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裂缝介质的纵波方位AVO反演研究 被引量:30
1
作者 朱兆林 赵爱国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5年第5期499-503,共5页
基于Zoeppritz方程的地震波反射系数解析式是非线性的,而利用地震波反射系数公式来反演介质的弹性参数,或是直接利用非线性反演方法,或是对复杂的反射系数公式进行线性化近似。首先,从理论上讨论了各向异性介质中的反射和透射系数方程,... 基于Zoeppritz方程的地震波反射系数解析式是非线性的,而利用地震波反射系数公式来反演介质的弹性参数,或是直接利用非线性反演方法,或是对复杂的反射系数公式进行线性化近似。首先,从理论上讨论了各向异性介质中的反射和透射系数方程,给出了裂缝介质的线性近似反射系数公式;然后,利用ISO/HTI模型对Vavrycuk和Ruger的近似反射系数与真实反射系数进行了对比,得出在大角度情况下Vavrycuk近似比Ruger近似更逼近真实值的结论。因此,选择Vavrycuk纵波近似反射系数公式对纵波方位AvI线性反演公式进行了推导;最后,用模型对反演公式进行了验证,反演结果能满足精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位AVO 反演 裂缝介质 近似反射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缝性储层AVO检测方法综述 被引量:23
2
作者 朱兆林 王永刚 曹丹平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2004年第2期87-92,共6页
涉及裂缝检测方法研究的内容很广泛,从裂缝的弹性理论到裂缝的定量解释,国内外都有研究。从国内外各向异性的研究现状出发,总结了目前裂缝性储层检测的主要方法,重点阐述了纵波AVO检测裂缝性储层的理论基础和实用方法。纵波的AVO属性,... 涉及裂缝检测方法研究的内容很广泛,从裂缝的弹性理论到裂缝的定量解释,国内外都有研究。从国内外各向异性的研究现状出发,总结了目前裂缝性储层检测的主要方法,重点阐述了纵波AVO检测裂缝性储层的理论基础和实用方法。纵波的AVO属性,尤其是方位AVO属性、井孔或VSP和井间地震的转换波属性,对检测裂缝发育程度具有较好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性 储层 AVO检测技术 AVO反演 各向异性 油气藏 地震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素养不仅是技能——读《语文素养和语文教师的素养》
3
作者 朱兆林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6-67,共2页
从小学到高中甚至到大学都有语文课,显然这不仅仅是为了识字、读书和写作。那是为了什么呢?简单地讲,就是为了养成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学校语文教育从能力培养到素养养成,无疑是语文学科教育自身的一大提升。这是因为后者的内涵... 从小学到高中甚至到大学都有语文课,显然这不仅仅是为了识字、读书和写作。那是为了什么呢?简单地讲,就是为了养成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学校语文教育从能力培养到素养养成,无疑是语文学科教育自身的一大提升。这是因为后者的内涵更加丰富,也更贴近人自身发展以及社会文明与进步的需要。近年来国内关于语文素养及其教育的文章有不少,“中国知网”显示,自2001年至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素养 语文教师 技能 语文教育 2001年 能力培养 学科教育 社会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全匹配层吸收边界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52
4
作者 王永刚 邢文军 +1 位作者 谢万学 朱兆林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9-24,共6页
边界反射是数值模拟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构建完全匹配层(PML)吸收边界条件是消除边界反射的理想方法之一。此方法是在研究区域的边界上加入吸收层,使边界上传入吸收层的波随传播距离按指数规律衰减,不产生任何反射,达到消除边界反射的目... 边界反射是数值模拟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构建完全匹配层(PML)吸收边界条件是消除边界反射的理想方法之一。此方法是在研究区域的边界上加入吸收层,使边界上传入吸收层的波随传播距离按指数规律衰减,不产生任何反射,达到消除边界反射的目的。首先给出了二维声波方程完全匹配层的公式,然后通过地面地震模型和井间地震模型数值算例与常规吸收边界条件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PML边界条件具有吸收更干净、相位对应关系好且能够吸收各种角度的边界反射等优点,从而验证了完全匹配层吸收效果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间地震 完全匹配层(PML) 吸收边界 正演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间地震资料层位标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杨国权 王永刚 +2 位作者 朱兆林 刘磊 曹丹平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5年第3期217-219,共3页
