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横结肠系膜副脾1例
1
作者 牛玉兰 王彦龙 +2 位作者 朱大林 徐生芳 钱吉芳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79-479,485,共2页
1病例简介女,42岁,主诉:体检发现右上腹肿块10 d。既往因外伤行脾脏切除术。专科查体:左上腹见陈旧性手术瘢痕。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MRI平扫(图1A~C)、CT增强(图1D~F)均诊断为胃肠间质瘤。行腹腔镜下腹腔肿物切除术,术中于横结肠系膜... 1病例简介女,42岁,主诉:体检发现右上腹肿块10 d。既往因外伤行脾脏切除术。专科查体:左上腹见陈旧性手术瘢痕。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MRI平扫(图1A~C)、CT增强(图1D~F)均诊断为胃肠间质瘤。行腹腔镜下腹腔肿物切除术,术中于横结肠系膜见大小约4 cm×4 cm的实性肿块,暗红色,表面见大量滋养血管,与周围组织无明显粘连。病理(图1G)诊断为副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结肠系膜 副脾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策略差分进化的元胞多目标粒子群算法 被引量:10
2
作者 朱大林 詹腾 +1 位作者 张屹 郑小东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831-1838,共8页
为了增加Pareto解集的多样性,平衡多目标优化的全局搜索和局部寻优的能力,提出一种多策略差分进化的元胞多目标粒子群算法.该算法在分析粒子群优化原理基础上,将元胞自动机理论融入粒子群算法,研究粒子种群的交流结构和信息传递机制.为... 为了增加Pareto解集的多样性,平衡多目标优化的全局搜索和局部寻优的能力,提出一种多策略差分进化的元胞多目标粒子群算法.该算法在分析粒子群优化原理基础上,将元胞自动机理论融入粒子群算法,研究粒子种群的交流结构和信息传递机制.为了避免粒子飞行速度过快陷入局部收敛,提出一种限制粒子飞行速度的策略,并引入一种多策略差分进化选择算子增加对粒子的扰动.实验证明,该算法相对于比较算法,有更好的收敛性和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胞自动机 粒子群算法 多策略差分进化 速度控制策略 多目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面钢闸门主梁的可靠度分析及概率设计 被引量:16
3
作者 朱大林 游敏 杜汉斌 《水力发电》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33-35,46,共4页
概率设计法在工程设计各领域中已逐步得到应用,而作为水工建筑物重要组成部分的水工金属结构,目前的设计方法是按现行的设计规范——《水利水电工程钢闸门设计规范》的许用应力法进行设计的。因此,水工金属结构的设计准则向概率设计... 概率设计法在工程设计各领域中已逐步得到应用,而作为水工建筑物重要组成部分的水工金属结构,目前的设计方法是按现行的设计规范——《水利水电工程钢闸门设计规范》的许用应力法进行设计的。因此,水工金属结构的设计准则向概率设计法过渡已是大势所趋。现以平面闸门主梁为研究对象,对水工金属结构的概率设计问题进行了研究,建立了主梁的设计表达式并确定了各分项系数值;探讨了水工金属结构概率设计的一般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闸门 主梁 可靠度 概率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单学科可行法的固体火箭发动机参数优化设计 被引量:2
4
作者 朱大林 唐胜景 +1 位作者 郭杰 高峰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897-901,共5页
针对固体火箭发动机优化设计的复杂性,以星孔装药发动机优化设计为例,采用多学科设计优化分析复杂系统的思想,将发动机设计模型子系统化,并根据设计要求规定各个子系统的相应功能,给出各个子系统的计算模型;采用多学科设计优化的概念和... 针对固体火箭发动机优化设计的复杂性,以星孔装药发动机优化设计为例,采用多学科设计优化分析复杂系统的思想,将发动机设计模型子系统化,并根据设计要求规定各个子系统的相应功能,给出各个子系统的计算模型;采用多学科设计优化的概念和方法分析子系统间的耦合关系;采用单学科可行法策略引入辅助设计变量使各个子系统解耦,进而确定发动机模型并行设计的优化设计变量,并选用可行序列二次规划优化算法进行求解。计算实例验证了这种设计模式的有效性。该设计模式充分考虑发动机的模块化并行设计,有利于提高优化效率以及模块的通用性,对于考虑设计因素比较全面的发动机优化设计提供了一种很好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 航天推进系统 固体火箭发动机 优化设计 多学科设计优化 单学科可行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轮机组调节系统的重叠度与节流损失 被引量:8
