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省家蚕人工饲料育发展现状及1~2龄粉体饲料育技术简介
1
作者 王永生 杨海 +13 位作者 陈云明 陈松 杨丽莎 杨伟克 崔琛 刘敏 廖鹏飞 江亚 范永慧 杨启慧 李琼艳 李继娅 李涛 朱水芬 《中国蚕业》 2025年第2期47-53,共7页
为保障粉体人工饲料共育技术在云南省的进一步扩大与推广,加快小蚕粉体人工饲料共育技术的标准化、科学化、适度规模化的推广进度。介绍了云南省家蚕人工饲料育进展,针对云南省蚕桑产业饲育环境与技术特点,结合1~2龄粉体人工饲料共育实... 为保障粉体人工饲料共育技术在云南省的进一步扩大与推广,加快小蚕粉体人工饲料共育技术的标准化、科学化、适度规模化的推广进度。介绍了云南省家蚕人工饲料育进展,针对云南省蚕桑产业饲育环境与技术特点,结合1~2龄粉体人工饲料共育实践,从设施与用具的准备、养蚕前的消毒与共育计划的制定、小蚕饵料的制备、收蚁方法、饲育要求及技术处理等方面总结了适合云南省蚕桑生产特点及养蚕具体实际情况的行之有效的饲育技术,并积累实践经验提出探索偏低温饲育、采用饵料切碎饲育、总结适度规模化收蚁方法、规范盒种装卵量、建立小蚕人工饲料育规模化实用化的质量评价标准等生产体会,以期为云南省1~2龄粉体人工饲料共育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人工饲料 粉体饲料 饲养标准 消毒防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1~2龄人工饲料共育技术在保山市农村的应用试验 被引量:2
2
作者 陈云明 段中伟 +13 位作者 杨旭 罗王周 陈松 杨海 刘建波 蒋碧婷 范国明 杨丽莎 番成砖 王永生 朱水芬 江亚 杨玉波 李春林 《中国蚕业》 2024年第2期17-21,共5页
为加快人工饲料养蚕新技术的推广应用,进一步革新农村小蚕共育技术模式,在保山市后寨村和油房村进行了家蚕1~2龄人工饲料共育+3~5龄桑叶育(以下简称饲料育)与全龄桑叶育(以下简称桑叶育)的饲养对比试验,结果显示:饲料育的张种产茧量要... 为加快人工饲料养蚕新技术的推广应用,进一步革新农村小蚕共育技术模式,在保山市后寨村和油房村进行了家蚕1~2龄人工饲料共育+3~5龄桑叶育(以下简称饲料育)与全龄桑叶育(以下简称桑叶育)的饲养对比试验,结果显示:饲料育的张种产茧量要高于桑叶育2~5 kg。从蚕茧检测数据来看二者在丝质上差异不明显。而且,小蚕人工饲料共育技术具有省时省工省力、避免交叉感染及中毒事件的发生、有利于合理规划桑园病虫害防治、省叶增叶以及降低叶质差时对小蚕用叶的需求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蚕共育 人工饲料共育技术 饲料育 桑叶育 饲养对比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家蚕人工饲料育发展概况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永生 杨海 +3 位作者 陈松 杨丽莎 范永慧 朱水芬 《北方蚕业》 2024年第1期1-5,25,共6页
家蚕人工饲料育是蚕桑产业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型的关键,对节约耕地、稳定蚕茧产量、巩固和发展蚕桑产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我国家蚕人工饲料育的发展历程与研究进展,简述了家蚕人工饲料育推广应用所面临的问题,展... 家蚕人工饲料育是蚕桑产业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型的关键,对节约耕地、稳定蚕茧产量、巩固和发展蚕桑产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我国家蚕人工饲料育的发展历程与研究进展,简述了家蚕人工饲料育推广应用所面临的问题,展望随着蚕业科技创新的加快与跨学科深入研究,将推动家蚕人工饲料育技术革命性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人工饲料育 适应性家蚕品种 科技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抗病性与经济性状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朱水芬 陈松 +2 位作者 廖鹏飞 吴克军 杨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14期8073-8074,共2页
