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碳建筑氢能利用研究进展
1
作者 朱新荣 王勇超 杨柳 《工程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1-71,共11页
在建筑领域应用可再生能源可以大大降低建筑碳排放,但由于可再生能源的供应呈间歇性,无法满足建筑全时段的用能需求。建筑氢能利用系统通过可再生能源发电、电解水制氢、储氢以及燃料电池发电等环节可以实现可再生能源的储存和再利用,... 在建筑领域应用可再生能源可以大大降低建筑碳排放,但由于可再生能源的供应呈间歇性,无法满足建筑全时段的用能需求。建筑氢能利用系统通过可再生能源发电、电解水制氢、储氢以及燃料电池发电等环节可以实现可再生能源的储存和再利用,是低碳建筑应对可再生能源间歇性问题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国内外对氢能应用于建筑中的形式开展了大量研究,本文对国内外氢能应用于建筑的背景、利用形式和面临问题等方面进行综述。首先,梳理了氢能从制取到建筑应用的各个环节,总结了目前主流的制氢、储运氢和建筑用氢的方式及其未来发展趋势。结果显示: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由于尚处于发展初期,因此占氢能制取方式的比例很小,但随着风光发电生产成本和远距离储运氢成本的进一步降低,可再生能源电解制氢可能是未来制氢主要方式之一;质子交换膜电解槽在消纳波动性和随机性较大的风电、光伏方面有良好的应用;液氢车船输送、纯氢管道及天然气掺氢管道输送可能为未来氢能输运的主要方式;目前建筑用氢方式包括天然气掺氢、纯氢、转换为甲烷使用以及供氢燃料电池热电联供。其次,综述了目前建筑氢能利用系统的具体形式,包括光储氢系统与光热系统、地源热泵系统、氢燃料汽车、蓄电池和化石燃料系统结合使用模式,对系统的组成、运行策略等进行了梳理。搜集整理了目前国内外氢能应用于建筑的实际案例,包含住宅建筑、办公建筑、建筑群以及社区等,并对部分典型案例展开描述,总结了各案例中氢能利用的模式以及关键参数。对比了光伏发电制氢、储运氢、氢燃料电池的成本。结果显示:光伏制氢成本虽然距离焦炉煤气制氢尚有差距,但与天然气重整制氢、甲醇制氢、氨分解制氢方式相比已有一定的竞争力;如果从碳排放的角度进行考虑,光伏制氢相较于焦炉煤气制氢在未来有明显优势;目前中国氢能相关设备系统多为依赖进口,高成本氢燃料电池是阻碍氢能推广的关键因素之一。最后,对中国氢能应用于建筑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总结了建筑氢能利用的发展方向,包括:对于不同储能系统如何匹配不同场景下的建筑负荷特征;对氢能系统应用于建筑的综合效果进行评价;可再生能源发电制氢、氢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等关键技术的进一步突破以降低氢能利用成本等。研究结果可为氢能在中国建筑领域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 低碳建筑 可再生能源 氢储能 绿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墙体蓄热量的评价方法研究
2
作者 朱新荣 冯伟建 +2 位作者 梁嘉 杨柳 刘加平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7-72,共6页
针对目前围护结构蓄热性能评价方法和指标不能有效评价蓄热量的问题,该文基于“日间热容”概念和有限差分法,提出一种新的围护结构蓄热性能评价方法和相关指标。该方法可获得围护结构逐时动态蓄热量、不同构造层次的蓄热情况以及材料层... 针对目前围护结构蓄热性能评价方法和指标不能有效评价蓄热量的问题,该文基于“日间热容”概念和有限差分法,提出一种新的围护结构蓄热性能评价方法和相关指标。该方法可获得围护结构逐时动态蓄热量、不同构造层次的蓄热情况以及材料层和围护结构在一定时间段和一定面积内的累积蓄热量。以一个简化的建筑模型为例,运用该方法得出建筑不同朝向、不同部位围护结构各材料层的蓄热量情况。该文的方法可为建筑围护结构实际蓄热效果提供系统全面的定量评价,为太阳能建筑分朝向、分部位的蓄热设计提供方法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蓄热 太阳能建筑 有限差分法 日间热容 评价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能富集区零碳建筑研究的基础科学问题 被引量:2
3
作者 杨柳 王登甲 +2 位作者 刘衍 罗智星 朱新荣 《世界建筑》 2024年第10期37-44,共8页
