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核磁共振技术研究鱼糜制品在储藏过程中的水分变化 被引量:25
1
作者 林晶晶 林向阳 +3 位作者 吴佳 卞智英 叶楠慧 朱榕壁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46-49,共4页
利用核磁共振技术(NMR)监测鱼糜制品相应的自旋-自旋弛豫时间T2以及各组分水的含量变化。研究墨鱼丸、花枝丸两种鱼糜制品在-18℃(正常储藏温度)以及4℃/-18℃(扩大化模拟冷库温度变化)两种储藏条件下各种水分的分布和迁移情况。结果表... 利用核磁共振技术(NMR)监测鱼糜制品相应的自旋-自旋弛豫时间T2以及各组分水的含量变化。研究墨鱼丸、花枝丸两种鱼糜制品在-18℃(正常储藏温度)以及4℃/-18℃(扩大化模拟冷库温度变化)两种储藏条件下各种水分的分布和迁移情况。结果表明:这两种鱼糜制品具有4种流动性不同的水分,其对应的弛豫时间分别为T21、T22、T23、T24(0ms<T21<0.6ms,1ms<T22<3ms,10ms<T23<30ms,75ms<T24<175ms)。弛豫时间T21和T22对应的水为结合水,在储藏过程中变化不大,T23和T24对应的水流动性较大,是水分变化的关键部分。在4℃/-18℃条件下水分的变化比-18℃储藏条件下的变化显著,甚至连结合最紧密的水(T21对应的结合水)也会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NMR) 自旋回波(CPMG)序列 弛豫时间 鱼糜制品 水分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核磁共振技术研究食盐对鱼糜加工的影响 被引量:20
2
作者 林婉瑜 林晶晶 +3 位作者 林向阳 宁年英 卞智英 朱榕壁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5-109,共5页
利用核磁共振技术研究食盐的添加对鱼糜加工过程中水分分布状态及迁移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食盐的鱼糜,在盐擂和调味擂溃后高弛豫时间的质子密度增加,低弛豫时间的质子密度减少,水分的流动性增强;而加热后其质子密度的分布与之前... 利用核磁共振技术研究食盐的添加对鱼糜加工过程中水分分布状态及迁移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食盐的鱼糜,在盐擂和调味擂溃后高弛豫时间的质子密度增加,低弛豫时间的质子密度减少,水分的流动性增强;而加热后其质子密度的分布与之前是相反的,低弛豫时间质子密度变多,高弛豫时间质子密度变少,持水力变强。同时对质构性质进行测定,分析水分分布与质构特性的相关性,R2均达到0.9以上。在鱼糜制品加工过程中鱼糜的食盐添加量为3.0g/100g是比较适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 水分变化 CPMG序列 弛豫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茶微波真空干燥工艺的优化 被引量:13
3
作者 张丽晶 林向阳 +3 位作者 ROGER RUAN 张宏 朱榕壁 吴佳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3-147,共5页
采用微波真空技术干燥绿茶,研究微波功率、真空度对茶叶色泽、水浸出物、复水性的影响,并通过中心组合设计优化绿茶微波真空干燥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微波真空干燥绿茶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功率400W,真空度73.8kPa,时间10min。
关键词 绿茶 微波真空干燥 感官质量 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辅助咸蛋快速腌制方法 被引量:11
4
作者 赖宜萍 林向阳 +3 位作者 朱榕壁 叶南慧 张惠 黄彬红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34-135,142,共3页
对比传统腌制、酸碱处理、超声波处理3种腌制方法;研究超声波处理及未处理腌制期间蛋内盐度分布规律并比较成熟时间。结果表明:超声波预处理腌制的蛋内部盐度分布均匀,咸度适中,蛋清和蛋黄的色泽、质地及蛋黄出油率均优于其他两种方法;... 对比传统腌制、酸碱处理、超声波处理3种腌制方法;研究超声波处理及未处理腌制期间蛋内盐度分布规律并比较成熟时间。结果表明:超声波预处理腌制的蛋内部盐度分布均匀,咸度适中,蛋清和蛋黄的色泽、质地及蛋黄出油率均优于其他两种方法;采用超声波处理的蛋,在腌制末期,咸蛋内部含盐量平均分布,而未处理的咸蛋内部盐含量由外到内逐渐减小;经超声波预处理的咸蛋成熟时间为27 d,比未处理的提前了13 d,腌制周期缩短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腌制 超声波振荡 盐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化豆粕中水溶性膳食纤维及水分分布状态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林向阳 彭树美 +3 位作者 Roger Ruan 张宏 朱榕壁 吴佳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8-23,共6页
利用核磁共振技术研究组织化豆粕中水分分布状态,并分析了组织化豆粕中水溶性膳食纤维的变化情况,以期为豆粕组织化产品的加工、保藏及挤压在膳食纤维改性方面的应用提供理论数据。水分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原料与挤出物中均含有两种状态... 利用核磁共振技术研究组织化豆粕中水分分布状态,并分析了组织化豆粕中水溶性膳食纤维的变化情况,以期为豆粕组织化产品的加工、保藏及挤压在膳食纤维改性方面的应用提供理论数据。水分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原料与挤出物中均含有两种状态的水分。其中,T21的弛豫时间在2~3 ms之间;T22的弛豫时间在7~11 ms之间。经挤压处理之后,挤出物中的水分进行了重新分配,邻近水在总水量中的比例上升至91.93%,多层水的比例则降至8.07%。水溶性膳食纤维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物料水分含量、螺杆转速、挤压温度及大豆蛋白添加量对挤出物中的水溶性膳食纤维含量均有影响,不同加工方式均会提高豆粕中水溶性膳食纤维含量,影响顺序为:挤压〉微波〉蒸煮〉未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化豆粕 核磁共振技术 水分分布 水溶性膳食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场脉冲磁共振成像(P-MRI)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6
作者 何承云 林向阳 +4 位作者 阮榕生 朱榕壁 张锦胜 李美 饶平凡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89-93,共5页
介绍核磁共振及其成像原理,以及低场脉冲磁共振成像(P-MRI)仪的主要构成。综述了低场P-MRI在食品加工中较有吸引力的几个应用方向:评价果蔬类食品的品质、研究食品中的油脂和水分、测量玻璃态转化温度Tg和研究欧姆加热食品内部的温度分... 介绍核磁共振及其成像原理,以及低场脉冲磁共振成像(P-MRI)仪的主要构成。综述了低场P-MRI在食品加工中较有吸引力的几个应用方向:评价果蔬类食品的品质、研究食品中的油脂和水分、测量玻璃态转化温度Tg和研究欧姆加热食品内部的温度分布。说明了低场P-MRI应用在食品科学领域的意义和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场脉冲磁共振成像 食品工业 加工工艺 自旋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