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轨道交通装备失效分析与全生命周期管理
1
作者 朱旻昊 姚世峰 +10 位作者 项学明 彭金方 王建 陈希隽 岳岩 李卫华 魏超 杨文贤 钟飞 曾妮 王振宇 《轨道交通材料》 2025年第3期1-14,共14页
文章对失效学、失效分析及其作用进行了概述,并介绍了在轨道交通全生命周期管理中失效分析需要坚持的理念、操作流程、分析方法和逻辑思路。从可信性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角度,重点分析了失效分析在全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作用和地位,以及... 文章对失效学、失效分析及其作用进行了概述,并介绍了在轨道交通全生命周期管理中失效分析需要坚持的理念、操作流程、分析方法和逻辑思路。从可信性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角度,重点分析了失效分析在全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作用和地位,以及基于失效分析的技术解决方案对全生命周期管理的重要作用,提出失效分析是全生命周期持续改进过程的关键和必要流程,是装备技术迭代、质量提升和全生命周期成本控制的关键,并宜有相应的组织机构负责实施基于失效分析的反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效 失效学 失效分析 可信性 全生命周期管理 持续改进 轨道交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始紧固次数对螺栓连接结构松动行为影响研究
2
作者 张家强 乔燕 +4 位作者 孙健飞 易洪文 何滔 刘建华 朱旻昊 《材料保护》 2025年第5期146-152,共7页
针对机车转向架中螺纹孔内螺纹出现的脱扣、损坏问题,采用钢丝螺套修复孔内螺纹,并对修复后的螺栓连接结构进行松动试验研究。试验结束后,探究钢丝螺套修复螺纹孔的可行性。运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不同紧固次数后的内螺纹表... 针对机车转向架中螺纹孔内螺纹出现的脱扣、损坏问题,采用钢丝螺套修复孔内螺纹,并对修复后的螺栓连接结构进行松动试验研究。试验结束后,探究钢丝螺套修复螺纹孔的可行性。运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不同紧固次数后的内螺纹表面进行损伤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紧固次数的增加,螺纹孔内螺纹的损伤加剧,防松性能降低。螺纹表面的磨损机制主要是疲劳磨损、磨粒磨损,螺纹接触界面的微观滑移和微动磨损是螺栓连接结构松动的主要原因,钢丝螺套可以修复损伤的螺纹孔,使损伤的螺纹孔重复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纹连接 紧固次数 松动行为 微动磨损 钢丝螺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化工艺对树脂基高速打磨磨石性能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张胜 刘长宝 +1 位作者 樊小强 朱旻昊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7-144,共8页
为优化高速钢轨打磨磨石的质量设计,通过调控磨石固化温度制度与固化时间等固化工艺参数,制备树脂交联程度不同的高速钢轨打磨磨石,探究固化工艺参数对高速钢轨打磨磨石综合性能的影响,通过抗压测试说明了磨石力学性能随着固化工艺的变... 为优化高速钢轨打磨磨石的质量设计,通过调控磨石固化温度制度与固化时间等固化工艺参数,制备树脂交联程度不同的高速钢轨打磨磨石,探究固化工艺参数对高速钢轨打磨磨石综合性能的影响,通过抗压测试说明了磨石力学性能随着固化工艺的变化。利用打磨试验台量化不同固化工艺下磨石打磨性能的差异。然后对打磨后的磨石与钢轨样品进行表面质量分析,评价加工后表面质量的优劣。最后从磨石的力学性能、打磨性能以及打磨后钢轨表面质量等进行综合评价,总结固化温度与固化时间对于磨石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范围内,增加固化温度和固化时间均有助于提高磨石的力学性能。随着固化温度与固化时间的增长,打磨后钢轨表面质量得到有效提升,然而磨石的打磨性能存在变差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轨打磨 磨石 酚醛树脂 固化温度 固化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轮径差对车辆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57
4
作者 池茂儒 张卫华 +2 位作者 曾京 金学松 朱旻昊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5-70,共6页