建筑领域尽快实施推广零碳建筑,对实现我国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太阳能富集区”是指《太阳能资源评估方法》(GB/T 37526-2019)中划定的我国单位面积年水平面总辐照量≥6300 MJ的太阳能资源最丰富区,主要分布在我国青藏高原... 建筑领域尽快实施推广零碳建筑,对实现我国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太阳能富集区”是指《太阳能资源评估方法》(GB/T 37526-2019)中划定的我国单位面积年水平面总辐照量≥6300 MJ的太阳能资源最丰富区,主要分布在我国青藏高原地区,有着极其特殊的地域特征:冬季寒冷,建筑采暖周期长,运行碳排放高;辐射强烈,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大,建筑设备系统运行稳定性差、效率低;常规能源稀缺,但辐射资源丰富且地域广阔,降低了规模化利用太阳能的成本,具备率先实现区域性建筑碳中和目标的禀赋条件。在国家和建筑行业双碳战略目标任务的整体布局下,获得了“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太阳能富集区零碳建筑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的支持,该项目探索完全以太阳能为驱动能源,即能源端脱碳体系下,结合该区域的建筑特征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研究适配的零碳建筑技术路径、设计方法及其技术支撑体系,争取实现区域零碳建筑先行示范。本文旨在提出太阳能富集区零碳建筑研究基础科学问题的若干建议,为关键技术研发和工程示范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富集区 零碳建筑 总体路径 科学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光谱技术分析绿原酸与肌原纤维蛋白相互作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李杰 郭欣 +3 位作者 袁天帅 屈启超 朱新荣 张建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4-52,共9页
本研究以高白鲑肌原纤维蛋白(Myofibrillar Protein,MP)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浓度(6、30、150、300μmol/g)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CA)与MP相互作用的结构变化及结合性质。在25℃下孵育形成不同CA-MP复合物,通过测定复合物的理化性质(... 本研究以高白鲑肌原纤维蛋白(Myofibrillar Protein,MP)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浓度(6、30、150、300μmol/g)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CA)与MP相互作用的结构变化及结合性质。在25℃下孵育形成不同CA-MP复合物,通过测定复合物的理化性质(总巯基,表面疏水性),二级,三级结构变化(傅里叶红外光谱、同步荧光、三维荧光),结合性质(紫外光谱,荧光猝灭及热力学参数)分析CA-MP复合物相互作用情况。结果表明,在300μmol/g CA存在下,蛋白总巯基含量和表面疏水性分别骤降25.65%,40.26%(P<0.05);蛋白质二级结构随之展开,α-螺旋含量下降至11.73%,造成蛋白结构稳定性降低;同步荧光与三维荧光光谱表明CA对蛋白荧光具有猝灭作用,且色氨酸比酪氨酸的猝灭效果高7.90%。紫外光谱和荧光猝灭证实CA-MP形成复合物且二者的结合为静态猝灭,热力学参数进一步验证二者相互作用的主导力为疏水作用力。本研究旨在为多酚与高白鲑MP相互作用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为后续对不同结构多酚与高白鲑肌球蛋白的相互作用机制提供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原酸 肌原纤维蛋白 相互作用 多光谱学 蛋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发芽期间多种营养成分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36
5
作者 朱新荣 胡筱波 +1 位作者 潘思轶 吴谋成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X期64-66,共3页
研究了大豆发芽过程蛋白质、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大豆发芽期间,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营养成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其中氨基酸总量和必需氨基酸总量明显增加;Fe、Cu、Mn、Zn、K、Na等微量元素含量逐... 研究了大豆发芽过程蛋白质、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大豆发芽期间,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营养成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其中氨基酸总量和必需氨基酸总量明显增加;Fe、Cu、Mn、Zn、K、Na等微量元素含量逐渐降低,而游离微量元素含量(除Na外)均有所增加,而维生素C含量增长幅度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芽 氨基酸 微量元素 维生素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吐鲁番生土民居夏季夜间通风降温特性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朱新荣 王若煜 +2 位作者 何泉 何文芳 杨柳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464-469,共6页
