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香港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护士培训课程介绍 被引量:25
1
作者 唐鲁 郭志红 +2 位作者 朱国雄 李晓芳 王飞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5年第14期15-17,共3页
香港中文大学赛马会微创外科培训中心是亚洲第一个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培训基地。介绍了赛马会微创外科培训中心概况,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概况,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培训课程,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的基本性能及应用技术。提出达芬奇机器人外... 香港中文大学赛马会微创外科培训中心是亚洲第一个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培训基地。介绍了赛马会微创外科培训中心概况,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概况,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培训课程,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的基本性能及应用技术。提出达芬奇机器人外科手术系统是外科手术未来发展的方向,其先进性及高精度性给手术室护理提出更高的要求,护士必须经过严格的机器人手术系统专业培训,熟悉设备和仪器的性能,能熟练正确配合医生操作,能辨识常见的系统故障;同时需要明确分工、优化流程,提高手术配合的流畅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芬奇机器人 手术室护士 培训课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样囊性癌嗜神经侵犯超微结构观察 被引量:4
2
作者 顾玲 步荣发 +2 位作者 光明 孙璐 朱国雄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73-275,共3页
目的:研究腺样囊性癌嗜神经侵犯超微结构特点。方法:对4例正常神经、6例癌变组织未侵犯及侵犯到的神经样本进行光镜和电镜超微结构观察、分析。结果:10例神经超微结构表现不一,与正常神经相比,2例癌变组织邻近神经虽肉眼观正常,但已出... 目的:研究腺样囊性癌嗜神经侵犯超微结构特点。方法:对4例正常神经、6例癌变组织未侵犯及侵犯到的神经样本进行光镜和电镜超微结构观察、分析。结果:10例神经超微结构表现不一,与正常神经相比,2例癌变组织邻近神经虽肉眼观正常,但已出现一定的神经变性病理学变化;2例增粗变性神经,虽未发现肿瘤细胞,但已失去神经正常结构,出现网状变性;2例已受侵犯神经发现肿瘤细胞沿神经周侵犯的特点,电镜显示肿瘤的神经周侵袭表现为肿瘤细胞占据神经束膜内间隙,两侧结缔组织及基底膜细胞保持连续完整。结论:腺样囊性癌的神经侵犯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了解该肿瘤嗜神经侵犯的超微结构特点,对其生物学特性的了解有一定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样囊性癌 嗜神经侵袭 神经周侵袭 超微结构 透射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耳前切口入路治疗髁状突骨折40例 被引量:3
3
作者 黄迪炎 付崇建 +2 位作者 李东临 王昭领 朱国雄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1期97-97,共1页
关键词 髁状突骨折 前切口入路 治疗 改良 骨折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颏部块状骨onlay植骨在上颌前牙区种植修复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0
4
作者 马昕 席兰兰 +1 位作者 王昭领 朱国雄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10期986-988,992,共4页
目的:研究评价块状骨onlay植骨恢复上颌前牙区的三维骨量继而种植体植入修复的效果。方法:对8例上前牙缺牙后牙槽嵴重度吸收或缺损患者进行自体下颌颏部取块状骨onlay植骨,恢复牙槽骨的形态,平均3个月后植入了21颗种植体,术后6个月行种... 目的:研究评价块状骨onlay植骨恢复上颌前牙区的三维骨量继而种植体植入修复的效果。方法:对8例上前牙缺牙后牙槽嵴重度吸收或缺损患者进行自体下颌颏部取块状骨onlay植骨,恢复牙槽骨的形态,平均3个月后植入了21颗种植体,术后6个月行种植体暴露术,暴露后4周行全瓷冠修复。结果:所有病例术后随访平均12个月,重建的牙槽骨唇侧丰满,种植体无松动,无脱落,唇侧牙龈无退缩,达到了良好的美学修复效果。结论:自体下颌颏部块状骨onlay植骨技术可以有效恢复牙槽嵴的三维骨量,从而保证骨量不足种植修复的成功,效果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缺损 onlay植骨 牙种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C法模拟电离室的空气等效材料 被引量:1
5
作者 朱国雄 黄宁 夏翔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92-395,共4页
