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加权的对抗变分自编码器及其在工业因果效应估计中的应用
1
作者 李宗禹 强思维 +1 位作者 郭晓波 朱振峰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99-1106,共8页
反事实预测和选择偏差是因果效应估计中的重大挑战。为对潜在协变量的复杂混杂分布进行有效表征,同时增强反事实预测泛化能力,提出一种面向工业因果效应估计应用的重加权对抗变分自编码器网络(RVAENet)模型。针对混杂分布去偏问题,借鉴... 反事实预测和选择偏差是因果效应估计中的重大挑战。为对潜在协变量的复杂混杂分布进行有效表征,同时增强反事实预测泛化能力,提出一种面向工业因果效应估计应用的重加权对抗变分自编码器网络(RVAENet)模型。针对混杂分布去偏问题,借鉴域适应思想,采用对抗学习机制对由变分自编码器(VAE)获得的隐含变量进行表示学习的分布平衡;在此基础上,通过学习样本倾向性权重对样本进行重加权,进一步缩小实验组(Treatment)与对照组(Control)样本间的分布差异。实验结果表明,在工业真实场景数据集的两个场景下,所提模型的提升曲线下的面积(AUUC)比TEDVAE(Treatment Effect with Disentangled VAE)分别提升了15.02%、16.02%;在公开数据集上,所提模型的平均干预效果(ATE)和异构估计精度(PEHE)普遍取得最优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果效应估计 重加权 变分自编码器 反事实预测 选择偏差 因果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辅助水热-热分解法制备介孔氧化铝纤维 被引量:11
2
作者 朱振峰 孙洪军 +3 位作者 刘辉 杨冬 张建权 郭丽英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03-1007,共5页
以PEG(Mn=20000)为模板导向剂,尿素为沉淀剂,采用水热-热分解法制备了纳米介孔结构的氧化铝纤维,并对其吸附性能进行了研究.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热释重仪(TGA)和N2等温脱附-吸附分析,考察了介孔氧化铝... 以PEG(Mn=20000)为模板导向剂,尿素为沉淀剂,采用水热-热分解法制备了纳米介孔结构的氧化铝纤维,并对其吸附性能进行了研究.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热释重仪(TGA)和N2等温脱附-吸附分析,考察了介孔氧化铝纤维的相态、结构、形貌、比表面积和介孔特征.采用选择性催化还原(SCR)烟气脱硝装置对其吸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PEG为模板,采用简单的水热法就可得到(200~300)nm×(8~10)μm的碳酸铝铵纤维;经900℃煅烧2h得到比表面积为316m2/g、平均孔径为2.5nm的η-Al2O3介孔纤维,形貌基本不发生变化;SCR烟气脱硝测试显示,相比商品氧化铝粉末,合成的氧化铝介孔纤维有着更强的吸附性能,它的脱硝效率较之商品氧化铝粉末约提高了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铝 介孔纤维 水热-热分解合成 表面活性剂辅助 吸附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助剂一步合成巢状钨酸铋微球及其光催化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朱振峰 于红光 +2 位作者 李军奇 杜娟 王德方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09-412,416,共5页
采用微波水热法在200℃时制备了形貌均一的正交晶型的巢状微球状的Bi2WO6光催化剂。利用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透射电镜(TEM)和紫外可见光谱仪(UV-Vis)分别对巢状Bi2WO6微球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同时也考察了Bi2WO... 采用微波水热法在200℃时制备了形貌均一的正交晶型的巢状微球状的Bi2WO6光催化剂。利用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透射电镜(TEM)和紫外可见光谱仪(UV-Vis)分别对巢状Bi2WO6微球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同时也考察了Bi2WO6在可见光的照射下对罗丹明B的光催化降解效果。结果表明,在500W氙灯的照射下降解罗丹明B的过程中,巢状Bi2WO6微球表现出良好的光催化活性,这与组成它的纳米片的纳米尺寸效应、微球大的表面积、本身层状堆积结构密切相关,其纳米片堆积起来的巢状结构可以使可见光在层状微球内经过多次散射和反射,延长了可见光传输的光程,增加了可见光的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水热法 巢状Bi2WO6微球 光催化活性 罗丹明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 Bi_2WO_6/TiO_2异质结型光催化剂的制备以及增强的可见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9