为研究吐鲁番地区民居建筑夏季夜间自然通风降温特性,以英买里村安居富民项目户型为例,通过前期热环境测试和后期Design Builder模拟,对该地区夜间通风效果进行验证,比较不同房间的热环境特征,并得到通风时间和围护结构蓄热性的建议值... 为研究吐鲁番地区民居建筑夏季夜间自然通风降温特性,以英买里村安居富民项目户型为例,通过前期热环境测试和后期Design Builder模拟,对该地区夜间通风效果进行验证,比较不同房间的热环境特征,并得到通风时间和围护结构蓄热性的建议值。研究结果表明:夜间通风可有效降低室内空气温度,地上层的房间在23:00—09:00之间宜进行通风;半地下层空气温度远低于一层,但平均换气次数均不足1 ac/h,若夏季长期居住半地下层,需适当增加机械通风设备;轻质墙体房间降温幅度大但室温高,该地区推荐土坯与EPS保温板结合使用,使建筑满足冬季保温要求且夏季室内温度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动式太阳能建筑 夜间通风 蓄热 降温 通风时间 吐鲁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夜间通风建筑关键设计参数优化分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朱新荣 杨雯 +1 位作者 杨柳 刘加平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01-405,共5页
本文运用数值模拟分析方法对夜间通风建筑的关键设计参数进行了灵敏度和匹配关系分析.首先,以实验建筑为原型,利用能耗模拟软件Energyplus建立了一栋实际建筑的分析模型,通过室内空气环境数值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的比较验证了数值模型的... 本文运用数值模拟分析方法对夜间通风建筑的关键设计参数进行了灵敏度和匹配关系分析.首先,以实验建筑为原型,利用能耗模拟软件Energyplus建立了一栋实际建筑的分析模型,通过室内空气环境数值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的比较验证了数值模型的准确性.随后,探讨了通风开口面积、通风量和蓄热量对室内环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对于本论文的模型,窗口面积和通风量近似呈线性关系;2)在特定的蓄热量下,窗口面积并非越大越好,存在使室内环境最舒适的最佳窗墙面积比;3)蓄热量与室内舒适度之间有良好的相关性,两者成对数关系;4)通过大量的数值模拟,得到了通风量和蓄热量之间的匹配关系图,并由此获得了每种蓄热量情况下的最佳通风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间通风 蓄热体 通风量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蓄热体对多层建筑室内热环境的作用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朱新荣 王润山 +1 位作者 杨柳 刘加平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410-1414,共5页
从理论分析的角度探讨3种蓄热体对室内热环境的作用机理。运用能耗模拟软件EnergyPlus模拟分析多层建筑中不同部位蓄热体对建筑室内热环境的具体影响及作用规律。结果表明:由于建筑外围护结构面积较少,外部蓄热体的蓄热能力非常有限,内... 从理论分析的角度探讨3种蓄热体对室内热环境的作用机理。运用能耗模拟软件EnergyPlus模拟分析多层建筑中不同部位蓄热体对建筑室内热环境的具体影响及作用规律。结果表明:由于建筑外围护结构面积较少,外部蓄热体的蓄热能力非常有限,内部蓄热体虽然不承受室外气候波动,但因其面积份额较大,对室内环境有明显影响。内部附加蓄热体对室内环境作用显著,室内最高温差可达约4℃,舒适时间百分比差值可达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蓄热体 建筑节能 室内热环境 多层建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夜间通风空调办公建筑降温参数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朱新荣 杨柳 +1 位作者 刘加平 陈涛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46-850,888,共6页