5
作者 朱大林 曾孟雄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1年第2期155-158,共4页
以实际运行机组为模型 ,分析了影响 12 5MW汽轮机组调速汽门节流损失的诸多因素 ,讨论了阀点位置、预启阀、门杆热膨胀等因素对调节汽门重叠度的影响 ,通过计算确定了机组调节汽门重叠度的合理取值 ,并进行机组配汽特性和调节汽门节流... 以实际运行机组为模型 ,分析了影响 12 5MW汽轮机组调速汽门节流损失的诸多因素 ,讨论了阀点位置、预启阀、门杆热膨胀等因素对调节汽门重叠度的影响 ,通过计算确定了机组调节汽门重叠度的合理取值 ,并进行机组配汽特性和调节汽门节流损失的试验、分析及数据处理 ,在此基础上对机组调节汽门实施了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轮机 重叠度 调节汽门 节流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机激励下四自由度机床隔振系统的主动控制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朱大林 唐瑞 +1 位作者 詹腾 丁昌鹏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2期77-80,88,共5页
针对精密机床的振动问题,建立了四自由度隔振系统的动力学模型,阐述了隔振模型动力学方程的建立原则和方法,根据隔振系统的动力学模型设计了PID主动控制器,并以随机地面模型作为输入在Simulink中对其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具有PI... 针对精密机床的振动问题,建立了四自由度隔振系统的动力学模型,阐述了隔振模型动力学方程的建立原则和方法,根据隔振系统的动力学模型设计了PID主动控制器,并以随机地面模型作为输入在Simulink中对其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具有PID控制器的主动隔振系统在隔离振动方面效果明显优于被动隔振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密机床 主动控制 隔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点检制的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朱大林 甘虎 都林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5期36-41,共6页
现行检修体制存在"临时性维修频繁、维修不足、维修过剩、盲目维修"等缺陷.针对传统计划检修和故障检修体制的严重弊端,本文提出以点检为基础实现变压器状态检修的方法.该方法将重点放在点检制状态检修方案的设计和状态评价上... 现行检修体制存在"临时性维修频繁、维修不足、维修过剩、盲目维修"等缺陷.针对传统计划检修和故障检修体制的严重弊端,本文提出以点检为基础实现变压器状态检修的方法.该方法将重点放在点检制状态检修方案的设计和状态评价上,通过点检和状态评价,准确地把握变压器的状态信息,有针对性地进行维修,将故障和重大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降低维修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压器 点检 预防检查 状态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船闸人字门提升方案评价
8
作者 朱大林 甘虎 +1 位作者 都林 曾明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29-131,213,共4页
针对在多方案评价中层次分析法不宜求取各方案权重值的问题,以三峡船闸人字门提升方案为例,提出了一种基于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理论的多方案综合评价方法,建立了船闸人字门提升方案评价模型,并对比评价了三种船闸人字门提升方案,最终选出... 针对在多方案评价中层次分析法不宜求取各方案权重值的问题,以三峡船闸人字门提升方案为例,提出了一种基于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理论的多方案综合评价方法,建立了船闸人字门提升方案评价模型,并对比评价了三种船闸人字门提升方案,最终选出跨闸室简支梁提升方案为最优方案,表明该方法和评价模型合理、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层次分析法 船闸人字门 提升方案 评价指标 权重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SZ系列紧凑型铁塔动力特性研究