为保证放射治疗中绝对剂量验证更加快速、准确可靠,用MC法模拟γ光子在不同室壁材料电离室灵敏体积中的能量沉积,并经过计算得出不同室壁材料的能量响应曲线,同时研究了不同室壁厚度下电离室的能量响应曲线,比较得出与空气壁等效的室壁... 为保证放射治疗中绝对剂量验证更加快速、准确可靠,用MC法模拟γ光子在不同室壁材料电离室灵敏体积中的能量沉积,并经过计算得出不同室壁材料的能量响应曲线,同时研究了不同室壁厚度下电离室的能量响应曲线,比较得出与空气壁等效的室壁材料。使用空气等效材料可以提高绝对剂量验证中电离室的测量精度,此方法可作为绝对剂量验证中电离室室壁设计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对剂量验证 MC法 能量沉积 能量响应 空气等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颌骨髁突骨折治疗失败原因分析及补救措施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昭领 刘颖 +2 位作者 杨璐 黄迪炎 朱国雄 《临床误诊误治》 2015年第6期39-41,共3页
目的:分析下颌骨髁突骨折治疗失败的原因,提出防范对策。方法对我院收治并治疗失败的下颌骨髁突骨折17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治疗失败的原因。结果本组第2次就诊时间为首次治疗完成后1个月~2年,首次治疗选择非手术治疗9... 目的:分析下颌骨髁突骨折治疗失败的原因,提出防范对策。方法对我院收治并治疗失败的下颌骨髁突骨折17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治疗失败的原因。结果本组第2次就诊时间为首次治疗完成后1个月~2年,首次治疗选择非手术治疗9例,手术治疗8例,首次治疗均在外院完成。17例首次治疗方法选择不当10例,其中非手术治疗9例,手术治疗1例,手术方式选择及手术处理不当7例,其中2例同时存在下颌他处合并骨折处理不当。第2次治疗对首次采用非手术治疗骨折段移位明显的9例再手术,恢复盘髁关系;髁突游离再植的6例对局部进行清理,并行关节成形重建术;合并下颌体部及颏部骨折错位的2例再行手术复位内固定;关节强直的2例行关节成形术。所有病例术后下颌功能运动及咬合关系恢复良好,随访半年,效果满意。结论对下颌骨髁突骨折治疗认识不足、随意选择治疗方法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规范髁突骨折的治疗可降低失败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 髁突骨折 治疗失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画面彩色电视机简述 被引量:1
7
作者 朱国雄 《电视技术》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50-52,共3页
多面面彩色电视机是采用先进的视频数字处理技术研制成功的。多画面电视机能输入多路视频信号,同时在屏幕上显示出多个不同内容的画面,也可以同时接收两套节目,以大小画面在屏幕上显示。这是因为数字式超大规模半导体存储器很容易实现... 多面面彩色电视机是采用先进的视频数字处理技术研制成功的。多画面电视机能输入多路视频信号,同时在屏幕上显示出多个不同内容的画面,也可以同时接收两套节目,以大小画面在屏幕上显示。这是因为数字式超大规模半导体存储器很容易实现存储几行或几场电视图象,利用这种存储功能再作相应的处理便可实现上述功能。其中小画面同样具有多挡预选节目功能,并可四角位移旋转、消隐、瞬时静象,大小面面互换、变焦频闪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画面 彩电 电视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照射后牵张成骨下牙槽神经电生理变化的实验研究
8
作者 柳玉晓 刘桂才 +1 位作者 朱国雄 刘彦普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30-233,共4页
目的:探讨放射照射后牵张成骨过程中下牙槽神经的电生理变化。方法:12只中国杂种犬随机分为A、B、C三组,A、B、C组为实验组,每组4只,单侧下颌A组接受总剂量22.8Gy,5.7Gy/4次/2周(相当于50Gy/25次/5周),B组接受总剂量24.8Gy,6.2Gy/4次/2... 目的:探讨放射照射后牵张成骨过程中下牙槽神经的电生理变化。方法:12只中国杂种犬随机分为A、B、C三组,A、B、C组为实验组,每组4只,单侧下颌A组接受总剂量22.8Gy,5.7Gy/4次/2周(相当于50Gy/25次/5周),B组接受总剂量24.8Gy,6.2Gy/4次/2周(相当于60Gy/30次/6周),C组接受总剂量27.2Gy,6.8Gy/4次/2周(相当于70Gy/35次/7周)的60 Co放射照射。放射照射完成后3个月时,各组分别于照射区下颌骨切开,置入牵张器。经五天延迟期,以0.5mm/次,2次/d的速度牵张下颌骨10d,然后固定8周。分别于放疗前、放疗结束后、牵张前、牵张第6天、牵张完成即时、固定第2,4,8周8个时间点以神经电生理检诊仪测定神经电生理变化。结果:50Gy和60Gy组牵张过程中动作电位呈现适应性变化,70Gy组不能完整导出动作电位。结论:低剂量放射照射不会单独对牵张过程中神经电生理变化造成影响,高剂量放射照射不能完成电生理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牵张成骨 放射照射 下牙槽神经 动作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锥形束CT下肺癌立体定向放疗摆位误差研究及剂量验证
9
作者 朱国雄 胡昊 《中国医学工程》 2024年第5期16-21,共6页