为了确定房间的通风换气量及建筑围护结构的蓄热性能与夜间通风效果的关系.选择了昼夜温差较大的西安地区进行分析,分析对象为间歇运行的空调办公建筑,分析的工具为能耗模拟软件DeST.研究过程中建立了西安地区典型办公建筑的基准模型,... 为了确定房间的通风换气量及建筑围护结构的蓄热性能与夜间通风效果的关系.选择了昼夜温差较大的西安地区进行分析,分析对象为间歇运行的空调办公建筑,分析的工具为能耗模拟软件DeST.研究过程中建立了西安地区典型办公建筑的基准模型,从房间空调室温和建筑空调负荷两个方面对夜间通风的效果进行评价,得出了通风换气次数和围护结构蓄热性能和夜间通风效果的确切关系,为夜间通风建筑设计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动式降温 夜间通风 换气次数 蓄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夜间通风降温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10
作者 朱新荣 杨柳 刘加平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1-116,共6页
从夜间通风降温技术的原理入手,对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气候潜力、降温影响因素分析、通风换气、对流换热、围护结构蓄热、夜间通风的建筑构造等进行了深入的文献研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了夜间通风的研究体系。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存在... 从夜间通风降温技术的原理入手,对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气候潜力、降温影响因素分析、通风换气、对流换热、围护结构蓄热、夜间通风的建筑构造等进行了深入的文献研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了夜间通风的研究体系。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动式降温 夜间通风 建筑节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办公建筑蓄热和夜间通风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朱新荣 白鲁建 +1 位作者 杨柳 Joseph C.Lam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337-1343,共7页
以西安地区既有办公建筑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蓄热和夜间通风对建筑室内热环境的影响。由7月22日至8月9日的实验结果可知,采用夜间通风措施与未采用通风措施房间的平均室内温度差值为1℃,最大差值超过2℃,采用蓄热措施后其室内温度可在... 以西安地区既有办公建筑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蓄热和夜间通风对建筑室内热环境的影响。由7月22日至8月9日的实验结果可知,采用夜间通风措施与未采用通风措施房间的平均室内温度差值为1℃,最大差值超过2℃,采用蓄热措施后其室内温度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降低约3℃。通过分析室内温度变化频率可知,大部分时间实验房室内温度超过28℃;采用蓄热措施后,其中仅有21%的时间室内温度高于28℃;而采用蓄热体和夜间通风综合措施时,仅有4%的时间其室内温度超过28℃。因此,如果办公建筑室内热舒适上限温度为28℃,那么有96%的时间可以在不使用空调设备的情况下达到室内热舒适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蓄热体 通风 实验性工作 能耗 办公建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季新疆葡萄晾房对生土民居热环境的作用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朱新荣 杨晓静 +2 位作者 何文芳 何泉 杨柳 《暖通空调》 2021年第9期127-132,46,共7页
分析了新疆吐鲁番地区葡萄晾晒空间——晾房对当地生土建筑热环境的作用。利用现场实测与软件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葡萄晾房的热环境特点及其对下部空间热环境的影响。在保证晾房内部晾晒条件适宜的情况下,提出了改善晾房热环境的策... 分析了新疆吐鲁番地区葡萄晾晒空间——晾房对当地生土建筑热环境的作用。利用现场实测与软件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葡萄晾房的热环境特点及其对下部空间热环境的影响。在保证晾房内部晾晒条件适宜的情况下,提出了改善晾房热环境的策略。结果表明:晾房内部具有温度高、辐射强和通风换气次数大的特点;夏季晾房可使下部空间日均空气温度降低1.36℃;晾房屋顶增设0.8 m长的挑檐可使晾房日平均温度降低0.3℃、下部空间日平均温度降低0.2℃左右;增大晾房开洞率可降低其温度,开洞率为0.272最合理;根据土坯砖规格及晾房开洞率,洞口尺寸宽10 cm、高15 cm最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晾房 热环境 能耗模拟 生土建筑 开洞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底层地面传热系数的探讨 被引量:11
13
作者 朱新荣 刘加平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05-108,共4页
