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二次检索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粒径可控纳米CeO2的微乳液法合成 被引量:28
1
作者 朱文庆 许磊 +2 位作者 马瑾 任建梅 陈亚芍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284-1290,共7页
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正丁醇/正辛烷/硝酸铈(Ce(NO3)3)水溶液(氨水)所形成的反相微乳液体系合成CeO2前驱体,利用热重(TG)和X射线衍射(XRD)分析方法确定了得到纳米CeO2的适宜焙烧温度为550℃,CeO2前驱体经550℃焙烧后得到纳米Ce... 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正丁醇/正辛烷/硝酸铈(Ce(NO3)3)水溶液(氨水)所形成的反相微乳液体系合成CeO2前驱体,利用热重(TG)和X射线衍射(XRD)分析方法确定了得到纳米CeO2的适宜焙烧温度为550℃,CeO2前驱体经550℃焙烧后得到纳米CeO2.采用XRD、透射电镜(TEM)、紫外-可见(UV-Vis)分光光度计等表征手段分别对纳米CeO2的晶形、形貌、粒径及紫外吸收性质进行了表征,该纳米CeO2粒子具有立方晶型结构,分散性较好、粒径范围为5-18nm.考察了微乳液中正辛烷与正丁醇质量比、Ce(NO3)3浓度对纳米CeO2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微乳液法,通过改变微乳液中正辛烷与正丁醇质量比、Ce(NO3)3浓度能够对纳米CeO2粒径进行有效控制;纳米CeO2的粒径均随着正辛烷与正丁醇质量比和Ce(NO3)3浓度的增大而减小.同时,对不同条件下制得的纳米CeO2的紫外吸收性质进行了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乳液法 纳米CEO2 粒径可控 合成 紫外吸收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相微乳液介质中氢氧化镧纳米棒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4
2
作者 朱文庆 张文钊 +2 位作者 苏飞飞 马瑾 许磊 《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 CAS 2010年第1期83-86,共4页
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正丁醇/正辛烷/硝酸镧(La(NO3)3)水溶液(氨水)所形成的反相微乳液介质合成了纳米氢氧化镧(La(OH)3),考察了水与CTAB的摩尔比(水核比)、La(NO3)3的浓度对纳米La(OH)3形貌和尺寸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 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正丁醇/正辛烷/硝酸镧(La(NO3)3)水溶液(氨水)所形成的反相微乳液介质合成了纳米氢氧化镧(La(OH)3),考察了水与CTAB的摩尔比(水核比)、La(NO3)3的浓度对纳米La(OH)3形貌和尺寸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方法对纳米La(OH)3的晶形、形貌、尺寸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利用反相微乳液法,成功地合成了分散性较好、不同尺寸的La(OH)3纳米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相微乳液 氢氧化镧纳米棒 合成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相微乳液介质中Nd_2(CO_3)·_38H_2O的可控合成 被引量:3
3
作者 朱文庆 邢西萍 +2 位作者 张超 袁煜昆 陈亚芍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036-1040,共5页
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正丁醇/正辛烷/硝酸钕[Nd(NO3)3]溶液(碳酸钠溶液)所组成的反相微乳液为反应介质,采用微乳液溶剂热法合成了Nd2(CO3)3·8H2O,并考察了水/核比([H2O]/[CTAB])和Nd(NO3)3的浓度对其形貌和尺寸的影响.利... 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正丁醇/正辛烷/硝酸钕[Nd(NO3)3]溶液(碳酸钠溶液)所组成的反相微乳液为反应介质,采用微乳液溶剂热法合成了Nd2(CO3)3·8H2O,并考察了水/核比([H2O]/[CTAB])和Nd(NO3)3的浓度对其形貌和尺寸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XRD)、热分析(DSC-TGA)、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对Nd2(CO3)3.8H2O的晶型、形貌及尺寸进行了表征,并提出了不同形貌Nd2(CO3)3·8H2O形成的可能机理.结果表明,随着水/核比的增大,Nd2(CO3)3.8H2O的形貌从多面体变成鱼尾状,再变成针状;随着Nd(NO3)3浓度的增大,针状Nd2(CO3)3.8H2O的尺寸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相微乳液 微乳液溶剂热法 Nd2(CO3)3·8H2O 可控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二羟基对苯二甲酸Eu(Ⅲ)配位聚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4