[目的]研究家蚕经济性状与抗病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对15个家蚕品种品系在常规饲育条件下的经济性状和抗病性进行调查,对经济性状与抗病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单蛾卵量、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与虫蛹率均呈负相关,其中茧层量... [目的]研究家蚕经济性状与抗病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对15个家蚕品种品系在常规饲育条件下的经济性状和抗病性进行调查,对经济性状与抗病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单蛾卵量、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与虫蛹率均呈负相关,其中茧层量与虫蛹率呈显著负相关;单蛾卵量、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与幼虫生命率虽然未达显著相关,但均呈负相关。[结论]家蚕抗病性与经济性状呈负相关或显著负相关。在家蚕品种的选育过程中,应当兼顾经济性状与抗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抗病性 经济性状 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保存的102份家蚕品种资源对人工饲料适应性调查 被引量:19
5
作者 朱水芬 杨海 +5 位作者 杨文 陈安利 廖鹏飞 黄平 李玲利 陈松 《中国蚕业》 2017年第2期8-11,共4页
对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蚕桑蜜蜂研究所保存的102份家蚕品种资源进行了人工饲料摄食性调查。通过将每份家蚕品种资源的转青卵取4个1/2卵圈的蚕卵作为一区,蚕卵孵化后进行混合育,以24 h疏毛率为指标调查各家蚕品种资源的摄食率。3龄起蚕改用... 对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蚕桑蜜蜂研究所保存的102份家蚕品种资源进行了人工饲料摄食性调查。通过将每份家蚕品种资源的转青卵取4个1/2卵圈的蚕卵作为一区,蚕卵孵化后进行混合育,以24 h疏毛率为指标调查各家蚕品种资源的摄食率。3龄起蚕改用桑叶饲喂,以饷食48 h的实际存活头数与孵化头数计算存活率。用SPSS17.0软件对摄食率与存活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摄食率为90.1%~100%的家蚕品种资源有23份,占所调查家蚕品种资源总数的22.55%;摄食率为80.1%~90.0%的家蚕品种资源有12份,占所调查家蚕品种资源总数的11.76%;摄食率在40.1%~80.0%的家蚕品种资源有8份,占所调查家蚕品种资源总数的7.84%;摄食率在10.1%~40.0%的家蚕品种资源有18份,占所调查家蚕品种资源总数的17.65%。对摄食率在80%以上(80.1%~100%)的家蚕品种资源的存活率调查结果显示,35份摄食率在80%以上的家蚕品种资源中有13份家蚕品种资源的摄食率、存活率的差距都在10个百分点以内,对摄食率、存活率的差距都在10个百分点以内的13份家蚕品种资源的摄食率与存活率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它们的相关系数为0.747(P>0.01),呈显著正相关。通过对高摄食率和高存活率家蚕品种资源进行进一步的继代筛选,有望选育出对人工饲料具有良好适应性的家蚕新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品种资源 人工饲料 适应性 摄食率 存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品种资源部分茧丝质成绩调查初报 被引量:2
6
作者 朱水芬 陈松 +4 位作者 钟健 罗顺高 廖鹏飞 冉瑞法 杨文 《中国蚕业》 2012年第3期23-26,共4页
