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移动互联背景下高校遵循教书育人规律的审思 被引量:3
1
作者 朱白薇 卢文延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64-69,共6页
移动互联背景下,随着资源共享化、时间碎片化、交互场景化发展,教书育人目标导向从知识性向实践性转移,组织模式从封闭性向开放性转换,学习方式从标准化向定制化转变,教书育人规律的内涵得到了丰富和拓展。与此同时,技术从"边缘&qu... 移动互联背景下,随着资源共享化、时间碎片化、交互场景化发展,教书育人目标导向从知识性向实践性转移,组织模式从封闭性向开放性转换,学习方式从标准化向定制化转变,教书育人规律的内涵得到了丰富和拓展。与此同时,技术从"边缘"要素向"核心"要素转变,学习从"有限"需求向"无限"需求转变,教师从"赋权"角色向"赋能"角色转变对高校教书育人的发展逻辑、组织结构、队伍建设提出新要求。在教育实践条件和关系产生新变化的背景下,高校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需要探索新的发展路径,发挥技术优势,强化高校思想价值引领的功能;利用认知盈余,构建无时限多维度的学习空间;激活个体元素,提升高校教师队伍的育人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互联 教书育人 遵循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认识 被引量:2
2
作者 朱白薇 《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版)》 2011年第10期42-44,共3页
为了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针对性与有效性,课题组对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药学院等多所本科院校的1000名大学生进行了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价值认识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理... 为了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针对性与有效性,课题组对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药学院等多所本科院校的1000名大学生进行了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价值认识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认识存在现实性突出、理想性弱化;注重个体需求,忽视社会要求;偏好直观实际,拒斥思想理论;停留于自发认识,无意自觉发展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思想政治理论课 价值认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价值追求的层次性探析
3
作者 朱白薇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59-162,共4页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价值追求。追求价值目标是人的能动性活动的本质特征,是人的活动区别于动物活动的一个根本标志。精神价值追求体现了人的高层次需求的满足,这种...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价值追求。追求价值目标是人的能动性活动的本质特征,是人的活动区别于动物活动的一个根本标志。精神价值追求体现了人的高层次需求的满足,这种满足需要的层次越高,人脱离动物性就越远,人对自己本性的占有也就越充分。从主体角度来分,精神价值追求有个体、群体、民族三个层面;从精神价值追求的内在层次分,由低到高可划分为求利、求知、求德、求美四个层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价值追求 层次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德育必须重视大学生的自我教育 被引量:2
4
作者 吕云峰 朱白薇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56-57,共2页
关键词 自我教育 高校 德育工作 大学生 自我控制 能力培养 自我认识 道德规范 社会标准 受教育者 自我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符号与变现:网络空间亚文化涌现的生成逻辑 被引量:6
5
作者 朱白薇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22-127,共6页
网络空间亚文化是以符号为表征的文化形态,其逻辑生成既是个体向内寻求自我标识的产物,也是亚文化自身向外扩大社会影响的结果。网络空间亚文化用符号创设实现身份的自我重塑,借符号传播形成圈群的同质聚合,以符号狂欢消解主流的文化价... 网络空间亚文化是以符号为表征的文化形态,其逻辑生成既是个体向内寻求自我标识的产物,也是亚文化自身向外扩大社会影响的结果。网络空间亚文化用符号创设实现身份的自我重塑,借符号传播形成圈群的同质聚合,以符号狂欢消解主流的文化价值。由此带来的流量变现极大地促进了网络空间亚文化的发展,同时也推动了网络空间亚文化圈群泛化、诉求分化、特质异化,驱动网络空间亚文化发生转向。网络空间亚文化的涌现是符号与变现互构、文化与资本互构的必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号 变现 网络空间 亚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