4
作者 朱振峰 王玉 +2 位作者 李军奇 李广军 郭占云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2324-2328,共5页
通过浸渍法合成了3D多组分Bi2WO6/TiO2异质结型复合光催化剂,多次浸渍使TiO2粒子层层沉积到花状Bi2WO6结构的表面。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光致发光光谱(PL)以及紫外-可见漫反射(UV-Vis)吸收光谱分别对所制备的复合光... 通过浸渍法合成了3D多组分Bi2WO6/TiO2异质结型复合光催化剂,多次浸渍使TiO2粒子层层沉积到花状Bi2WO6结构的表面。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光致发光光谱(PL)以及紫外-可见漫反射(UV-Vis)吸收光谱分别对所制备的复合光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以500W氙灯为光源,罗丹明B(RhB)为降解对象,进行了光催化活性测试,考察了不同TiO2复合量对Bi2WO6光催化剂反应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异质结型Bi2WO6/TiO2复合光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明显优于纯Bi2WO6和TiO2。当复合15%(质量分数)TiO2时,所制备的复合光催化剂最有效促进电子和空穴的分离,并且光催化活性得到提高。活性提高的原因是所形成的异质结特殊的界面能够显著地降低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复合几率,并且具有较高的光吸收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渍法 花状Bi2WO6 异质结 光催化 罗丹明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的制备和应用 被引量:46
5
作者 朱振峰 程莎 董晓楠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3060-3064,3071,共6页
石墨烯因具有优良的电学、热学和机械性能,以及高透光率和超大比表面积等而备受人们关注。尤其是2004年稳定存在的石墨烯被成功地获得,更是掀起了石墨烯的研究高潮。获得低成本、大面积、高质量的石墨烯,并将其用于实际生产是研究人员... 石墨烯因具有优良的电学、热学和机械性能,以及高透光率和超大比表面积等而备受人们关注。尤其是2004年稳定存在的石墨烯被成功地获得,更是掀起了石墨烯的研究高潮。获得低成本、大面积、高质量的石墨烯,并将其用于实际生产是研究人员奋斗的目标。主要对近几年一些改进的或新的石墨烯的制备方法以及其主要的潜在应用做了综述,从中可以看到石墨烯的巨大发展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制备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水热合成SnO_2微球及其生长机理初探 被引量:10
6
作者 朱振峰 王小枫 +2 位作者 刘辉 刘佃光 王丹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203-1208,共6页
以结晶四氯化锡(SnCl4.5H2O)为原料,聚乙二醇(PEG)为模板剂,采用微波水热法制备了单分散性良好的SnO2微球。通过XRD、SEM、TEM等对产物的结构和形貌进行分析,初步研究了SnO2微球的生长机理并以罗丹明B为模拟污染物研究其光催化活性。结... 以结晶四氯化锡(SnCl4.5H2O)为原料,聚乙二醇(PEG)为模板剂,采用微波水热法制备了单分散性良好的SnO2微球。通过XRD、SEM、TEM等对产物的结构和形貌进行分析,初步研究了SnO2微球的生长机理并以罗丹明B为模拟污染物研究其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SnO2微球是由大量细小晶粒堆积而成的,微球直径约1.3μm。PEG分子在超声分散及搅拌作用下形成小球模板,后续的水热反应使生长单元在模板上不断地沉积、长大,进而形成规则SnO2微球。光催化实验表明所制备的SnO2微球具有较高的光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锡 微波水热 生长机理 光催化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模板法制备多孔陶瓷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7
作者 朱振峰 杨冬 +3 位作者 刘辉 孙洪军 张建权 郭丽英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1期50-54,共5页
