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AAV_2VEGF_(165)与rAAV_2ANG-1联合转染促猪缺血心肌血管生成的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朱成楚 陈仕林 +8 位作者 刘玉清 唐礼江 林仙方 包卫光 马德华 朱广球 周文娟 周仪林 杜丛文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10-617,共8页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165)及血管生成素(ANG-1),对猪慢性缺血心肌中血管生成效应及心功能改善的影响。方法:完全腔镜下放置血管缩窄环于小型猪左冠状动脉回旋支(LCX),建立慢性心肌缺血模型。6周后行心电图、冠状...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165)及血管生成素(ANG-1),对猪慢性缺血心肌中血管生成效应及心功能改善的影响。方法:完全腔镜下放置血管缩窄环于小型猪左冠状动脉回旋支(LCX),建立慢性心肌缺血模型。6周后行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和心脏超声检查,确认LCX闭塞或相应心肌的缺血。16只动物随机均分为:单纯注射转染VEGF165组(组Ⅰ,n=4)、单纯注射转染ANG-1组(组Ⅱ,n=4)、联合注射转染VEGF165与ANG-1组(组Ⅲ,n=4)和注射磷酸盐缓冲液PBS对照组(组Ⅳ,n=4)。各组在胸腔镜下,心肌内直接注射rAAV2ANG-1、rAAV2VEGF165,剂量为5×1011vg(virus/genome)。治疗后,不同时间点ELISA检测VEGF165和ANG-1蛋白的分泌,冠状动脉造影观察侧枝循环形成的情况,行心脏超声检查观察左心室功能变化。3个月后取注射部位心肌,用Western blot检测VEGF165和ANG-1蛋白的表达情况,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心肌毛细血管密度与微小动脉生成情况。结果:放置血管缩窄环后6周,所有动物均出现LCX完全/次全闭塞,或LCX支配区域的心肌缺血。Ⅰ、Ⅲ两组猪体内的VEGF165蛋白分泌水平从基因转染后第7天开始上升,并于第14天达到高峰,随后逐渐下降,尤以Ⅰ组分泌水平为高;其它两组各时间点及组间的VEGF165蛋白分泌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样,Ⅱ、Ⅲ两组猪体内的ANG-1蛋白分泌水平的变化与VEGF165蛋白分泌水平类似,尤以Ⅱ组分泌水平为高(P<0.01);其它两组各时间点及组间的ANG-1蛋白分泌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Ⅲ中VEGF165与ANG-1蛋白水平变化同步。Western blot检测显示,基因治疗后3个月,组ⅢVEGF165、ANG-1蛋白水平都显著高于组Ⅳ(P<0.01),组Ⅲ与组Ⅰ间VEGF165蛋白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组Ⅲ与组Ⅱ间ANG-1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因治疗3个月后,组Ⅲ左心室室腔缩小,心肌收缩力增强,LCX及其分支较基因转染前增粗、迂回,左回旋支发出侧支,左回旋支远端重新有造影剂充填。组Ⅰ、Ⅱ则有不同程度心肌收缩力增强,充盈改善,但均较组Ⅲ改善幅度小,回旋支见少许造影剂充填,但较组Ⅲ明显少,组Ⅳ处理前后无明显改变。超声检查显示,模型建立术后6周,左心室下壁及后壁变薄,局部运动减弱、不协调,收缩异常;基因转染后1个月、3个月,组Ⅰ、组Ⅱ、组Ⅲ心功能都较转染前有明显改善,组Ⅳ无明显变化;组Ⅲ的EF与FS改善程度要明显好于其他各组。CD34免疫组化染色评价血管密度,组Ⅲ缺血区血管计数高于组Ⅰ、组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Ⅳ的心肌内毛细血管数目很少。应用α-SMA免疫组化染色评价小动脉形成,结果提示,基因转染3个月后组Ⅳ心肌中小动脉密度最低,其余各组心肌中均有较多的小动脉新生,尤以组Ⅲ最为显著。结论:完全腔镜下放置血管缩窄环及完成心肌内注射切实可行,在胸腔镜下建立的小型猪慢性心肌缺血模型中,心肌内注射rAAV2VEGF165、rAAV2ANG-1可以有效地转染小型猪心肌组织,外源基因长期稳定表达,同时ANG-1能协同VEGF165作用,从而显著地提高其促进缺血心肌毛细血管和小动脉生成,促进有效侧枝循环形成并改善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病理学 血管生成素1/遗传学 慢性心肌缺血 腺相关病毒 血管形成素-1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类/遗传学 血管新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G-1基因重组腺相关病毒获取及转染猪骨髓干细胞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朱成楚 陈仕林 +2 位作者 刘玉清 唐礼江 包卫光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70-376,共7页