通过对有轮径差的转向架进行受力分析,理论推断出由于轮径差的存在而改变轮对的对中平衡位置,进而改变轮轨接触关系,影响车辆系统的稳定性。根据轮径差的大小将轮径差对车辆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划分为易稳定区、欠稳定区和亚稳定区。在易... 通过对有轮径差的转向架进行受力分析,理论推断出由于轮径差的存在而改变轮对的对中平衡位置,进而改变轮轨接触关系,影响车辆系统的稳定性。根据轮径差的大小将轮径差对车辆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划分为易稳定区、欠稳定区和亚稳定区。在易稳定区内,车辆系统的稳定性较高,而且不易发生轮对偏磨;在欠稳定区内,车辆系统的稳定性较差而且容易发生踏面偏磨;在亚稳定区内,虽然车辆系统的稳定性也比较高,但容易发生轮缘偏磨。运用数字仿真对理论推断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理论推断是正确的。为了提高车辆系统的稳定性和减轻车轮的磨耗,应尽量减小轮径差,使车辆经常运行于易稳定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道车辆 轮对 转向架 轮径差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线线路科隆蛋扣件地段钢轨波磨成因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26
5
作者 崔晓璐 钱韦吉 +3 位作者 张青 杨宏光 陈光雄 朱旻昊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114-118,152,共6页
在我国地铁线路上发现科隆蛋扣件地段的钢轨波磨不仅发生在小半径曲线区段,而且在直线区段也会出现。基于轮轨摩擦耦合自激振动引起钢轨波磨的观点,研究了地铁直线线路上科隆蛋扣件地段的钢轨波磨,建立了轮轨摩擦耦合弹性自激振动模型... 在我国地铁线路上发现科隆蛋扣件地段的钢轨波磨不仅发生在小半径曲线区段,而且在直线区段也会出现。基于轮轨摩擦耦合自激振动引起钢轨波磨的观点,研究了地铁直线线路上科隆蛋扣件地段的钢轨波磨,建立了轮轨摩擦耦合弹性自激振动模型。采用复特征值法和瞬时动态分析法研究了轮轨系统的运动稳定性和动态特性。计算结果表明在饱和蠕滑力作用下的直线线路科隆蛋扣件地段容易产生40~50 mm波长的钢轨波磨。当使用刚度较大的DTVI2扣件代替刚度较小的科隆蛋扣件时,直线线路上的波磨将得到抑制。因此,适当的增加扣件的刚度有助于抑制直线轨道上的钢轨波磨,然而该方法在曲线轨道上并不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轨波磨 自激振动 饱和蠕滑力 科隆蛋扣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动疲劳研究进展 被引量:36
6
作者 沈明学 彭金方 +3 位作者 郑健峰 宋川 莫继良 朱旻昊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86-91,共6页
介绍了微动疲劳的概念和实验装置,详细综述了微动疲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全面地分析讨论了微动疲劳的影响因素(接触压力、滑移幅值、实验频率、摩擦力、环境、材料性质)、损伤机理、寿命评估方法和防护措施,并提出了今后研究的展望。
关键词 摩擦磨损 微动摩擦学 微动疲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轨滚动疲劳裂纹与磨损耦合关系研究 被引量:19
7
作者 赵雪芹 王文健 +3 位作者 钟雯 刘启跃 朱旻昊 周仲荣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84-87,共4页
随着高速、重载铁路的发展,轮轨滚动磨损与疲劳损伤严重影响列车的运行安全。本文在JD-1型轮轨模拟试验机上研究干态工况下2种钢轨材料在2种处理工艺下4种试样的滚动磨损及疲劳损伤性能,利用显微硬度计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试样表面... 随着高速、重载铁路的发展,轮轨滚动磨损与疲劳损伤严重影响列车的运行安全。本文在JD-1型轮轨模拟试验机上研究干态工况下2种钢轨材料在2种处理工艺下4种试样的滚动磨损及疲劳损伤性能,利用显微硬度计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试样表面硬度变化、磨损量及疲劳裂纹形成情况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加工硬化作用试验后所有试样的硬度均有提高;热处理工艺对钢轨材料的磨损和疲劳性能具有明显影响;钢轨的抗磨损与抗疲劳性能是两种不同的材料特性,两者表现为相互竞争与制约的耦合关系,即磨损严重时疲劳损伤表现相对轻微;适当降低材料含碳量,增加钢轨的磨损率有利于延长钢轨的疲劳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轨 滚动磨损 疲劳裂纹 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载机车车钩自由角对轮轨动态安全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0
