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浓香型白酒中主要酸酯相互作用及机理解析
1
作者 王旭 刘眉伶 +7 位作者 郑柳艳 白家宁 朱凯旋 袁林 卫春会 黄继红 张欢 杜丽平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5-84,共10页
为探明浓香型白酒中主要酸酯的相互作用及机制,本实验通过构建含有乙酸、乳酸、丁酸、己酸和己酸乙酯、乳酸乙酯、乙酸乙酯、丁酸乙酯的模拟酒溶液体系(乙醇体积分数为52%),研究不同种类、不同浓度酸对模拟体系香气释放的影响。电子鼻... 为探明浓香型白酒中主要酸酯的相互作用及机制,本实验通过构建含有乙酸、乳酸、丁酸、己酸和己酸乙酯、乳酸乙酯、乙酸乙酯、丁酸乙酯的模拟酒溶液体系(乙醇体积分数为52%),研究不同种类、不同浓度酸对模拟体系香气释放的影响。电子鼻和感官品评结果表明,不同浓度乙酸、乳酸、丁酸和己酸模拟体系的响应强度及香气轮廓均不同,其中乳酸影响最为显著。采用挥发量法和紫外光谱法研究乳酸质量浓度对模拟体系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乳酸使模拟体系挥发量降低,紫外光谱表明乳酸与模拟体系中的其他物质存在相互作用。进一步对乳酸和酯类物质的二元体系进行研究,挥发曲线表明乳酸可以促进乙酸乙酯、乳酸乙酯的释放,抑制己酸乙酯、丁酸乙酯的释放。紫外光谱表明,二元体系的特征吸收峰随着乳酸浓度增加而改变;热力学分析结果表明,乳酸与4种酯类物质的互作均为自发进行,且与己酸乙酯的主要作用力为疏水作用,与乳酸乙酯、乙酸乙酯、丁酸乙酯的作用力为氢键和范德华力。本研究分析了4种酸对模拟体系中香气的影响,解析了乳酸与主要酯类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可为浓香型白酒的风味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香型白酒 有机酸 酯类物质 香气 紫外光谱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片型面砂带磨削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被引量:22
2
作者 朱凯旋 陈延君 +1 位作者 黄云 黄智 《航空制造技术》 2007年第2期102-104,共3页
叙述了国內外叶片型面砂带磨削的各种技术,分析了一些叶片材料的砂带磨削性能,并介绍了一些典型的叶片砂带磨床。
关键词 叶片型面 砂带磨削 磨削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砂带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被引量:9
3
作者 陈延君 黄云 +2 位作者 朱凯旋 王维朗 黄智 《航空制造技术》 2007年第7期86-91,共6页
介绍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外砂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现状;重点探讨了几类典型砂带,如精细砂带、强力砂带和特殊形态砂带的特征,以及它们在精密加工、强力磨削和难加工材料磨削上的应用并展望了我国砂带技术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砂带 精密加工 强力砂带磨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有分布导数的反应扩散方程在Rn中全局吸引子的存在性 被引量:1
4
作者 朱凯旋 孙涛 谢永钦 《数学物理学报(A辑)》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2-92,共11页
该文考虑R^(n)中一类带有加权项V(x)和分布导数的反应扩散方程解的长时间行为,证明了(L^(2)(R^(n)),L^(2)(R^(n))∩Lp(R^(n)))-全局吸引子的存在性;而且对任意的δ1∈[0,+∞),该吸引子能够在L^(2)∩Lp+δ1-拓扑下吸引L^(2)(R^(n))中的... 该文考虑R^(n)中一类带有加权项V(x)和分布导数的反应扩散方程解的长时间行为,证明了(L^(2)(R^(n)),L^(2)(R^(n))∩Lp(R^(n)))-全局吸引子的存在性;而且对任意的δ1∈[0,+∞),该吸引子能够在L^(2)∩Lp+δ1-拓扑下吸引L^(2)(R^(n))中的有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扩散方程 渐近高阶可积性 全局吸引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有时滞项的复Ginzburg-Landau方程的拉回吸引子
5
作者 朱凯旋 谢永钦 +1 位作者 周峰 邓习军 《数学物理学报(A辑)》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341-1353,共13页
该文考虑带有时滞项的复Ginzburg-Landau方程解的适定性和拉回吸引子的存在性,其中非线性项满足任意p−1(p>2)次多项式增长.利用收缩函数方法验证解过程{U(t,τ)}t≥τ的紧性,得到CL^2(Ω)中拉回吸引子的存在性.