目的:构建携带血管形成素-1(ANG-1)基因腺相关病毒(AAV)载体,通过病毒包装和纯化及滴定,获得高纯度高感染性的病毒液,并转染到乳猪骨髓干细胞中,获得有效表达,为进行血管再生的基因治疗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PCR技术,获取目的基因ANG... 目的:构建携带血管形成素-1(ANG-1)基因腺相关病毒(AAV)载体,通过病毒包装和纯化及滴定,获得高纯度高感染性的病毒液,并转染到乳猪骨髓干细胞中,获得有效表达,为进行血管再生的基因治疗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PCR技术,获取目的基因ANG-1,通过重组DNA技术得到ANG-1与pUC119的重组质粒,采用Sal和Bgl双酶将pUC119中的目的基因ANG-1基因片断切出,再克隆到质粒pSNAV2.0中。用Lipofectamine将pSNAV ANG-1质粒转染293细胞后,用G418选择培养获得293/AAV2ANG-1细胞株,产生了有传染性的病毒颗粒,纯化并进行病毒DNA颗粒滴度测定。分别将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2GFP)及rAAV2ANG-1感染猪骨髓干细胞,并对转染效率及转染后表达情况进行初步研究。结果:测序证实ANG-1与GenBank提供的原始序列完全一致。重组载体经酶切鉴定与PCR筛选证实重组质粒和预期结果完全一致,在新的重组质粒中,ANG-1有一套CMV启动子和PolyA终止子系统。293细胞包装病毒效果良好,携带ANG-1的感染性AAV滴度为9×1011v.g/ml,用Western杂交法检测显示猪骨髓干细胞中表达ANG-1。1×106v.g/ml rAAV2GFP感染CD34阳性细胞48h后55%左右的细胞有明显的荧光。结论:ANG-1基因AAV构建成功,并能在骨髓干细胞中有效表达,为严重缺血性疾病基因治疗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生成素1/代谢 腺病毒科/遗传学 骨髓祖代细胞/代谢 重组 遗传 转染 腺相关病毒载体 骨髓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食管癌 被引量:58
3
作者 陈保富 朱成楚 +5 位作者 马德华 叶加洪 王春国 吴春雷 林江 叶中瑞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9年第8期707-708,711,共3页
目的探讨胸、腹腔镜联合下食管癌根治术技术上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对23例食管癌行电视胸腔镜联合腹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先左侧卧位行胸腔镜胸段食管的游离及淋巴结清扫;胸部手术完成后改平卧膀胱截石位行腹腔镜胃的游离及淋巴结清扫... 目的探讨胸、腹腔镜联合下食管癌根治术技术上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对23例食管癌行电视胸腔镜联合腹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先左侧卧位行胸腔镜胸段食管的游离及淋巴结清扫;胸部手术完成后改平卧膀胱截石位行腹腔镜胃的游离及淋巴结清扫;胃游离后剑突下小切口完成管状胃的制作,再将管状胃从食管床拉至颈部与颈段食管间断吻合。结果中转开腹1例,无中转开胸。总手术时间:240~330min,平均270min;腹腔镜手术时间38~90min,平均65min;胸腔镜手术时间50~100min,平均70min。术中无大出血,总出血量100~300ml,平均225ml,其中腹腔出血10~50ml,平均20.4ml。共清扫纵隔淋巴结225枚,平均每例9.8枚;清扫胃左动脉旁、贲门左右淋巴结65枚,平均每例2.8枚。术后住院8~12d,平均9.2d。住院期间病人无死亡。术后并发症:肺部感染3例,颈部吻合口漏1例(术后第8天),乳糜胸1例(开胸行乳糜管结扎后治愈),声音嘶哑3例。23例随访1~11个月,平均7.7月,死亡1例,1例纵隔淋巴结广泛转移。结论胸、腹腔镜联合、颈部吻合的食管癌切除技术上是可行的,并且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手术 胸腔镜 腹腔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发性气胸胸腔镜术后复发的原因及预防 被引量:7
4
作者 叶敏华 郭剑波 +3 位作者 马德华 朱成楚 陈保富 叶中瑞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8年第9期860-861,共2页
电视胸腔镜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好,住院时间短,目前已经成为治疗白发性气胸的首选方法。而术后气胸复发为其主要的并发症之一。2001年6月~2006年6月,我院胸腔镜治疗白发性气胸且术后随访时间〉12个月836例,其中18例复发,现分析... 电视胸腔镜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好,住院时间短,目前已经成为治疗白发性气胸的首选方法。而术后气胸复发为其主要的并发症之一。2001年6月~2006年6月,我院胸腔镜治疗白发性气胸且术后随访时间〉12个月836例,其中18例复发,现分析复发的原因以及预防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气胸 电视胸腔镜 术后复发 预防 白发性气胸 胸腔镜治疗 住院时间 随访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视胸腔镜术对胸腔积液的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8