8
作者 王开云 翟婉明 +1 位作者 封全保 朱旻昊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2-76,共5页
为了探明重载机车车钩自由角对机车运用安全性能的影响规律,运用大系统动力学理论,仿真计算相同制动速度不同车钩自由角、不同制动速度相同车钩自由角时的轮轨动态安全性能标。结果表明:在相同初始制动速度(80 km.h-1)条件下,当车钩最... 为了探明重载机车车钩自由角对机车运用安全性能的影响规律,运用大系统动力学理论,仿真计算相同制动速度不同车钩自由角、不同制动速度相同车钩自由角时的轮轨动态安全性能标。结果表明:在相同初始制动速度(80 km.h-1)条件下,当车钩最大自由角为3°时,轮轨动态安全性指标满足运行要求,轨距动态扩大量较小,轮轨接触点分布正常;当车钩最大自由角为4°时,则轮轴横向力不能满足安全运行要求,轨距动态扩大非常明显,出现了轮缘和钢轨侧面接触、轮轨接触点集中等异常现象。车钩最大自由角为3°时的制动初始速度的安全限值为82 km.h-1。计算结果与实际运用得出的结论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载机车 车钩 自由角 安全性能 耦合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钢接触的扭动微动磨损氧化行为研究 被引量:16
9
作者 蔡振兵 朱旻昊 +2 位作者 张强 何莉萍 林修洲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86-90,共5页
在空气、氧气和氮气气氛中,研究了LZ50车轴钢在法向载荷为50 N和不同角位移幅值下的扭动微动运行行为,并重点分析了其摩擦磨损特性和氧化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当气氛中含氧量增加时,混合区和滑移区向小角位移幅值方向移动,摩擦扭矩随循环... 在空气、氧气和氮气气氛中,研究了LZ50车轴钢在法向载荷为50 N和不同角位移幅值下的扭动微动运行行为,并重点分析了其摩擦磨损特性和氧化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当气氛中含氧量增加时,混合区和滑移区向小角位移幅值方向移动,摩擦扭矩随循环周次的变化曲线分别为跑合、上升和稳定阶段,当气氛中含氧量增加时,上升阶段缩短,稳定阶段提前,摩擦扭矩值则越低.在部分滑移区,损伤比较轻微,在混合区和滑移区,扭动微动磨损机制为磨粒磨损和剥层,并伴随明显的塑性变形.摩擦氧化在扭动微动接触界面不仅增加了界面滑移,而且产生的氧化磨屑不易排出接触区,因此有利于减少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磨损 微动磨损 扭动微动 摩擦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轴重对轮轨材料滚动磨损与损伤行为影响 被引量:13
10
作者 丁昊昊 王文健 +2 位作者 郭俊 刘启跃 朱旻昊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35-41,共7页
利用WR-1轮轨滚动磨损实验机研究不同轴重下轮轨材料滚动磨损与损伤性能。结果表明:轮轨试样磨损率均随轴重增加呈现线性增加趋势,且钢轨试样磨损率大于车轮试样磨损率。轮轨试样硬化率均随时间呈现先增加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轮轨试... 利用WR-1轮轨滚动磨损实验机研究不同轴重下轮轨材料滚动磨损与损伤性能。结果表明:轮轨试样磨损率均随轴重增加呈现线性增加趋势,且钢轨试样磨损率大于车轮试样磨损率。轮轨试样硬化率均随时间呈现先增加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轮轨试样塑变层厚度和硬化率均随轴重增加而增大,且车轮试样硬化率大于钢轨。车轮试样和钢轨试样表面损伤形貌不同,车轮试样表面表现为垂直于滚动方向的疲劳裂纹,钢轨试样表面表现为裂纹和块状剥落,轮轨试样表面损伤均随轴重增加而更加严重;车轮试样表面裂纹疲劳断裂和钢轨试样表面块状剥落形成磨屑,成分主要为Fe2O3和马氏体,随轴重增加,磨屑尺寸呈现增大趋势,但成分与含量无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重 轮轨材料 磨损 损伤 疲劳裂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触应力对车轴钢旋转弯曲微动疲劳寿命的影响 被引量:13
11
作者 宋川 刘建华 +3 位作者 彭金方 张林 周琰 朱旻昊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4-38,共5页