4
作者 朱文庆 李扬 +1 位作者 王娟 李莉 《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 CAS 2016年第2期222-227,233,共7页
以水/乙腈为溶剂,采用溶剂热法合成2,5-二羟基对苯二甲酸Eu(Ⅲ)配合物{[Eu_2(H_2-DHBDC)_3(H_2O)_4](H_2O)}n(其中H_2-DHBDC表示2,5-二羟基对苯二甲酸).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SCXRD)、红外光谱(FTIR)、元素分析(EA)、热重分析(TG)和荧光... 以水/乙腈为溶剂,采用溶剂热法合成2,5-二羟基对苯二甲酸Eu(Ⅲ)配合物{[Eu_2(H_2-DHBDC)_3(H_2O)_4](H_2O)}n(其中H_2-DHBDC表示2,5-二羟基对苯二甲酸).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SCXRD)、红外光谱(FTIR)、元素分析(EA)、热重分析(TG)和荧光分光光度法(FS)等对其晶体结构和荧光性质进行分析与表征.结果表明,该晶体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0.949 25(6)nm,b=1.029 9(7)nm,c=1.056 5(7)nm,α=98.164(10)°,β=111.352(10)°,γ=111.969(10)°,V=835.65(10)nm^3,Z=1.且9个氧原子在铕离子周围形成一个三帽三棱柱配位环境,Eu(Ⅲ)通过配体之间的连接形成了具有一定孔道的三维结构;荧光分析结果表明,配合物具有较好的荧光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5-二羟基对苯二甲酸 铕配合物 晶体结构 荧光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乳辅助溶剂热法纳米二氧化铈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3
5
作者 朱文庆 瞿芳 +2 位作者 袁煜昆 陈浩军 李卓 《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 CAS 2013年第3期406-409,共4页
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正丁醇/正辛烷/硝酸铈溶液(氨水)形成的反相微乳液体系为反应介质,并辅以溶剂热法合成纳米二氧化铈.考察了反应温度和油相与助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比对二氧化铈粉体的影响,并对制备的粉体进行X射线衍射(XRD)... 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正丁醇/正辛烷/硝酸铈溶液(氨水)形成的反相微乳液体系为反应介质,并辅以溶剂热法合成纳米二氧化铈.考察了反应温度和油相与助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比对二氧化铈粉体的影响,并对制备的粉体进行X射线衍射(XRD)以及透射电镜(TEM)表征.通过表征可知,微乳液溶剂热法可以直接制备出纳米二氧化铈颗粒,不需进行前驱体的焙烧;随着反应温度的增加,纳米二氧化铈颗粒的粒径逐渐增大;在油相与助表面活性剂质量比增大的过程中,纳米二氧化铈颗粒的分散性更好,产物聚团减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乳液 溶剂热法 纳米二氧化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钐-5-磺基水杨酸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光学性能 被引量:2
6
作者 朱文庆 李卓 +3 位作者 王金平 瞿芳 陈浩军 张瑜玲 《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 CAS 2013年第4期521-526,共6页
采用水-溶剂热法合成出钐配合物Sm(SSA)(H2O)2·H2O,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利用紫外及荧光分光光度计研究配合物的光学性能,用X-射线单晶衍射仪测定配合物的晶体结构.结果表明,晶体属于单斜晶系,空... 采用水-溶剂热法合成出钐配合物Sm(SSA)(H2O)2·H2O,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利用紫外及荧光分光光度计研究配合物的光学性能,用X-射线单晶衍射仪测定配合物的晶体结构.结果表明,晶体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n;晶胞参数a=0.888 44(16)nm,b=0.892 54(16)nm,c=1.436 6(3)nm,α=90.00°,β=100.810(2)°,γ=90.00°,Z=4,V=1.119 0(3)nm3(CCDC No.:875 346).中心金属离子Sm与周围的8个氧原子形成了四方反棱柱体的几何构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钐配合物 5-磺基水杨酸 晶体结构 光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热法镧-对苯二甲酸二元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3
