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煤矿矿震应力波传播衰减理论模型及应用研究
1
作者 朱建波 郑福润 +5 位作者 谢和平 周宏伟 张茹 马斌文 张修峰 公维国 《采矿与岩层控制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31,共14页
矿震应力波传播衰减规律是准确评估矿震致灾性的重要理论基础。为明确煤矿矿震的震动效应,并为矿震风险评估提供理论依据,开展了矿震应力波传播衰减理论模型及其应用的研究。首先,建立考虑几何衰减系数、材料衰减系数和地应力影响的矿... 矿震应力波传播衰减规律是准确评估矿震致灾性的重要理论基础。为明确煤矿矿震的震动效应,并为矿震风险评估提供理论依据,开展了矿震应力波传播衰减理论模型及其应用的研究。首先,建立考虑几何衰减系数、材料衰减系数和地应力影响的矿震应力波传播衰减理论模型。随后,以石拉乌素煤矿为工程背景,采取室内试验与现场监测相结合的方法,测定了地层材料衰减系数,研究地应力对传播衰减模型的影响,构建了适用于该矿的矿震应力波传播衰减模型,并将该模型应用于现场矿震震级的估算,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模型中几何衰减系数与矿震震级、波阵面的扩散以及应力波在非连续面中的散射相关;材料衰减系数与地层介质黏弹性、地层波速和应力波频率有关,地应力对传播衰减模型材料衰减系数有显著影响。基于提出的矿震应力波传播衰减模型,估算了石拉乌素煤矿矿震震级,与地震局预报的震级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验证了该模型在实际应用中的可靠性。根据应力波传播衰减理论模型和震级能量关系,得到了不同震级矿震的应力波传播衰减规律的预测结果。研究结果为理解矿震应力波传播衰减规律提供了理论基础,对评价矿震风险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震 应力波 传播衰减模型 地应力 峰值振动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正交实验的水闸安全影响因素敏感性分析
2
作者 朱建波 刘浩 +2 位作者 田国淮 缪雨廷 万源源 《云南水力发电》 2025年第1期142-145,共4页
水闸结构的安全是发挥其功能和效益的前提条件,而水闸的变形行为与水闸的安全运行密切相关。选取某一水闸实际工程为分析对象,确定水闸安全评价指标及其影响因素;建立合适的水闸安全分析有限元模型;基于正交实验法对各个影响因素的进行... 水闸结构的安全是发挥其功能和效益的前提条件,而水闸的变形行为与水闸的安全运行密切相关。选取某一水闸实际工程为分析对象,确定水闸安全评价指标及其影响因素;建立合适的水闸安全分析有限元模型;基于正交实验法对各个影响因素的进行敏感性分析,采用极差分析法确定因素对安全评价指标的影响程度。实例分析结果表明:水闸底板与地基之间的接触属性对水闸最大水平位移的影响程度最大;地基土的材料物理属性对水闸最大竖向位移的影响程度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闸安全 正交实验 有限元法 敏感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爆破荷载作用下减振孔减振隔振效应数值模拟研究
3
作者 王钥 廖志毅 +3 位作者 陈琰 赵星 汤伟雄 朱建波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0-54,共15页
爆破产生的振动效应影响邻近建(构)筑物的安全。作为减振手段之一,减振孔可用于控制爆破振动影响。然而,目前减振孔布设方案多基于经验方法,并且减振效果评价标准主要集中在局部单排测点,无法全面表征减振孔后方区域内的减振效果与规律... 爆破产生的振动效应影响邻近建(构)筑物的安全。作为减振手段之一,减振孔可用于控制爆破振动影响。然而,目前减振孔布设方案多基于经验方法,并且减振效果评价标准主要集中在局部单排测点,无法全面表征减振孔后方区域内的减振效果与规律。基于枕头坝护坦爆破开挖工程,采用LS-DYNA软件中的数值分析方法,系统研究了减振孔排数、深度、爆心距和单排布孔数对有效减振区域面积、峰值减振率等减振效果的影响。首先,利用小尺寸爆破模型试验对LS-DYNA方法模拟爆破荷载作用下减振孔减振隔振效应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随后,系统开展了不同减振孔参数对有效减振区域的影响规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减振效果最优的区域位于减振孔布设区后方垂直于爆源的位置;随着排数、深度、爆心距和单排布孔数的增大,有效减振区域面积增大;峰值减振率随排数增大而显著增大,随爆心距增大而减小,受到减振孔深度和爆破孔深度的共同影响。与单一测点减振率相比,有效减振区域面积可以体现减振效果的区域分布,并且不受测点选取位置影响。另外,基于不同减振孔参数对减振隔振效应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有效减振区域面积与减振孔深度相关性最明显,其次是减振孔排数和爆心距。峰值减振率与减振孔排数相关性最明显,集中减振率与减振孔排数和深度密切相关。研究结果对减振孔的布设和最大程度地利用减振效果保护邻近建(构)筑物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破 减振孔 有效减振区域 质点峰值振速 减振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行性出血病多克隆抗体C-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5