研究LZ50车轴钢不同过盈配合接触应力水平对旋转弯曲微动疲劳寿命的影响。分别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过盈配合表面的微动损伤表面和断口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过盈量的增加,LZ50车轴钢旋转弯曲微动疲劳寿命呈现先降低而后... 研究LZ50车轴钢不同过盈配合接触应力水平对旋转弯曲微动疲劳寿命的影响。分别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过盈配合表面的微动损伤表面和断口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过盈量的增加,LZ50车轴钢旋转弯曲微动疲劳寿命呈现先降低而后升高的非线性特征,这是多轴复杂应力、配合面的接触应力、微动摩擦应力以及微动磨损交互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动疲劳 旋转弯曲 车轴 接触应力 过盈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沟槽型表面织构对界面摩擦振动噪声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12
作者 王正国 莫继良 +2 位作者 王安宇 陈光雄 朱旻昊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175-179,共5页
用电火花加工方法在列车制动盘蠕墨铸铁材料表面加工出具有不同沟槽宽度和间距的平行间隔分布的沟槽型表面织构,在自行研制的新型摩擦噪声试验装置上,采用球-平面接触方式,对沟槽型织构表面和光滑表面进行摩擦噪声对比试验,研究沟槽型... 用电火花加工方法在列车制动盘蠕墨铸铁材料表面加工出具有不同沟槽宽度和间距的平行间隔分布的沟槽型表面织构,在自行研制的新型摩擦噪声试验装置上,采用球-平面接触方式,对沟槽型织构表面和光滑表面进行摩擦噪声对比试验,研究沟槽型织构对摩擦噪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试验结果表明,在该试验条件下的摩擦噪声产生主要归因于界面摩擦力的高频成分,而磨损表面的犁沟、磨屑和剥落等不平顺是导致这些高频成分的主要界面因素。尺寸分布合理的沟槽能持续有效打断摩擦界面连续的接触,抑制界面摩擦力高频成分的产生,扰乱摩擦系统的自激振动,并最终降低摩擦噪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织构 沟槽 摩擦力 摩擦振动 摩擦噪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型受电弓300km/h速度下气动噪声初步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李辉 肖新标 +2 位作者 李志辉 朱旻昊 金学松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8-22,共5页
建立了某型受电弓的三维几何模型,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基本原理及有限体积元方法,对该型受电弓周围流场进行模拟,并建立了受电弓的气动噪声计算模型,利用声类比相关理论对受电弓纵向对称平面上的气动噪声进行计算。列车300km/h速度运行时... 建立了某型受电弓的三维几何模型,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基本原理及有限体积元方法,对该型受电弓周围流场进行模拟,并建立了受电弓的气动噪声计算模型,利用声类比相关理论对受电弓纵向对称平面上的气动噪声进行计算。列车300km/h速度运行时,受电弓开口和闭口运行2个工况下,旋涡集中分布的区域、气动噪声较大值出现区域和受电弓气动声源所在区域相重合,主要分布在受电弓垂直于气流方向的杆件表面或杆件后面。受电弓开口运行时,引起更大的气动噪声,开口运行时对称平面上气动噪声仿真的最大值出现在受电弓上臂与下臂之间的铰接部位,为130.5dB(A)。最后将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受电弓开口运行时底座中心附近的气动噪声仿真值为120.1dB(A),实验结果值为122.5dB(A)。闭口运行时仿真结果为116.8dB(A),实验结果为120.6dB(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 受电弓 气动噪声 声类比理论 Culer方程 气动声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摩擦调节剂抑制钢轨波磨的机理研究 被引量:17
14
作者 肖祥龙 陈光雄 +1 位作者 莫继良 朱旻昊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66-170,共5页
基于轮轨之间的摩擦耦合自激振动引起钢轨波磨的观点,建立了车辆稳态通过小半径曲线时由轮对-钢轨-轨枕组成的轮轨系统有限元弹性振动摩擦自激振动有限元模型,用ABAQUS软件对该模型的运动稳定性进行了分析,重点研究了轮轨摩擦系数和蠕滑... 基于轮轨之间的摩擦耦合自激振动引起钢轨波磨的观点,建立了车辆稳态通过小半径曲线时由轮对-钢轨-轨枕组成的轮轨系统有限元弹性振动摩擦自激振动有限元模型,用ABAQUS软件对该模型的运动稳定性进行了分析,重点研究了轮轨摩擦系数和蠕滑力-蠕滑率曲线负斜率对轮轨系统摩擦自激振动的影响。计算结果显示,轮轨摩擦系数对轮轨摩擦自激振动有重要影响,当控制摩擦系数μ≤0.27时可以消除钢轨磨耗型波磨,蠕滑力-蠕滑率曲线负斜率对钢轨波磨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 蠕滑力 自激振动 轮轨 钢轨波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C4钛合金微弧氧化涂层的制备与微动磨损性能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林修洲 郑健峰 +1 位作者 林志君 朱旻昊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3-47,共5页
