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翼身组合体是典型的高超声速飞行器构型之一,其独特外形对应的转捩现象及机理对于深入探究复杂外形的边界层转捩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采用隐式大涡模拟(implicit large eddy simulation,ILES)方法,对一种大翼展翼身组合体外形的边...[目的]翼身组合体是典型的高超声速飞行器构型之一,其独特外形对应的转捩现象及机理对于深入探究复杂外形的边界层转捩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采用隐式大涡模拟(implicit large eddy simulation,ILES)方法,对一种大翼展翼身组合体外形的边界层转捩现象及机理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研究发现,在背/迎风面的机翼上,宽频扰动和角区流向涡展向相干,促使流动发生转捩;在背/迎风面的机身侧缘存在第二模态波,其下游流动同时还受横流效应和角区流动失稳转捩的影响;背风面双锥结构处的膨胀区会抑制不稳定波的振幅进而延迟该区域转捩;迎风面中心线上存在较强的流向涡不稳定性.[结论]在各局部几何结构上多种扰动的作用下,翼身组合体外形呈现由角区起始向下游扩展至机翼和机身,并最终呈三角形分布的转捩特征.这项研究不仅展示了翼身组合体特殊的边界层转捩现象,并揭示了其相关流动机理,也表明了ILES方法在预测高超声速复杂外形边界层转捩问题时的应用潜力,为复杂外形边界层转捩现象及机理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参考.展开更多
目的:构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与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共培养体系,探讨共培养后BMMSC对M M细胞迁移和归巢的影响。方法:采用贴壁筛选法培养绿色荧光蛋白(GFP)小鼠BM M SC,建立M M细胞株XG-7细胞和BMMSC间接及直接共培养体系;用CD13...目的:构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与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共培养体系,探讨共培养后BMMSC对M M细胞迁移和归巢的影响。方法:采用贴壁筛选法培养绿色荧光蛋白(GFP)小鼠BM M SC,建立M M细胞株XG-7细胞和BMMSC间接及直接共培养体系;用CD138磁珠法分离直接共培养的XG-7细胞及BMMSC,用台盼蓝染色计数法检测XG-7细胞的增殖水平、Annexin V/PI测定细胞凋亡水平、单丹(磺)酰戊二胺(MDC)法检测细胞自噬泡数量、在共聚焦显微镜下动态观察BMMSC与PE-CD138标记的XG-7细胞共培养过程的分子流向和分布。结果:经共培养后,BMMSC促进XG-7细胞增殖;单独培养后凋亡率为(17.90±1.46)%,直接和间接共培养后凋亡率分别降至(6.23±0.12)%和(6.97±0.03)%(P<0.01);XG-7细胞单独培养及与BMMSC共培养后,荧光显微镜下均可出现自噬,共培养后的XG-7细胞自噬现象相对少见;在共聚焦荧光显微镜下XG-7细胞是以极化的胞膜区同BMMSC接触,加入甲基β环糊精后极化现象消失。结论:BMMSC可促进XG-7细胞的生长,且增强XG-7细胞抗凋亡及抗自噬能力,影响骨髓瘤细胞的迁移和归巢。展开更多
中国香港位于热带北缘,其植被在历史上曾遭到大规模破坏,近几十年来逐渐恢复。香港植物标本采集有很长的历史,迄今为止已记录的维管植物超过2 170种,然而新种和新分布仍在不断增加。在最近的野外工作中,作者发现10种在香港新记录到的维...中国香港位于热带北缘,其植被在历史上曾遭到大规模破坏,近几十年来逐渐恢复。香港植物标本采集有很长的历史,迄今为止已记录的维管植物超过2 170种,然而新种和新分布仍在不断增加。在最近的野外工作中,作者发现10种在香港新记录到的维管植物,分别是唇边书带蕨[Haplopteris elongata (Swartz) E. H.Crane]、雷公连[Amydrium sinense (Engl.) H. Li]、百足藤[Pothos repens (Lour.) Druce]、四川轮环藤(Cycleasutchuenensis Gagnep.)、山黑豆(Dumasia truncata Siebold&Zucc.)、倒心叶珊瑚[Aucuba obcordata (Rehder) Fu ex W. K. Hu et Soong]、竹叶榕(Ficus stenophylla Hemsl.)、长叶冠毛榕[F. gasparriniana var. esquirolii (H. Lév.&Vaniot) Corner]、硬叶冬青(Ilex ficifolia C. J. Tseng ex S. K. Chen et Y. X. Feng)、假福王草[Paraprenanthes sororia(Miq.) C. Shih.]。雷公连属(Amydrium Schott)、山黑豆属(Dumasia DC.)和假福王草属(Paraprenanthes C. C.Chang ex C. Shih)为香港的新记录属。以上的发现不仅丰富了香港的植物区系,而且表明保护残存植被非常重要,且极小种群的保护也值得特别关注。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翼身组合体是典型的高超声速飞行器构型之一,其独特外形对应的转捩现象及机理对于深入探究复杂外形的边界层转捩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采用隐式大涡模拟(implicit large eddy simulation,ILES)方法,对一种大翼展翼身组合体外形的边界层转捩现象及机理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研究发现,在背/迎风面的机翼上,宽频扰动和角区流向涡展向相干,促使流动发生转捩;在背/迎风面的机身侧缘存在第二模态波,其下游流动同时还受横流效应和角区流动失稳转捩的影响;背风面双锥结构处的膨胀区会抑制不稳定波的振幅进而延迟该区域转捩;迎风面中心线上存在较强的流向涡不稳定性.[结论]在各局部几何结构上多种扰动的作用下,翼身组合体外形呈现由角区起始向下游扩展至机翼和机身,并最终呈三角形分布的转捩特征.这项研究不仅展示了翼身组合体特殊的边界层转捩现象,并揭示了其相关流动机理,也表明了ILES方法在预测高超声速复杂外形边界层转捩问题时的应用潜力,为复杂外形边界层转捩现象及机理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参考.
文摘中国香港位于热带北缘,其植被在历史上曾遭到大规模破坏,近几十年来逐渐恢复。香港植物标本采集有很长的历史,迄今为止已记录的维管植物超过2 170种,然而新种和新分布仍在不断增加。在最近的野外工作中,作者发现10种在香港新记录到的维管植物,分别是唇边书带蕨[Haplopteris elongata (Swartz) E. H.Crane]、雷公连[Amydrium sinense (Engl.) H. Li]、百足藤[Pothos repens (Lour.) Druce]、四川轮环藤(Cycleasutchuenensis Gagnep.)、山黑豆(Dumasia truncata Siebold&Zucc.)、倒心叶珊瑚[Aucuba obcordata (Rehder) Fu ex W. K. Hu et Soong]、竹叶榕(Ficus stenophylla Hemsl.)、长叶冠毛榕[F. gasparriniana var. esquirolii (H. Lév.&Vaniot) Corner]、硬叶冬青(Ilex ficifolia C. J. Tseng ex S. K. Chen et Y. X. Feng)、假福王草[Paraprenanthes sororia(Miq.) C. Shih.]。雷公连属(Amydrium Schott)、山黑豆属(Dumasia DC.)和假福王草属(Paraprenanthes C. C.Chang ex C. Shih)为香港的新记录属。以上的发现不仅丰富了香港的植物区系,而且表明保护残存植被非常重要,且极小种群的保护也值得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