生物模板法是依据生物矿化及仿生学原理,借助自然界一些生物的结构特异性或者催化活性来合成新型无机材料的一种工艺方法,尤其是在合成具有生物形态和纳米结构的多孔陶瓷领域显示出巨大的潜力。分别从生物模板的原料及制备、制备多孔陶... 生物模板法是依据生物矿化及仿生学原理,借助自然界一些生物的结构特异性或者催化活性来合成新型无机材料的一种工艺方法,尤其是在合成具有生物形态和纳米结构的多孔陶瓷领域显示出巨大的潜力。分别从生物模板的原料及制备、制备多孔陶瓷工艺和应用等3个方面,归纳和分析了近年来生物模板法制备多孔陶瓷材料的研究进展,提出了生物模板法制备多孔陶瓷工艺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该领域今后的研究和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陶瓷 生物模板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晶型BiVO_4微球的制备及其对光催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朱振峰 杜娟 +3 位作者 李军奇 张艳丽 刘佃光 于红光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916-1919,共4页
以Bi(NO3)3、NH4VO3为原料,NaOH为pH调节剂,采用微波水热法在180℃制备了BiVO4微球,分析了不同煅烧温度对晶型、形貌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了BiVO4晶型与其光催化性能的关系。采用XRD、SEM和UV-Vis吸收光谱对产品进行了分析表征,并以光催... 以Bi(NO3)3、NH4VO3为原料,NaOH为pH调节剂,采用微波水热法在180℃制备了BiVO4微球,分析了不同煅烧温度对晶型、形貌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了BiVO4晶型与其光催化性能的关系。采用XRD、SEM和UV-Vis吸收光谱对产品进行了分析表征,并以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为模型反应研究BiVO4的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所制备的BiVO4微球是四方相结构,球的直径在1~3μm之间,将其在500℃煅烧后发生晶型转变,600℃煅烧可得到纯单斜相BiVO4微球,且具有良好的可见光催化活性。而且,不同晶型的BiVO4影响亚甲基蓝的降解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水热 BIVO4 晶型 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掺杂对TiO_2晶型转变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朱振峰 张建权 +3 位作者 李军奇 杨冬 孙洪军 郭丽英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14-217,共4页
以钛酸四丁酯以及六水合硝酸铈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纯的和Ce掺杂的TiO2粉体,研究了不同掺杂量对TiO2晶形转变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Ce离子的掺杂阻碍了TiO2粒子由锐钛矿型向金红石型的转变,拓宽了锐钛矿型TiO2的使用温度范围;T... 以钛酸四丁酯以及六水合硝酸铈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纯的和Ce掺杂的TiO2粉体,研究了不同掺杂量对TiO2晶形转变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Ce离子的掺杂阻碍了TiO2粒子由锐钛矿型向金红石型的转变,拓宽了锐钛矿型TiO2的使用温度范围;TiO2晶粒的尺寸的变化是随着焙烧温度的升高逐渐长大,随掺杂量的增加逐渐减小。TiO2粉体粒子在锐钛矿型状态下,颗粒分散较为均匀,并且无明显团聚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杂 锐钛矿 金红石 晶型转变 晶粒尺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锌自组装微球的微波水热合成与影响因素 被引量:5
10
作者 朱振峰 杨冬 +3 位作者 刘辉 孙洪军 张建权 郭丽英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5-58,共4页
