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硬膜外阻滞用于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
作者 朱木棕 钱自亮 楼宝阳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1年第3期170-171,共2页
目的 探讨硬膜外阻滞用于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对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择92例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采用硬膜外阻滞 ,术前ASAⅠ~Ⅱ级 ,气腹前常规静注芬太尼 (5 0~ 70 μg)和咪唑安定 (0 15~ 0 3mg/kg)。监测呼吸、血液动力... 目的 探讨硬膜外阻滞用于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对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择92例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采用硬膜外阻滞 ,术前ASAⅠ~Ⅱ级 ,气腹前常规静注芬太尼 (5 0~ 70 μg)和咪唑安定 (0 15~ 0 3mg/kg)。监测呼吸、血液动力学参数变化。 结果 与麻醉前比 ,气腹后RR增快 ,VT 减少 ,MV增加 ,PETCO2 45和 90min时有增高 ,术毕时均回复到麻醉前水平 ;气腹后SBP、MAP、DBP均下降 ,HR增快 ,30~ 45min后均回复至麻醉前水平 ;SPO2 在吸氧后保持 98%以上。 结论 硬膜外阻滞用于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对呼吸循环影响较轻 ,是一种较为安全可行的麻醉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阻滞 腹腔镜子宫切除术 临床观察 呼吸循环功能 麻醉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丙诺啡、吗啡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的观察
2
作者 朱木棕 林荣彬 《现代医院》 2008年第2期24-25,共2页
目的观察丁丙诺啡、吗啡两种方法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的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比较。方法选择200例剖宫产手术患者,随机分为B、M两组,每组100例,术毕时通过硬膜外导管连接镇痛泵行硬膜外自控镇痛,镇痛采用LCP(负荷量+持续输入+PCA)模式,B组... 目的观察丁丙诺啡、吗啡两种方法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的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比较。方法选择200例剖宫产手术患者,随机分为B、M两组,每组100例,术毕时通过硬膜外导管连接镇痛泵行硬膜外自控镇痛,镇痛采用LCP(负荷量+持续输入+PCA)模式,B组负荷量丁丙诺啡0·15mg,持续输入量为2ml/h(含丁丙诺啡4·5μg/ml+0·125%布比卡因+氟哌利多25μg/ml),PCA为2毫升/次。M组负荷量吗啡2mg,持续输入量为2ml/h(含吗啡0·05mg/ml+0·125%布比卡因+氟哌利多25μg/ml),PCA为2毫升/次。术后观察病人恶心、呕吐发生率、记录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B组术后第1天拔除尿管后记录尿潴留发生率。结果B组和M组VAS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和M组镇静评分、恶心及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首次肛门排气时间M组比B组延迟。B组术后第1天拔除尿管后无1例尿潴留发生。结论丁丙诺啡用于剖宫产硬膜外术后镇痛能够达到良好的镇痛镇静效果且不良反应较吗啡少,是一种安全性高、有效的术后镇痛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丙诺啡 吗啡 镇痛效果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超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评价 被引量:8
3
作者 吕洪城 朱木棕 +1 位作者 王劲松 林荣彬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4期127-129,共3页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上肢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平行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盲穿法与腋路臂丛神经阻滞进行麻醉,观察组予以B超引导下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进行麻醉、...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上肢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平行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盲穿法与腋路臂丛神经阻滞进行麻醉,观察组予以B超引导下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进行麻醉、观察患者麻醉效果、麻醉操作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优良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操作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麻醉用药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低于对照组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上肢手术麻醉中实施B超引导下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良好,可有效降低不良反应,操作简单,麻醉效果确切,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超引导 臂丛神经阻滞 麻醉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侧双腔支气管插管综合定位方法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4
4
作者 吕洪城 朱木棕 肖浩荡 《现代医院》 2011年第6期24-25,共2页
目的探讨综合方法在左侧双腔支气管定位的满意率和消耗时间。方法将2006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手术治疗的食道癌根治术病人、肺癌病人、肺大泡和肺结核病人手术治疗病人95例,分为A组(n=65):2006年1月~2007年12月左侧双腔支气管插管病... 目的探讨综合方法在左侧双腔支气管定位的满意率和消耗时间。方法将2006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手术治疗的食道癌根治术病人、肺癌病人、肺大泡和肺结核病人手术治疗病人95例,分为A组(n=65):2006年1月~2007年12月左侧双腔支气管插管病人,定位方法采用传统的听诊法。B组(n=30):2008年1月~2010年12月左侧双腔支气管插管病人,采用听诊法、气流法和气道峰压法等综合方法定位。术中监测两组的Bp、EKG、SpO2、CVP、HR,并记录两组定位各自所用的时间、满意率,综合定位方法同时记录双侧气道峰压(Ppeak)。结果 A组比B组定位显著耗时长(p<0.01);A组定位满意率低于B组(p<0.05);B组定位后,双肺气道峰压无差异(p>0.05)。两组在侧卧位后导管位置不满意病例均在再次调整导管位置后,顺利完成肺隔离术。全部病例顺利完成手术。结论综合方法较传统的听诊法可以提高定位准确率,缩短双腔支气管定位时间,对设备要求不高,在广大基层医院有实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侧支气管插管 管端定位 听诊法 综合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低位直肠癌经济型腹腔镜手术临床分析
5
作者 万德炎 何永越 +2 位作者 汪姣娥 江庆斌 朱木棕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48-349,共2页
目的探讨较经济的腹腔镜保肛术肛门外吻合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可行性及适应证。方法腹腔镜下,锐性分离产生一个不间断的、光滑的完整标本(达TME水平),并将其经肛管拉出体外,行肛门外吻合。结果11例患者恢复良好,术中无副损伤,无中转开腹... 目的探讨较经济的腹腔镜保肛术肛门外吻合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可行性及适应证。方法腹腔镜下,锐性分离产生一个不间断的、光滑的完整标本(达TME水平),并将其经肛管拉出体外,行肛门外吻合。结果11例患者恢复良好,术中无副损伤,无中转开腹,术中出血70~180mL,平均住院11d,术中术后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保肛术肛门外吻合治疗中低位直肠癌,有传统的手术效果,安全,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费用低,是具有一定应用前景的微创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直肠癌 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