对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蚕桑蜜蜂研究所蚕桑种质资源中心保存的136个家蚕品种的部分茧丝成绩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茧丝长在1 200 m以上的品种有13个;解舒率在62.51%以上的品种有48个;平均纤度最粗的为3.98 dtex、纤度最细的为1.90 dtex,纤... 对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蚕桑蜜蜂研究所蚕桑种质资源中心保存的136个家蚕品种的部分茧丝成绩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茧丝长在1 200 m以上的品种有13个;解舒率在62.51%以上的品种有48个;平均纤度最粗的为3.98 dtex、纤度最细的为1.90 dtex,纤度低于2.00 dtex的品种有1个、纤度高于3.51 dtex的品种有12个;断强力最高的为14.0 CN/dtex、最低的为6.3 CN/dtex,断强力超过11.6 CN/dtex以上的品种有30个;断裂伸长率最高的为36.1%、最低的为17.2%。各品种的丝质检验成绩为今后有目的地进行品种选育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品种资源 茧丝质 成绩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健性多丝量家蚕品种云蚕9号
7
作者 朱水芬 杨文 +4 位作者 黄平 廖鹏飞 张金祥 吴克军 陈松 《中国蚕业》 2017年第3期77-79,共3页
云蚕9号(金松·M5×红10·红12)是由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蚕桑蜜蜂研究所育成的强健性多丝量家蚕新品种。介绍了云蚕9号原种和一代杂交种的特性和饲养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实验室鉴定成绩和农村饲养成绩表明:云蚕9号体质强健,... 云蚕9号(金松·M5×红10·红12)是由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蚕桑蜜蜂研究所育成的强健性多丝量家蚕新品种。介绍了云蚕9号原种和一代杂交种的特性和饲养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实验室鉴定成绩和农村饲养成绩表明:云蚕9号体质强健,耐粗饲,适合粗放型省力化饲养,解舒好,丝质优,适合气候冷凉和温和的地区饲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品种 云蚕9号 强健性 多丝量 金松·M5 红10·红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眠蚕品种苏·玉×银·白在云南省秋季饲养初报
8
作者 朱水芬 杨继芬 +4 位作者 廖鹏飞 朱树桢 罗顺高 洪正杰 杨文 《中国蚕业》 2013年第2期34-36,共3页
开展了三眠蚕品种苏·玉×银·白在云南省实验室和农村秋季饲养试验,结果表明:苏·玉×银·白的50 kg桑产茧量、解舒率分别比对照种菁松×皓月高37.20%、9.24%,茧丝纤度比对照种低10.63%,而全茧量、克蚁收... 开展了三眠蚕品种苏·玉×银·白在云南省实验室和农村秋季饲养试验,结果表明:苏·玉×银·白的50 kg桑产茧量、解舒率分别比对照种菁松×皓月高37.20%、9.24%,茧丝纤度比对照种低10.63%,而全茧量、克蚁收茧量、万头产茧量以及出丝率、茧丝长、解舒等指标均低于对照种,该品种是否可以在云南省推广,需进一步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省 三眠蚕 苏·玉×银·白 养蚕成绩 丝质成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主要桑品种饲养原蚕的对比试验 被引量:2
9
作者 李刚 朱水芬 +2 位作者 杨卫 杨继芬 杨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27期13418-13420,共3页
[目的]通过对引进的几个桑品种的原蚕饲育成绩进行了初步调查,研究云南省主要桑树品种对原蚕饲育成绩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桑品种在相同饲育条件下分别饲养原蚕,测定调查龄期经过、蛹期经过、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幼虫生命率、虫蛹... [目的]通过对引进的几个桑品种的原蚕饲育成绩进行了初步调查,研究云南省主要桑树品种对原蚕饲育成绩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桑品种在相同饲育条件下分别饲养原蚕,测定调查龄期经过、蛹期经过、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幼虫生命率、虫蛹统一生命率、死笼率、单蛾产卵数、单蛾良卵数、良卵率等指标。[结果]蚕期发育经过及幼虫生命率、虫蛹统一生命率等无显著差异;但死笼率盛东1号较高,育71-1较低的倾向。