采用自制的微弧氧化装置,在TC4钛合金表面制备了微弧氧化涂层,利用维氏硬度计、轮廓仪、SEM、EDX和XRD等设备对涂层进行了表征,并与GCr15钢球对磨,以研究其微动磨损特性。结果表明:涂层主要由锐钛矿型、金红石型TiO2和少量A l2O3等相组... 采用自制的微弧氧化装置,在TC4钛合金表面制备了微弧氧化涂层,利用维氏硬度计、轮廓仪、SEM、EDX和XRD等设备对涂层进行了表征,并与GCr15钢球对磨,以研究其微动磨损特性。结果表明:涂层主要由锐钛矿型、金红石型TiO2和少量A l2O3等相组成,表面较粗糙,为典型的高硬度多孔陶瓷结构;经微弧氧化处理后,抗微动磨损性能显著提高;在部分滑移区涂层的摩擦系数随位移幅值的增大而增大,而在滑移区和混合区,稳态摩擦系数与位移幅值的变化无关;在部分滑移区,涂层损伤轻微,在滑移区和混合区涂层的微动磨损机制主要为磨粒磨损、氧化磨损和剥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 微弧氧化 摩擦磨损 微动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Z50车轴钢微动磨损特性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郑健峰 罗军 +2 位作者 彭金方 金学松 朱旻昊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3-37,共5页
在球-平面接触条件下,研究LZ50车轴钢在不同法向载荷水平(50-150 N)和位移幅值(2-40μm)下的微动磨损行为。在分析微动动力学特性的同时,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与电子能谱仪对磨斑进行微观分析。结果表明:外加法向载荷和位移幅值强烈... 在球-平面接触条件下,研究LZ50车轴钢在不同法向载荷水平(50-150 N)和位移幅值(2-40μm)下的微动磨损行为。在分析微动动力学特性的同时,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与电子能谱仪对磨斑进行微观分析。结果表明:外加法向载荷和位移幅值强烈地影响LZ50车轴钢的微动运行区域;摩擦系数在不同微动运行区域随循环次数的变化趋势不相同。研究建立了LZ50车轴钢的运行工况微动图,其微动磨损呈现3个运行区域:部分滑移区磨斑呈环状结构,磨损轻微;混合区磨损相对严重,磨斑有塑性流动特征,有磨屑生成且能观察到犁沟,磨损机制主要是塑性变形、磨粒磨损、氧化磨损和剥层;滑移区的磨损最为严重,接触区有厚的磨屑层、大量磨屑颗粒的剥落和明显的犁沟,其磨损机制主要是磨粒磨损、氧化磨损和剥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磨损 微动磨损 微动区 车轴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轮对安装形位偏差对车辆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17
作者 池茂儒 张卫华 +1 位作者 金学松 朱旻昊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21-625,共5页
建立了具有轮对安装形位偏差的车辆动力学模型,对轮对安装形位偏差对车辆临界速度的影响进行了仿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可根据轮对安装偏转角的大小将轮对安装形位偏差对车辆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划分为易稳定区、欠稳定区和亚稳定区.在易稳... 建立了具有轮对安装形位偏差的车辆动力学模型,对轮对安装形位偏差对车辆临界速度的影响进行了仿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可根据轮对安装偏转角的大小将轮对安装形位偏差对车辆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划分为易稳定区、欠稳定区和亚稳定区.在易稳定区,车辆系统的稳定性较高,且不易发生轮对偏磨;在欠稳定区,车辆系统的稳定性较差,且容易发生踏面偏磨;在亚稳定区,虽然车辆系统的稳定性较高,但容易发生轮缘偏磨.因此,为了提高车辆系统的稳定性和减轻车轮的磨耗,应尽量减小轮对安装形位偏差,使车辆经常运行于易稳定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道车辆 转向架 轮对 形位偏差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扭动微动摩擦学特性 被引量:11