以Zn(NO3)2.6H2O和聚乙二醇(PEG,Mn=2000)为原料,采用微波水热法制备出了结晶性能良好的ZnO微球。利用XRD、EDS、SEM、TEM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并系统研究了微波水热过程中辐照时间、水热温度、表面活性剂和超声处理等因素对产物形貌和结... 以Zn(NO3)2.6H2O和聚乙二醇(PEG,Mn=2000)为原料,采用微波水热法制备出了结晶性能良好的ZnO微球。利用XRD、EDS、SEM、TEM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并系统研究了微波水热过程中辐照时间、水热温度、表面活性剂和超声处理等因素对产物形貌和结构的影响。实验表明,ZnO微球是由很多直径约300nm,长1μm的ZnO棒自组装而成,微球直径约为2μm,自组装结构的形成可能与PEG模板的导向作用有关。延长微波辐照时间,ZnO微球的直径有所增加,微球结构的完整性受微波水热温度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水热 ZNO 自组装 微球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单分散SnO_2微球的微波溶剂热合成 被引量:6
11
作者 朱振峰 王小枫 +1 位作者 刘辉 刘佃光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11-316,共6页
以聚乙二醇(PEG,Mn=6000)为模板剂,结晶四氯化锡(SnCl4.5H2O)和尿素为原料,采用微波溶剂热法在180℃、添加0.12 mmol PEG的条件下制备出了单分散性良好的SnO2微球.通过XRD、SEM、TEM和FT-IR等分析手段对产物进行表征,并结合光致发光... 以聚乙二醇(PEG,Mn=6000)为模板剂,结晶四氯化锡(SnCl4.5H2O)和尿素为原料,采用微波溶剂热法在180℃、添加0.12 mmol PEG的条件下制备出了单分散性良好的SnO2微球.通过XRD、SEM、TEM和FT-IR等分析手段对产物进行表征,并结合光致发光(PL)谱研究了产物的发光性能.结果表明:SnO2微球是由大量细小晶粒堆积而成的,微球直径约1.3μm.经400℃煅烧2 h后,微球表面致密光滑且直径未发生明显变化.FT-IR谱图中550 cm 1处吸收峰应为表面结构改变引起的表面振动模式.PL谱表明煅烧前SnO2微球在320~450 nm处具有宽而强的发射带,煅烧后发射带强度大幅下降,说明产物的晶格缺陷对近带边发射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锡 准单分散 聚乙二醇 微波溶剂热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辅助水热法制备碳酸铝铵纤维及其生长机理初探 被引量:7
12
作者 朱振峰 孙洪军 +1 位作者 刘辉 杨冬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0-114,119,共6页
以硝酸铝为铝源,聚乙二醇(PEG)为表面活性剂,采用水热法制备了碳酸铝铵(AACH)纤维。利用XRD、SEM、TEM、TGA以及FT-IR对产物的相态、结构、形貌进行了分析,对其生长机理进行了初步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具有单晶属性的AACH纤维直径约为500... 以硝酸铝为铝源,聚乙二醇(PEG)为表面活性剂,采用水热法制备了碳酸铝铵(AACH)纤维。利用XRD、SEM、TEM、TGA以及FT-IR对产物的相态、结构、形貌进行了分析,对其生长机理进行了初步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具有单晶属性的AACH纤维直径约为500nm,长径比为15~20,热分解过程中经历Al2O3(无定形)→γ-Al2O3→α-Al2O3+θ-Al2O3→α-Al2O3的相变过程,并释放出约56.32wt%的气体,是一种很好的阻燃剂材料。AACH纤维的生长首先是AACH纳米晶通过氢键作用沿着聚乙二醇主链定向生长形成纳米纤维,进而纳米纤维通过层层自组装以及Ostwald熟化机理形成微米级AACH纤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铝铵纤维 水热法合成 生长机理 层层自组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律排列束状勃姆石纳米线的制备 被引量:4
13
作者 朱振峰 张政阳 +2 位作者 刘辉 王小枫 杜娟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3-165,共3页
采用简单的水热法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模板剂制备束状勃姆石(γ-AlOOH)纳米线。大部分束状勃姆石纳米线都宽约800~900nm,长约2μm。利用XRD、FT-IR、SEM和TEM分别对产物的形貌、尺寸、结构进行测试。罗丹明B(RhB)的吸附试验表明产物具... 采用简单的水热法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模板剂制备束状勃姆石(γ-AlOOH)纳米线。大部分束状勃姆石纳米线都宽约800~900nm,长约2μm。利用XRD、FT-IR、SEM和TEM分别对产物的形貌、尺寸、结构进行测试。罗丹明B(RhB)的吸附试验表明产物具有很好的吸附性能。另外,加入羧甲基纤维素钠对形成束状形貌的重要性也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板剂 勃姆石 纳米线 水热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TiO_2组装微球的溶胶-微波水热合成及生长机理 被引量:3