春期用育71-1的桑叶饲育原蚕的全茧量、茧层量均高于对照,茧层率略高于对照。[结论]春期原蚕繁育用桑适宜选择的桑品种依次为育71-1、农桑14号、湖桑32号、盛东1号;秋期原蚕繁育用桑适宜选择的桑品种依次为湖桑32号、育71-1、农桑14号、盛东1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树品种 原蚕饲育 幼虫生命率 单蛾产卵量 孵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家蚕对人工饲料摄食性的因子及提高摄食性的途径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永生 杨海 +10 位作者 陈云明 陈松 崔琛 刘敏 江亚 唐辉 范永慧 杨启慧 李琼艳 李继娅 朱水芬 《中国蚕业》 2023年第4期62-68,共7页
结合国内外学者有关家蚕摄食性的研究成果,围绕家蚕摄食性机制及其分子机理,系统综述了影响家蚕对人工饲料摄食性的因子,包括胚胎期人工蚕卵处理、滞育性、交配方式、性别、饥饿程度、发育阶段及人工饲料的理化性质、饲育环境和饲育技... 结合国内外学者有关家蚕摄食性的研究成果,围绕家蚕摄食性机制及其分子机理,系统综述了影响家蚕对人工饲料摄食性的因子,包括胚胎期人工蚕卵处理、滞育性、交配方式、性别、饥饿程度、发育阶段及人工饲料的理化性质、饲育环境和饲育技术等。提出了通过调整优化选育手段,推进人工饲料配方技术与生产工艺的深入研究,重视并落实开展家蚕人工饲料育过程中涉及到的每个环节的各项技术,加速推进家蚕人工饲料育相关领域的攻关,提高家蚕对人工饲料的摄食性。同步进行人工饲料适应性品种、人工饲料配方、配套饲养技术及饲育环境等的研究,并系统推进,相互促进,积极推进家蚕人工饲料育的发展与普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人工饲料 摄食性 机制 分子机理 途径 基因 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小蚕人工饲料饲育成绩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改进措施——以小蚕颗粒人工饲料饲育为例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永生 朱水芬 +5 位作者 杨海 陈云明 陈松 江亚 范永慧 杨启慧 《中国蚕业》 2022年第3期60-64,共5页
针对云南省蚕种催青过程中的气象环境、蚕期卫生消毒防病、饲育环境中的配套设施及饲育操作、小蚕颗粒人工饲料的生产工艺与供应等影响小蚕颗粒人工饲料饲育成绩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措施,包括:建立健全蚕种催青管理制度,不断改... 针对云南省蚕种催青过程中的气象环境、蚕期卫生消毒防病、饲育环境中的配套设施及饲育操作、小蚕颗粒人工饲料的生产工艺与供应等影响小蚕颗粒人工饲料饲育成绩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措施,包括:建立健全蚕种催青管理制度,不断改善催青硬件条件;增强消毒防病意识,坚持卫生防病制度;改造及改善饲料育环境条件,严格执行饲养操作规程;探索小蚕人工饲料生产的最佳工艺,建立完善饲料生产与供应体系;加快人工饲料饲育技术的研发,提高现行人工饲料品种的适应性。以期为解决小蚕颗粒人工饲料饲养中出现家蚕发育不齐与发病、饵料霉变、小蚕颗粒人工饲料保湿效果差、不同批次小蚕颗粒人工饲料吸水时间及饵料粘黏程度不同、小蚕颗粒人工饲料断供或停产等问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人工饲料 消毒防病 饵料霉变 操作规范 生产供应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技术管理 保持和提高家蚕原原种种性 被引量:6
12
作者 杨文 朱水芬 +5 位作者 杨卫 杨继芬 黎永谋 陈海佺 朱红涛 黄平 《中国蚕业》 2008年第4期43-46,共4页
保持和提高家蚕原原种种性是一项综合技术措施,通过多年的生产实践经验和查阅前人的相关文献资料,分析了种性退化的原因,总结归纳了保持和提高原原种种性的措施。
关键词 家蚕 原原种 繁育技术 种性保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蚕种生产经营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4
13
作者 杨继芬 朱水芬 +2 位作者 李刚 杨卫 杨文 《中国蚕业》 2013年第4期57-59,共3页