7
作者 朱文庆 张超 +3 位作者 苏飞飞 王金平 邢西萍 杨敏鸽 《西安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6期876-879,共4页
利用元素分析(EA)、红外光谱(FTIR)、热分析(DSC-TGA)和扫描电镜(SEM)等分析手段对配合物的组成、尺寸和形貌进行分析与表征.采用水热法合成了树叶状的镧(La)-对苯二甲酸(1,4-bdc)二元配合物.结果表明,对苯二甲酸的羧基氧与La3+配位,树... 利用元素分析(EA)、红外光谱(FTIR)、热分析(DSC-TGA)和扫描电镜(SEM)等分析手段对配合物的组成、尺寸和形貌进行分析与表征.采用水热法合成了树叶状的镧(La)-对苯二甲酸(1,4-bdc)二元配合物.结果表明,对苯二甲酸的羧基氧与La3+配位,树叶状配合物的组成为La2(1,4-bdc)2.3H2O,树叶状叶片厚度范围约为1~3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镧配合物 对苯二甲酸 水热法 树叶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热法微/纳米Gd_2(CO_3)_3·H_2O和Gd_2O_3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2
8
作者 朱文庆 陈浩军 +2 位作者 邢西萍 瞿芳 李卓 《西安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2期187-191,共5页
采用水热法,并辅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合成微/纳米Gd2O3及其前驱体Gd2-(CO3)3·H2O.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热分析仪(TG)、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荧光分光光度计等表征手段,分别对产物的晶形、形貌、尺寸和荧光... 采用水热法,并辅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合成微/纳米Gd2O3及其前驱体Gd2-(CO3)3·H2O.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热分析仪(TG)、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荧光分光光度计等表征手段,分别对产物的晶形、形貌、尺寸和荧光性质等进行分析与表征.结果表明,利用水热法合成的Gd2O3前驱体Gd2(CO3)3·H2O在不同反应温度下分别形成细捆束状、羽毛状和树状,经煅烧后制得的微/纳米Gd2O3的形貌与其前驱体Gd2(CO3)3·H2O相一致,其荧光性随反应温度的升高而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法 Gd2(CO3)3·H2O Gd2 O3 荧光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乳液溶剂热法微/纳米草酸钐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1
9
作者 朱文庆 袁煜昆 +2 位作者 张文钊 许磊 王金平 《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 CAS 2012年第2期196-199,共4页
采用微乳液溶剂热法,在CTAB/正辛烷/正丁醇/硝酸钐水溶液(草酸钾水溶液)所形成的反相微乳液体系中,合成不同尺寸的棒状微/纳米Sm2(C2O4)3.利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Sm2(C2O4)3的形貌和尺寸进行... 采用微乳液溶剂热法,在CTAB/正辛烷/正丁醇/硝酸钐水溶液(草酸钾水溶液)所形成的反相微乳液体系中,合成不同尺寸的棒状微/纳米Sm2(C2O4)3.利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Sm2(C2O4)3的形貌和尺寸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微/纳米Sm2(C2O4)3的尺寸随着水与CTAB的摩尔比(ω)、反应时间的增大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乳液溶剂热法 微/纳米草酸钐 合成与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Eu-2,5-二羟基对苯二甲酸三维配合物的合成、结构与表征 被引量:1
10
作者 朱文庆 武耀博 +2 位作者 李扬 李莉 廖巧玲 《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 CAS 2017年第3期402-408,共7页
