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对喷射混凝土力学强度、渗透性能及水化微观结构的影响
1
作者 曾鲁平 乔敏 +5 位作者 赵爽 王伟 陈俊松 朱伯淞 冉千平 洪锦祥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1-169,共9页
对比研究了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以可再分散乳胶粉与聚合物乳液不同形态掺入后对喷射混凝土力学强度与渗透性能的影响,并对速凝水化体系下聚合物颗粒的物理成膜过程以及化学作用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EVA共聚物通过颗粒吸附、团... 对比研究了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以可再分散乳胶粉与聚合物乳液不同形态掺入后对喷射混凝土力学强度与渗透性能的影响,并对速凝水化体系下聚合物颗粒的物理成膜过程以及化学作用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EVA共聚物通过颗粒吸附、团聚及局部成膜作用,降低了速凝阶段水化产物钙矾石的数量并延缓了水泥C_(3)S的早期水化过程,造成速凝浆体凝结时间的明显延长以及早期强度降低,其以乳液形态掺入带来的早期水化延缓作用更强。硬化喷射混凝土内部直径130μm以上的圆形气泡数量受聚合物掺入影响而明显增多,造成硬化孔隙率增大同时降低了后期强度,但以乳胶粉形态掺入时EVA共聚物带来的引气作用及硬化气泡球形度改善效果更强。水化28 d,EVA共聚物在速凝浆体中可形成连续聚合物膜状结构,并充分分散、填充在钙矾石骨架与浆体孔隙之间,显著提高了喷射混凝土的抗水渗性能与弯曲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 喷射混凝土 水化微观结构 渗透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远红外Hg^(2+)荧光探针的研制及其在生物成像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吴向阳 朱伯淞 +4 位作者 韩志湘 王春柳 梁世伟 陈文卉 崔蕴晗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4-38,共5页
基于Hg^(2+)诱导罗丹明内硫酯"关-开"环原理,设计合成了一种简便的罗丹明101内硫酯(1)荧光探针分子并用于环境水样中汞离子的定量检测及活细胞内汞离子荧光成像检测.结果表明:在测试体系中加入汞离子,探针分子1(10μmol/L)溶... 基于Hg^(2+)诱导罗丹明内硫酯"关-开"环原理,设计合成了一种简便的罗丹明101内硫酯(1)荧光探针分子并用于环境水样中汞离子的定量检测及活细胞内汞离子荧光成像检测.结果表明:在测试体系中加入汞离子,探针分子1(10μmol/L)溶液荧光显著增强,当加入等当量的汞离子时,溶液的荧光强度增强了68倍,溶液的颜色也从无色变为了粉红色;探针分子1(10μmol/L)对0.1~10μmol/L浓度范围内的汞离子响应呈线性关系,R2=0.994 9,检出限为0.04μmol/L.选择性和竞争性实验结果表明:探针分子1对汞离子有较高的选择性和较高的灵敏度;探针分子1可成功用于细胞内汞离子的荧光成像可视化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红外 荧光探针 罗丹明101内硫酯 HG^2+ 荧光成像 生物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氨基磺酸盐系减水剂性能的因素和结构优化研究
3
作者 朱伯淞 乔敏 +1 位作者 吴井志 冉千平 《新型建筑材料》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5-8,18,共5页
基于氨基减水剂对其性能和结构进行优化,探讨了氨基磺酸盐系聚合物的合成单体对减水剂性能的影响并确定最佳原料配合比及保温时间。在结构改性中,分别引入4-羟基苯磺酸钠、N-二甲基苯磺酸钠、丙酮等3种不同的单体,用来取代原有结构中的... 基于氨基减水剂对其性能和结构进行优化,探讨了氨基磺酸盐系聚合物的合成单体对减水剂性能的影响并确定最佳原料配合比及保温时间。在结构改性中,分别引入4-羟基苯磺酸钠、N-二甲基苯磺酸钠、丙酮等3种不同的单体,用来取代原有结构中的对氨基苯磺酸钠或苯酚单体形成新的共聚物,并探讨了共聚结构优化后减水剂的分散性。结果表明,4-羟基苯磺酸钠单体无法参与聚合;N-甲基氨基对苯磺酸钠取代对氨基苯磺酸钠后,减水剂的分散性比改性前有显著提高;引入丙酮改性时,当n(丙酮)∶n(苯酚)<0.1时,减水剂的分散性变化不大,但可节约部分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磺酸盐减水剂 结构改性 分散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释技术在混凝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5
4
作者 单广程 陈健 +5 位作者 乔敏 高南箫 赵爽 吴井志 朱伯淞 冉千平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2-68,共7页
