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鼻空肠营养管在新生儿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术后肠内营养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饶维暐 谢伟 +4 位作者 夏昊 曹露露 朱月钮 朱晓东 魏红霞 《临床误诊误治》 2018年第10期5-8,共4页
目的评估鼻空肠营养管在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患儿术后肠内营养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8例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有无留置鼻空肠营养管并在术后行早期肠内营养,将患者分为观察组16例和对照组22例。观察两... 目的评估鼻空肠营养管在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患儿术后肠内营养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8例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有无留置鼻空肠营养管并在术后行早期肠内营养,将患者分为观察组16例和对照组22例。观察两组术后开始喂养时间,术后重症监护病房(ICU)监护时间,达到全肠内营养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7 d体重增长量,入院当日及术后7 d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结果观察组患儿术后开始喂养时间、达到全肠内营养时间均早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1)。观察组患儿术后7 d体重增长量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儿ICU监护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入院当日及术后7 d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新生儿术后使用鼻空肠营养管可以达到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目的,术后体重增长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系统畸形 肠梗阻 婴儿 新生儿 早期肠内营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在危重症患儿脑功能监测中价值及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酯早期治疗危重症患儿脑损伤效果 被引量:4
2
作者 邢莉莉 张敏 +2 位作者 魏红霞 朱月钮 朱晓东 《临床误诊误治》 2018年第8期90-94,共5页
目的探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在危重症患儿脑功能监测中价值及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酯(GM1)早期治疗危重症患儿脑损伤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6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小儿重症医学科收治的危重症患儿60例,... 目的探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在危重症患儿脑功能监测中价值及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酯(GM1)早期治疗危重症患儿脑损伤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6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小儿重症医学科收治的危重症患儿60例,根据小儿危重症评分(PCIS)分为危重组(PCIS≤80分)和非危重组(PCIS>80分)两组各30例,观察比较两组入院后24、72 h和7 d血清NSE蛋白含量。后将前述脑功能监测研究中危重组30例作为常规治疗组,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7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小儿重症医学科收治的PCIS≤80分的危重症患儿16例作为GM1治疗组。GM1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GM1,常规治疗组予常规治疗。检测比较两组入院时及治疗2周后血清NSE蛋白含量,并分析GM1治疗对危重症患儿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天数和病死率的影响。结果危重组与非危重组入院后24、72 h及7 d血清NSE蛋白含量均高于正常参考值。危重组入院后24、72 h及7 d血清NSE蛋白含量均较非危重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血清NSE蛋白含量GM1治疗组较入院时降低,常规治疗组较入院时升高,GM1治疗组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M1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ICU住院天数和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SE有助于早期评估危重症患儿脑损伤程度,在危重症患儿脑功能监测中有重要价值。危重症患儿早期应用GM1对减轻脑损伤、促进脑功能恢复具有一定作用,但对减少ICU住院天数及降低病死率意义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症 儿童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食管闭锁纠治术后全量肠内营养时间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夏昊 谢伟 +2 位作者 朱月钮 魏红霞 朱晓东 《临床误诊误治》 2018年第10期9-12,共4页
目的探讨影响先天性食管闭锁患儿术后达到全量肠内营养时间(time to establishment of full enteral nutrition,TEN)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小儿急危重症医学科2006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168例先天... 目的探讨影响先天性食管闭锁患儿术后达到全量肠内营养时间(time to establishment of full enteral nutrition,TEN)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小儿急危重症医学科2006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168例先天性食管闭锁手术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术后均参照"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予胃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总热卡80 kcal/(kg·d);病程中根据患儿临床表现、有无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反指征、胃肠道耐受情况逐步增加EN,直至EN热卡达到生理需要量时停止PN而达到全量EN。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术后TEN的相关因素。结果 168例先天性食管闭锁患儿术后达到TEN中位数时间为21 d; Cox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二次手术(P=0. 027)、吻合口漏(P=0. 038)、长段型食管闭锁(P=0. 043)、留置空肠营养管(P <0. 001)和首次EN时间(P=0. 031)是先天性食管闭锁患儿术后TEN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长段型食管闭锁、术后吻合口漏、二次手术等因素可显著影响先天性食管闭锁患儿术后达到TEN,对于困难病例可采取术中留置空肠营养管、术后早期EN等措施,有助于尽快实现全量EN,减少PN相关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闭锁 肠内营养 空肠营养管 影响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例儿童坏死性肺炎的临床护理体会
4
作者 洪波 朱月钮 朱晓东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3年第S1期178-179,共2页
目的:总结坏死性肺炎患儿在治疗过程中的护理措施和护理体会。方法:对2007年8月至2Ol2年7入住本院,经肺组织病理确诊为坏死性肺炎的9例患儿进行治疗和全面且有针对性的护理,并对护理的具体措施进行总结。结果:所有患儿的治疗方案均顺利... 目的:总结坏死性肺炎患儿在治疗过程中的护理措施和护理体会。方法:对2007年8月至2Ol2年7入住本院,经肺组织病理确诊为坏死性肺炎的9例患儿进行治疗和全面且有针对性的护理,并对护理的具体措施进行总结。结果:所有患儿的治疗方案均顺利完成,并康复出院。结论:对儿童坏死性肺炎患儿在治疗过程中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患儿病情的转归及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的控制都有着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应给予充分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坏死性肺炎 临床护理 肺组织病理 儿童重症监护室 PICU 外科手术 咳嗽排痰 机械通气 呼吸道护理 降温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