以2,5-二羟基对苯二甲酸为配体,Eu(Ⅲ)为中心离子,甲醇和水为溶剂,采用溶剂热法合成一双核Eu(Ⅲ)配位聚合物{[Eu_2(H_2-DHBDC)_2(C_2O_4)_2(H_2O)_3](H_2O)}_n(H_2-DHBDC=2,5-二羟基对苯二甲酸).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SCXRD)、红外光谱(FT... 以2,5-二羟基对苯二甲酸为配体,Eu(Ⅲ)为中心离子,甲醇和水为溶剂,采用溶剂热法合成一双核Eu(Ⅲ)配位聚合物{[Eu_2(H_2-DHBDC)_2(C_2O_4)_2(H_2O)_3](H_2O)}_n(H_2-DHBDC=2,5-二羟基对苯二甲酸).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SCXRD)、红外光谱(FTIR)、元素分析(EA)、热重(TG)分析等对其晶体结构和热稳定性进行表征.该晶体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其X射线单晶衍射结果表明,2个Eu(Ⅲ)离子处于不同的配位环境中,Eu(1)离子处于9配位的三帽三棱柱配位构型,而Eu(2)则处于8配位的双帽三棱柱配位构型,其双核单元通过配位模式不同的H2-DHBDC2-配体连接形成3D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5-二羟基对苯二甲酸 3D铕配合物 晶体结构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OS、LAS复配洗涤剂粘度对温度敏感性的影响
11
作者 朱文庆 樊增禄 +2 位作者 陈立成 杨敏鸽 解风霞 《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 CAS 2004年第2期136-137,共2页
采用阿累尼乌斯方程描述了AOS、LAS复配液体洗涤剂粘度与温度的变化关系.实验结果表明,随体系中AOS含量的增加,体系表观活化能的绝对值减小,体系粘度对温度的敏感性降低.
关键词 液体洗涤剂粘度 表观活化能 温度敏感性 AOS LA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钐-对苯二甲酸二元纳米配合物的合成及光学性能
12
作者 朱文庆 王金平 苏飞飞 《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 CAS 2012年第4期498-501,519,共5页
在体积比为1∶1的乙醇水溶液中,合成了钐(Sm)-对苯二甲酸(1,4-bdc)二元纳米配合物Sm(1,4-bdc)2.3H2O.利用元素分析(CHN)、红外光谱(FTIR)、热分析(DSC-TGA)、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荧光分光光度计(FS)和透射电镜(TEM)等分析手... 在体积比为1∶1的乙醇水溶液中,合成了钐(Sm)-对苯二甲酸(1,4-bdc)二元纳米配合物Sm(1,4-bdc)2.3H2O.利用元素分析(CHN)、红外光谱(FTIR)、热分析(DSC-TGA)、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荧光分光光度计(FS)和透射电镜(TEM)等分析手段对纳米配合物的组成、光学性质、形貌和粒径进行了分析与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在二元纳米配合物中,对苯二甲酸的羧基氧与Sm3+配位;此二元纳米配合物具有一定的荧光性能,形貌为球形,粒径范围3.8~68.9nm,平均粒径为26.3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钐二元配合物 对苯二甲酸 合成 光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物对无烟煤力学非均质性影响的分子动力学研究——以沁水盆地南部主要黏土矿物高岭石为例
13
作者 张彬 孙蓓蕾 +8 位作者 王德璋 康天合 马鑫 张晓雨 李立功 李昊洋 梁晓敏 朱文庆 张俊爽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896-3906,共11页
煤是由有机显微组分和矿物组成的混合物,矿物的存在会导致煤的大分子结构存在差异,使得煤的力学性质具有明显的非均质性,进而影响区块内整体的煤层气产量、压裂改造效果和成熟技术的规模化应用。以沁水盆地典型的无烟煤和高岭石矿物作... 煤是由有机显微组分和矿物组成的混合物,矿物的存在会导致煤的大分子结构存在差异,使得煤的力学性质具有明显的非均质性,进而影响区块内整体的煤层气产量、压裂改造效果和成熟技术的规模化应用。以沁水盆地典型的无烟煤和高岭石矿物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子动力学的方法定量研究高岭石及其含量对无烟煤力学性质的影响规律,分析不同矿物含量下无烟煤的分子结构和孔隙特征,从能量和有序化的角度揭示其微观机理。结果表明:①煤有机质与高岭石相互结合过程中同时存在范德华力和氢键作用,且氢键作用强度要高于范德华力,煤有机质周围出现高岭石分子的概率、相互作用强度和有序性均随着矿物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大。②无烟煤的孔隙率φ随高岭石质量分数a的增大呈线性规律(φ=−0.2293a+9.6295)降低,而无烟煤的体积模量、弹性模量和剪切模量均随高岭石质量分数的增大呈线性规律增强,泊松比随高岭石质量分数的增大呈二次多项式规律降低。