4
作者 朱建波 杨振兴 +6 位作者 肖雷 高林 苗海生 何于雯 孟锦昕 杨恒 李华春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440-1450,共11页
为能简便、快速地进行流行性出血病病毒(epizootic haemorrhagic disease virus,EHDV)抗体监测,采用纯化的6型EHDV抗原包被ELISA板,以豚鼠抗EHDV-2型多克隆抗体作为竞争抗体,建立了检测EHDV群特异性抗体的竞争ELISA(C-ELISA)方法。结果... 为能简便、快速地进行流行性出血病病毒(epizootic haemorrhagic disease virus,EHDV)抗体监测,采用纯化的6型EHDV抗原包被ELISA板,以豚鼠抗EHDV-2型多克隆抗体作为竞争抗体,建立了检测EHDV群特异性抗体的竞争ELISA(C-ELISA)方法。结果显示:抗原最佳包被浓度为5.12μg·mL-1(1∶10 000),竞争抗体最佳稀释倍数为1∶10 000;通过对各270份阴性和阳性的牛、羊血清检测,确定该检测方法临界值为50%;特异性试验表明该ELISA方法仅能检测出不同血清型EHDV抗体,具有较好的群特异性;对已知抗体效价的阳性血清检测表明,建立的C-ELISA方法敏感性好于血清中和试验(SNT)和琼脂扩散试验(AGID);分别用C-ELISA、SNT、RTPCR和病毒分离试验对监控动物采集的血清和抗凝血样品进行检测,ELISA结果与其他3种方法检测结果对应一致。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C-ELISA为EHDV抗体的检测提供了一种快速、敏感、稳定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出血病病毒 多克隆抗体 竞争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钠对ALI/ARDS患者凝血活化、炎症反应及纤溶抑制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朱建波 王爱芹 +4 位作者 杜小芳 王文霞 刘晓英 郑文涛 欧阳修河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1期47-49,共3页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钠对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凝血活化、炎症反应及纤溶抑制的影响,以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42例ALI/ARD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12例,治疗A组(常规治疗+低分子肝素钠2 500 U)14例,治疗B组...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钠对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凝血活化、炎症反应及纤溶抑制的影响,以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42例ALI/ARD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12例,治疗A组(常规治疗+低分子肝素钠2 500 U)14例,治疗B组(常规治疗+低分子肝素钠5 000 U)16例,均治疗7 d;观察三组治疗前后氧合指数(OI)、血浆IL-6、纤溶酶原活化剂抑制物-1(PAI-1)、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及PLT。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两治疗组OI改善明显,血浆IL-6、PAI-1明显下降,APACHEⅡ评分明显好转;治疗B组各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治疗A组(P均<0.01)。三组治疗前后血浆APTT和PLT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无出血增加情况。OI与血浆PAI-1呈负相关,IL-6与APACHEⅡ评分呈负相关(P均<0.01)。对照组、治疗A组、治疗B组病死率分别为41.7%、35.7%、25.0%,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不同剂量低分子肝素钠均能改善ALI/ARDS患者的预后,但以5 000 U剂量者疗效明显。低分子肝素钠可能通过抑制IL-6等炎症介质释放,降低全身炎症反应,从而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损伤/呼吸窘迫综合征 低分子肝素钠 白细胞介素6 纤溶酶原活化剂抑制物-1 急性病生理学和长期健康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海采矿供电控制模块的结构设计和规范校验
6
作者 李修波 赵春禄 +2 位作者 张径 朱建波 严佳 《中国海洋平台》 2025年第2期87-93,共7页