关键词 复GINZBURG-LANDAU方程 时滞 拉回吸引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有时滞项的超三次弱阻尼波方程一致吸引子的存在性
6
作者 朱凯旋 谢永钦 +1 位作者 梅鑫钰 邓习军 《数学物理学报(A辑)》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6-102,共17页
该文考虑带有时滞项的弱阻尼波方程一致吸引子的存在性,其中非线性项的增长次数大于3而小于5.通过构造能量泛函并结合收缩函数方法得到过程U_(g)(t,τ),g∈H(g0)在C_(H^(1)_(0)(Ω))×C_(L^(2)(Ω))中一致吸引子的存在性.
关键词 弱阻尼波方程 时滞 一致吸引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命悲情的诗性超越——周思聪“彝女”系列作品艺术特色探析
7
作者 朱凯旋 《美术教育研究》 2013年第5期31-31,共1页
周思聪作为中国20世纪末杰出的女画家,其绘画情感真挚、格高气清,尤其是后期的人物画作品中生命情感和画面情感融为一体,蕴含悲情。笔者试从"彝女"系列的创作背景出发,探析"彝女"系列作品的艺术特色,体味其中永恒... 周思聪作为中国20世纪末杰出的女画家,其绘画情感真挚、格高气清,尤其是后期的人物画作品中生命情感和画面情感融为一体,蕴含悲情。笔者试从"彝女"系列的创作背景出发,探析"彝女"系列作品的艺术特色,体味其中永恒的艺术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思聪 生命悲情 诗性超越 艺术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组织中GLUT-1和VEGF-A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3
8
作者 朱凯旋 谈思源 陈平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8年第11期878-882,共5页
目的:检测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评价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95例结直肠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GLUT-1和VEGF-A的表达,分析两者... 目的:检测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评价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95例结直肠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GLUT-1和VEGF-A的表达,分析两者表达相关性及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GLUT-1和VEGF-A在癌组织中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GLUT-1和VEGF-A的表达在有无淋巴结转移、不同TNM分期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和分化程度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GLUT-1、VEGF-A两者在结直肠癌组化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510,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发现,GLUT-1和VEGF-A均为阳性表达患者的生存预后明显差于其他患者(χ~2=6.79,P=0.009);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淋巴结转移情况、TNM分期和GLUT-1、VEGF-A表达是否均为阳性是影响患者生存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淋巴结转移是影响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结直肠癌组织中GLUT-1和VEGF-A的表达高于正常组织,两者共同参与了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过程,对患者的治疗和预后评估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葡萄糖转运蛋白-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生存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烯低温燃烧反应机理模拟与分析
9
作者 朱凯旋 李东艳 +1 位作者 刘明夏 谈宁馨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34-939,共6页
为了研究乙烯这种高碳烃燃料燃烧裂解的重要中间体的燃烧特性,本文通过比较国际上公开的Aramco Mech2.0、UCSD核心机理,Glarborg乙烯氧化反应详细机理和Creck集总反应机理等四个低温燃烧动力学模型,模拟了乙烯低温(800K)点火延时、层流... 为了研究乙烯这种高碳烃燃料燃烧裂解的重要中间体的燃烧特性,本文通过比较国际上公开的Aramco Mech2.0、UCSD核心机理,Glarborg乙烯氧化反应详细机理和Creck集总反应机理等四个低温燃烧动力学模型,模拟了乙烯低温(800K)点火延时、层流预混火焰传播速度和重要物种浓度变化等燃烧特性,并与实验数据进行比较。结合反应路径分析和层流火焰敏感度分析寻找不同机理中的关键反应。结果表明:C_2H_3+O_2对乙烯全温段的燃烧模拟有着重要作用,C_2H_4生成C_2H_5、C_2H_4OH和C_2H_4O_2H的反应以及进一步与氧气的加成反应是乙烯低温燃烧反应的重要通道,H-O体系和C_1参与的反应对火焰传播具有较强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 低温燃烧 燃烧反应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密度纤维板之8 中密度纤维板生产用铺装机概述 被引量:1
10