③无烟煤的力学非均质程度整体上随着高岭石质量分数增加而增大,其中不同高岭石质量分数下体积模量、弹性模量和剪切模量的变异性可分为很低、低、中等、高和很高5个部分,而泊松比的变异系数均小于0.1,变异性很低。④随着高岭石质量分数的增加,煤有机质与高岭石的相互作用能呈线性规律(Einteraction=4.5585a+443.929)增大,与纯有机质相比,当高岭石质量分数达到20%时,无烟煤的键能和范德华能分别增加了63.86%和48.06%。⑤高岭石增强煤力学性质的内在原因是高岭石进入煤有机质后占据一定的孔隙空间,且与煤有机质的芳香碳骨架和不同官能团进行相互作用,高岭石质量分数越大充填煤大分子结构孔隙的程度越高,煤大分子结构的能量越大,导致煤大分子结构的孔隙率降低,有序性增大,使得力学强度和抵抗变形的能力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烟煤 高岭石 非均质性 分子动力学 沁水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配体Zn(Ⅱ)MOFs材料的构筑及光致发光性能
14
作者 朱文庆 樊盼 +2 位作者 李扬 朱玉梦 张瑾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2020年第2期159-166,共8页
以2,5-二羟基对苯二甲酸(H 4-DHBDC)和4,4′-联吡啶(4,4′-Dipyridyl)为双配体、Zn(NO 3)2 6H 2O为金属盐,在水/DMF=3∶2(体积比)的溶剂体系中,采用溶剂热法,在120℃时构筑了一种组成为[Zn 2(H 2-DHBDC)(DHBDC)0.5(4,4′-Dipyridyl)1.5]... 以2,5-二羟基对苯二甲酸(H 4-DHBDC)和4,4′-联吡啶(4,4′-Dipyridyl)为双配体、Zn(NO 3)2 6H 2O为金属盐,在水/DMF=3∶2(体积比)的溶剂体系中,采用溶剂热法,在120℃时构筑了一种组成为[Zn 2(H 2-DHBDC)(DHBDC)0.5(4,4′-Dipyridyl)1.5]n的Zn(Ⅱ)MOFs材料。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PXRD)、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A)和荧光分光光度法(FS)等,对其晶体结构和性质进行了分析与表征。结果表明,Zn(Ⅱ)MOFs材料属于单斜晶系,P 2(1)/n空间群,且具有三维网状结构。热重分析和荧光分析表明,Zn(Ⅱ)MOFs材料具有良好的热力学稳定性和光致发光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配体 Zn(Ⅱ)MOFs材料 晶体结构 热稳定性 光致发光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基糖苷合成工艺的研究
15
作者 朱文庆 焦炳利 马瑾 《西安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6期746-749,共4页
以葡萄糖和正丁醇为原料合成了丁基糖苷表面活性剂.研究了催化剂、剂糖比、醇糖比和反应温度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对甲苯磺酸与硫酸的摩尔比为3∶1的混酸作催化剂时,最佳反应条件是剂糖摩尔比为0.008∶1,醇糖摩尔比为6∶1,反应温度... 以葡萄糖和正丁醇为原料合成了丁基糖苷表面活性剂.研究了催化剂、剂糖比、醇糖比和反应温度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对甲苯磺酸与硫酸的摩尔比为3∶1的混酸作催化剂时,最佳反应条件是剂糖摩尔比为0.008∶1,醇糖摩尔比为6∶1,反应温度为1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基糖苷 表面活性剂 合成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乳液溶剂热法微/纳米La_2O_3的可控合成
16
作者 朱文庆 苟宝成 +2 位作者 李莉 樊盼 师兰婷 《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 CAS 2019年第1期82-87,共6页
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碳酸铵、六水合硝酸镧、正辛烷和正丁醇为原料,采用微乳液溶剂热法合成了针状微/纳米La_2O_3及其前驱体LaOHCO_3。利用XRD、TG-DTG、FT-IR表征手段测试和分析前驱体,并确定了前驱体为LaOHCO_3,适宜的焙... 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碳酸铵、六水合硝酸镧、正辛烷和正丁醇为原料,采用微乳液溶剂热法合成了针状微/纳米La_2O_3及其前驱体LaOHCO_3。利用XRD、TG-DTG、FT-IR表征手段测试和分析前驱体,并确定了前驱体为LaOHCO_3,适宜的焙烧温度为900℃;利用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技术对产物进行了晶型结构,形貌和尺寸的表征。研究了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产物形貌和尺寸的影响,提出了微/纳米La_2O_3前驱体LaOHCO_3的可能生成过程。结果表明,微/纳米La_2O_3及其前驱体LaOHCO_3分别为六方和斜方晶相结构,针状微/纳米La_2O_3的尺寸均随着反应温度升高和反应时间的延长而变的细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乳液溶剂热法 微/纳米La2O3 可控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醇对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浊点的影响 被引量:27
