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期清创复位克氏针内固定与Ⅱ期钢板内固定治疗开放性跟骨骨折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21
1
作者 朱永展 李逸群 +3 位作者 吴峰 张宏宁 温建强 包杭生 《中国骨伤》 CAS 2012年第2期103-108,共6页
目的:比较早期清创骨折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克氏针组)与Ⅱ期骨折复位钢板内固定(钢板组)治疗开放性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1年1月至2008年5月收治开放性跟骨骨折55例(58足),年龄19~65岁,平均36.8岁;伤后至就诊时间30min~7h,平... 目的:比较早期清创骨折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克氏针组)与Ⅱ期骨折复位钢板内固定(钢板组)治疗开放性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1年1月至2008年5月收治开放性跟骨骨折55例(58足),年龄19~65岁,平均36.8岁;伤后至就诊时间30min~7h,平均3h。克氏针组:男20例(20足),女9例(9足);软组织损伤Gustilo分型,Ⅰ型15足,Ⅱ型13足,ⅢA型1足;跟骨骨折Sanders分型,Ⅱ型9足,Ⅲ型18足,Ⅳ型2足;采用早期清创骨折复位克氏针固定治疗,软组织缺损采用VSD临时覆盖,Ⅱ期皮片或皮瓣移植术。钢板组:男18例(19足),女8例(10足);软组织损伤Gustilo分型,Ⅰ型13足,Ⅱ型14足,ⅢA型2足;跟骨骨折Sanders分型,Ⅱ型11足,Ⅲ型15足,Ⅳ型3足;采用早期清创,创面稳定后采用Ⅱ期骨折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通过临床检查、影像学评估和AOFAS踝与后足评分进行预后评估。结果:克氏针组15例(23足)和钢板组13例(22足)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0~36个月,平均24个月。2组患者最后一次随访时的X线片与术前比较,跟骨高度、宽度、B觟hler角和Gissane角均有改善。根据AOFAS踝-后足评价,克氏针组优11足,良8足,可3足,差1足,术后早期伤口局部皮肤坏死2足,经换药后治愈,1足出现大面积皮肤坏死并深部感染,1足出现慢性骨髓炎,后期均行关节融合术;钢板组优7足,良4足,可4足,差7足,清创早期轻度并发症2例,慢性骨髓炎1例,Ⅱ期术后切口并发症10例,其中皮肤坏死7例,浅表感染3例。2组放射学指标和AOFAS踝-后足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清创术后早期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清创克氏针固定治疗开放性跟骨骨折早期并发症较少,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 骨折 骨折固定术 病例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疗法为主治疗颈椎失稳症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2
作者 朱永展 郭剑 何利雷 《中国骨伤》 CAS 2010年第8期591-594,共4页
目的:探寻运动疗法为主配合枕颌牵引治疗颈椎失稳症的疗效。方法:选择2005年2月至2008年12月就诊颈椎失稳症患者400例,男220例,女180例;年龄34~72岁,平均48.4岁;采用运动疗法为主配合枕颌牵引治疗,即拮抗和修正肌肉训练,每日8次,每次2 ... 目的:探寻运动疗法为主配合枕颌牵引治疗颈椎失稳症的疗效。方法:选择2005年2月至2008年12月就诊颈椎失稳症患者400例,男220例,女180例;年龄34~72岁,平均48.4岁;采用运动疗法为主配合枕颌牵引治疗,即拮抗和修正肌肉训练,每日8次,每次2 min,同时枕颌牵引。治疗随访3个疗程(6个月),观察临床症状的改善、临床体征积分的变化及影像学改变等。结果:全部完成3个疗程(6个月)后得出最终结果,痊愈210例,显效126例,有效53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97.3%。治疗前平均积分为(22.42±3.25)分,治疗后平均为(9.03±1.92)分。椎体间水平位移治疗前为(3.70±0.12)mm,治疗后为(2.96±0.09)mm;旋转角度治疗前为(12.64±0.21)°,治疗后为(8.90±0.17)°。结论:运动疗法可以明显改善颈椎失稳症状,有方法简单、作用明显,效果持久、不易反复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关节不稳定性 运动疗法 持续被动性 牵引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吸收螺钉配合中药治疗桡骨小头骨折疗效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朱永展 沈国栋 吴征杰 《甘肃中医》 2007年第8期29-30,共2页