作者 朱凯旋 《中国人造板》 2008年第4期22-27,共6页
介绍不同形式铺装机的工作原理与结构、调整与控制、维护与保养。
关键词 铺装机 成型 板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affic flow of connected and automated vehicles at lane drop on two-lane highway: An optimization-based control algorithm versus a heuristic rules-based algorithm
11
作者 刘华清 姜锐 +1 位作者 田钧方 朱凯旋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1期380-391,共12页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raffic flow of connected and automated vehicles at lane drop on two-lane highway. We evaluate and compare performance of an optimization-based control algorithm(OCA) with that of a heuristic r...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raffic flow of connected and automated vehicles at lane drop on two-lane highway. We evaluate and compare performance of an optimization-based control algorithm(OCA) with that of a heuristic rules-based algorithm(HRA). In the OCA, the average speed of each vehicle is maximized. In the HRA, virtual vehicle and restriction of the command acceleration caused by the virtual vehicle are introduced. It is found that(i) capacity under the HRA(denoted as C_(H)) is smaller than capacity under the OCA;(ii) the travel delay is always smaller under the OCA, but driving is always much more comfortable under the HRA;(iii) when the inflow rate is smaller than C_(H), the HRA outperforms the OCA with respect to the fuel consumption and the monetary cost;(iv) when the inflow rate is larger than C_(H), the HRA initially performs better with respect to the fuel consumption and the monetary cost, but the OCA would become better after certain time. The spatiotemporal pattern and speed profile of traffic flow are presented, which explains the reason underlying the different performance. The study is expected to help for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two different types of algorith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ffic flow connected and automated vehicles(CAVs) lane drop optimization-based control algorithm Heuristic rules-based algorith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叶栀子对PM_(2.5)的净化与生理响应
12
作者 姜钰玮 陈珍 朱凯旋 《浙江农业科学》 2018年第11期2065-2068,2071,共5页
以大叶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 var. grandiflora Nakai.)、红叶石楠(Photinia×fraseri Dress)和锦绣杜鹃(Rhododendron pulchrum Sweet)为研究对象,在自制的长、宽、高均为60 cm的玻璃装置中,以煤炭、蜡烛和香烟的混合... 以大叶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 var. grandiflora Nakai.)、红叶石楠(Photinia×fraseri Dress)和锦绣杜鹃(Rhododendron pulchrum Sweet)为研究对象,在自制的长、宽、高均为60 cm的玻璃装置中,以煤炭、蜡烛和香烟的混合物模拟PM_(2.5)的产生,研究植物对PM_(2.5)的净化能力与生理响应。结果表明,大叶栀子的滞尘能力显著大于锦绣杜鹃和红叶石楠。大叶栀子可在24 h内有效净化密闭气室中的PM_(2.5),使之符合空气质量标准。PM_(2.5)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大叶栀子叶绿素a和b的合成,但短期内并未造成显著的氧化胁迫,丙二醛含量和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等与未经PM_(2.5)熏气处理相比差异不显著,而过氧化氢酶和抗坏血酸过氧化酶活性显著增强。研究表明大叶栀子利于空气净化,并有较强耐受性,对园林绿化和室内空气净化均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 5 大叶栀子 园林植物 城市绿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