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枳椇子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1
作者 姬爱熙 李姝琪 +4 位作者 朱慧越 朱慧超 栾彦路 刘卓尔 刘永刚 《中国现代中药》 2025年第3期575-585,共11页
枳椇子为鼠李科植物枳椇的成熟种子,是我国传统的药食同源资源,也是我国经典名方中的解酒中药。枳椇子化学成分种类丰富,含有脂肪酸、黄酮、萜、苯丙素和生物碱等多类成分,并具有解酒、保肝、抗肿瘤等药理活性,在保健食品、医药等领域... 枳椇子为鼠李科植物枳椇的成熟种子,是我国传统的药食同源资源,也是我国经典名方中的解酒中药。枳椇子化学成分种类丰富,含有脂肪酸、黄酮、萜、苯丙素和生物碱等多类成分,并具有解酒、保肝、抗肿瘤等药理活性,在保健食品、医药等领域具有广泛的研究价值。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枳椇子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展望了枳椇子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以期为其深入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枳椇子 化学成分 药理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菌合成细菌素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王刚 朱慧越 +3 位作者 俞赟霞 赵建新 张灏 陈卫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264-271,共8页
细菌素是一类由细菌核糖体合成的抗菌肽,目前是食品、医药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研究热点。乳酸菌在食品中的应用由来已久,通常被认为是一种安全的微生物,并且有助于促进肠道健康,因此其合成的细菌素具有很大的实际应用潜力。近年来人们对肠... 细菌素是一类由细菌核糖体合成的抗菌肽,目前是食品、医药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研究热点。乳酸菌在食品中的应用由来已久,通常被认为是一种安全的微生物,并且有助于促进肠道健康,因此其合成的细菌素具有很大的实际应用潜力。近年来人们对肠道菌群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同时随着乳酸菌的广泛应用及对其益生机制的不断探究,关于乳酸菌合成的细菌素对肠道菌群影响的研究显得意义重大。该文基于相关研究进展,阐述了乳酸菌合成的细菌素的分类、特点、应用及其对肠道菌群的影响,以期为功能性乳酸菌及乳酸菌细菌素的开发利用提供基础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细菌素 肠道菌群 分类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链脂肪酸-酰化淀粉对小鼠抑郁样行为的缓解及机制 被引量:7
3
作者 朱慧越 邹仁英 +4 位作者 许梦舒 王琳琳 田培郡 陈卫 王刚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6-33,共8页
大量研究证实“微生物-肠-脑轴”在抑郁症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而肠道微生物产生的短链脂肪酸(short chain fatty acids,SCFAs),更是参与神经调控作用的关键分子。该研究首次采用SCFA-酰化淀粉在大肠定点释放5类短链脂肪酸,探究其... 大量研究证实“微生物-肠-脑轴”在抑郁症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而肠道微生物产生的短链脂肪酸(short chain fatty acids,SCFAs),更是参与神经调控作用的关键分子。该研究首次采用SCFA-酰化淀粉在大肠定点释放5类短链脂肪酸,探究其对慢性应激诱导的抑郁症状的缓解及机制。以雄性C57BL/6 J小鼠为研究对象,通过为期5周的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构建抑郁小鼠模型,通过旷场实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对小鼠的抑郁样行为进行评价。同时对小鼠应激激素、神经递质水平及相关酶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乙酸、异丁酸和丁酸能在不同程度上减轻小鼠抑郁样行为,其可能机制与SCFAs修复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反馈调节障碍、恢复5-羟色胺的正常代谢相关。该研究为抑郁症的营养干预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 短链脂肪酸 酰化淀粉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 axis HPA轴) 5-羟色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鼠李糖乳杆菌FZJTZ46L6通过影响肠道内短链脂肪酸的水平缓解小鼠由葡聚糖硫酸钠导致的结肠炎 被引量:7