总结了目前建筑热工计算和建筑热负荷计算中底层地面传热系数的处理方法。通过对热流相加法处理地面问题的分析,提出了一种新的用于计算底层地面传热系数的方法,即由热流量计算地面的当量传热系数。对西安地区几种典型地面进行了计算,... 总结了目前建筑热工计算和建筑热负荷计算中底层地面传热系数的处理方法。通过对热流相加法处理地面问题的分析,提出了一种新的用于计算底层地面传热系数的方法,即由热流量计算地面的当量传热系数。对西安地区几种典型地面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很好地反映地面的传热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层地面 传热系数 热流量 当量传热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建筑不规则表面风压系数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朱新荣 杨柳 刘加平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16-220,共5页
采用CFD软件对一栋具有不规则表面的多层建筑进行数值模拟研究,获得建筑表面风压系数分布规律。研究结果发现:当建筑表面非常规则时,表面风压系数呈规律性变化;当建筑表面不规则时,风压系数受表面形状的影响很大,变化规律主要与表面上... 采用CFD软件对一栋具有不规则表面的多层建筑进行数值模拟研究,获得建筑表面风压系数分布规律。研究结果发现:当建筑表面非常规则时,表面风压系数呈规律性变化;当建筑表面不规则时,风压系数受表面形状的影响很大,变化规律主要与表面上各部位是否受到来流的直接作用密切相关,而且表面形状对迎风面的影响比背风面大。适用于低层建筑的经验公式模型用于多层建筑时,无法充分考虑建筑层数及表面形状的影响。为了准确预测建筑的通风潜力,需系统地针对建筑层数、建筑体型以及表面及特征的风压系数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建筑 不规则表面 数值模拟 经验模型 风压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保温复合墙体热惰性指标修正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朱新荣 梁嘉 +2 位作者 邱杨 杨柳 刘加平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82-488,共7页
蓄热是建筑被动式太阳利用和夏季防热设计的关键技术,准确的评价方法和指标是蓄热设计和利用的基础。在外保温墙体中保温层对墙体蓄热性能有显著影响,该文通过实验和软件模拟的方法考察外保温墙体的蓄热特性与合理的蓄热性能评价指标。... 蓄热是建筑被动式太阳利用和夏季防热设计的关键技术,准确的评价方法和指标是蓄热设计和利用的基础。在外保温墙体中保温层对墙体蓄热性能有显著影响,该文通过实验和软件模拟的方法考察外保温墙体的蓄热特性与合理的蓄热性能评价指标。通过现场测试,获得了3个不同朝向的外墙表面及内部温度变化衰减规律:由于保温层的隔热作用,外墙结构层内外表面承受的温度波动较小,结构层本身的蓄热作用被大幅度削弱。借助Kvalue软件,对单一材料墙体和外保温复合墙体的热惰性指标与总衰减度之间的关系进行模拟和计算。结果显示,对于单一材料外墙,热惰性指标和总衰减度之间有良好相关性,而外保温复合墙体,两者相关性较差。针对外保温复合墙体,提出针对多层墙体热惰性指标计算的修正方法,利用该方法获得的热惰性指标与墙体总衰减度的相关系数R2达0.9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蓄热 保温层 太阳能 衰减度 评价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整体性学习”的研究生生态建筑类课程教学模式探索 被引量:3
16
作者 朱新荣 何泉 杨柳 《高等建筑教育》 2014年第4期107-111,共5页
文章针对研究生生态建筑类课程的特点,提出了基于"整体性学习"的教育教学模式。该模式将教学过程分成直接学习、相关学习和间接学习三个部分。除了进行传统的"课堂讲授"以外,还综合运用"专题讨论""... 文章针对研究生生态建筑类课程的特点,提出了基于"整体性学习"的教育教学模式。该模式将教学过程分成直接学习、相关学习和间接学习三个部分。除了进行传统的"课堂讲授"以外,还综合运用"专题讨论""课后专题阅读""实践训练"等方式组织教学;构建信息资料平台帮助学生进行间接学习,将教学模式逐渐从教师在课堂上灌输知识转变为学生从不同渠道获取信息。在这一模式下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手段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建筑 整体性学习 直接学习 相关学习 间接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天山天池景区客源市场分析与开拓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朱新荣 张文亚 +3 位作者 贾风勤 解立虹 祖力皮亚 尤海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6期187-189,200,共4页