9
作者 朱大林 李利波 张屹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2期58-60,共3页
以500 kV超高压线路中紧凑型直线输电铁塔CSZ1、CSZ2为对象,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按空间梁杆混合结构方法建立有限元模型.计算分析了该系列输电铁塔的动力特性,并研究、归纳其各阶振型的特点.根据CSZ铁塔的动力特性,修正了工程上... 以500 kV超高压线路中紧凑型直线输电铁塔CSZ1、CSZ2为对象,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按空间梁杆混合结构方法建立有限元模型.计算分析了该系列输电铁塔的动力特性,并研究、归纳其各阶振型的特点.根据CSZ铁塔的动力特性,修正了工程上常用的第一自振周期近似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紧凑型铁塔 有限元 动力特性 振型 自振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计基准期内水库最高水位的概率分布模型 被引量:2
10
作者 朱大林 《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宜昌)学报》 1999年第1期23-26,共4页
对已建水库在设计基准期内的最高水位的概率分布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年最高水位的极值I型分布模型,计算了分布参数。
关键词 设计基准期 水位 水库 随机变量 概率分布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起重机传动零件疲劳计算基准载荷及载荷谱系数
11
作者 朱大林 郑小玲 方子帆 《港口装卸》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4,共4页
讨论了区分机构和零件的载荷谱系数的必要性,指出应以零件的载荷谱作为零件疲劳计算的依据。从实用的角度,提出以弹性振动最大载荷作为疲劳计算基准载荷,并给出了相应的载荷谱系数定义。还对零件的应力循环次数计算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起重机 机构 零件 疲劳计算 基准载荷 载荷谱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力发电机转子圆度激光检测系统
12
作者 朱大林 罗朝祥 《湖北水力发电》 2009年第1期63-64,共2页
经过改进后的用于水力发电机转子圆度检测的非接触式激光检测系统,能自动完成检测数据处理和判别检测结果,具有良好的人机界面。
关键词 水力发电机 转子 圆度 激光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门式启闭机门架结构强度可靠性研究
13
作者 朱大林 胡宗武 《葛洲坝水电工程学院学报》 1994年第1期21-25,共5页
应用概率设计原理和计算机动态仿真方法,探讨了启闭机门架的静强度可靠性问题。根据门机的作业条件,在静、动力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主梁和支腿的随机载荷模型,仿真得到载荷样本,进而对主梁和支腿进行可靠性计算。
关键词 门架结构 仿真 门式启闭机 可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改进分形几何理论的结合部切向刚度模型 被引量:19
14
作者 田红亮 陈从平 +6 位作者 方子帆 赵春华 朱大林 刘加伟 林卫共 郭江洪 晏红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46-52,共7页
针对现有分形接触理论对2个机械部件粗糙表面相互接触形成的结合部的切向接触刚度分形模型存在违反赫兹法向接触力学的缺陷,以改进分形几何理论为基础、在严格应用赫兹法向接触力学的基础上,推导出结合部总切向接触静弹性条件刚度、总... 针对现有分形接触理论对2个机械部件粗糙表面相互接触形成的结合部的切向接触刚度分形模型存在违反赫兹法向接触力学的缺陷,以改进分形几何理论为基础、在严格应用赫兹法向接触力学的基础上,推导出结合部总切向接触静弹性条件刚度、总条件法向载荷的分析解。数值仿真表明:结合部的切向接触静弹性刚度随着总法向载荷的增加基本上呈线性增加的态势,随着表面轮廓分形维数的增加而增大,随着分形粗糙度的减小而增大;在恒定法向载荷作用下,最初作用于结合部的切向载荷使得切向接触静弹性刚度最大,该刚度随着切向载荷的增加而减小,随着静摩擦系数的增加而增大;随着法向载荷的增加,法向接触静弹性刚度的增量加大。该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粗糙表面的分形特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合部 分形理论 切向接触刚度 表面轮廓分形维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的柔性结合部法向接触刚度和接触阻尼方程 被引量:16