目的:探讨可吸收螺丝钉配合中药治疗桡骨小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8例桡骨小头骨折患者,行可吸收螺丝钉内固定,术后配合中药口服、熏洗、浸泡,早期功能锻炼。全部病例获得随访,随访4个月至1a,平均8个月。按照Broberg和Morrey肘关节功... 目的:探讨可吸收螺丝钉配合中药治疗桡骨小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8例桡骨小头骨折患者,行可吸收螺丝钉内固定,术后配合中药口服、熏洗、浸泡,早期功能锻炼。全部病例获得随访,随访4个月至1a,平均8个月。按照Broberg和Morrey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对肘关节进行功能评分。结果:2例出现异位骨化,优良率为92.8%。结论:用可吸收螺丝钉对桡骨小头劈裂、粉碎性骨折做内固定,损伤小、疗效可靠,免除了再次手术;使用中药口服、熏洗、浸泡可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小头骨折 可吸收螺钉 中药复方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踝关节骨折的治疗选择和疗效分析 被引量:33
4
作者 陈逊文 朱永展 +1 位作者 李灿扬 顾云伍 《中国骨伤》 CAS 2004年第8期455-457,共3页
目的 :探讨针对不同的踝关节骨折选择理想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 5 0 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 ,分别采用手法复位夹板固定和切开复位手术治疗。伤后到治疗时间平均 7 5h。随访时间 1~ 8年。结果 :运用踝关节症状与功能评分 (Mazur,1979) ,Web... 目的 :探讨针对不同的踝关节骨折选择理想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 5 0 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 ,分别采用手法复位夹板固定和切开复位手术治疗。伤后到治疗时间平均 7 5h。随访时间 1~ 8年。结果 :运用踝关节症状与功能评分 (Mazur,1979) ,Weber DenisA型 187例 ,手法治疗优良率 92 % ,手术治疗优良率 95 % ;Weber DenisB型 2 0 7例 ,外踝远端骨折线在踝线下双踝、三踝手法治疗优良率 78% ,手术治疗优良率 86 9% ;外踝远端骨折线在踝线上双踝、三踝手法治疗优良率 5 2 % ,手术治疗优良率85 2 % ;Weber DenisC型 10 6例 ,手法治疗优良率 30 % ,手术治疗优良率 83 9%。结论 :①踝关节骨折中腓骨的解剖复位和下胫腓联合的复位是治疗的关键。②手法复位治疗的成功率与外踝的骨折移位位置和下胫腓联合的完整有很大的关系。③Weber DenisA骨折和Weber DenisB中外踝远端骨折线在踝线下双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骨折 外踝 手术治疗 手法治疗 远端骨折 下胫腓联合 治疗选择 折中 理想 平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脉汤对股骨骨折围手术期TNF-α、IL-6的影响 被引量:13
5
作者 吴征杰 赵王林 +2 位作者 曾焰辉 朱永展 区锦燕 《中国骨伤》 CAS 2010年第7期500-503,共4页
目的:探讨通脉汤对创伤骨折围手术期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血浆浓度的影响,研究通脉汤对创伤所致的炎症因子改变的有效性,为临床运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07年10月至2009年5月入院,股骨闭合性骨折ASA评分在Ⅰ~Ⅱ级的患者... 目的:探讨通脉汤对创伤骨折围手术期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血浆浓度的影响,研究通脉汤对创伤所致的炎症因子改变的有效性,为临床运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07年10月至2009年5月入院,股骨闭合性骨折ASA评分在Ⅰ~Ⅱ级的患者共60例,性别不限,分为A、B、C组。A组(田七丸组)20例,年龄20~45岁,平均(32.00±7.33)岁;男13例,女7例;病程2.0~26.0h,平均(9.51±6.61)h。B组(田七丸+可塞风组)20例,年龄23~42岁,平均(31.00±6.92)岁;男12例,女8例;病程3.5~25.0h,平均(13.56±7.27)h。C组(田七丸+可塞风+通脉汤组)20例,年龄21~44岁,平均(31.50±8.20)岁;男14例,女6例;病程4.6~29.0h,平均(13.31±6.23)h。42例行股骨带锁髓内钉固定,18例行股骨锁定钢板固定,在此基础上,A组加用田七丸口服,每次4g,每日2次;B组口服田七丸每次4g,每日2次,同时肌肉注射可塞风注射液,每次8mg,每日1次;C组在B组的基础上,同时口服通脉汤水煎液,每次200ml,每日2次。