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炉炉渣爆破
1
作者 朱友义 叶晓华 曹禹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05年第3期139-140,共2页
介绍了电炉炉渣的爆破方法 ,特别是在高温条件下爆破时所采取的降温措施和在高温条件下如何利用超孔长导爆索实施爆破的方法 。
关键词 电炉炉渣 爆破方法 注水降温孔 超孔长导爆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爆索在切割爆破中的应用
2
作者 叶晓华 朱友义 苏海军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01年第1期94-94,共1页
导爆索是一种以高级炸药作为芯药的线形爆炸物 ,具有威力大、传爆可靠、使用方便等特点。特别适用于最小抵抗线远 <孔深的薄壁结构的爆破和基础切割爆破。在某高速公路建设中 。
关键词 导爆索 炸药 桥台 芯药 线形爆炸物 最小抵抗线 孔深 切割爆破 薄壁结构 公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发脑转移瘤影像学误诊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朱友义 高律萍 曹成瑛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3年第1期30-32,共3页
目的探讨单发脑转移瘤(SBM)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分析SBM影像学误诊原因并总结防范误诊措施。方法回顾分析SBM误诊8例临床资料。结果8例中男6例、女2例,年龄50~68岁,发病时间1~3个月,均以头痛、头晕、恶心和呕吐等症状就诊,就诊前均未发... 目的探讨单发脑转移瘤(SBM)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分析SBM影像学误诊原因并总结防范误诊措施。方法回顾分析SBM误诊8例临床资料。结果8例中男6例、女2例,年龄50~68岁,发病时间1~3个月,均以头痛、头晕、恶心和呕吐等症状就诊,就诊前均未发现原发肿瘤,经常规CT平扫和(或)增强扫描发现颅内病灶,位于幕上6例,其中额叶3例、颞叶2例、顶叶1例;幕下2例,均为小脑。病灶直径1.8~6.2 cm。病灶不规则,边界欠清晰,癌周均可见不同程度低密度水肿带;6例增强扫描后病灶均不同程度强化。初步诊断为胶质瘤4例、脑膜瘤3例、脑脓肿1例。行手术治疗,术后经全身MRI检查找到原发灶,原发灶:肺癌4例,乳腺癌2例,胃癌及甲状腺癌各1例。遂确诊为SBM。误诊时间15~25(18.17±2.28)d。8例均予转移灶手术切除及原发灶二期手术切除治疗,术后切口愈合后出院,并予术后放化疗等治疗,术后随访1年,均未复发。结论SBM以中老年人高发,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早期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多无特异性,对于此类患者,应详细询问原发肿瘤史,常规行X线胸片及全身影像学检查寻找原发肿瘤证据,以及早明确诊断并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转移瘤 单发 误诊 胶质瘤 脑膜瘤 脑脓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兵指挥学院安全拆除美军一枚未爆炸弹
4
作者 朱友义 《爆破》 CSCD 1989年第4期68-68,共1页
工程兵指挥学院地爆教研室在徐州市远郊安全地拆除了一枚150多公斤重的美军未爆炸弹,为当地解除了一大隐患。该炸弹是美陆海军通用航空爆破弹,弹体长1.3米,直径0.42米,弹体为整体铸造,头部尾部均使用短延期引信。
关键词 短延期引信 爆炸弹 工程兵指挥学院 航空爆破弹 陆海军 整体铸造 破片 解除保险 作业条件 上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评价心肌桥壁冠状动脉 被引量:2
5
作者 陈红 吴坚 +4 位作者 曹成瑛 朱友义 王生元 罗焕 周署泉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57-658,共2页
冠状动脉节段走行于浅层心肌纤维下,称为壁冠状动脉,表面心肌称为心肌桥。虽然壁冠状动脉是一种先天性的解剖变异,但由此引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甚至猝死的临床报道有所增加^[1]。因此对其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壁冠状动脉 冠状动脉血管成像 64层螺旋CT 心肌桥 心肌纤维 解剖变异 临床报道 心肌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双源CT成像及造影在冠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诊断中的对比 被引量:19
6
作者 罗焕 高律萍 +2 位作者 朱友义 王生元 杨陵武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7年第10期2017-2019,共3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双源CT成像及造影在冠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诊断中的对比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冠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12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用冠状动脉双源CT增强扫描,对照组采用冠状动脉造影,比较分析...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双源CT成像及造影在冠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诊断中的对比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冠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12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用冠状动脉双源CT增强扫描,对照组采用冠状动脉造影,比较分析两组的检查情况。结果观察组诊断正确率为93.33%,对照组诊断正确率为86.67%,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诊断正确率方面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双源CT成像诊断检出率高,是冠心病检查的首选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粥样硬化性狭窄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源CT下人工智能CT血流储备分数联合冠状动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对高海拔地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的评估及预测 被引量:7
