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消化道早癌术后出血的风险模型构建
被引量:
16
1
作者
吴江
吴涛
+4 位作者
庞澜
阿里木江·阿不都热合曼
马秀英
陈鹏
朱勇荷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55-160,共6页
目的构建消化道早癌患者应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后术后出血的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2020年3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镜中心治疗的560例消化道早癌患者临床资料,并依据ESD术后是否出血分为出血组(n=25)、对照组...
目的构建消化道早癌患者应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后术后出血的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2020年3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镜中心治疗的560例消化道早癌患者临床资料,并依据ESD术后是否出血分为出血组(n=25)、对照组(n=535)。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ESD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根据筛选的危险因素构建ESD术后出血风险预测模型,并采用ROC曲线对预测模型进行评价。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高血压(OR=3.59,95%CI:1.72~6.86,P=0.000)、操作时间>90 min(OR=1.67,95%CI:1.18~3.73,P=0.008)、最大病灶直径≥3 cm(OR=1.55,95%CI:1.23~3.12,P=0.002)、病灶位于直肠(OR=1.71,95%CI:1.26~3.98,P=0.012)为消化道早癌患者ESD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模型预测消化道早癌患者ESD术后出血的AUC为0.865(95%CI:0.849~0.976,P=0.000),准确率82.32%、敏感度84.00%、特异度82.24%、临界值为0.545。结论消化道早癌患者ESD术后出血与高血压、操作时间、病灶直径及病灶部位有关,预测模型可有效预测个体ESD术后出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早癌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术后出血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上消化道异物中采用无痛胃镜与常规胃镜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
5
2
作者
吴江
庞澜
+5 位作者
马秀英
朱勇荷
岳跃明
张荔霜
雷蕾
丁永年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第11期53-55,共3页
目的研究上消化道异物行无痛胃镜和常规胃镜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172例上消化道异物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胃镜治疗,观察组实施无痛胃镜治疗。比较两组异物取出成功率,手术前、中、后...
目的研究上消化道异物行无痛胃镜和常规胃镜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172例上消化道异物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胃镜治疗,观察组实施无痛胃镜治疗。比较两组异物取出成功率,手术前、中、后平均动脉压(MAP)、呼吸频率(HR)以及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术中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时间。结果对照组异物取出成功率为93.02%(80/86),观察组异物取出成功率为97.67%(84/86)。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976,P=0.1475>0.05)。观察组术中MAP、HR均较术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7223、11.4352,P=0.0000、0.0000<0.05);对照组术中MAP、HR均较术前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9416、10.1364,P=0.0000、0.0000<0.05);且观察组术中MAP、HR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Sp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0.93%低于对照组的34.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时间为(10.25±2.27)min,短于对照组的(19.25±3.1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3618, P=0.0000<0.05)。结论无痛胃镜应用于上消化道异物患者治疗中,效果相比于常规胃镜更为安全,且术中不良反应也有显著降低,应用价值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痛胃镜
常规胃镜
上消化道异物
效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与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
1
3
作者
吴江
庞澜
+3 位作者
朱勇荷
马秀英
岳跃明
张荔霜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第10期97-98,共2页
目的:对比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与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20年2月期间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300例早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用腹腔镜下胃癌...