5
作者 叶中瑞 叶加洪 +1 位作者 朱成楚 郭剑波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1998年第5期59-60,共2页
对30例原因不明的胸腔积液患者,应用电视胸腔镜术进行诊断和治疗。经VATS检查,全部病例得到确诊。应用滑石粉、顺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及顽固性胸腔积液,疗效好。3个月以内伴有纤维膜形成,予以剥脱,损伤小,肺膨胀良好。故认... 对30例原因不明的胸腔积液患者,应用电视胸腔镜术进行诊断和治疗。经VATS检查,全部病例得到确诊。应用滑石粉、顺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及顽固性胸腔积液,疗效好。3个月以内伴有纤维膜形成,予以剥脱,损伤小,肺膨胀良好。故认为该法对胸腔积液的诊治具有准确、高效、损伤小的特点,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胸腔镜 胸腔积液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手术消化道不同重建径路术后疗效的比较 被引量:10
6
作者 孔敏 陈保富 +4 位作者 朱成楚 马德华 王春国 张波 叶加洪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1年第12期1082-1085,共4页
目的探讨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手术消化道不同重建径路术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2月~2010年12月我院125例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手术的临床资料,其中94例经食管床径路(食管床组)、31例经胸骨后径路(胸骨后组)重建消化道,比较2... 目的探讨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手术消化道不同重建径路术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2月~2010年12月我院125例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手术的临床资料,其中94例经食管床径路(食管床组)、31例经胸骨后径路(胸骨后组)重建消化道,比较2组术中、术后情况。结果 2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别(P>0.05)。2组围术期无死亡病例。食管床组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低于胸骨后组,但无统计学差异(4.3%vs.16.1%,χ2=3.302,P=0.069),术后第1天胃肠减压液量明显多于胸骨后组[(306.0±151.7)ml vs.(118.6±76.9)ml,t=6.591,P=0.000],术后第1天胸引流液量明显少于胸骨后组[(306.4±195.7)ml vs.(419.0±257.6)ml,t=-2.559,P=0.012]。2组术后肺部感染、心房纤颤、胸腔积液等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手术消化道不同重建径路术后疗效差异不大,应综合病人个体化选择消化道重建径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 腹腔镜 胸胃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食管平滑肌瘤 被引量:6
7
作者 叶中瑞 朱成楚 +4 位作者 叶加洪 叶敏华 金将 吴春雷 王征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4-104,106,共2页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在食管平滑肌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2月~2007年4月10例食管平滑肌瘤应用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10例中1例因胸腔镜下无法定位中转开胸,1例术中食管粘膜穿孔予以修补,其余经过...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在食管平滑肌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2月~2007年4月10例食管平滑肌瘤应用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10例中1例因胸腔镜下无法定位中转开胸,1例术中食管粘膜穿孔予以修补,其余经过顺利,术后恢复较好,无手术死亡。结论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食管平滑肌瘤符合小手术、小切口的要求,为首选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胸腔镜手术 食管平滑肌瘤 微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视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术 被引量:25