针对深海采矿作业过程中水面供电系统的作业特点,从空间布局、规范校验、结构设计等多个维度进行分析,设计满足入级平台船舶规范要求的甲板供电集成模块,并结合有限元试验仿真方法对该供电控制模块的结构强度进行规范校验及优化。梳理... 针对深海采矿作业过程中水面供电系统的作业特点,从空间布局、规范校验、结构设计等多个维度进行分析,设计满足入级平台船舶规范要求的甲板供电集成模块,并结合有限元试验仿真方法对该供电控制模块的结构强度进行规范校验及优化。梳理一套适用于海上供电系统的设计方法,为后续深海采矿的水面供电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海采矿 供电系统 结构模块 STAAD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谨防以羊、牛为侵害对象的“杀手”——蓝舌病流行病学及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7
作者 朱建波 杨仕标 +2 位作者 李华春 肖雷 张念祖 《中国动物保健》 2008年第1期105-108,共4页
2007年9月,在英国的多个牧场发现了BTV8型毒株感染病例。此次致病的BTV8型毒株与以往发现的病毒有所不同,病畜的发病症状非常严重。通常情况下,蓝舌病对绵羊的危害最大,病牛的症状相对较少,也较轻。但此次发病病牛的症状却非常严重,除... 2007年9月,在英国的多个牧场发现了BTV8型毒株感染病例。此次致病的BTV8型毒株与以往发现的病毒有所不同,病畜的发病症状非常严重。通常情况下,蓝舌病对绵羊的危害最大,病牛的症状相对较少,也较轻。但此次发病病牛的症状却非常严重,除高热和舌头变蓝外,鼻黏膜和口腔黏膜严重充血,这是非常少见的。分子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显示,该毒株的基因序列最接近于1982年在尼日利亚分离出的一株病毒,这意味着该毒株很可能来自于非洲。专家指出,全球化趋势使外来动物疫病传入我国的风险在加大,蓝舌病为非接触性传染病,通过嗜血媒介昆虫(如库蠓等)吸吮带毒血液后,病毒在昆虫体内增殖并在叮咬易感动物过程中进行传播。绵羊、山羊和牛是本病的主要易感动物,蓝舌病病毒可经胎盘感染胎儿,引起流产、死胎或胎儿先天性异常,严重时甚至可使整个羊群丧失一个产羔期的全部羔羊。一般情况下绵羊感染后急性发病率约30%,死亡率高达35%;山羊和牛呈隐性感染,症状不明显,但有资料显示,当前国际上的一些流行毒株可导致牛发生明显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病学分析 蓝舌病 病牛 绵羊 防控技术 发病症状 流行毒株 侵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力波作用下水平倾向液体充填岩石节理动态响应规律试验 被引量:2
8
作者 朱建波 孔骥 +4 位作者 黄震天 孙家鑫 吕岸霖 张凯 王加英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73-1881,共9页
地下岩体工程中,液体充填岩石节理不可避免会受到地震、爆破等动力扰动。由于液体具有流动性,不同倾向节理中的液体呈现不同空间分布状态,受应力波扰动后液体的运动状态也相异。为阐明应力波作用下水平倾向液体充填岩石节理动态响应规律... 地下岩体工程中,液体充填岩石节理不可避免会受到地震、爆破等动力扰动。由于液体具有流动性,不同倾向节理中的液体呈现不同空间分布状态,受应力波扰动后液体的运动状态也相异。为阐明应力波作用下水平倾向液体充填岩石节理动态响应规律,利用辉长岩切槽试样、有机玻璃管与丙三醇制备了液体充填岩石节理试样,采用类霍普金森杆试验测试系统,开展了液体充填岩石节理试样的竖向冲击加载试验,考虑了节理匹配系数(J_(MC))、液体体积分数与黏度3个影响因素,并从应力波透射能量与液体运动2个方面分析了液体充填岩石节理动态响应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液体充填岩石节理J_(MC)增大,应力波透射能量增大;随着液体体积分数增大,高幅低频应力波的透射能量单调增大,低幅高频应力波的透射能量先不变后增大;当液体体积分数为50%时,应力波透射能量随着液体黏度增大而减小,而当液体体积分数为100%时,应力波透射能量随着液体黏度增大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节理边界处,液体运动方向垂直于水平节理面向上,节理排液能力和液体运动剧烈程度随液体黏度增大而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波 液体充填 岩石节理 动态响应 透射能量 液体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荷载作用下不同应力波透射性结构面围岩层裂特性 被引量:1
9
作者 朱建波 毕硕 +3 位作者 孙家鑫 暴伟越 廖志毅 王钥 《采矿与岩层控制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7-98,共12页