7
作者 罗焕 曹成瑛 +2 位作者 高律萍 杨陵武 朱友义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2年第2期284-288,共5页
目的 分析基于双源CT下人工智能CT血流储备分数(FFR)联合冠状动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FAI)对高海拔地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的评估及预测。方法 选取2021年10~12月于我院行冠脉CT血管造影(CTA)检查的的63例疑似冠心病患者,以冠脉CTA结... 目的 分析基于双源CT下人工智能CT血流储备分数(FFR)联合冠状动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FAI)对高海拔地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的评估及预测。方法 选取2021年10~12月于我院行冠脉CT血管造影(CTA)检查的的63例疑似冠心病患者,以冠脉CTA结果将患者分为血管狭窄率≥50%组与血管狭窄率<50%组。比较冠脉狭窄程度、CT-FFR与冠脉周围FAI检查结果;根据冠脉血管钙化程度分组,比较轻中度钙化组、重度钙化组中血管狭窄率≥50%组与<50%组的CT-FFR、冠脉周围FAI检查结果,分析各组间CT-FFR与冠脉周围FAI单独与联合的诊断效能。结果 本研究63例患者中共检查79支冠脉血管,血管狭窄率≥50%组共24支血管,血管狭窄率<50%组55支。血管狭窄率≥50%组与血管狭窄率<50%组的病变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支血管冠脉狭窄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狭窄率≥50%组的CT-FFR低于血管狭窄率<50%组,冠脉周围FAI高于血管狭窄率<50%组(P<0.05)。63例患者中,冠脉血管轻中度钙化47例,重度钙化16例。轻中度钙化组中血管狭窄率≥50%组冠脉狭窄率高于血管狭窄率<50%组,CT-FFR低于血管狭窄率<50%组(P<0.05)。重度钙化组中血管狭窄率≥50%组CT-FFR低于血管狭窄率<50%组,冠脉周围FAI高于血管狭窄率<50%组,两组冠脉狭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CT-FFR+冠脉周围FAI对血管钙化的诊断效能相对于两者单独检查有显著提升(P<0.05)。结论 CT-FFR对重度钙化血管诊断效能较低,联合冠脉周围FAI能为血流异常的冠心病患者提高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 血流储备分数 冠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 CT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CTA三维形态学术前评估在左心耳封堵导管消融一站式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何莹 高律萍 +2 位作者 曹成瑛 朱友义 罗焕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64-1369,共6页
本文探讨心脏CT血管造影(CCTA)三维形态学术前评估在左心耳封堵导管消融一站式治疗中的应用价值。选取98例心房颤动患者,48例患者术前行CCTA评估(CCTA组),50例患者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评估(TEE组)。比较两组患者心脏超声参数、Watch... 本文探讨心脏CT血管造影(CCTA)三维形态学术前评估在左心耳封堵导管消融一站式治疗中的应用价值。选取98例心房颤动患者,48例患者术前行CCTA评估(CCTA组),50例患者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评估(TEE组)。比较两组患者心脏超声参数、Watchman装置植入成功率。CCTA组Watchman装置植入成功率为100.00%,明显高于TEE组(P<0.05),而手术时间和X线曝光时间明显短于TEE组(P<0.05)。CCTA组实际和预测封堵器大小差值明显低于TEE组(P<0.05)。CCTA组预测和实际封堵器大小呈正相关,且一致性较高(P<0.05)。CCTA三维形态学术前评估在左心耳封堵导管消融一站式治疗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有利于封堵器植入成功,缩短手术时间和X线曝光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CT血管造影三维形态学 左心耳封堵导管消融一站式治疗 应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层螺旋CT诊断主动脉壁内血肿的临床价值
9
作者 陈红 曹成瑛 +5 位作者 朱友义 王生元 罗焕 马院林 张海青 周署泉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939-940,共2页
主动脉壁内血肿(AIH)也称为不典型夹层,是指主动脉滋养血管的破裂导致血肿。没有内膜撕裂。AIH被广泛认为是主动脉夹层(AD)的早期状态或先兆。AIH与典型AD的区别是没有内膜片或中层与动脉腔之间的交通。AIH与AD相似,也有很高的危... 主动脉壁内血肿(AIH)也称为不典型夹层,是指主动脉滋养血管的破裂导致血肿。没有内膜撕裂。AIH被广泛认为是主动脉夹层(AD)的早期状态或先兆。AIH与典型AD的区别是没有内膜片或中层与动脉腔之间的交通。AIH与AD相似,也有很高的危险性及致死率。故早期诊断AIH对治疗及预后有着重要作有。本研究收集确诊为AIH的患背23例.分析其CT影像特征,以期提高对AIH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壁内血肿 螺旋CT诊断 临床价值 主动脉夹层 CT影像特征 早期诊断 AIH 滋养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