制作高精度的深度域合成地震记录是实现井间地震资料层位标定的关键。介绍了采用深度域不对称子波算子求取合成地震记录的方法,即对已有的测井曲线,利用有效地震地质模型分析方法进行层位划分并建立深时关系;根据由波动方程导出的反射... 制作高精度的深度域合成地震记录是实现井间地震资料层位标定的关键。介绍了采用深度域不对称子波算子求取合成地震记录的方法,即对已有的测井曲线,利用有效地震地质模型分析方法进行层位划分并建立深时关系;根据由波动方程导出的反射系数计算公式,求取频率域的反射系数;把井旁道记录转换到时间域.利用相关分析方法提取实际资料的地震子波,进而得到频率域的子波谱;利用频率域褶积模型计算合成记录,经傅里叶反变换、时深转换和重采样后得到深度域合成地震记录。实际应用表明,采用深度域方法制作的合成记录与井旁地震道吻合程度较高,可以用于井间地震资料的层位标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间地震 深度域合成记录 不对称子波算子 有效地震地质模型 反射系数 地震子波 深时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间地球物理资料的综合显示及其应用 被引量:7
6
作者 王永刚 曹丹平 +1 位作者 刘磊 朱兆林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4年第5期462-465,共4页
井间地震资料比常规地面地震资料具有更高的分辨率,井间地震反射波成像剖面可用于井间储层的精细解释。井间地球物理资料的综合显示是实现井间地震资料人机交互解释的必备工作,具体内容包括:①对井间地球物理数据在深度域作精细插值,并... 井间地震资料比常规地面地震资料具有更高的分辨率,井间地震反射波成像剖面可用于井间储层的精细解释。井间地球物理资料的综合显示是实现井间地震资料人机交互解释的必备工作,具体内容包括:①对井间地球物理数据在深度域作精细插值,并加载建库;②实现井间地球物理资料的综合显示;③对深度域井间地球物理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与解释。实际资料应用表明,实现井间地震资料的综合显示,得到井间地震资料的属性分析、"三瞬"剖面、道积分等处理后的输出,都十分有利于井间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与井间储层的精细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间地震 地球物理数据 地震资料 储层 反射波 剖面 建库 综合 精细 实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间地震资料深度域合成记录的制作方法 被引量:15
7
作者 王永刚 朱兆林 曹丹平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7-30,34,共5页
在对深度域的井间地震资料进行地质解释时,用于层位标定的合成记录必须是深度域的。对深度域的地震资料合成记录制作方法进行了探讨。总结归纳深度域合成记录制作过程应包括:(1)利用声波、密度等测井曲线进行层位划分并建立深时关系,根... 在对深度域的井间地震资料进行地质解释时,用于层位标定的合成记录必须是深度域的。对深度域的地震资料合成记录制作方法进行了探讨。总结归纳深度域合成记录制作过程应包括:(1)利用声波、密度等测井曲线进行层位划分并建立深时关系,根据多层介质反射系数的波动方程推导公式,求取频率域的反射系数;(2)对时间域的井旁道记录利用同态反褶积方法提取地震子波,得到频率域的子波谱;(3)利用频率域褶积模型计算合成记录,作反傅里叶变换得到时间域合成地震记录,再根据时深关系求出每个时域采样点对应的深度点,按照所要求的深度采样间隔进行重采样,得到深度域合成地震记录。应用实例表明,利用该方法制作的合成记录与井旁道的吻合程度较高,可以用于井间资料的层位标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间地震资料 地质解释 深度域 合成记录 反射系数 地震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网络方法烃类预测中的问题探讨 被引量:6
8
作者 王永刚 曹丹平 朱兆林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4年第1期94-98,共5页
自神经网络应用于烃类预测以来 ,很多专家学者一直在神经网络和烃类预测两方面钻研 ,加快了神经网络与不同数学模型相结合的步伐 ,并分别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根据神经网络进行烃类预测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条件 ,简述了神经网络应用于烃... 自神经网络应用于烃类预测以来 ,很多专家学者一直在神经网络和烃类预测两方面钻研 ,加快了神经网络与不同数学模型相结合的步伐 ,并分别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根据神经网络进行烃类预测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条件 ,简述了神经网络应用于烃类预测时的不同模式、特点、相应要求及改进思路 ,并简要分析了利用神经网络进行烃类预测所存在的问题 ,最后展望了神经网络烃类预测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网络方法 地震勘探 地震资料 计算机 烃类 预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缝各向异性介质中P-SV转换波正演模拟 被引量:8
9
作者 王永刚 朱兆林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5年第1期24-28,共5页