15
作者 田红亮 赵美云 +4 位作者 郑金华 赵春华 赵新泽 方子帆 朱大林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8-126,共9页
以修正分形几何学理论和赫兹法向接触力学方程为基础,推导出了柔性结合部法向接触刚度与阻尼方程。假设峰元顶端的曲率半径为变量,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求导函数而非偏导函数的求解方法,建立了单峰元与平面接触的法向接触刚度方程。数值模... 以修正分形几何学理论和赫兹法向接触力学方程为基础,推导出了柔性结合部法向接触刚度与阻尼方程。假设峰元顶端的曲率半径为变量,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求导函数而非偏导函数的求解方法,建立了单峰元与平面接触的法向接触刚度方程。数值模拟表明:峰元承担的法向弹性载荷与其顶端的变形量之间符合非线性幂函数凹弧关系;降低表面粗糙度或增加法向接触载荷都将增大实际接触面积;当表面粗糙轮廓分形维数在较小范围内时,实际接触面积随着表面粗糙轮廓分形维数的增加而增大,而当表面粗糙轮廓分形维数在较大范围内时,实际接触面积随着表面粗糙轮廓分形维数的增加而变小;降低表面粗糙度或增加表面粗糙轮廓分形维数与法向接触载荷皆将增加法向接触刚度;法向接触阻尼随着表面粗糙轮廓分形维数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当表面粗糙轮廓分形维数小于临界值时,法向接触阻尼随着分形粗糙度的增大而增大,而当表面粗糙轮廓分形维数超过转折点时,法向接触阻尼随着分形粗糙度的增大而减小;当法向接触载荷增大时,法向接触阻尼略微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结合部 法向接触刚度 法向接触阻尼 分形几何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界面损耗因子与法向阻尼的计算方法 被引量:12
16
作者 田红亮 郑金华 +3 位作者 赵春华 赵新泽 方子帆 朱大林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87-694,共8页
基于赫兹法向接触力学方程与分形几何学理论对界面法向接触刚度进行分析,在改进原有计算模型的基础上,推导出界面法向接触刚度、损耗因子和法向接触阻尼计算方程.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计算方法能够较好地预测法向接触刚度、损耗因子和法向... 基于赫兹法向接触力学方程与分形几何学理论对界面法向接触刚度进行分析,在改进原有计算模型的基础上,推导出界面法向接触刚度、损耗因子和法向接触阻尼计算方程.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计算方法能够较好地预测法向接触刚度、损耗因子和法向接触阻尼的变化规律.减小分形粗糙度和增大法向接触荷载均会使得法向接触刚度增大,而且随着分形维数的增大,法向接触刚度呈现出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增大分形粗糙度和降低法向接触荷载都会使得损耗因子升高,且损耗因子随着分形维数的增大而呈现出先减后增的变化趋势,当分形维数趋近于2时,损耗因子收敛于某一定值;法向接触阻尼随着分形维数的增大也呈现出先减后增的变化趋势,且其变化过程出现了2个拐点.当分形维数低于第1个拐点值时,法向接触阻尼随着分形粗糙度的增加而增大;当分形维数超过第1个拐点值时,法向接触阻尼随着分形粗糙度的增加而减小;当D≤1.4时,法向接触阻尼随着法向接触荷载的增大而减小;当D>1.4时,法向接触阻尼随着法向接触荷载增大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耗因子 法向接触阻尼 微凸峰 弹性面积 平截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材料表面静摩擦学特性的预测研究-理论模型 被引量:17
17
作者 田红亮 赵春华 +3 位作者 方子帆 朱大林 陈保家 李响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40-44,66,共6页