煤矿巷道的力学性质由围岩结构决定,结构面位置、抗拉强度等特征显著影响应力波在围岩中的传播规律。以青砂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试验分析了含低应力波透射性结构面围岩破坏特征,借助ABAQUS/Explicit建立含高应力波透射性结构面围岩数... 煤矿巷道的力学性质由围岩结构决定,结构面位置、抗拉强度等特征显著影响应力波在围岩中的传播规律。以青砂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试验分析了含低应力波透射性结构面围岩破坏特征,借助ABAQUS/Explicit建立含高应力波透射性结构面围岩数值模型,并结合室内试验结果验证模型合理性,同时对不同高透射性结构面抗拉强度、位置、入射波幅值等条件下整体巷道围岩破坏特征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结构面抗拉强度的增加,低应力波透射性结构面围岩层裂体长度逐渐缩短,高应力波透射性结构面的层裂体长度则与结构面抗拉强度无关。高应力波透射性结构面围岩在应力波作用下围岩先于结构面破坏,低应力波透射性结构面围岩中结构面先于围岩破坏。巷道围岩中高应力波透射性结构面距自由端较远时不影响围岩层裂位置,距自由端较近时仅结构面破坏。随着应力波幅值的增加,高应力波透射性结构面围岩破坏模式依次为:整体未破坏、围岩完整–结构面拉伸破坏、围岩层裂破坏–结构面拉伸破坏。研究结果可为巷道的稳定性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岩 结构面 数值模拟 层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行性出血病病毒(EHDV)血清7型毒株在中国的首次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17
10
作者 杨振兴 孟锦昕 +6 位作者 肖雷 朱建波 廖德芳 高林 李占鸿 杨恒 李华春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02-610,共9页
流行性出血病(EHD)是由流行性出血病病毒(EHDV)感染反刍动物引起的一种虫媒病毒病,为了解中国云南EHDV的感染情况和病毒遗传特征,笔者课题组在云南省师宗县以EHDV血清学和核酸阴性的牛、羊为哨兵动物,拟对流行于云南省的EHDV进行分离与... 流行性出血病(EHD)是由流行性出血病病毒(EHDV)感染反刍动物引起的一种虫媒病毒病,为了解中国云南EHDV的感染情况和病毒遗传特征,笔者课题组在云南省师宗县以EHDV血清学和核酸阴性的牛、羊为哨兵动物,拟对流行于云南省的EHDV进行分离与鉴定。将采集于哨兵动物的EHDV核酸阳性血液接种BHK-21细胞进行病毒分离;通过血清中和试验与病毒Seg-2、Seg-3 ORF区的序列分析,确定病毒的血清型与遗传特征;采用C-ELISA和qRT-PCR方法对EHDV感染动物血液中的抗体水平与病毒核酸进行监测。结果如下:从2013年8月采集自云南师宗县哨兵牛的血样中分离出一株EHDV(毒株号YNSZ/V269/2013),血清中和试验结果表明分离的病毒为血清型7型(EHDV-7);Seg-2、Seg-3序列分析表明分离的病毒属EHDV-7 Eastern型,与日本毒株和澳大利亚EHDV-7型毒株具有最近的亲缘关系。哨兵动物病毒核酸转阳后,血清抗体迅速上升,3周后达最高点并能在该水平持续较长时间,而病毒核酸含量却迅速下降,7周后已经检测不到。本研究首次报道了EHDV-7型毒株在中国的分离、毒株序列特征以及在动物上的感染特性。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开展中国EHDV-7型病毒的全基因组测序、流行病学调查、诊断方法的建立和致病性等相关研究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出血病病毒 病毒分离鉴定 血清型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铀酰离子吸附在高岭土基面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15
11
作者 刘晓宇 黎春 +6 位作者 田文宇 陈涛 王路化 郑仲 朱建波 孙茂 刘春立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9-64,共6页
为研究铀酰离子在高岭土不同基面上的吸附,对含有0.01mo·lL-1碳酸铀酰液相和9×9×3个高岭土单胞的粘土固相的模拟盒子进行了分子动力学模拟.从模拟的截图中直观地观察到了铀酰离子的吸附位点,由径向分布函数得到了铀酰离... 为研究铀酰离子在高岭土不同基面上的吸附,对含有0.01mo·lL-1碳酸铀酰液相和9×9×3个高岭土单胞的粘土固相的模拟盒子进行了分子动力学模拟.从模拟的截图中直观地观察到了铀酰离子的吸附位点,由径向分布函数得到了铀酰离子与水中氧原子的配位情况.利用原子密度剖面图讨论铀酰离子在两个基面上的吸附倾向,并从原子密度剖面图和均方位移等角度证实了铀酰离子在硅氧面上形成了外界配合物.从理论上证明了表面配合模型对于吸附位点所做简化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动力学模拟 高岭土 铀酰离子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力农联合正压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急性左心衰竭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2
12
作者 李惠平 齐美丽 +1 位作者 杨晶 朱建波 《山东医药》 CAS 2013年第5期69-71,共3页