在深入分析总结云南省蚕种生产经营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云南省蚕种生产经营发展的思路与对策,即从稳定员工队伍、加大扶持力度、加强管理、延伸产业链、增加科技投入、组建行业协会等方面入手,促进云南省蚕种业的健康和可持... 在深入分析总结云南省蚕种生产经营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云南省蚕种生产经营发展的思路与对策,即从稳定员工队伍、加大扶持力度、加强管理、延伸产业链、增加科技投入、组建行业协会等方面入手,促进云南省蚕种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省 蚕种 生产经营 原蚕基地 发展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新品种野三元的繁育与比较试验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金祥 朱水芬 +1 位作者 刘敏 黄平 《中国蚕业》 2009年第2期27-29,共3页
通过对家蚕新品种野三元原种的繁育和一代杂交种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野三元原种繁育系数高,克蚁制种量达到17张以上;野三元一代杂交种体质强健,和对照种云蚕7×云蚕8相比差异极显著;野三元的全茧量、克蚁产茧量、万蚕产茧量以及出... 通过对家蚕新品种野三元原种的繁育和一代杂交种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野三元原种繁育系数高,克蚁制种量达到17张以上;野三元一代杂交种体质强健,和对照种云蚕7×云蚕8相比差异极显著;野三元的全茧量、克蚁产茧量、万蚕产茧量以及出丝率、解舒率等指标均略高于对照,说明野三元具有容易饲养、抗逆性强、食桑旺盛、产茧量高、丝质成绩好的优点,能够满足现代蚕业对家蚕品种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品种 野三元 繁育系数 强健性 产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黄茧品种彩茧1号在云南省实验室的鉴定试验 被引量:4
15
作者 普秀珍 黄平 +5 位作者 朱水芬 廖鹏飞 白兴荣 钟健 陈吉兵 董占鹏 《中国蚕业》 2013年第1期31-34,共4页
为了解天然黄茧品种彩茧1号的性状及对云南地区的适应性,于2010年春蚕期和2011年春、秋蚕期以云南省大面积推广应用的菁松×皓月为对照品种,进行了实验室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彩茧1号与对照品种相比,幼虫期发育快而整齐,其5龄经过与... 为了解天然黄茧品种彩茧1号的性状及对云南地区的适应性,于2010年春蚕期和2011年春、秋蚕期以云南省大面积推广应用的菁松×皓月为对照品种,进行了实验室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彩茧1号与对照品种相比,幼虫期发育快而整齐,其5龄经过与全龄经过均缩短了9~24 h;体质强健,秋季更好,虫蛹率提高2.44%;万头收茧量提高6.64%~19.67%;春季的万头茧层量低8.83%~11.75%,而秋季提高4.03%;反映茧丝质的茧丝长、出丝率分别比对照品种少118 m、3.14%;解舒率高,达到了78.3%以上,3期平均比对照品种提高0.8%;清洁与对照品种相当,而洁净比对照品种提高0.9分。试验结果为新品种彩茧1号的推广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省 天然黄茧 家蚕品种 彩茧1号 实验室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度琥珀蚕养殖技术 被引量:3
16
作者 钟健 江秀均 +2 位作者 姚丽萍 朱水芬 廖鹏飞 《中国蚕业》 2012年第4期18-21,共4页
介绍了印度琥珀蚕的产业情况,琥珀蚕在印度的养殖技术、制种技术及茧丝利用现状。
关键词 印度 琥珀蚕 养殖技术 制种技术 茧丝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进云南省家蚕人工饲料育发展的思考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永生 朱水芬 +1 位作者 杨海 陈松 《中国蚕业》 2021年第3期50-55,共6页