目的:对比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与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20年2月期间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300例早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对对照组150例患者进行治疗,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对研究组150例患者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研究组患者手术持续的时间、术毕至肠鸣音恢复的时间及住院的时间均较短,其术中的出血量较少,术后其肠粘连梗阻、出血及感染等并发症的总发生率、血清肿瘤因子的水平均较低,其生活质量评估量表各项目的评分均较高,P<0.05。结论:与采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相比,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对早期胃癌患者进行治疗可减轻其手术的创伤,缩短其术后恢复的时间,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其血清肿瘤因子的水平,改善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胃癌
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消化道早癌术后出血的风险模型构建
被引量:
16
1
作者
吴江
吴涛
庞澜
阿里木江·阿不都热合曼
马秀英
陈鹏
朱勇荷
机构
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镜诊治科
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肿瘤一科
出处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55-160,共6页
基金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2016D01C201)。
文摘
目的构建消化道早癌患者应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后术后出血的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2020年3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镜中心治疗的560例消化道早癌患者临床资料,并依据ESD术后是否出血分为出血组(n=25)、对照组(n=535)。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ESD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根据筛选的危险因素构建ESD术后出血风险预测模型,并采用ROC曲线对预测模型进行评价。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高血压(OR=3.59,95%CI:1.72~6.86,P=0.000)、操作时间>90 min(OR=1.67,95%CI:1.18~3.73,P=0.008)、最大病灶直径≥3 cm(OR=1.55,95%CI:1.23~3.12,P=0.002)、病灶位于直肠(OR=1.71,95%CI:1.26~3.98,P=0.012)为消化道早癌患者ESD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模型预测消化道早癌患者ESD术后出血的AUC为0.865(95%CI:0.849~0.976,P=0.000),准确率82.32%、敏感度84.00%、特异度82.24%、临界值为0.545。结论消化道早癌患者ESD术后出血与高血压、操作时间、病灶直径及病灶部位有关,预测模型可有效预测个体ESD术后出血风险。
关键词
消化道早癌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术后出血
预测模型
Keywords
early gastrointestinal cancer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postoperative bleeding
predictive model
分类号
R735 [医药卫生—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上消化道异物中采用无痛胃镜与常规胃镜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
5
2
作者
吴江
庞澜
马秀英
朱勇荷
岳跃明
张荔霜
雷蕾
丁永年
机构
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出处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第11期53-55,共3页
文摘
目的研究上消化道异物行无痛胃镜和常规胃镜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172例上消化道异物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胃镜治疗,观察组实施无痛胃镜治疗。比较两组异物取出成功率,手术前、中、后平均动脉压(MAP)、呼吸频率(HR)以及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术中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时间。结果对照组异物取出成功率为93.02%(80/86),观察组异物取出成功率为97.67%(84/86)。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976,P=0.1475>0.05)。观察组术中MAP、HR均较术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7223、11.4352,P=0.0000、0.0000<0.05);对照组术中MAP、HR均较术前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9416、10.1364,P=0.0000、0.0000<0.05);且观察组术中MAP、HR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Sp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0.93%低于对照组的34.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时间为(10.25±2.27)min,短于对照组的(19.25±3.1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3618, P=0.0000<0.05)。结论无痛胃镜应用于上消化道异物患者治疗中,效果相比于常规胃镜更为安全,且术中不良反应也有显著降低,应用价值明显。
关键词
无痛胃镜
常规胃镜
上消化道异物
效果分析
Keywords
Painless gastroscopy
Conventional gastroscopy
Upper gastrointestinal foreign bodies
Effect analysis
分类号
R768.4 [医药卫生—耳鼻咽喉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与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
1
3
作者
吴江
庞澜
朱勇荷
马秀英
岳跃明
张荔霜
机构
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出处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第10期97-98,共2页
文摘
目的:对比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与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20年2月期间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300例早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对对照组150例患者进行治疗,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对研究组150例患者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研究组患者手术持续的时间、术毕至肠鸣音恢复的时间及住院的时间均较短,其术中的出血量较少,术后其肠粘连梗阻、出血及感染等并发症的总发生率、血清肿瘤因子的水平均较低,其生活质量评估量表各项目的评分均较高,P<0.05。结论:与采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相比,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对早期胃癌患者进行治疗可减轻其手术的创伤,缩短其术后恢复的时间,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其血清肿瘤因子的水平,改善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
早期胃癌
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分类号
R322.44 [医药卫生—人体解剖和组织胚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消化道早癌术后出血的风险模型构建
吴江
吴涛
庞澜
阿里木江·阿不都热合曼
马秀英
陈鹏
朱勇荷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
1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上消化道异物中采用无痛胃镜与常规胃镜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吴江
庞澜
马秀英
朱勇荷
岳跃明
张荔霜
雷蕾
丁永年
《中国实用医药》
2021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与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疗效对比
吴江
庞澜
朱勇荷
马秀英
岳跃明
张荔霜
《当代医药论丛》
2021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