目的研究不同手臂固定方式对于肺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中患者体位误差的影响及剂量验证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2年12月在中南大学附属湘雅三医院肿瘤科收治的34例肺部SBRT治疗患者,分别采用双手交叉握杆(对照组)和双手抱肘置... 目的研究不同手臂固定方式对于肺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中患者体位误差的影响及剂量验证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2年12月在中南大学附属湘雅三医院肿瘤科收治的34例肺部SBRT治疗患者,分别采用双手交叉握杆(对照组)和双手抱肘置于前额(观察组)的方式固定手臂进行体位固定。每例患者每次治疗时均采用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将CBCT扫描图像与CT模拟定位时的图像进行自动匹配,并结合靶区和骨性标志进行调整,计算患者在X、Y、Z轴方向上的误差并进行分析研究,同时选取阈值标准为(2%,2 mm,10%)和(3%,3 mm,10%)的条件下分析比较ArcCHECK模体理论计算剂量和ArcCHECK模体实测剂量之间的差异。结果34例研究对象共得到510组CBCT影像。其中对照组患者和观察组患者每次治疗前体位误差分别为左右方向LAT(1.69±4.43)和(2.25±1.54),头脚方向LNG(1.88±1.39)和(2.40±1.61),腹背VRT(1.26±0.98)和(1.70±1.08)。对照组在X、Y、Z三个方向上的误差数值均小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阈值标准为(2%,2 mm,10%)时,两组SBRT计划的绝对通过率均大于95%;当阈值标准为(3%,3 mm,10%)时,两组SBRT计划的绝对通过率均大于90%,均满足临床治疗要求。结论在肺癌SBRT治疗中,两种手臂固定方式基于ArcCHECK模体验证的绝对剂量通过率均满足临床要求,但双手交叉握杆的手臂固定方式对于患者体位的重复性和精准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束CT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摆位误差 剂量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牙髓组织迁移体内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4
10
作者 宫坤 朱国雄 +4 位作者 周静 段晴月 那思家 丁伯福 金岩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937-940,共4页
目的:构建一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s)向牙髓等口腔组织迁移分化的体内模型,为进一步研究BMMSCs迁移、归巢机制从而诱导其修复、再生口腔组织奠定基础。方法:将第1代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rensen... 目的:构建一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s)向牙髓等口腔组织迁移分化的体内模型,为进一步研究BMMSCs迁移、归巢机制从而诱导其修复、再生口腔组织奠定基础。方法:将第1代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rensence protein,GFP)转基因小鼠的BMMSCs与野生型C57BL6小鼠的全骨髓细胞按一定比例混合后,尾静脉注射入亚致死量照射24h后的16只同品系小鼠体内(GFP-BMMSCs:2×105/只;BMCs:2×106/只),28d后随机选取6只嵌合小鼠,检测其股骨BMMSCs中GFP+BMMSCs细胞的比例。对同一处理组剩余小鼠右下颌磨牙牙髓施加刺激,7d后行多聚甲醛心脏灌注,并采集标本,常规脱钙处理后以自体左侧磨牙作为对照,组织学观察比较牙髓中荧光细胞数量改变。结果:嵌合模型股骨BMMSCs中GFP+的比例为(76.32±3.46)%,口腔刺激侧牙髓中荧光细胞数量明显多于同一个体对照侧(P<0.05)。结论:以荧光细胞作为示踪标记的骨髓移植动物可作为有效的研究模型探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向牙髓等口腔组织迁移分化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移植 迁移 牙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数字化全口义齿的临床应用初步探讨 被引量:6
11
作者 柳玉晓 林斐斐 +2 位作者 于书娟 黄小艳 朱国雄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48-251,共4页
目的:探讨3D扫描和3D打印技术在无牙颌修复中的应用。方法:选取自2018年3月1日~2020年5月1日来我院就诊无牙颌病例30例(Atwood分级1~4级),随机分为传统义齿组和3D打印义齿组,每组15例,传统义齿组按照传统规范制作全口义齿,3D打印义齿组... 目的:探讨3D扫描和3D打印技术在无牙颌修复中的应用。方法:选取自2018年3月1日~2020年5月1日来我院就诊无牙颌病例30例(Atwood分级1~4级),随机分为传统义齿组和3D打印义齿组,每组15例,传统义齿组按照传统规范制作全口义齿,3D打印义齿组通过3D扫描、数字设计、3D打印结合复制义齿技术制作全口义齿。研究采用单盲法。分别在义齿戴用即时,1个月,3个月,6个月使用义齿满意度视觉模拟评分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疗效评估,使用SPSS 22.0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义齿语音功能,咀嚼功能和舒适性随戴用时间逐步提高,戴用3个月后,两组义齿美观度,语音功能、咀嚼功能、固位功能、舒适性均能达到患者满意,V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相比传统义齿,3D打印义齿复诊次数明显减少。结论:3D打印数字化全口义齿能够快速实现无牙颌的修复,满足患者美观和功能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扫描 3D打印 全口义齿 临床应用 探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