通过分析2013年所作的天山天池景区客源市场抽样调查问卷,从游客人口学特征、旅游行为和客源结构特征3个方面对景区客源市场进行了初步研究,总结出景区客源市场特征。最后根据客源市场调查结果,提出加大宣传、创新旅游产品开发,通过增... 通过分析2013年所作的天山天池景区客源市场抽样调查问卷,从游客人口学特征、旅游行为和客源结构特征3个方面对景区客源市场进行了初步研究,总结出景区客源市场特征。最后根据客源市场调查结果,提出加大宣传、创新旅游产品开发,通过增加近距离游客的重游率和提高远距离游客的出游率来稳定和开拓天山天池景区的旅游市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池风景区 客源市场 地理集中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暖建筑外表面热流及换热系数现场测试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朱新荣 杨轩 +1 位作者 杨雯 刘加平 《太阳能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58-264,共7页
建筑表面换热系数是建筑热工与节能及暖通空调领域的重要基础计算参数。为研究实际建筑表面热流与换热系数的波动趋势,为换热系数的取值和边界条件的设置提供合理的实测依据,采用一种新型超薄热流传感器,利用直接热平衡法,实测了西安采... 建筑表面换热系数是建筑热工与节能及暖通空调领域的重要基础计算参数。为研究实际建筑表面热流与换热系数的波动趋势,为换热系数的取值和边界条件的设置提供合理的实测依据,采用一种新型超薄热流传感器,利用直接热平衡法,实测了西安采暖季期间的某办公建筑外墙,获取了外表面的辐射、对流及总热流,对流与辐射换热系数的变化曲线。结果表明,测试期间外表面辐射与对流换热系数分别在2.19~11.32 W/(m^(2)·K)和0.15~6.58 W/(m^(2)·K)之间变化;总热流中辐射热流平均占比80%;城市中心低风速区域,对流换热系数值较小,其取值需重新考虑;对风速较低的自然风,给出对流换热系数分别与风速和湍流度的关系式,发现对流换热系数与湍流度相关性更好;对于重质围护结构,换热系数取值带来的误差较小;而对于传热系数较大的轻质围护结构,取固定值可能会产生较大的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换热系数 对流 辐射 采暖建筑 热流密度 现场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直射辐射对建筑外表面换热系数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朱新荣 宋家雪 +1 位作者 邱杨 刘加平 《建筑节能(中英文)》 CAS 2022年第9期39-45,共7页
建筑表面换热系数是建筑热工与节能及暖通空调领域的重要基础计算参数,是空间热环境和建筑围护结构的关键边界条件。为考察实际建筑表面的热流与换热系数的动态变化,为换热系数的取值和建筑边界条件的设置提供准确的基础数据,采用一种... 建筑表面换热系数是建筑热工与节能及暖通空调领域的重要基础计算参数,是空间热环境和建筑围护结构的关键边界条件。为考察实际建筑表面的热流与换热系数的动态变化,为换热系数的取值和建筑边界条件的设置提供准确的基础数据,采用一种新型超薄热流传感器,利用直接热平衡法,在夏季对西安某居住建筑外墙和平屋顶进行了现场测试,研究了有无遮阳对南墙和平屋顶热流以及外表面换热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遮阳可有效降低外表面温度和辐射热流,且在夏季对平屋顶的遮阳效果明显优于南墙;对于南墙和平屋顶,遮阳下的外表面换热系数和辐射换热系数平均值均高于不遮阳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换热系数 辐射 热流密度 现场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反式脂肪酸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0
作者 朱新荣 胡筱波 潘思轶 《粮食与油脂》 2008年第5期34-38,共5页
反式脂肪酸是一种具有反式构型不饱和脂肪酸,来源较为广泛;最近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表明,反式脂肪酸对人体健康有很大危害,因此,世界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提出食品中反式脂肪酸含量应低于4%,欧洲各国也限定食品中反式脂肪酸含量。该文介... 反式脂肪酸是一种具有反式构型不饱和脂肪酸,来源较为广泛;最近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表明,反式脂肪酸对人体健康有很大危害,因此,世界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提出食品中反式脂肪酸含量应低于4%,欧洲各国也限定食品中反式脂肪酸含量。该文介绍近年国外反式脂肪酸检测方法研究进展,为我国反式脂肪酸检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 反式脂肪酸 脂肪酸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