目的探讨米力农联合正压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急性左心衰竭的疗效。方法选择138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8例、对照组7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抗凝、抗血小板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米力农联合正... 目的探讨米力农联合正压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急性左心衰竭的疗效。方法选择138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8例、对照组7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抗凝、抗血小板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米力农联合正压机械通气治疗,治疗3 d。观察两组心功能改善、转归、预后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的室性早搏,治疗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住ICU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米力农联合正压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急性左心衰竭疗效确切,能够缩短住ICU及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心功能障碍 米力农 通气机 机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镎在北山五一井水中的溶解度计算分析 被引量:13
13
作者 孙茂 陈涛 +7 位作者 田文宇 黎春 刘晓宇 王路化 郑仲 朱建波 王祥云 刘春立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71-76,共6页
环境放射化学种态分析软件利用实验测定的感兴趣元素的热力学数据,根据所研究体系的组分及相应的分析浓度,从数据库中搜索由这些组分经化学反应可能生成的物种及相应的平衡常数,计算各种元素可能存在的化学种态和平衡浓度,从而得到相应... 环境放射化学种态分析软件利用实验测定的感兴趣元素的热力学数据,根据所研究体系的组分及相应的分析浓度,从数据库中搜索由这些组分经化学反应可能生成的物种及相应的平衡常数,计算各种元素可能存在的化学种态和平衡浓度,从而得到相应元素在所研究体系中的化学种态分布。本工作利用北京大学编写的环境放射化学种态分析软件CHEMSPEC计算了在氧化性条件下,镎(Ⅵ)在北山五一井水中的溶解度,并分析了pH值、阴离子浓度等因素对溶解度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地下水的酸度、碳酸根离子浓度对溶解度有显著影响,而硫酸根离子浓度、氯离子浓度的影响可忽略。镎(Ⅵ)在北山五一井水中的溶解度变化范围是1.1×10-5~4.4×10-3mol/L。最大值4.4×10-3mol/L可考虑用于预测镎在北山地下水中的扩散和迁移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度 种态分析 北山地下水 高放废物处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副猪嗜血杆菌的分离鉴定及16S rRNA序列分析 被引量:11
14
作者 李富祥 李华春 +5 位作者 宋建领 杨仕标 朱建波 廖德芳 姚俊 高华峰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68-72,共5页
从云南某规模化养猪场病猪肺脏分离到1株革兰氏阴性小杆菌,经细菌生化鉴定、PCR鉴定和16S rRNA序列比对鉴定为副猪嗜血杆菌。抗生素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对四环素、红霉素、氯霉素、头孢噻吩高敏;对庆大霉素、氧氟沙星、诺氟... 从云南某规模化养猪场病猪肺脏分离到1株革兰氏阴性小杆菌,经细菌生化鉴定、PCR鉴定和16S rRNA序列比对鉴定为副猪嗜血杆菌。抗生素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对四环素、红霉素、氯霉素、头孢噻吩高敏;对庆大霉素、氧氟沙星、诺氟沙星中敏;对磺胺甲唑耐药。16S rRNA分析结果表明,该分离株与GenBank中的Hps参考株AB078973(基因登录号)同源性为100%,将分离菌株鉴定为副猪嗜血杆菌。16S rRNA遗传进化关系表明,分离株与副猪嗜血杆菌3株血清5型参考株AB078972、AB078973、AB078974的16S rRNA序列位于一个分支上,遗传进化关系最近,它们之间的核苷酸同源性在99.0%~99.4%之间,初步鉴定为血清5型副猪嗜血杆菌,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对小白鼠有强致病性,命名为YN-1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猪嗜血杆菌 分离 鉴定 16S RRNA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铁矿在维持高放废物处置库近场还原性环境中的作用 被引量:5
15
作者 陈涛 田文宇 +6 位作者 黎春 刘晓宇 王路化 孙茂 郑仲 朱建波 刘春立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489-2493,共5页