4
作者 郑雨星 朱慧越 +6 位作者 焦婷 杨树荣 刘倩 王刚 赵建新 张灏 陈卫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44-52,共9页
该文通过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诱导的结肠炎小鼠模型,评价2株鼠李糖乳杆菌对小鼠结肠炎的缓解效果并探究其作用机制。结果显示,鼠李糖乳杆菌FZJTZ46L6对DSS引起的小鼠结肠炎具有显著的缓解作用,且效果优于FNMGEL5-1... 该文通过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诱导的结肠炎小鼠模型,评价2株鼠李糖乳杆菌对小鼠结肠炎的缓解效果并探究其作用机制。结果显示,鼠李糖乳杆菌FZJTZ46L6对DSS引起的小鼠结肠炎具有显著的缓解作用,且效果优于FNMGEL5-1。FZJTZ46L6能够显著缓解DSS引起的小鼠体重下降,改善粪便性状和便血情况,且显著改善结肠黏膜损伤和炎症产生。而FNMGEL5-1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DSS引起的疾病症状,但是对于结肠炎症浸润和病理损伤没有改善作用。与模型组相比,鼠李糖乳杆菌FZJTZ46L6干预后显著提高结肠紧密连接相关蛋白基因转录水平,降低促炎因子TNF-α、IL-1β、IL-6和IFN-γ含量,显著增加小鼠粪便中短链脂肪酸含量,显著提高丙酸和丁酸产生菌属Coprococcus丰度并增加肠道菌群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李糖乳杆菌 结肠炎 短链脂肪酸 肠道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益生菌”对慢性应激诱导的抑郁和便秘症状的缓解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邹仁英 朱慧越 +5 位作者 许梦舒 田培郡 张灏 赵建新 陈卫 王刚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9,共9页
“精神益生菌”是一类对神经功能和行为具有调节效果的益生菌。近年来,随着“肠-脑轴”理论的成熟,“精神益生菌”的开发也成为防治神经和精神类疾病的热点研究之一。该研究采用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dstress,C... “精神益生菌”是一类对神经功能和行为具有调节效果的益生菌。近年来,随着“肠-脑轴”理论的成熟,“精神益生菌”的开发也成为防治神经和精神类疾病的热点研究之一。该研究采用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dstress,CUMS)建立抑郁小鼠模型,并对小鼠进行为期4周的复合乳酸菌(短双歧杆菌CCFM1025、婴儿双歧杆菌CCFM687、乳酸片球菌CCFM6432)干预治疗。结果表明,复合乳酸菌能够提高慢性应激小鼠的糖水偏好性,减少其在强迫游泳实验中的不动时间,并增加其在高架十字迷宫中开放臂的活动时间;其作用机制与减少血清中皮质酮和大脑前额叶皮质的促炎因子(TNF-α和IL-1β)水平相关。慢性应激小鼠还表现出显著的便秘症状,而复合乳酸菌能够通过提高肠道短链脂肪酸、5-羟色胺(5-hydroxytryptomine,5-HT)及其受体基因表达(Htr4)的水平,增加小鼠的排便速率。此外,益生菌干预小鼠的肠道色氨酸(L-tryptophan,L-Trp)与脑中色氨酸和5-HT的含量具有显著正相关性,这表明对肠道和大脑L-Trp/5-HT合成的调控,可能是益生菌缓解便秘和抑郁的共同机制。研究结果证实了该复合乳酸菌制剂作为精神益生菌的潜力,拓展了益生菌及其发酵制品的营养功能和应用范围,也为抑郁症及其伴随胃肠道功能紊乱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益生菌 抑郁 便秘 肠-脑轴 短链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伊氏乳杆菌CCFM8631缓解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其对肠道菌群及短链脂肪酸的调节显著相关 被引量:3
6
作者 焦婷 朱慧越 +7 位作者 司倩 许梦舒 孙姗姗 马方励 王刚 赵建新 张灏 陈卫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35-43,共9页