14
作者 朱振峰 何作利 +2 位作者 李军奇 魏娜 郭丽英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639-1642,1646,共5页
采用溶胶-微波水热法使TiO2前驱体微球表面形成自组装介孔结构,得到F掺杂的介孔TiO2微球。利用SEM、TEM、XRD、XPS、PL对样品进行表征,并对其生长机理进行简要的分析。结果表明,微球的直径约为400nm,由于NaF的加入,纳米晶粒(12±0.5... 采用溶胶-微波水热法使TiO2前驱体微球表面形成自组装介孔结构,得到F掺杂的介孔TiO2微球。利用SEM、TEM、XRD、XPS、PL对样品进行表征,并对其生长机理进行简要的分析。结果表明,微球的直径约为400nm,由于NaF的加入,纳米晶粒(12±0.5)nm和介孔(约10nm)的形成使粗糙度明显增强;F的掺杂没有引起新的萤光现象,但F的掺杂能够增加TiO2微球PL光谱的强度。PL谱表明样品在396和464nm范围内有很强的蓝光发射特性,这与样品的微观结构有很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TiO2 介孔微球 自组装结构 溶胶-微波水热 光致发光(PL) 生长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水浴法制备不同花状结构ZnO粉体及其发光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朱振峰 蔺华妮 +1 位作者 陈之战 李铮铮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5,共5页
以二水合乙酸锌和尿素为原料,聚乙二醇-2000为改性剂,用氨水调节体系pH,采用水浴法在一定的工艺条件下制备了不同花状结构ZnO粉体。结果表明,添加聚乙二醇-2000时所制得的ZnO粉体呈现花状的结构,ZnO前驱体溶液中不同氨水量使得组成花状... 以二水合乙酸锌和尿素为原料,聚乙二醇-2000为改性剂,用氨水调节体系pH,采用水浴法在一定的工艺条件下制备了不同花状结构ZnO粉体。结果表明,添加聚乙二醇-2000时所制得的ZnO粉体呈现花状的结构,ZnO前驱体溶液中不同氨水量使得组成花状结构的ZnO微棒结构从六棱棒状结构向纺锤状结构转变。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不同棒状结构组成的花状ZnO其峰(002)与峰(001)的相对强度比不同。透射电子显微镜表明六棱棒状结构的ZnO粉体呈现单晶结构,而纺锤状结构的ZnO粉体倾向于多晶结构。室温光致发光谱表明不同微棒组成的花状ZnO粉体均在约380nm存在近带边发射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O 花状结构 六棱状棒 纺锤状棒 光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热法制备花状γ-AlOOH 被引量:3
16
作者 朱振峰 施洋 +2 位作者 刘辉 程莎 苏兴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18104-18106,共3页
以十八水合硫酸铝和尿素为原料,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和酒石酸钠为表面活性剂,在165℃水热条件下反应3h,制备花状γ-AlOOH结构。采用扫描电镜(SEM)、热重分析和X射线衍射(XRD)对样品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水热法可以得到长... 以十八水合硫酸铝和尿素为原料,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和酒石酸钠为表面活性剂,在165℃水热条件下反应3h,制备花状γ-AlOOH结构。采用扫描电镜(SEM)、热重分析和X射线衍射(XRD)对样品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水热法可以得到长度、厚度均匀的γ-AlOOH纳米片组装成的花状γ-AlOO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AlOOH 水热合成法 花状 制备γ-AlOOH 水热合成法 花状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O纳米球的微波水热合成及纯丙乳液改性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朱振峰 王小枫 +2 位作者 刘辉 刘俊莉 杜娟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285-2288,共4页