研究了黄铁矿受60Coγ射线辐照后对地下水还原性环境的影响.辐照剂量率为200Gy·min-1,总吸收剂量为5×106Gy.通过分析辐照前后以及与地下水共同辐照后黄铁矿的结构和组成,发现60Co的γ射线可使地下水发生辐解反应,从而将黄铁... 研究了黄铁矿受60Coγ射线辐照后对地下水还原性环境的影响.辐照剂量率为200Gy·min-1,总吸收剂量为5×106Gy.通过分析辐照前后以及与地下水共同辐照后黄铁矿的结构和组成,发现60Co的γ射线可使地下水发生辐解反应,从而将黄铁矿氧化;但无论是直接辐照还是与地下水共同辐照,60Co的γ辐射均不改变黄铁矿的结构.黄铁矿可以消耗地下水辐解产生的氧化性产物,有利于维持处置库近场的还原性环境,提高处置库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铁矿 Γ辐射 近场 还原性环境 高放废物 安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牛羊中山病血清学调查 被引量:7
16
作者 杨振兴 朱沛 +6 位作者 李占鸿 廖德芳 朱建波 肖雷 谢佳芮 李华春 杨恒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715-1722,共8页
为了解中山病在我国的流行和分布情况,本研究采用竞争ELISA检测方法,对2016-2018年我国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新疆、西藏、湖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广西和广东13个省级区划的8 232份牛羊血清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有12个省级... 为了解中山病在我国的流行和分布情况,本研究采用竞争ELISA检测方法,对2016-2018年我国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新疆、西藏、湖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广西和广东13个省级区划的8 232份牛羊血清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有12个省级区划检测出抗体阳性,且阳性率有明显的地域性和季节性,由北向南逐渐升高(0~74.03%),秋季阳性率(2.50%~60.00%)明显高于春季(0~10.00%)和夏季(2.22%~35.00%)。乌兰察布、哈密、河池和曲靖等4个采样点的牛羊血清检测发现,牛血清抗体阳性率均高于山羊和绵羊血清。以上结果表明中山病在我国的流行已具有广泛性,流行分布状况与其媒介昆虫的活动有密切关系,并且牛比羊更易被该病毒感染,同时本研究的试验数据将有助于我国更好地了解和防控中山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山病 血清学调查 竞争ELISA 阳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反刍兽疫病毒的N、M、F及H基因的序列测定和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赵文华 杨仕标 +4 位作者 蒋梅 朱建波 李华春 肖雷 张念祖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7年第11期8-11,共4页
小反刍兽疫病毒属于副黏病毒科麻疹病毒属,为有囊膜的单股负链RNA病毒。以灭活的检测用抗原为材料,抽提基因组RNA作为模板,根据GenBank下载的序列及进行原核表达载体的要求,设计可扩增小反刍兽疫病毒N、M、F及H4个基因的全长读码框(ORF... 小反刍兽疫病毒属于副黏病毒科麻疹病毒属,为有囊膜的单股负链RNA病毒。以灭活的检测用抗原为材料,抽提基因组RNA作为模板,根据GenBank下载的序列及进行原核表达载体的要求,设计可扩增小反刍兽疫病毒N、M、F及H4个基因的全长读码框(ORF)的引物,进行RT-PCR扩增及扩增片段的T载体克隆、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均有预期大小的片段扩增出。扩增片段经核苷酸序列测定、分析,N、M、F及H基因ORF全长分别为1578、1008、1641、1830nt;4个基因均与疫苗株Nigeria75/1(X74443)有100%的同源性,说明所购试剂盒用的检测抗原应该是用此疫苗株制备,也证明了设计用于原核表达的4对引物扩增片段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反刍兽疫病毒 N M F及H基因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同源性 疫苗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蓝舌病病毒1型毒株M6基因序列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李楠 朱建波 +5 位作者 肖雷 李乐 杨恒 孟锦昕 何于雯 李华春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40-347,共8页