8
作者 叶中瑞 朱成楚 +1 位作者 叶加洪 郭剑波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5年第8期609-610,共2页
目的探讨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术适应证. 方法 1997年7月~2003年7月,对75例食管癌胸腔镜下经右胸游离食管、肿瘤,清扫淋巴结,经上腹切口游离胃,并经胸骨后上提,行左颈食管胃吻合. 结果中转开胸3例,2例因肿瘤侵及肺门及心血后壁无法分离而... 目的探讨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术适应证. 方法 1997年7月~2003年7月,对75例食管癌胸腔镜下经右胸游离食管、肿瘤,清扫淋巴结,经上腹切口游离胃,并经胸骨后上提,行左颈食管胃吻合. 结果中转开胸3例,2例因肿瘤侵及肺门及心血后壁无法分离而中转开胸,1例因奇静脉出血而中转开胸.手术时间160~220 min,胸部操作时间60~90 min ,术后出血300~400 ml,无手术死亡.术后出现胃扭转1例,吻合口漏2例,吻合口狭窄1例,乳糜胸1例.60例随访3个月~7年,平均4年,2例锁骨上淋巴结转移,1例腹腔淋巴结转移,1年生存率85.0%(51/60),3年生存率40.0%(31/60),5年生存率40.0%(24/60). 结论胸腔镜食管癌切除可行,适用于Ⅰ、Ⅱ期非外侵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电视胸腔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视胸腔镜治疗急性脓胸28例 被引量:5
9
作者 郭剑波 朱成楚 +1 位作者 叶加洪 叶中瑞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105-1106,共2页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处理急性脓胸的方法与效果。方法应用电视胸腔镜对28例急性脓胸进行清除加冲洗引流术。结果28例均治愈。无手术和麻醉并发症,术后持续漏气>3d1例,3例因剥离面出血作相应输血。术后平均拔管时间为7d。结论电视...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处理急性脓胸的方法与效果。方法应用电视胸腔镜对28例急性脓胸进行清除加冲洗引流术。结果28例均治愈。无手术和麻醉并发症,术后持续漏气>3d1例,3例因剥离面出血作相应输血。术后平均拔管时间为7d。结论电视胸腔镜治疗急性脓胸创伤小,恢复快,治疗彻底,不需使用高价手术消耗品,医疗费用低,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胸腔镜手术 急性脓胸 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镜辅助肺叶切除术 被引量:3
10
作者 叶中瑞 叶加洪 +4 位作者 马德华 金将 叶敏华 陈保富 朱成楚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9年第7期667-668,共2页
关键词 肺叶切除术 胸腔镜辅助 电视胸腔镜手术 SURGERY 微创外科技术 手术技巧 手术器械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前纵隔小结节32例 被引量:10
11
作者 叶敏华 陈保富 +1 位作者 叶中瑞 朱成楚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9年第7期638-639,共2页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前纵隔小结节的可行性。方法前倾45°侧卧位,采用30°胸腔镜。观察孔位于患侧腋中线第5或第6肋间。分别取锁骨中线第2或第3肋间、腋前线第5肋间做操作孔。直接切除结节;如果结节隐蔽,将全部胸腺连同...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前纵隔小结节的可行性。方法前倾45°侧卧位,采用30°胸腔镜。观察孔位于患侧腋中线第5或第6肋间。分别取锁骨中线第2或第3肋间、腋前线第5肋间做操作孔。直接切除结节;如果结节隐蔽,将全部胸腺连同前纵隔脂肪一并切除。结果32例均在胸腔镜下完成结节切除,3例术中因出血辅助小切口进胸止血。术后病理诊断:胸腺瘤14例,胸腺增生3例,胸腺囊肿5例,支气管囊肿3例,心包囊肿2例,神经鞘瘤2例,淋巴结2例,血管瘤1例,术前后病理诊断符合率68.8%(22/32)。术后并发症2例,包括1例心包积液,1例肺部感染,均经对症治疗后痊愈出院。28例随访1~5年,其中<2年6例,2~5年22例,均无局部复发。结论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前纵隔小结节具有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外观效果好、诊断明确等优势,非常适合年轻和肺功能低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胸腔镜手术 前纵膈结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视胸腔镜对不明原因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
12