以六水合硝酸锌和三乙醇胺为原料,采用微波水热法快速合成出形貌规则的ZnO纳米球。利用XRD、SEM、TEM等分析手段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ZnO纳米球直径约150nm且单分散性良好;TEM分析显示ZnO纳米球是由10~20nm的晶粒堆积而成的疏松球... 以六水合硝酸锌和三乙醇胺为原料,采用微波水热法快速合成出形貌规则的ZnO纳米球。利用XRD、SEM、TEM等分析手段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ZnO纳米球直径约150nm且单分散性良好;TEM分析显示ZnO纳米球是由10~20nm的晶粒堆积而成的疏松球形结构;在较大的水热温度和水热时间范围内,所得产物均为100~200nm的颗粒。将ZnO纳米粒子改性后掺入到纯丙乳液中形成复合乳液,其涂膜的抗张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均有较大提高,涂膜浸泡48h后的吸水率也降低约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O 纳米球 微波水热法 三乙醇胺 纯丙乳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铝微纳结构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8
作者 朱振峰 孙洪军 +3 位作者 刘辉 杨冬 张建权 郭丽英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5期19-23,共5页
氧化铝微纳结构材料由于具有特殊的形貌、高比表面积、高介电常数、高的热和化学稳定性等特性,以及可以作为构筑单元,采用自下而上的方法合成各种超级结构材料,从而使其在吸收剂、催化剂载体、陶瓷材料、耐磨材料和新结构材料合成等诸... 氧化铝微纳结构材料由于具有特殊的形貌、高比表面积、高介电常数、高的热和化学稳定性等特性,以及可以作为构筑单元,采用自下而上的方法合成各种超级结构材料,从而使其在吸收剂、催化剂载体、陶瓷材料、耐磨材料和新结构材料合成等诸多领域得到重要应用,已成为当前纳米材料科学领域的前沿和热点。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的最新研究进展对氧化铝微纳结构材料的制备方法、表征和物性研究等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发展趋势和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铝 微纳结构 制备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尺度的增强ViBe背景建模 被引量:6
19
作者 朱振峰 赤诚 赵耀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6,共6页
提出一种基于多尺度的增强ViBe背景建模方法 mViBe.通过多尺度模型,将像素点的颜色信息与其空间位置信息相结合并通过多尺度判别,有效地降低对背景像素的误判.利用基于多重先验概率对多尺度模型进行层次化更新,提高了在多模态背景、摄... 提出一种基于多尺度的增强ViBe背景建模方法 mViBe.通过多尺度模型,将像素点的颜色信息与其空间位置信息相结合并通过多尺度判别,有效地降低对背景像素的误判.利用基于多重先验概率对多尺度模型进行层次化更新,提高了在多模态背景、摄像头抖动及光照变化等复杂场景条件下背景模型的鲁棒性.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mViBe算法相比ViBe算法及其他代表性算法具有更优的检测性能,同时保持很好的实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视觉 目标检测 背景建模 视觉背景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乳液法制备无定形纳米二氧化硅 被引量:12
20
作者 朱振峰 李晖 朱敏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4-16,共3页
采用Triton X-100/正己醇/环己烷/氨水体系配制反相微乳液,在碱性条件下正硅酸乙酯在反相微乳液中发生受控水解,合成了具有无定形结构的球形二氧化硅纳米粒子。通过红外光谱(FT-IR)、X衍射(XRD)、透射电镜(TEM)分别对样品的... 采用Triton X-100/正己醇/环己烷/氨水体系配制反相微乳液,在碱性条件下正硅酸乙酯在反相微乳液中发生受控水解,合成了具有无定形结构的球形二氧化硅纳米粒子。通过红外光谱(FT-IR)、X衍射(XRD)、透射电镜(TEM)分别对样品的结构及形貌尺寸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改变表面活性剂加入量可以得到不同粒径(50~110nm)、不同粒度分布及不同分散程度的球形二氧化硅纳米粒子。随着表面活性剂在微乳液中体积分数的增大,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的粒径先减小后增大,团聚程度也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当表面活性剂在微乳液体系中的体积分数为20%时,所合成的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粒径最小(50nm),粒度均匀且呈现出良好的分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乳液 纳米粒子 二氧化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