为促进云南省蚕桑产业转型升级,在分析云南省发展家蚕人工饲料育的必要性、技术和环境基础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集约型现代蚕桑产业发展模式、明确家蚕人工饲料育相关部门职责、建立相关技术研发及技术服务体系、做好家蚕人工... 为促进云南省蚕桑产业转型升级,在分析云南省发展家蚕人工饲料育的必要性、技术和环境基础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集约型现代蚕桑产业发展模式、明确家蚕人工饲料育相关部门职责、建立相关技术研发及技术服务体系、做好家蚕人工饲料育“十四五”规划等推进云南省家蚕人工饲料育发展的措施和建议。认为家蚕人工饲料育是一项划时代的技术革新,推广难度大,而且不可能在短期内大面积推广,还应根据实际确定家蚕人工饲料养蚕模式、慎重选择家蚕人工饲料育推广示范点、切实做好家蚕人工饲料育推广技术服务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人工饲料 蚕桑体制机制 示范推广 小蚕共育 技术培训 技术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蚕种补催青技术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文 朱水芬 +2 位作者 陈松 徐明 罗坤 《云南农业》 2007年第4期18-18,共1页
补催青一般是县(市)技术部门统一进行蚕种孵化处理后,在蚕种孵化前一天把即将孵化的蚕种分发到各小蚕饲养农户,各小蚕饲养农户按照标准温湿度继续进行孵化处理的操作过程。蚕种补催青是养小蚕的前奏,是养好小蚕的基础。做好蚕种的... 补催青一般是县(市)技术部门统一进行蚕种孵化处理后,在蚕种孵化前一天把即将孵化的蚕种分发到各小蚕饲养农户,各小蚕饲养农户按照标准温湿度继续进行孵化处理的操作过程。蚕种补催青是养小蚕的前奏,是养好小蚕的基础。做好蚕种的补催青,是促使小蚕强健、孵化齐一、数量充足的一项关键性技术。实践证明,蚕种补催青如果做得不好,将导致孵化不齐、实用孵化率低、蚕体虚弱,最终直接影响蚕茧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种孵化 催青技术 蚕种补催青 小蚕饲养 实用孵化率 操作过程 蚕茧产量 温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易温湿度自动控制系统的研制及在蚕种催青上的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肖顺斌 朱水芬 杨文 《中国蚕业》 2011年第1期21-23,共3页
针对云南省蚕种饲养数量较少的地区,研制了适合于催青规模小的催青室使用的"简易温湿度自动控制系统",该系统原理简单、电器涉及少、维修方便,用电接点温度计作为热电偶原件,灵敏度高,易于操作和制作;具有投资小、维护容易等... 针对云南省蚕种饲养数量较少的地区,研制了适合于催青规模小的催青室使用的"简易温湿度自动控制系统",该系统原理简单、电器涉及少、维修方便,用电接点温度计作为热电偶原件,灵敏度高,易于操作和制作;具有投资小、维护容易等优点,能够满足蚕种催青对温湿度的要求;云南省的楚雄、曲靖、大理、普洱、墨江等蚕区已逐步采用该系统进行蚕种催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种 催青 温湿度自动控制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斑纹双限性品种云限1号的选育
20
作者 廖鹏飞 朱水芬 +6 位作者 黄平 董占鹏 刘敏 白兴荣 罗顺高 钟健 陈松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9期3928-3930,3935,共4页
[目的]降低蚕种生产成本,提高蚕种质量和产量,拓宽茧丝产品的应用范围。[方法]通过系统筛选和配合力测试,采用795、H05、日新A和云蚕7A为亲本,根据家蚕杂交育种原理,组配成斑纹双限品种云限1号。[结果]经实验室鉴定、蚕种繁育和农村试... [目的]降低蚕种生产成本,提高蚕种质量和产量,拓宽茧丝产品的应用范围。[方法]通过系统筛选和配合力测试,采用795、H05、日新A和云蚕7A为亲本,根据家蚕杂交育种原理,组配成斑纹双限品种云限1号。[结果]经实验室鉴定、蚕种繁育和农村试验发现,该品种强健好养、产茧量高、雌雄鉴别容易、繁育系数高。综合各地各季的试养成绩,云限1号的虫蛹率为93.09%~99.07%,万头产茧量与对照品种菁松×皓月相当,万头茧层量高于对照3.84%~6.40%,张种产茧量高于对照0.69%~13.31%,茧丝长约1 100 m,洁净在92分以上。[结论]云限1号的经济性状与云南省现行品种菁松×皓月相当,符合蚕桑生产对家蚕品种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斑纹限性 云限1号 品种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