为探究不同乳酸菌(lactic acid bacteria,LAB)对高脂高胆固醇饮食(high-fat and high-cholesterol diet,HFHCD)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小鼠的疾病进程的影响,该研究对4周龄C57BL/6J小鼠喂食... 为探究不同乳酸菌(lactic acid bacteria,LAB)对高脂高胆固醇饮食(high-fat and high-cholesterol diet,HFHCD)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小鼠的疾病进程的影响,该研究对4周龄C57BL/6J小鼠喂食HFHCD的同时灌胃不同LAB 23周。实验结束时,测定小鼠血脂血糖指标、肝脏病理指标、粪便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SCFAs)的含量以及肠道菌群情况。结果表明,补充LAB能够缓解NAFLD小鼠体重增量增加以及肝脏损伤,但在血脂和血糖调控上具有不同效果,其中罗伊氏乳杆菌CCFM8631在各方面均有良好的调控效果,另外,CCFM8631的摄入显著提高了4种SCFAs的含量,上调了Bifidobacterium、Lactobacillus和Desulfovibrio的丰度,降低了Mucispirillum、Turicibacter、SMB53以及Allobaculum的丰度。肠道内指标与肝脏病理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SCFAs水平和肠道菌群结构与NAFLD的缓解显著相关。因此,罗伊氏乳杆菌CCFM8631对肠道菌群结构及SCFAs含量的调节可能是其发挥缓解NAFLD作用的重要途径。该研究为NAFLD预防或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且为制备防治NAFLD的益生菌制剂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伊氏乳杆菌 高脂高胆固醇饮食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短链脂肪酸 肠道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副干酪乳杆菌缓解由洛哌丁胺诱导的小鼠便秘的差异 被引量:1
7
作者 杨树荣 朱慧越 +8 位作者 乌翛冰 孙姗姗 司倩 张秋香 王琳琳 王刚 赵建新 张灏 陈卫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5-31,共7页
该研究对4株副干酪乳杆菌LC2、LC3、LC38、FJSWX33-L2缓解便秘的效果进行了评价,并分析了其差异性效果的可能途径。将36只Balb/c雄性小鼠随机分成6组,空白组、模型组灌胃3%蔗糖溶液,其余各组灌胃副干酪乳杆菌,共14 d(10^9 CFU/(d·... 该研究对4株副干酪乳杆菌LC2、LC3、LC38、FJSWX33-L2缓解便秘的效果进行了评价,并分析了其差异性效果的可能途径。将36只Balb/c雄性小鼠随机分成6组,空白组、模型组灌胃3%蔗糖溶液,其余各组灌胃副干酪乳杆菌,共14 d(10^9 CFU/(d·只))。第15天到第30天,除继续前14 d的操作外,在此之前先灌胃洛哌丁胺悬液进行便秘模型建立。实验期间及实验结束后测定小鼠粪便含水量、排首粒黑便时间及小肠推进率;测定血清中酪酪肽、胃动素水平;测定结肠中5-羟色胺、结肠中神经营养因子-3水平;测定结肠中Aqp4、c-kit基因转录水平;测定粪便中短链脂肪酸的含量。结果表明,4株副干酪乳杆菌均有缓解便秘的功能,但4株菌在缓解便秘的途径中存在着差异。其中LC2能通过改善胃肠调节肽、神经营养因子、神经递质、短链脂肪酸水平、Aqp4和c-kit基因的转录水平缓解便秘症状,而其余3株菌缓解便秘的途径各有侧重。副干酪乳杆菌具有缓解便秘的潜力,但其缓解便秘的效果以及途径可能存在显著的菌株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干酪乳杆菌 便秘 益生菌 短链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酸乳杆菌La28对丙戊酸暴露引起的子代大鼠外周炎症和肝损伤的缓解作用 被引量:1
8
作者 孔庆敏 朱慧越 +4 位作者 田培郡 赵建新 张灏 陈卫 王刚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5-131,共7页
为评价嗜酸乳杆菌La28对丙戊酸(valproic acid,VPA)暴露引起的子代大鼠外周炎症和肝损伤的作用,同时明确其对VPA大鼠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在大鼠孕期12. 5 d腹腔注射VPA和生理盐水,断奶后,随机选取雄性子代分成对照组、VPA组、La28组和... 为评价嗜酸乳杆菌La28对丙戊酸(valproic acid,VPA)暴露引起的子代大鼠外周炎症和肝损伤的作用,同时明确其对VPA大鼠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在大鼠孕期12. 5 d腹腔注射VPA和生理盐水,断奶后,随机选取雄性子代分成对照组、VPA组、La28组和利培酮(MED)组(n=5),La28组每天灌胃菌液(109CFU/m L),对照、VPA和MED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和药物,干预期28 d。干预结束后,评价外周炎症、肝功能和肠道菌群的改善情况。与VPA组大鼠相比,嗜酸乳杆菌La28干预能显著地改善VPA大鼠的外周炎症和肝功能,其中对IL-6、TNF-α、ALT和GGT的作用效果更为显著。此外,嗜酸乳杆菌La28可能通过上调Allobaculumhe和Mucispirillum的相对丰度,增加厚壁菌门丰度,降低拟杆菌门丰度从而改善VPA暴露引起子代大鼠的神经炎症和肝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乳杆菌La28 丙戊酸 外周炎症 肝功能 肠道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