洲及浅水曲流河三角... 通过总结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结合库车坳陷克拉苏冲断带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浅水三角洲的研究,对浅水三角洲特征及其分类方案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根据不同的供源体系可将浅水三角洲划分为浅水扇三角洲、浅水辫状河三角洲及浅水曲流河三角洲;浅水三角洲的发育需要稳定的构造背景、盆广坡缓、古水体浅、湖平面升降旋回变化、气候适宜、砂质底载荷河流供源充足等有利地质条件;浅水三角洲具有粒度粗、沉积水动力强的沉积特点,单砂体薄、复合砂体厚度大、分布面积广,发育分流河道、河口坝难以保留,垂向上相序不连续、缺乏传统三角洲三层式结构等特征。实例研究表明:库车坳陷巴什基奇克组属浅水辫状河三角洲,其成分成熟度较低、结构成熟度中等偏低,发育交错层理等强水动力沉积构造和间断正韵律,水下分流河道改道频繁、砂体纵横叠置、厚度大、延伸远,有利于构成岩性油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水三角洲 沉积特征 形成条件 库车坳陷 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齐家地区青山口组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及其地震沉积学响应 被引量:92
17
作者 朱筱敏 赵东娜 +4 位作者 曾洪流 孙玉 朱如凯 黄薇 朱世发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89-897,共9页
在现代沉积学和地震沉积学理论指导下,综合应用11口岩心资料和大量地球物理资料,将松辽盆地齐家地区青山口组划分为3个长期旋回和6个中期旋回,确立青山口组主要发育湖盆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青山口组浅水三角洲由成熟度较高的中细砂岩组... 在现代沉积学和地震沉积学理论指导下,综合应用11口岩心资料和大量地球物理资料,将松辽盆地齐家地区青山口组划分为3个长期旋回和6个中期旋回,确立青山口组主要发育湖盆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青山口组浅水三角洲由成熟度较高的中细砂岩组成,发育反映较强水流作用形成的沉积构造以及间断正韵律,分支河道砂体发育,累计砂体厚度达数十米,分布范围广,向湖盆中央方向延伸数十公里。三角洲前缘可细分为內前缘和外前缘。三角洲內前缘水下分支河道连续性好、延伸远;三角洲外前缘水下分支河道连续性差,被改造后形成前缘席状砂。基于浅水三角洲发育主控因素分析,建立了干旱和湿润气候条件下形成的浅水三角洲沉积模式。利用地震沉积学的地层切片刻画了浅水三角洲沉积砂体的枝状形态和大面积分布特征,指出近油源和临近断层的三角洲前缘砂体为有利勘探开发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齐家地区 白垩系青山口组 浅水三角洲 沉积模式 地震沉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细层序地层格架与地震沉积学研究——以泌阳凹陷核桃园组为例 被引量:77
18
作者 朱筱敏 董艳蕾 +5 位作者 胡廷惠 罗琪 王敏 杨道庆 罗家群 刘桂兰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15-624,共10页
地震沉积学是当今国际沉积学研究热点,是利用地震资料研究沉积岩及其形成过程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是进行高频层序和沉积体系研究的有效工具,在薄层砂体勘探和开发方面具有明显效果。根据泌阳凹陷深凹区地震资料质量高、断层少、发育滑... 地震沉积学是当今国际沉积学研究热点,是利用地震资料研究沉积岩及其形成过程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是进行高频层序和沉积体系研究的有效工具,在薄层砂体勘探和开发方面具有明显效果。根据泌阳凹陷深凹区地震资料质量高、断层少、发育滑塌浊积扇的地质特点,依据地震沉积学和层序地层学基本原理,建立了层序地层格架,将核桃园组划分为5个三级层序和8个四级层序。进而,在高频层序地层格架中,通过90°相位转换、分频处理、地层切片、岩心刻度等工作,开展了地震岩性学和地震地貌学研究,确定了核桃园组多物源供给形成辫状河三角洲-滑塌浊积扇沉积体系,滑塌浊积扇的发育明显受控于三角洲的发育演化,明确了滑塌浊积扇砂体的形态、分布及其与油气关系,指出核桃园组SQ2—SQ4是深凹区岩性油气圈闭的有利勘探层段,三角洲前缘和浊积扇砂体为有利勘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沉积学 层序地层学 滑塌浊积扇 核桃园组 泌阳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侏罗系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特征 被引量:125
19
作者 朱筱敏 张义娜 +2 位作者 杨俊生 李德江 张年富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44-251,共8页
辫状河三角洲是陆相沉积盆地重要的油气储集类型和今后油气勘探的重点对象。综合分析岩心、测井与地震资料,认为准噶尔盆地侏罗系三工河组发育的辫状河三角洲处于沉积坡度较缓的、沉积水体较浅的沉积背景,该辫状河三角洲不断地由盆地北... 辫状河三角洲是陆相沉积盆地重要的油气储集类型和今后油气勘探的重点对象。综合分析岩心、测井与地震资料,认为准噶尔盆地侏罗系三工河组发育的辫状河三角洲处于沉积坡度较缓的、沉积水体较浅的沉积背景,该辫状河三角洲不断地由盆地北侧边缘向盆地中央方向远距离前积,沉积了砂砾质的、发育大型交错层理和间断正韵律的、具有典型前积地震反射的进积型辫状河三角洲,进而论述了该三角洲的亚相和微相沉积特征以及有利的地层岩性圈闭勘探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特征 辫状河三角洲 侏罗系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阳坳陷古近系成岩作用及其对储层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77
20
作者 朱筱敏 米立军 +3 位作者 钟大康 张琴 张善文 吕希学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3期295-305,共11页
大量的储层分析化验资料研究表明,济阳坳陷古近系砂岩储层经历了压实、胶结等多种成岩作用。压实作用以机械压实为主,压溶作用较少。胶结作用主要有十分普遍的石英次生加大胶结、碳酸盐胶结、粘土矿物胶结。碳酸盐胶结物有早、晚两期... 大量的储层分析化验资料研究表明,济阳坳陷古近系砂岩储层经历了压实、胶结等多种成岩作用。压实作用以机械压实为主,压溶作用较少。胶结作用主要有十分普遍的石英次生加大胶结、碳酸盐胶结、粘土矿物胶结。碳酸盐胶结物有早、晚两期,早期泥晶方解石主要分布在浅层,连晶方解石充填的深度分布范围大,在中深部最为发育。溶蚀作用主要有碳酸盐胶结物、长石颗粒和少量岩屑溶蚀。储层孔隙经历了由原生到次生的演化过程。在成岩演化过程中,长石的溶蚀作用、碳酸盐矿物的沉淀与溶解作用是影响孔隙大小的关键因素,早期方解石的胶结有利于后期次生孔隙的发育。在济阳坳陷的次级构造单元中,不同凹陷次生孔隙发育的深度不同。在西部的惠民凹陷次生孔隙主要发育于1500~2400m,向东至东营凹陷则主要发育于1650~2450m,再向东到沾化凹陷为2300~3500m,车镇凹陷为2200~2700m。从西向东、由南向北次生孔隙的发育深度逐步增大是受盆地沉积沉降中心的迁移规律控制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阳坳陷 古近系 砂岩储层 成岩作用 次生孔隙 储层质量控制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