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计算机差谱技术在矿物红外光谱研究中的应用
1
作者 朱炜炯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1991年第1期191-196,共6页
在矿物红外光谱研究中运用差谱技术可消除其它矿物相谱带的覆盖,鉴定混合相中微量矿物成分,并得到单矿物谱图。 本文通过两个实例,介绍计算机差谱技术的特点、操作要点。云南腾冲热泉地区的粘土样品,用Perkin-Elmer983型红外分光光度计... 在矿物红外光谱研究中运用差谱技术可消除其它矿物相谱带的覆盖,鉴定混合相中微量矿物成分,并得到单矿物谱图。 本文通过两个实例,介绍计算机差谱技术的特点、操作要点。云南腾冲热泉地区的粘土样品,用Perkin-Elmer983型红外分光光度计和3600数据站配合,应用视屏差减程序(Screen Diffe-rence)剥离掉主要组成矿物玉髓的红外光谱后,清晰显示出微量矿物明矾石的单矿物谱。西藏羊应乡热泉地区的岩心经处理后得到的粘粒,用计算机差谱技术进行多次剥离,得到一系列差减光谱,经确定,其矿物相为高岭石、蒙脱石、伊利石、石英、钠长石和微斜长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光谱研究 矿物相 剥谱 红外分光光度计 数据站 西藏羊 钠长石 热泉 云南腾冲 Scree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颜色绿柱石的顺磁共振和红外光谱特征 被引量:8
2
作者 秦善 曹正民 朱炜炯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S1期62-64,共3页
1引言绿柱石(Be<sub>3</sub>Al<sub>2</sub>Si<sub>6</sub>O<sub>18</sub>)属六方环状硅酸盐矿物,空间群为P<sub>6</sub>/mcc,晶胞参数c=0.917nm,a=0.921nm。在其结构中,... 1引言绿柱石(Be<sub>3</sub>Al<sub>2</sub>Si<sub>6</sub>O<sub>18</sub>)属六方环状硅酸盐矿物,空间群为P<sub>6</sub>/mcc,晶胞参数c=0.917nm,a=0.921nm。在其结构中,主要的结构单元是六方环Si<sub>6</sub>O<sub>18</sub>,其平行基面呈层状排列,环间分别由Al-O<sub>6</sub>八面体和Be-O<sub>4</sub>四面体联结,并沿六次轴方向堆垛,形成大的连通性较好的结构通道,在六方环平面上,通道的直径约0.28nm,在两环之间约为0.51nm。天然绿柱石中所含的杂质一般为碱金属、过渡金属元素以及诸如H<sub>2</sub>O、CO<sub>2</su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色绿柱石 顺磁共振谱 红外光谱特征 碱金属 红外光谱测量 通道 颜色 绿色 祖母绿 水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綦村铁矿区氟硅硫磷灰石的发现及初步研究
3
作者 曹正民 朱炜炯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484-491,共8页
本文报道了在国内首次发现的产在河北綦村夕卡岩型铁矿中的氟硅硫磷灰石,它具有六方柱状带双锥面的晶形,呈浅紫色,根据探针成分计算的晶体化学式为(Ca_(9.39),Mg_(0.01),Mn_(0.01),Fe_(0.01),Na_(0.12))_(9.54)[(P_(2.169),Si_(1.936),S... 本文报道了在国内首次发现的产在河北綦村夕卡岩型铁矿中的氟硅硫磷灰石,它具有六方柱状带双锥面的晶形,呈浅紫色,根据探针成分计算的晶体化学式为(Ca_(9.39),Mg_(0.01),Mn_(0.01),Fe_(0.01),Na_(0.12))_(9.54)[(P_(2.169),Si_(1.936),S_(1.746)_(5.851)O_(24)](F_(1.73),Cl_(0.17)_(1.9)。属于磷灰石—硅磷灰石类质同象系列的中间成员。红外光谱呈现49个吸收频带,其中1148,1040和935cm^(-1)3个醒目的强吸收带分别归属于[SO_4],[PO_4)和[SiO_4)的ν_3振动。DTA曲线显示727℃及1200℃的两个吸热谷;X-射线粉晶衍射数据与美国及日本的硅硫磷灰石基本一致,按六方晶胞指标化a=9.4880,c=6.9082A,v=588.5719A^3,z=1,它形成于500℃以上的温度,经后期的热液蚀变转变成磷灰石、碳磷灰石、滑石和硅灰石膏,它们的微粒集合体交代了氟硅硫磷灰石的表层甚至全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硅硫磷灰石 磷灰石 矿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