作者 叶中瑞 朱成楚 +4 位作者 叶加洪 郭剑波 陈保富 叶敏华 马德华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6年第11期852-852,共1页
1996年7月-2004年12月,我院对146例胸腔积液经胸部X线片、CT检查、胸水常规、胸水找脱落细胞、胸水细菌培养、胸水找结核菌、胸膜活检等手段不能明确原因,电视胸腔镜下进行胸膜活检。146例均确诊,恶性病度64例,其中恶性胸膜皮间瘤1... 1996年7月-2004年12月,我院对146例胸腔积液经胸部X线片、CT检查、胸水常规、胸水找脱落细胞、胸水细菌培养、胸水找结核菌、胸膜活检等手段不能明确原因,电视胸腔镜下进行胸膜活检。146例均确诊,恶性病度64例,其中恶性胸膜皮间瘤13例,肺癌胸膜转移35例,乳腺癌胸膜转移16例;良性病变82例,其中胸膜结核59例,乙型肝炎发展为肝硬化导致胸液腔积19例,乳糜胸4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胸腔镜 胸腔积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二尖瓣置换术与胸骨正中切口手术比较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征 陈保富 +2 位作者 朱成楚 叶敏华 马德华 《浙江临床医学》 2015年第5期697-699,共3页
目的探讨右胸小切口二尖瓣置换术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胸骨正中切口二尖瓣置换术(传统手术组)和45例右胸小切口二尖瓣置换术(微创手术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近期并发症及转归情况。结果两组术后并发... 目的探讨右胸小切口二尖瓣置换术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胸骨正中切口二尖瓣置换术(传统手术组)和45例右胸小切口二尖瓣置换术(微创手术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近期并发症及转归情况。结果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较传统组长(P〈0.05),而术后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较传统组短(P〈0.05),术后引流量、用血量微创组较传统组少(P〈0.05)。在抗凝过度、三尖瓣关闭不全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心功能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胸小切口瓣膜手术安全、有效,创伤小、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 外科手术 微创 右胸小切口 胸骨正中切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视胸腔镜手术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叶中瑞 朱成楚 +1 位作者 叶加洪 郭剑波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2003年第8期3-4,共2页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 (VATS)在胸部疾病诊治中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VATS必要时VAMT技术共完成 1 1 0 0例 2 0余种病种的胸外科手术。结果 :治愈 1 0 98例 ,死亡 2例。中转开胸 32例。术后并发症 72例 ,主要为漏气 ,35例。结论
关键词 胸部疾病 电视胸腔镜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六西格玛方法缩短医院平均住院日 被引量:6
15
作者 杜于茜 朱成楚 +5 位作者 梁军波 罗文达 季文斌 叶敏华 陈保富 陈媛 《中国医院院长》 2006年第16期45-47,共3页
六西格玛是一套旨在持续改进组织业务流程、实行客户满意的管理方法。它通过对现有业务过程采取定义、测量、分析、改进和控制等手段(简称为 DMAIC 流程),以期消除业务过程中的缺陷,从而提高组织的业务流程,增强组织的效率和效益。作为... 六西格玛是一套旨在持续改进组织业务流程、实行客户满意的管理方法。它通过对现有业务过程采取定义、测量、分析、改进和控制等手段(简称为 DMAIC 流程),以期消除业务过程中的缺陷,从而提高组织的业务流程,增强组织的效率和效益。作为一种持续改进的系统化方法和组织发展的长期战略,六西格玛的实行阻力通常来自于组织与人的变革压力。顺利推行需要的是高层领导者的决心和支持,同时还有赖于激励机制和组织文化的支撑。这一自上而下推行的鲜明特点将其同自下而上的 TQM 方法区别开来。本期的一组文章是台州医院导入六西格玛的遭遇与体会,以供有心者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平均住院日 六西格玛方法 医疗系统 导入 组织文化 业务流程 缩短 持续改进 激励机制 台州医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视胸腔镜手术诊治255例不明原因胸腔积液 被引量:1
16
作者 郭剑波 朱成楚 +1 位作者 叶敏华 马德华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7年第5期423-423,425,共2页