17
作者 郭荣 朱文庆 +2 位作者 陈宗淇 祁琳 沈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7期1104-1108,共5页
研究了醇对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浊点的影响,发现直链醇的碳原子数小于4时随着其在表面活性剂中含量的增加浊点上升;当碳原子数大于4时,则随着醇含量的增加浊点下降。醇的构型对浊点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 浊点 表面活性剂 直链醇 支链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相微乳液介质中纳米Sm2O3的制备 被引量:12
18
作者 耿寿花 朱文庆 +1 位作者 常鹏梅 陈亚芍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609-1614,共6页
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正丁醇/正辛烷/钐盐水溶液(氨水)所形成的反相微乳液体系,控制合成Sm2O3球形纳米粒子.绘制出25℃下CTAB/正丁醇/正辛烷/钐盐水溶液(氨水)体系的拟三元相图,得到了反相微乳液区.在此反相微乳区内合成了Sm2O... 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正丁醇/正辛烷/钐盐水溶液(氨水)所形成的反相微乳液体系,控制合成Sm2O3球形纳米粒子.绘制出25℃下CTAB/正丁醇/正辛烷/钐盐水溶液(氨水)体系的拟三元相图,得到了反相微乳液区.在此反相微乳区内合成了Sm2O3的前驱体,对前驱体进行热分析(TG-DSC),确定了得到纳米Sm2O3产物的适宜焙烧温度为900℃,并考察了微乳液中反应物浓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合成产物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激光粒度仪(NSA)、荧光光谱(FS)仪等分析方法对Sm2O3产物的形貌、晶形、粒径及荧光性质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25℃下利用反相微乳液法,成功地制备了粒径分布较窄、分散性良好的球形纳米Sm2O3粒子,粒径约20nm左右,且表现出较强的荧光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相微乳液 前驱体 Sm2O3纳米粒子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化物原子荧光法测定饮用水中微量砷和硒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立成 谭志海 +4 位作者 同帜 于翔 朱文庆 杨敏鸽 陈立磊 《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 CAS 2006年第1期54-57,共4页
研究了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度法测定水中微量砷和硒的条件及方法.结果表明,检出限砷为0.0315μg/L,硒为0.0326μg/L,11次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37%~0.61%;标准回收率砷为97.5%~101.2%;硒为95.9%~102.8%.... 研究了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度法测定水中微量砷和硒的条件及方法.结果表明,检出限砷为0.0315μg/L,硒为0.0326μg/L,11次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37%~0.61%;标准回收率砷为97.5%~101.2%;硒为95.9%~102.8%.方法简便、快速、灵敏,适于生活饮用水、地表水和水源水中微量砷、硒的同时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道氢化物原子荧光法 饮用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醇含量的气相色谱法测定 被引量:4
20
作者 杨敏鸽 朱文庆 +1 位作者 杨艳 陈立成 《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 CAS 2005年第2期172-174,共3页
建立了GC法测定肌醇含量的分析方法,该方法可用于肌醇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监控.其准确度平均相对误差为0.21%,精密度平均相对偏差为0.24%,方法回收率为99.93%.
关键词 肌醇 气相色谱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