裂缝介质正演是研究裂缝性油藏的各向异性、裂缝检测方法、裂缝AVO反演等的前提。在裂缝方位各向异性(EDA)介质模型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纵波震源激发的地震波所产生P-SV波的有限差分正演模拟方法。从各向异性单斜对称系统的刚性矩阵推... 裂缝介质正演是研究裂缝性油藏的各向异性、裂缝检测方法、裂缝AVO反演等的前提。在裂缝方位各向异性(EDA)介质模型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纵波震源激发的地震波所产生P-SV波的有限差分正演模拟方法。从各向异性单斜对称系统的刚性矩阵推导出的波动方程,可以满足EDA介质模型不同方位角入射的二维差分模拟要求。在有限差分模拟中,采用了普通的Kelly差分格式、二阶各向异性吸收边界条件和一般的纵波震源的解析形式,并应用修正的通量传输校正(FCT)方法来消除频散。同时,对纵波震源的解析式进行了技术处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演模拟 转换波 各向异性 通量传输校正 有限差分 裂缝性油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地表条件下检波器组合的特性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王永刚 段世民 +1 位作者 朱兆林 曹丹平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26-130,共5页
本文系统地讨论了特殊地表条件下检波器组合、震—检联合组合的理论问题。通过理论分析及野外试验 ,我们发现 :在复杂地表 (倾斜地面、起伏地表 )情况下 ,随着相邻检波器高程差 Δh的增大 ,其组合的方向特性曲线通频带变宽 ,压制带平均... 本文系统地讨论了特殊地表条件下检波器组合、震—检联合组合的理论问题。通过理论分析及野外试验 ,我们发现 :在复杂地表 (倾斜地面、起伏地表 )情况下 ,随着相邻检波器高程差 Δh的增大 ,其组合的方向特性曲线通频带变宽 ,压制带平均值增大 ,表明对较低视速度面波的压制效果在降低 ,但倾斜地表 Δh<4 m时 ,组合的方向特性变化不大 ;不等灵敏度线性组合更有利于压制较低视速度的面波 ;面积组合可以压制任意传播方向的面波 ,且平行四边形组合要优于矩形组合 ,表现为压制带较宽 ,且数值很低 ;脉冲波与简谐波的组合特性相比 ,两者的通放带宽度基本一致 ,但脉冲波的压制带不是周期性曲线 ,其压制带数值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地表条件 检波器组合 特性分析 震-检联合组合 面波 地震勘探 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布式声传感井中地震信号检测数值模拟方法 被引量:17
11
作者 马国旗 曹丹平 +1 位作者 尹教建 朱兆林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11-320,I0003,I0004,共12页
分布式声传感(DAS)基于光纤中瑞利散射效应获取地震波振动信号,光纤在探测地震波的同时实现信号的传输,适用于井中地震信号采集,具有成本低、分辨率高、抗电磁干扰强等优点。基于离散光纤瑞利散射干涉模型,在不考虑背景压力、温度和井... 分布式声传感(DAS)基于光纤中瑞利散射效应获取地震波振动信号,光纤在探测地震波的同时实现信号的传输,适用于井中地震信号采集,具有成本低、分辨率高、抗电磁干扰强等优点。基于离散光纤瑞利散射干涉模型,在不考虑背景压力、温度和井壁光纤耦合的条件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模拟了井中DAS系统地震信号特征,详细探讨了震源强度、脉冲宽度以及光纤空间采样间隔对DAS光纤信号波形特征以及信噪比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①不同震源强度对DAS光纤信号的影响不同,而且震源强度过大可能导致DAS光纤信号波形畸变或旁瓣增多而影响信号保真度。②较小的脉冲宽度常伴有较强的噪声,较大的脉冲宽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压制高频噪声、提高信噪比,但不可避免地降低分辨率。③通过相邻道叠加增大的光纤空间采样间隔有利于提高信噪比,因此选择合适的光纤空间采样间隔可以有效地提高信噪比、提升信号质量;DAS信号频率通常略高于原始地震信号频率,同时附带系统本身的高频噪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声传感 瑞利散射 震源强度 脉冲宽度 光纤空间采样间隔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珊瑚型环礁斜坡地形水下声传播特性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原齐泽 秦志亮 +3 位作者 马本俊 朱兆林 刘雪芹 蔡观强 《声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68-774,共7页
从岛礁斜坡地形条件下的声信号衰减和地形阻断效应分析出发,重点针对水下声场分布规律及其对声传播造成的影响开展研究。利用水声模型理论,结合某礁实测地形以及水文数据,建立岛礁斜坡地形下的多途声信道模型,基于Bellhop与RAM声学仿真... 从岛礁斜坡地形条件下的声信号衰减和地形阻断效应分析出发,重点针对水下声场分布规律及其对声传播造成的影响开展研究。利用水声模型理论,结合某礁实测地形以及水文数据,建立岛礁斜坡地形下的多途声信道模型,基于Bellhop与RAM声学仿真方法,对不同地形下的声线轨迹、声传播损失以及信号时延等声场特性进行仿真分析,得出岛礁斜坡地形下的声场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岛礁斜坡地形是影响其声传播模式的关键因素;(2)斜坡外缘浅海区域的目标不易被岛礁斜坡顶端的声呐所探测;(3)陡坡地形对浅海声源的声传播有利,当声源深度足够大时,缓坡地形下的本征声线数目能够达到在陡坡地形下的5倍,对声传播有利。以上研究结果可为岛礁区水下声场的特性分析以及水下声学对抗等实践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岛礁 声场环境 本征声线 声传播损失 海底边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