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阴阳离子混合捕收剂用于中低品位锂云母的浮选试验研究
被引量:
17
1
作者
王林林
朱灵燕
+1 位作者
刘跃龙
刘够生
《有色金属(选矿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6-92,共7页
以阳离子的十二胺DDA和阴离子的油酸钠NaOL为混合捕收剂体系,对中低品位锂云母矿物的浮选进行试验研究和相关测试。通过AFM分析对比云母表面捕收剂吸附形貌结构变化,推测混合捕收剂的协同作用机理可能是十二胺首先在锂云母表面进行有效...
以阳离子的十二胺DDA和阴离子的油酸钠NaOL为混合捕收剂体系,对中低品位锂云母矿物的浮选进行试验研究和相关测试。通过AFM分析对比云母表面捕收剂吸附形貌结构变化,推测混合捕收剂的协同作用机理可能是十二胺首先在锂云母表面进行有效吸附,油酸钠"间接"地通过头基间的静电吸引或是碳链之间的疏水作用,从而增加表面碳链密度和高度并使得吸附层更加稳定。浮选结果表明,矿物的粒径在50~74μm时浮选效果最好,过粗则锂云母与脉石不能有效分离,而过细则会造成脉石夹带严重;而药剂比例浓度也影响浮选效果,DDA与NaOL用量在2∶1时吸附效果最好。浮选产品的泡沫高度、稳定性试验以及含水量的测试也显示,NaOL有效地减少了浮选泡沫的含水量而降低对脉石的夹带,且使泡沫稳定性有所变弱,半衰期更短,消泡更加容易。另外对比不同的捕收剂添加顺序发现,先加入DDA后加入NaOL的情况下浮选效果最好,也从侧面印证NaOL可能是通过DDA的桥接而起到强化吸附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品位锂云母
浮选
混合捕收剂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混合捕收剂在锂云母表面吸附行为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
被引量:
11
2
作者
王林林
朱灵燕
+1 位作者
刘跃龙
刘够生
《有色金属(选矿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08-114,共7页
采用Materials Studio中Forcite模块,对十二胺和油酸钠两种捕收剂分子在锂云母表面的吸附过程进行了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分析了水分子在吸附前后相应的排布变化。吸附形貌的结果表明,十二胺与油酸钠用量在2∶1时吸附效果最好。通过对捕...
采用Materials Studio中Forcite模块,对十二胺和油酸钠两种捕收剂分子在锂云母表面的吸附过程进行了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分析了水分子在吸附前后相应的排布变化。吸附形貌的结果表明,十二胺与油酸钠用量在2∶1时吸附效果最好。通过对捕收剂头基以及碳原子分布函数的分析,其协同作用的机理可能是十二胺首先在锂云母表面进行有效吸附,油酸钠"间接"地通过头基间的静电吸引或是碳链之间的疏水作用,从而增加表面碳链密度和高度并使得吸附层更加稳定。表面水分子自扩散系数的分析也显示,吸附了单层DDA和混合捕收剂的自扩散系数相较纯云母表面的值分别下降了20%和25%左右,表明混合捕收剂的吸附使得锂云母表面更加疏水,从而有利于浮选的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云母浮选
混合捕收剂
吸附
分子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阴阳离子混合捕收剂用于中低品位锂云母的浮选试验研究
被引量:
17
1
作者
王林林
朱灵燕
刘跃龙
刘够生
机构
华东理工大学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昌大学化学学院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出处
《有色金属(选矿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6-92,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基金(51564011)
文摘
以阳离子的十二胺DDA和阴离子的油酸钠NaOL为混合捕收剂体系,对中低品位锂云母矿物的浮选进行试验研究和相关测试。通过AFM分析对比云母表面捕收剂吸附形貌结构变化,推测混合捕收剂的协同作用机理可能是十二胺首先在锂云母表面进行有效吸附,油酸钠"间接"地通过头基间的静电吸引或是碳链之间的疏水作用,从而增加表面碳链密度和高度并使得吸附层更加稳定。浮选结果表明,矿物的粒径在50~74μm时浮选效果最好,过粗则锂云母与脉石不能有效分离,而过细则会造成脉石夹带严重;而药剂比例浓度也影响浮选效果,DDA与NaOL用量在2∶1时吸附效果最好。浮选产品的泡沫高度、稳定性试验以及含水量的测试也显示,NaOL有效地减少了浮选泡沫的含水量而降低对脉石的夹带,且使泡沫稳定性有所变弱,半衰期更短,消泡更加容易。另外对比不同的捕收剂添加顺序发现,先加入DDA后加入NaOL的情况下浮选效果最好,也从侧面印证NaOL可能是通过DDA的桥接而起到强化吸附的作用。
关键词
低品位锂云母
浮选
混合捕收剂
吸附
Keywords
low-grade lepidolite
flotation
mixed collectors
adsorption
分类号
TD923.1 [矿业工程—选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混合捕收剂在锂云母表面吸附行为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
被引量:
11
2
作者
王林林
朱灵燕
刘跃龙
刘够生
机构
华东理工大学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昌大学化学学院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出处
《有色金属(选矿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08-114,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基金(51564011)
文摘
采用Materials Studio中Forcite模块,对十二胺和油酸钠两种捕收剂分子在锂云母表面的吸附过程进行了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分析了水分子在吸附前后相应的排布变化。吸附形貌的结果表明,十二胺与油酸钠用量在2∶1时吸附效果最好。通过对捕收剂头基以及碳原子分布函数的分析,其协同作用的机理可能是十二胺首先在锂云母表面进行有效吸附,油酸钠"间接"地通过头基间的静电吸引或是碳链之间的疏水作用,从而增加表面碳链密度和高度并使得吸附层更加稳定。表面水分子自扩散系数的分析也显示,吸附了单层DDA和混合捕收剂的自扩散系数相较纯云母表面的值分别下降了20%和25%左右,表明混合捕收剂的吸附使得锂云母表面更加疏水,从而有利于浮选的进行。
关键词
锂云母浮选
混合捕收剂
吸附
分子模拟
Keywords
lepidolite flotation
mixed collectors
adsorption
MD simulations
分类号
TD923.13 [矿业工程—选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阴阳离子混合捕收剂用于中低品位锂云母的浮选试验研究
王林林
朱灵燕
刘跃龙
刘够生
《有色金属(选矿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9
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混合捕收剂在锂云母表面吸附行为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
王林林
朱灵燕
刘跃龙
刘够生
《有色金属(选矿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9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