为了解云南蓝舌病病毒(Bluetongue virus,BTV)1型M6基因流行株的遗传变异及其与国内外流行病毒的遗传进化关系,试验从细胞培养物中分别提取4株云南分离株BTV-1(Y863、SZ120169、6-12和7-12)RNA,用M6基因特异引物进行RT-PCR扩增和测... 为了解云南蓝舌病病毒(Bluetongue virus,BTV)1型M6基因流行株的遗传变异及其与国内外流行病毒的遗传进化关系,试验从细胞培养物中分别提取4株云南分离株BTV-1(Y863、SZ120169、6-12和7-12)RNA,用M6基因特异引物进行RT-PCR扩增和测序,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获得的M6基因编码区序列进行核苷酸、氨基酸同源性比对及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分别获得4株云南分离株BTV-1 M6基因1 763bp序列;4株云南分离株BTV-1核苷酸同源性在95.2%-99.9%之间,氨基酸同源性在97.6%-99.8%之间,1979年师宗分离的Y863病毒毒株与2012年师宗(SZ120169)、2013年江城(6-12、7-12)分离的3株病毒毒株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5.5%、95.2%和95.2%,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7.6%、98.4%和98.2%,而近两年(2012、2013)分离病毒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较高,分别在96.9%-99.9%和99.1%-99.8%之间;遗传进化分析发现,4株云南分离株BTV-1为Eastern基因群病毒,它们之间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5.2%-99.9%和97.6%-99.8%;进一步分析发现4株云南分离株BTV-1与希腊及澳大利亚BTV-1型毒株亲缘关系较近,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0.4%-95.6%和95.1%-99.1%,而与地中海国家(意大利、法国、阿尔及利亚、摩洛哥和突尼斯)和南非毒株关系较远,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在83.8%和95.7%以下。4株云南分离株BTV-1属于Eastern基因群病毒,云南分离株BTV-1 M6基因在自然进化中发生遗传变异缓慢,该基因可以用来进行BTV-1基因群分布及毒株的地理区域来源相关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舌病病毒 M6基因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地应力作用下岩石和地下硐室的动态力学行为和响应 被引量:4
19
作者 廖志毅 朱建波 唐春安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2期260-265,共6页
采用基于FEM和连续损伤力学的RFPA数值模拟软件,首先从实验室尺度出发,建立了模拟的SHPB(split Hoplinson pressure bar)数值模型,分析了不同初始地应力作用下岩石材料的动态力学特性。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岩石的动态压缩强度随着埋深与... 采用基于FEM和连续损伤力学的RFPA数值模拟软件,首先从实验室尺度出发,建立了模拟的SHPB(split Hoplinson pressure bar)数值模型,分析了不同初始地应力作用下岩石材料的动态力学特性。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岩石的动态压缩强度随着埋深与初始水平地应力与垂直地应力比值K的增加而增加。随后,从岩石工程尺度,考虑岩体内的不连续节理面的影响。建立动荷载作用下节理岩体地下洞室数值模型,系统分析了柱面波和平面波在节理岩体内部的传播规律以及节理力学性质和空间分布对地下洞室动态响应的影响。研究表明,除节理面处透反射和岩体损伤破坏导致的波衰减外,柱面波存在额外的几何衰减。同时,节理的力学性质与空间分布直接决定了应力波在节理面处的透反射规律,从而进一步影响了地下硐室的破坏程度与硐室壁处PPV(Peak particle velocity)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 初始地应力 节理岩体 动态压缩强度 硐室动态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跨度钢管混凝土拱桥的双重非线性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韩兴 祝兵 +2 位作者 张磊 朱建波 向宝山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856-859,共4页
以鸭池河桥为工程背景,研究了大跨度钢管混凝土拱桥在材料和几何双重非线性下的稳定性能,对比分析了单独考虑几何非线性和考虑双重非线性两种情况下桥梁的稳定安全系数和拱顶位移情况,并分析了横撑、拱脚角等因素对于桥梁稳定的影响。... 以鸭池河桥为工程背景,研究了大跨度钢管混凝土拱桥在材料和几何双重非线性下的稳定性能,对比分析了单独考虑几何非线性和考虑双重非线性两种情况下桥梁的稳定安全系数和拱顶位移情况,并分析了横撑、拱脚角等因素对于桥梁稳定的影响。结果表明:双重非线性稳定下桥梁的稳定性的安全系数与弹性状态下相比有着一定的下降,在实际分析的时候不能忽略双重非线性对于桥梁稳定的影响的结论;单独考虑几何非线性意义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管混凝土拱桥 双重非线性 稳定性分析 稳定性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