对分形几何理论进行了改进,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法向载荷、最大静摩擦力、静摩擦系数的改进分形模型。通过中间自变量实际接触面积,构建了金属材料结合面静摩擦学特性的预测模型。计算和分析表明:静摩擦系数随着法向载荷或材料特性的增大... 对分形几何理论进行了改进,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法向载荷、最大静摩擦力、静摩擦系数的改进分形模型。通过中间自变量实际接触面积,构建了金属材料结合面静摩擦学特性的预测模型。计算和分析表明:静摩擦系数随着法向载荷或材料特性的增大而微凹弧式增大,但随着分形粗糙度的增加而微凹弧式减小;当分形维数较小时,静摩擦系数随着分形维数的增加而增加;但当分形维数较大时,静摩擦系数随着分形维数的增加而减小;在双常用对数坐标系统下,最大静摩擦力与法向载荷大多呈现出线性正比的关系;分形几何理论适用于法向载荷极小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结合面 静摩擦系数 分形几何理论 最大静摩擦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材料表面静摩擦学特性的预测研究——实验佐证 被引量:15
18
作者 田红亮 刘芙蓉 +5 位作者 赵春华 方子帆 朱大林 陈保家 秦红玲 张发军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09-220,共12页
给出有关粗糙表面单个微凸体接触点面积科的概率分布密度的推导过程。该概率分布密度适用于机械加工粗糙表面,不管磨削、铣削、车削表面都满足此概率分布密度的关系式。按照整体柔性结合面的结构函数,提出具体计算分形维数、分形粗糙... 给出有关粗糙表面单个微凸体接触点面积科的概率分布密度的推导过程。该概率分布密度适用于机械加工粗糙表面,不管磨削、铣削、车削表面都满足此概率分布密度的关系式。按照整体柔性结合面的结构函数,提出具体计算分形维数、分形粗糙度的方法。对文献[1]的理论计算和分析进行定量实验佐证。实验佐证显示:在一定法向加载重物的条件下,理论静摩擦系数和实验的绝对误差在-0.03302~0.01926之间,理论静摩擦系数和实验的相对误差在-8.323%~5.512%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材料表面 静摩擦系数 概率分布密度 结构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定接触界面切向静弹性刚度问题研究 被引量:14
19
作者 田红亮 方子帆 +1 位作者 朱大林 秦红玲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58-464,552,共7页
根据两球体单峰同时受法向、切向载荷时微滑切向应力的分布以及MB模型,给出了界面的总切向接触静弹性条件刚度、总条件法向载荷的解析解。将切向接触静弹性条件刚度的解析解嵌入到有限元软件中,获得了整机的理论模态。以一款八四七厂... 根据两球体单峰同时受法向、切向载荷时微滑切向应力的分布以及MB模型,给出了界面的总切向接触静弹性条件刚度、总条件法向载荷的解析解。将切向接触静弹性条件刚度的解析解嵌入到有限元软件中,获得了整机的理论模态。以一款八四七厂华中工学院XHK5140型自动换刀计算机数控立式镗铣床上的结合部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对解析解进行了定量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在理论振型与实验振型一致的条件下,界面模型的相对误差在-19.2%~16.8%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协调表面 等效材料 微滑区 粘附区 切向刚度 模态置信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导弹药末段目标截获概率研究 被引量:16
20
作者 刘骁 唐胜景 +1 位作者 朱大林 郭杰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87-293,共7页
针对末制导弹药对地面目标攻击时是否加入中制导环节,研究其末段飞行过程中与目标的几何位置关系,采用快速计算与解析方法分析其打击地面固定目标时导引头对目标的角度截获。通过空中散布椭球和地面散布椭圆的近似计算得到视场角计算公... 针对末制导弹药对地面目标攻击时是否加入中制导环节,研究其末段飞行过程中与目标的几何位置关系,采用快速计算与解析方法分析其打击地面固定目标时导引头对目标的角度截获。通过空中散布椭球和地面散布椭圆的近似计算得到视场角计算公式,进而建立一般的数学模型,并从统计概率角度,得到末制导目标截获概率,根据3σ原则判断是否加入中制导环节。同时研究了零控脱靶量与末制导修正距离,结果表明末制导修正能力满足零控脱靶量。仿真发现导引头开机位置距离目标逐渐变小时,视场角的置信区间先减小、后增大。计算了不同干扰因素对视场角置信区间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平风对视场角分布的影响比侧风的影响要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兵器科学与技术 末制导 目标探测 蒙特卡洛法 截获概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