近年来,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迅速发展,混凝土作为现代土木工程设施建设中最重要的工程材料之一,市场对其工作性、耐久性、施工性等综合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混凝土在实际应用当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混凝土因开裂而导致的钢筋锈蚀... 近年来,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迅速发展,混凝土作为现代土木工程设施建设中最重要的工程材料之一,市场对其工作性、耐久性、施工性等综合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混凝土在实际应用当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混凝土因开裂而导致的钢筋锈蚀、结构强度和承载力下降等耐久性问题,混凝土坍落度损失问题,水泥水化过快等问题。因此,研究人员致力于研发具有缓释效果的混凝土外加剂以解决上述各类问题。缓释技术的出现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在20世纪50年代首先应用于农业方面,随后应用于医学药物研发方面,并逐渐应用于化肥、农药、化工等领域。在混凝土领域,缓释技术目前已在水泥基材料的内养护、裂缝自修复、膨胀历程控制、阻锈与水化历程调控等方面被广泛应用。在混凝土领域已取得成功应用的缓释材料包括高吸水树脂(SAP)、微胶囊、缓释型聚羧酸减水剂等。SAP通过复杂的分子结构在水泥拌和过程中吸收大量水分,在后期硬化干燥过程中,及时缓慢释放出水分子,从而达到抑制水泥基材料变形开裂的效果。微胶囊将修复剂以复合材料的形式存储起来,使其在裂缝等外力作用下释放出来,发挥抑制裂纹的扩展并修复裂纹的作用。在混凝土坍落度研究领域,采用碱缓释的技术方案实现了分散剂分子在水泥环境中的持续释放,使得混凝土的流动度可以长时间保持稳定。本文根据缓释技术的类型和特点,分别从物理型缓释和化学型缓释两个方面介绍了缓释技术在混凝土领域中的应用及其进展,主要讨论了混凝土缓释技术在水泥基材料的内养护、裂缝自修复、阻锈与坍落度保持等性能调控中的应用,希望能为研发性能更优良的用于混凝土领域的缓释材料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释技术 物理缓释 化学缓释 混凝土 耐久性 阻锈 聚羧酸减水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气泡调控型表面活性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乔敏 单广程 +4 位作者 高南箫 陈健 吴井志 朱伯淞 冉千平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62-68,共7页
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力发展,目前在建的高速公路、铁路、大型桥梁、隧道、大型水利水电工程、高层建筑、地下工程的数量均居世界首位。这些重大工程的发展无一不与混凝土材料息息相关,因此对混凝土的耐久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 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力发展,目前在建的高速公路、铁路、大型桥梁、隧道、大型水利水电工程、高层建筑、地下工程的数量均居世界首位。这些重大工程的发展无一不与混凝土材料息息相关,因此对混凝土的耐久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现代工程混凝土的耐久性、延长混凝土构筑物的安全服役年限是混凝土研究面临的重大问题。混凝土气孔结构直接影响混凝土的抗冻融、抗介质渗透以及结构稳定等耐久性性能,在混凝土搅拌过程中掺入气泡调控型表面活性剂,可以在新拌混凝土中引入适量细小、均匀、密闭的气泡,大大改善拌合物的和易性,从而提高混凝土的抗冻、抗渗、抗碳化等耐久性。因此,混凝土气泡调控型表面活性剂的研究和生产逐渐成为外加剂领域的热点。本文根据表面活性剂的定义、类型和特点,分别从表面活性剂的作用机理及其在混凝土中的失效原因等方面介绍了混凝土气泡调控表面活性剂的最新研究成果,主要讨论了新型双子表面活性剂在混凝土中的应用和表面活性剂的分子自组装行为及泡沫行为的作用机理,并分析了混凝土中的盐效应及吸附效应等对表面活性剂的影响,以期为将来研发性能优良的混凝土气泡调控型表面活性剂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分类 气泡 作用机理 失效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絮凝剂在机制砂中的应用及其对减水剂分散性的影响 被引量:13
6
作者 吴井志 单广程 +4 位作者 陈健 王园 朱伯淞 高南箫 乔敏 《新型建筑材料》 2021年第11期53-55,共3页
研究了不同离子类型聚丙烯酰胺絮凝剂和不同分子质量聚丙烯酰胺絮凝剂在机制砂清洗过程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对减水剂分散性的影响比较。结果表明,对于污泥絮凝效果,阴离子型絮凝剂的分子质量越大效果越优,不同电荷类型中以阳离子型的效果最... 研究了不同离子类型聚丙烯酰胺絮凝剂和不同分子质量聚丙烯酰胺絮凝剂在机制砂清洗过程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对减水剂分散性的影响比较。结果表明,对于污泥絮凝效果,阴离子型絮凝剂的分子质量越大效果越优,不同电荷类型中以阳离子型的效果最优,在低掺量下即可获得良好的絮凝效果,且阳离子比例越高效果越优,阴离子次之,非离子最差;但是对于减水剂分散性的影响来说,相同掺量条件下,阳离子型絮凝剂对减水剂分散性的影响最大,非离子型絮凝剂对减水剂分散性的影响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絮凝剂 机制砂 减水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