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基于七基色纤维的羊毛混色纱全色域配色
- 1
-
-
作者
朱文硕
薛元
孙显强
薛惊理
金光
-
机构
江南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
康赛妮集团有限公司
-
出处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1-80,共10页
-
基金
宁波市重点研发项目(20232ZDYF020042)。
-
文摘
如何实现全色域混色纱的制备是毛纺行业一直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根据色相圆颜色模型选择红、黄、绿、青、蓝、品红、灰7种基色作为全色系配色体系,并基于三元耦合叠加混色模式构建全色域网格化混色模型,建立基色纤维混合比例与混合样颜色值之间的关联。基于该模型中网格点的基色纤维混合比例可规划混色纱的混色配方,经纺纱流程制备全色域混色纱。在此理论指导下,以10%离散梯度构建全色域网格化混色模型,制备了241种混色纱及针织物,并对其呈色进行研究。制备的混色纱织物具有均匀素色的布面效果,且实现了全色域范围内色相、彩度、明度的渐变,其实测色谱的颜色变化规律与映射色谱相同,但整体颜色偏暗。CIE色品图中基色纤维色品点连线形成的色域范围不能包含所有混色纱,具体原因有待进一步探究。
-
关键词
混色纱
羊毛纤维
七基色
混色模式
全色域配色
-
Keywords
blended yarn
seven wool fiber
seven primary color fiber
color mixing mode
full color gamut matching
-
分类号
TS104.1
[轻工技术与工程—纺织工程]
-
-
题名对称循环渐变色彩设计及其色彩渐变纱纺制
被引量:3
- 2
-
-
作者
朱文硕
薛元
徐志武
于健
曾德军
-
机构
江南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
巢湖雅戈尔色纺科技有限公司
-
出处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16-124,共9页
-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JUSRP51631A)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苏政办发[2014]37号)。
-
文摘
针对传统纺纱技术无法精确调控纱线色彩分布规律纺制色彩渐变纱线的技术弊端,提出了在线调控成形纱线色彩渐变的三通道数控纺纱机制并成功纺制了色彩渐变纱。设计了三色彩纤的耦合-叠加混色模式,构建了包含全体混合子样的混合比矩阵、混合色谱矩阵及其混合色谱;基于混合比矩阵规划了行渐变、列渐变和对角渐变等3类渐变路径,并给出了对应的渐变色谱矩阵及其渐变色谱;以青、品红、黄色三基色粗纱为例,设计了三通道数控纺纱工艺并纺制了3类16种色彩渐变纱。结果表明:数字化调控纱线混合比纺制的渐变色纱,其针织物呈现出周期性自然柔和的渐变色彩;纺制的渐变色纱力学性能和外观品质与色纺纱指标接近,但仍有可提升空间。
-
关键词
对称循环渐变色
渐变色纱
混色模式
渐变模式
渐变路径
数控纺纱
-
Keywords
symmetrical periodic gradient color
gradient yarn
color mixing mode
gradient mode
gradient path
numerical control spinning
-
分类号
TS104.1
[轻工技术与工程—纺织工程]
-
-
题名基于视觉引导的电连接器接触件保持力检测系统
被引量:1
- 3
-
-
作者
韩俊文
杨昊博
周炜博
朱文硕
梁军生
-
机构
大连理工大学辽宁省微纳米技术及系统重点实验室
大连理工大学精密与特种加工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出处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56-60,共5页
-
基金
上海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YDZX20223100004005)
中国商飞创新基金(COMAC-SFGS-2019-4244)。
-
文摘
针对航空电连接器接触件保持力人工测量劳动强度大、效率低,而且会出现误检、漏检的问题,设计了一套基于视觉引导的电连接器接触件保持力检测系统。采用视觉系统对航空电连接器进行拍照,对采集到的图片进行图像滤波,阈值处理、圆形拟合、边缘检测等处理得到接触件的位置信息和编号。结合QT和OpenCV软件设计,实现了人机交互和检测结果的可视化。分别采用插针和插孔用于试验,试验结果显示接触件孔位识别坐标与真实坐标距离检测精度优于0.1 mm,编号匹配结果与实际编号一致,可以满足保持力自动化检测的需求。
-
关键词
航空电连接器
接触件
机器视觉
轮廓查找
SOBEL算子
-
Keywords
avionics connector
contact
machine vision
contour search
Sobel operator
-
分类号
TP273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
-
题名数控三通道转杯纺纱系统构建及纺纱工艺实践
被引量:1
- 4
-
-
作者
刘禹辰
朱文硕
薛元
陈国方
石焕强
-
机构
江南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
泰坦股份有限公司
-
出处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7-14,共8页
-
基金
浙江省“尖兵”“领雁”研发攻关计划项目(2022C01188)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应用基础研究资助项目(J201506)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苏政办发[2014]37号)。
-
文摘
为了加快实现转杯纺纱加工工艺柔性化、加工过程数字化、控制模式智能化的目标,介绍了自主构建和研发的数控三通道转杯纺纱系统的组成及其机械系统、驱动系统和伺服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柔性调控成纱结构参数的机制与方法;运用优选的系统运行参数与成纱工艺参数进行验证型纺纱试验;对纱线的结构、力学性能和外观质量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纤维混合比为0.3∶0.35∶0.35、牵伸倍数为1.15、卷绕罗拉与引纱罗拉的速比为1.01时,混纺纱线的强度为9.53 cN/tex、单纱断裂强力变异系数为8.76%、4 mm以上毛羽数量为17.5根/(10 m),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条干均匀性,毛羽较少,强力、单纱断裂强力变异系数和条干均匀度变异系数均达到FZ/T 12001—2015《转杯纺棉本色纱》的二级质量标准。数控三通道转杯纺纱系统不仅能对纱线结构参数进行可控性调控,还能够有效提高成纱质量。
-
关键词
数控纺纱
转杯纺
自动控制
混色纱
-
Keywords
CNC spinning
rotor spinning
automatic control
blended yarn
-
分类号
TS104.7
[轻工技术与工程—纺织工程]
TH113
[机械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