18
作者 蔡振兵 高姗姗 +1 位作者 何莉萍 朱旻昊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6-101,共6页
在新型扭动微动试验机上,进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与Ф40 mm GCr15钢球在扭动角位移幅值为0.5°~10°和法向载荷为100N的扭动微动试验。在摩擦动力学行为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材料磨损机理。结果表明,PMMA存在有平行四边形和椭... 在新型扭动微动试验机上,进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与Ф40 mm GCr15钢球在扭动角位移幅值为0.5°~10°和法向载荷为100N的扭动微动试验。在摩擦动力学行为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材料磨损机理。结果表明,PMMA存在有平行四边形和椭圆两种T-θ曲线;低扭转角时,T-θ曲线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从平行四边形向椭圆形发展;大扭转角时,T-θ曲线始终为平行四边形。PMMA的扭动微动磨痕沿半径方向,可依次分为粘着区、微裂纹区和剥落区。在低角位移幅值(θ≤2.5°)时,扭动微动损伤较轻微;随角位移幅值的增大,粘着区变小,损伤加重,表面出现纺锤状剥落坑自中心呈放射状分布,其尺寸随角度增大而变宽。对磨屑的GPC分析结果表明PMMA在扭动微动条件下分子量变小,PMMA扭动微动的磨损机理主要为剥落与表面裂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磨损 微动磨损 扭动微动 PMM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石墨烯对阻尼丁腈橡胶抗老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19
作者 张林 陈多礼 +2 位作者 朱旻昊 蔡振兵 彭金方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12,共6页
以丁腈橡胶(NBR)为基体,添加由改进Hammer法制备的氧化石墨烯(GO)和经过表面改性过的氧化石墨烯(MGO),制备出有着较高阻尼性能的阻尼材料,借助DMA,AFM,SEM等手段,研究NBR/GO与NBR/MGO共混物的阻尼与抗老化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加入GO与MGO... 以丁腈橡胶(NBR)为基体,添加由改进Hammer法制备的氧化石墨烯(GO)和经过表面改性过的氧化石墨烯(MGO),制备出有着较高阻尼性能的阻尼材料,借助DMA,AFM,SEM等手段,研究NBR/GO与NBR/MGO共混物的阻尼与抗老化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加入GO与MGO于NBR中后,损耗角正切值(tanδ)增大,且其抗老化性能也有所改善,添加较少量GO于基体中时,其抗老化性能较好,添加MGO于基体中时,添加量与共混物的抗老化性能关系不明显,说明GO和MGO的分散性对其抗老化性能有正相关性。通过微观分析发现,团聚是共混物抗老化性能下降的主要原因,而添加GO和MGO后所形成的界面效应则是其阻尼性能和抗老化性能优良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腈橡胶 阻尼材料 氧化石墨烯 阻尼性能 抗老化性能 微观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股骨密质骨横断面径向微动行为 被引量:7
20
作者 蔡振兵 朱旻昊 +2 位作者 高姗姗 于海洋 周仲荣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07-710,共4页
在径向微动试验机上,采用球-平面接触方式,对新鲜人股骨密质骨的轴向断面进行了不同法向载荷(Fn=100~300 N)条件下的径向微动体外试验.在其动力学分析的基础上,对磨痕进行了观察,并采用纳米压痕方法对哈佛氏系统的骨板进行了测试.结... 在径向微动试验机上,采用球-平面接触方式,对新鲜人股骨密质骨的轴向断面进行了不同法向载荷(Fn=100~300 N)条件下的径向微动体外试验.在其动力学分析的基础上,对磨痕进行了观察,并采用纳米压痕方法对哈佛氏系统的骨板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径向微动条件下,在密质骨哈佛氏系统中可观察到3种典型裂纹(即放射状、环状和连接裂纹)形态;随着哈佛氏骨板逐渐过渡到间骨板间,其硬度和弹性模量逐渐增加.骨表面产生微裂纹和组织体剥落是密质骨径向微动的主要损伤机制.哈佛氏系统的特殊结构对密质骨的径向微动损伤行为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密质骨 径向微动 纳米压痕 哈佛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