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圆眼燕鱼哈维弧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被引量:4
1
作者 李莉 朱永肖 +3 位作者 卢晓颖 杨健 赵贤亮 孔祥会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4-79,共6页
从患病圆眼燕鱼(Platax orbicularis)体内分离到一批形态一致的优势菌株,通过细菌鉴定并检测其药物敏感性,以期为圆眼燕鱼的疾病防治提供参考。对分离菌株进行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以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该菌株与弧菌表... 从患病圆眼燕鱼(Platax orbicularis)体内分离到一批形态一致的优势菌株,通过细菌鉴定并检测其药物敏感性,以期为圆眼燕鱼的疾病防治提供参考。对分离菌株进行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以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该菌株与弧菌表型特征一致,16SrRNA与GenBank中哈维弧菌(Vibrio harveyi)的同源性高达99%,在系统进化树中与哈维弧菌(KU245727)聚为一分支,结合该菌的生理生化特征和基因序列分析,鉴定该优势菌株为哈维弧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分离菌对头孢噻肟、强力霉素、恩诺沙星、萘啶酸、卡那霉素、妥布霉素、氯霉素、复方新诺明等14种药物敏感,对阿莫西林、青霉素G、乙酰螺旋霉素、杆菌肽、多黏菌素B、利福平、红霉素和磺胺异恶唑等8种药物表现为耐药。采用PCR方法检测该菌株携带TEM、Sul2、ANT(3′′)-1耐药基因。研究结果可为哈维弧菌的鉴定及圆眼燕鱼的疾病诊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眼燕鱼 哈维弧菌 分离鉴定 16SrRNA 药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抗菌药物对维氏气单胞菌的体外抑菌效果 被引量:3
2
作者 李梦梦 李莉 +3 位作者 朱永肖 罗晓雯 赵贤亮 孔祥会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21-126,共6页
为了解常用抗菌药物对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的体外抑菌效果,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恩诺沙星、氟苯尼考和复方磺胺二甲嘧啶(SM 2∶TMP=5∶1)对维氏气单胞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用平板菌落计数法测定3种抗菌药物对维氏气单... 为了解常用抗菌药物对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的体外抑菌效果,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恩诺沙星、氟苯尼考和复方磺胺二甲嘧啶(SM 2∶TMP=5∶1)对维氏气单胞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用平板菌落计数法测定3种抗菌药物对维氏气单胞菌的杀菌动力学与抗菌后效应(PAE)。结果显示,3种抗菌药物对维氏气单胞菌的MIC值分别为0.02μg/mL(恩诺沙星)、1.60μg/mL(氟苯尼考)和62.50μg/mL(复方磺胺二甲嘧啶)。1×MIC^8×MIC范围内,恩诺沙星对维氏气单胞菌发挥杀菌作用,氟苯尼考和复方磺胺二甲嘧啶发挥抑菌作用。3种抗菌药物对维氏气单胞菌均可产生明显的PAE,氟苯尼考和复方磺胺二甲嘧啶在1×MIC^8×MIC时对维氏气单胞菌(A.veronii)的PAE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大;但恩诺沙星对维氏气单胞菌的PAE在1×MIC^2×MIC时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大,4×MIC时减小。研究结果为气单胞菌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氏气单胞菌 恩诺沙星 氟苯尼考 复方磺胺二甲嘧啶 抗菌后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