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λ-Red重组技术结合复合诱变提高大肠杆菌L-异亮氨酸合成能力
1
作者 汪吉鹏 朱滕滕 +4 位作者 刘璐 马铖 魏晓博 刘慧燕 方海田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7-174,共8页
本研究旨在通过λ-Red重组技术结合复合诱变方法提高大肠杆菌L-异亮氨酸合成能力。以E. coli NXA为出发菌株,首先采用λ-Red同源重组敲除编码支链氨基酸转运蛋白基因brnQ,获得突变菌株E. coli NXA1。然后将E. coli NXA1经常温常压等离子... 本研究旨在通过λ-Red重组技术结合复合诱变方法提高大肠杆菌L-异亮氨酸合成能力。以E. coli NXA为出发菌株,首先采用λ-Red同源重组敲除编码支链氨基酸转运蛋白基因brnQ,获得突变菌株E. coli NXA1。然后将E. coli NXA1经常温常压等离子体(ARTP)、紫外(UV)与亚硝基胍(NTG)多轮复合诱变,以α-氨基丁酸(α-AB)为结构类似物进行筛选,筛选得到突变菌株E. coli NXA2。摇瓶发酵结果表明,在37℃、200 r/min条件下发酵40 h后,E. coli NXA1的L-异亮氨酸滴度为2.76 g/L,较E. coli NXA提高了33.98%;E. coli NXA2的L-异亮氨酸滴度为3.22 g/L,较E. coli NXA1提高了16.67%,较E. coli NXA提高了56.31%。对菌株E. coli NXA2经连续传代20代后,表现出较好的遗传稳定性。λ-Red重组技术结合复合诱变对大肠杆菌提高L-异亮氨酸合成能力有明显效果,为选育L-异亮氨酸高产菌株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λ-Red重组技术 brnQ基因 复合诱变 发酵 L-异亮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霉素酰化酶在毕赤酵母中的异源表达及其产酶条件优化
2
作者 贾煜浛 张想军 +5 位作者 马铖 朱滕滕 魏晓博 陈龙 刘慧燕 方海田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3-39,共7页
青霉素酰化酶(penicillin acylase,PA)主要用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半合成工业生产。该文从雷氏普罗维登斯菌(Providencia rettgeri)获得pga基因,在毕赤酵母(Komagataella pastoris)GS115中进行异源表达,并对重组酶PA进行产酶条件优化。... 青霉素酰化酶(penicillin acylase,PA)主要用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半合成工业生产。该文从雷氏普罗维登斯菌(Providencia rettgeri)获得pga基因,在毕赤酵母(Komagataella pastoris)GS115中进行异源表达,并对重组酶PA进行产酶条件优化。异源表达构建的结果表明,重组毕赤酵母发酵上清液酶活力为2155.59 U/L,沉淀酶活力为1375.75 U/L。重组酶的最佳诱导产酶条件为温度29℃,时间72 h,甲醇浓度1.5%,重组酶PA的活性为(5003.72±50.623)U/L,酶活力较优化前提高了1.57倍,纯化后蛋白大小为72 kDa,蛋白浓度为1.58 mg/mL,纯化后重组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60℃,最适pH值为7,Mn 2+对其有强烈抑制作用,Al 3+对其有强烈激活作用。该研究结果可为青霉素酰化酶的异源表达及进一步工业应用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毕赤酵母 青霉素酰化酶 异源蛋白表达 酶学性质 高效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硒砂瓜根际促生菌筛选鉴定及其促生效应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朱滕滕 何学莲 +4 位作者 勉小娟 马献 郑蕊 岳思君 苏建宇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21-229,共9页
研究旨在筛选获得硒砂瓜根际促生菌,为硒砂瓜微生物肥料的开发利用提供土著菌种资源和理论基础。以宁夏地区特有经济作物硒砂瓜根际土壤为材料,采用稀释平板法分离土著细菌,对筛选到的50株菌进行溶磷、产铁载体、产吲哚乙酸(IAA)以及固... 研究旨在筛选获得硒砂瓜根际促生菌,为硒砂瓜微生物肥料的开发利用提供土著菌种资源和理论基础。以宁夏地区特有经济作物硒砂瓜根际土壤为材料,采用稀释平板法分离土著细菌,对筛选到的50株菌进行溶磷、产铁载体、产吲哚乙酸(IAA)以及固氮能力评价,结合16S rDNA序列分析对优良促生菌进行鉴定,并选定9株优良促生菌,研究其对硒砂瓜幼苗的促生作用。结果显示,50株菌中有22株解磷菌株的溶磷量在7.12~64.54 mg·L^(-1)之间;有30株具有产铁载体能力的菌株,定量结果表明其中11株为高产铁载体菌株(A/A r<0.5);有18株具有分泌IAA能力的菌株,分泌量在3.70~58.94 mg·L^(-1)之间;有9株菌在阿须贝平板上经5次传代仍能正常生长,初步确定其具有固氮能力。筛选得到的20株优良促生菌分别隶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肠杆菌属(Enterobacter)、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变形杆菌属(Proteus),其中6株菌兼具以上4种促生活性,11株菌兼具解磷、产铁载体、分泌IAA促生功能。接种促生菌后,对硒砂瓜幼苗的胚根、胚轴、鲜质量及干质量等指标均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际促生菌 硒砂瓜 筛选 16S rDNA鉴定 促生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枸杞根腐病病原菌鉴定及其拮抗菌的筛选 被引量:3
4
作者 王国琴 杜雪倩 +3 位作者 马聪 朱滕滕 郑蕊 岳思君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45-253,共9页
为了针对根腐病实施有效的生物防治,分离鉴定枸杞根腐病病原菌及其拮抗菌,采用组织分离法获得腐根上的病原菌,结合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特征鉴定病原菌;利用稀释涂布、滤纸片法和共培养法从健康根际土壤筛选拮抗细菌,通过形态学观察、生... 为了针对根腐病实施有效的生物防治,分离鉴定枸杞根腐病病原菌及其拮抗菌,采用组织分离法获得腐根上的病原菌,结合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特征鉴定病原菌;利用稀释涂布、滤纸片法和共培养法从健康根际土壤筛选拮抗细菌,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鉴定和16S rDNA序列分析对拮抗效果较好的菌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从枸杞根腐病分离得到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两种主要致病菌,从健康枸杞根际土壤中分离获得12株对两种镰刀菌具有拮抗作用的细菌,其中J7-3、J7-8、J7-9和J10-8对腐皮镰刀菌的抑菌率均在80%以上,J7-3和J10-8对尖孢镰刀菌的抑菌率均在70%以上。菌株J7-3和J10-8对根腐病病原菌的抑菌作用较好,分别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其中J10-8的拮抗作用和溶菌效果最好,可作为研发微生物菌剂的菌种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 根腐病 病原菌 拮抗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