目的探讨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ideo 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对胸腔积液的诊治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995年3月~2005年12月255例不明原因胸腔积液经电视胸腔镜手术的临床资料。均经双腔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麻,健肺单肺通气。... 目的探讨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ideo 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对胸腔积液的诊治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995年3月~2005年12月255例不明原因胸腔积液经电视胸腔镜手术的临床资料。均经双腔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麻,健肺单肺通气。对包裹形成者先做包裹分离,然后吸尽胸腔积液,再探查有无胸膜结节及肺部结节或肿块,对可疑病灶多点取材做冰冻切片活检。肺复张不完全者,进行纤维板剥脱术。根据病理结果采取胸腔冲洗、胸膜固定及胸腔内化疗等处理方法。结果255例均经术中冰冻病理检查确诊,其中57例恶性,153例结核性,45例炎性。全组无术中并发症。手术时间60~140min,平均97min。出血量100~850ml,平均226ml。术后222例肺膨胀完全,33例因肿瘤压迫肺膨胀不完全。恶性胸腔积液患者术后随访存活者14例,存活时间12~20个月,平均16.8个月,其余43例在6~12个月内死亡。结核性胸腔积液者142例随访2年,2例在术后1年左右复发,经胸穿治疗好转。炎性胸腔积液41例随访1年无复发。结论电视胸腔镜在胸腔积液的处理中具有快速、安全、微创、准确诊断等优点,是有效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积液 电视胸腔镜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
17
作者 叶中瑞 叶加洪 +1 位作者 朱成楚 郭剑波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1999年第3期70-70,72,共2页
1995年7月~1998年7月,我们共行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治疗自发性气胸90例,收到较好的近期治疗效果。现将治疗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90例,男75例,女15例。年龄9~77岁,平均40岁。左侧自发性气... 1995年7月~1998年7月,我们共行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治疗自发性气胸90例,收到较好的近期治疗效果。现将治疗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90例,男75例,女15例。年龄9~77岁,平均40岁。左侧自发性气胸40例,右侧45例,双侧5例。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胸腔镜 自发性气胸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视胸腔镜在老年胸腔积液诊治中的应用
18
作者 马德华 叶敏华 +3 位作者 陈保富 叶中瑞 郭剑波 朱成楚 《浙江临床医学》 2007年第4期487-487,共1页
关键词 电视胸腔镜手术 胸腔积液 老年患者 诊治 临床诊断 疾病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部微创手术切除后纵隔哑铃形神经源性肿瘤24例
19
作者 孔敏 陈保富 +3 位作者 朱成楚 马德华 王春国 叶加洪 《中国卫生产业》 2011年第12X期133-133,共1页
目的探讨后纵隔哑铃形神经源性肿瘤的手术入路选择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3月至2011年3月24例后纵隔哑铃形神经源性肿瘤临床资料及手术方法,24例均采用先经后正中切口入路切除肿瘤椎管内部分,后采用胸部微创方式切除肿瘤... 目的探讨后纵隔哑铃形神经源性肿瘤的手术入路选择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3月至2011年3月24例后纵隔哑铃形神经源性肿瘤临床资料及手术方法,24例均采用先经后正中切口入路切除肿瘤椎管内部分,后采用胸部微创方式切除肿瘤后纵隔部分:其中16例为经电视胸腔镜(VATS)切除,4例经胸内小切口入路、4例经胸部小切口胸膜外途径。结果全部I期完整切除肿瘤,无手术并发症发生,术后病理神经纤维瘤7例,神经鞘瘤17例,术后症状缓解,随访肿瘤无复发。结论后纵隔哑铃形神经源性肿瘤诊断及治疗具有特殊性,手术方案应根据肿瘤位置、大小、范围个性化设计。经胸部微创联合后正中切口入路为较理想手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纵隔 哑铃形肿瘤 神经源性肿瘤 外科治疗 胸部微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