上述药物均在入院第2天开始应用,3组患者于入院后2、7d(术前)及8、14d(术后)清晨6:40于静脉输液前采取外周静脉血,运用免疫度量法分别测定促炎症细胞因子TNFα、IL6在血清中的含量,所测TNFα、IL6不同时间点的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入院第2天、术后第2天,3组周围血清TNFα、IL6的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第7天,3组周围血清TNFα、IL6的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3组周围血清TNFα、IL6的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入院第7天、术后第7天与入院第2天周围血清TNFα、IL6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7及3.16(P<0.01)。入院第7天及术后第7天周围血清TNFα、IL6的含量,C组与A组比较(P<0.01),C组与B组比较(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股骨骨折围手术期内患者血清中TNFα、IL6增高,通脉汤对抑制创伤后致炎症因子大量释放,减少创伤后早期并发症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骨折 中药疗法 活血祛瘀 手术期间 肿瘤坏死因子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脾益气法对严重创伤软组织损伤创面组织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表皮生长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7
6
作者 何利雷 陈逊文 朱永展 《中国骨伤》 CAS 2010年第7期530-533,共4页
目的:采用眼眶静脉放血结合刀割法制备严重创伤的动物模型,观察创面修复过程中创面组织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以及表皮生长因子(EGF)表达,研究健脾益气法促进严重创伤大鼠软组织修复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40只SD健康成年大鼠,... 目的:采用眼眶静脉放血结合刀割法制备严重创伤的动物模型,观察创面修复过程中创面组织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以及表皮生长因子(EGF)表达,研究健脾益气法促进严重创伤大鼠软组织修复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40只SD健康成年大鼠,采用眼眶静脉放血结合刀割法制备严重创伤软组织损伤模型,然后将存活大鼠(33只)随机分为健脾益气组、活血化瘀组、模型组。各组大鼠均在第3、7、14天取部分创面及少许周围的正常皮肤,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观察创面肉芽组织中bFGF和EGF表达。结果:造模后3、7、14d,健脾益气组、活血化瘀组大鼠创面组织中bFGF和EGF表达均较模型组大鼠创面组织中的含量明显增强。与活血化瘀组相比较,造模后3、7d,健脾益气组大鼠创面组织中bFGF和EGF含量较高(P<0.05);但造模后14d,两组大鼠创面组织中bFGF和EGF的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健脾益气法具有增强严重创伤软组织损伤创面组织中bFGF和EGF表达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脾益气 软组织损伤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表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脾益气法治疗严重软组织损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陈逊文 朱永展 +2 位作者 陈志维 吴征杰 何利雷 《中国骨伤》 CAS 2008年第9期664-666,共3页
目的:观察健脾益气法对严重创伤大鼠软组织修复过程中新生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的影响,进一步探讨依据"脾主四肢、肌肉"理论治疗严重创伤软组织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股动脉放血结合刀割法制备严重创伤大鼠模型,然后将实... 目的:观察健脾益气法对严重创伤大鼠软组织修复过程中新生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的影响,进一步探讨依据"脾主四肢、肌肉"理论治疗严重创伤软组织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股动脉放血结合刀割法制备严重创伤大鼠模型,然后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健脾组、活血化瘀组。在治疗后第5、10、15天于创面中心区取材,采用组织固定切片后行CD31和PCNA染色,运用多功能显微镜(ZEISS Axioskop2)观察肉芽组织中新生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用Image-ProPlus图像分析软件对肉芽组织中新生的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治疗后第5、10、15天健脾组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同时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的增殖速度和胶原化速度都比模型组和活血化瘀组快。结论:健脾益气法能有效促进严重创伤后肉芽组织的生长,加速伤口的愈合,且比传统疗法在创伤早期单纯应用活血化瘀药疗效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损伤 伤口愈合 益气健脾 活血祛瘀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肱骨髁上骨折手法复位穿针和夹板固定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6
8
作者 潘志雄 朱永展 +2 位作者 张兆华 陈逊文 郭跃明 《中国骨伤》 CAS 2006年第12期719-721,共3页
目的:探讨肱骨髁上骨折选择手法和手术治疗疗效。方法:本组240例随机分为2组:夹板组和穿针组。夹板组120例,男85例,女35例,年龄4~7岁,平均5.6岁;GartlandⅡ型65例,Gart-landⅢ型55例;平均就诊时间8.0h;采用手法复位夹板固定治疗。穿针... 目的:探讨肱骨髁上骨折选择手法和手术治疗疗效。方法:本组240例随机分为2组:夹板组和穿针组。夹板组120例,男85例,女35例,年龄4~7岁,平均5.6岁;GartlandⅡ型65例,Gart-landⅢ型55例;平均就诊时间8.0h;采用手法复位夹板固定治疗。穿针组120例,男80例,女40例;年龄3.6~8.0岁,平均5.4岁;GartlandⅡ型65例,GartlandⅢ型55例;平均就诊时间7.0h;采用手法复位经皮闭合穿针治疗。结果:240例均得到随访,时间1~6年,平均4年6个月。根据Dodgt疗效标准,夹板组优95例,良13例,差12例,优良率90.0%;穿针组优97例,良13例,差10例,优良率91.6%。GartlandⅡ型夹板组优良率86.2%(56/65),穿针组优良率90.8%(59/65)。GartlandⅢ型夹板组优良率94.5%(52/55),穿针组优良率92.7%(51/55)。夹板组肘内翻3例(GartlandⅡ型2例,GartlandⅢ型1例),发生率2.5%;活动受限14例(GartlandⅡ型10例,GartlandⅢ型4例),发生率11.7%。穿针组肘内翻10例(GartlandⅡ型7例,GartlandⅢ型3例),发生率8.3%;活动受限0例。结论:手法治疗在防治肘内翻上有优势,手术治疗在保证肘关节活动功能上有优势。对GartlandⅡ型主张采用手法复位经皮穿针固定,GartlandⅢ型则采用手法夹板固定和手术经皮穿针固定治疗疗效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骨科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豆叶总黄酮/α-半水硫酸钙复合材料修复大鼠颅骨临界性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李雪 朱永展 +1 位作者 谭彩霞 邹运璇 《现代医院》 2020年第7期1043-1047,1052,共6页
目的观察木豆叶总黄酮/α-半水硫酸钙(α-calcium sulfate hemihydrate,CaS)复合材料在大鼠颅骨临界性骨缺损模型中的修复效果,积累基础实验数据。方法50只SD大鼠进行颅骨临界性骨缺损造模,随机分为5组,植入不同材料:空白对照组(无植入)... 目的观察木豆叶总黄酮/α-半水硫酸钙(α-calcium sulfate hemihydrate,CaS)复合材料在大鼠颅骨临界性骨缺损模型中的修复效果,积累基础实验数据。方法50只SD大鼠进行颅骨临界性骨缺损造模,随机分为5组,植入不同材料:空白对照组(无植入)、CaS组(无木豆叶总黄酮)、低剂量复合材料组(木豆叶总黄酮与CaS质量比=20 mg∶1000 mg)、中剂量复合材料组(木豆叶总黄酮与CaS质量比=40 mg:1000 mg)及高剂量复合材料组(木豆叶总黄酮与CaS质量比=80 mg∶1000 mg),每组10只。动物实验后4周、8周、12周进行评价,包括苏木素-伊红(HE)染色、Masson染色及Micro-CT定性及定量评价。结果Micro-CT三维重建影像、HE染色及Masson染色均证实空白对照组大鼠颅骨骨缺损虽有部分组织新生,但其中骨组织含量极少,骨质无法修复,说明造模成功,其余四组骨缺损均得到了修复,但修复质量CaS组较差,高剂量复合材料组最佳。骨矿物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和骨体积/组织体积(bone volume/total volume,BV/TV)趋势一致,在术后12周时,CaS组、低剂量复合材料组、中剂量复合材料组及高剂量复合材料组均显著优于空白对照组(P<0.05),而中、高剂量复合材料组明显优于CaS组和低剂量复合材料组(P<0.05)。结论中、高剂量木豆叶总黄酮/α-半水硫酸钙复合材料的促成骨作用明显优于单纯的α-半水硫酸钙,可以缩短骨修复时间,是一种良好的新型骨替代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豆叶总黄酮 α-半水硫酸钙 大鼠颅骨临界性骨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