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酸洗脱灰处理对煤自燃倾向性的影响分析
1
作者 朱令起 刘超 《煤炭技术》 CAS 2024年第9期183-188,共6页
煤自燃倾向性是矿井火灾预测的关键参数之一,受煤的化学成分、孔隙结构、官能团等多种自身理化性质的影响,酸洗脱灰处理可以有效去除煤中杂质,提高煤的纯度。为深入探究酸洗处理对煤自燃倾向的影响,采用2 mol/L的硫酸对煤样品进行酸洗... 煤自燃倾向性是矿井火灾预测的关键参数之一,受煤的化学成分、孔隙结构、官能团等多种自身理化性质的影响,酸洗脱灰处理可以有效去除煤中杂质,提高煤的纯度。为深入探究酸洗处理对煤自燃倾向的影响,采用2 mol/L的硫酸对煤样品进行酸洗处理。通过气相色谱、热分析及红外光谱等实验,将酸洗煤样品与原煤样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酸洗脱灰处理能够有效去除煤中赤铁矿等金属氧化物类矿物,以及高岭土等矿物。同时对煤中芳香类官能团的取代结构、含氧官能团中的羟基以及脂肪类官能团中的侧链结构等产生显著影响。与原煤相比,经处理的煤样品脱灰率为26.4%,交叉温度点由203.6℃变为205.5℃,热失重速率从11.27%/min降为10.21%/min,峰值温度由503.77℃升高为521.66℃,自燃倾向性降低,为酸洗后煤自燃的预测和防控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洗脱灰 煤自燃倾向性 交叉点法 分峰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欢坨煤矿自然发火标志气体的优化选择 被引量:25
2
作者 朱令起 周心权 朱迎春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88-292,共5页
通过实验室实验研究,综合分析选取的4个典型煤样的一氧化碳、乙烯、乙烷等气体的检出温度,对比指标气体优选原则,综合分析了东欢坨煤矿实验检出气体。实验表明,东欢坨矿一氧化碳出现的临界温度值为50℃,4个煤样基本上在110℃左右出现斜... 通过实验室实验研究,综合分析选取的4个典型煤样的一氧化碳、乙烯、乙烷等气体的检出温度,对比指标气体优选原则,综合分析了东欢坨煤矿实验检出气体。实验表明,东欢坨矿一氧化碳出现的临界温度值为50℃,4个煤样基本上在110℃左右出现斜率变化增大的情况,并且该气体呈现单调递增趋势。因而,在50~350℃之间,选择一氧化碳作为预测预报煤炭自燃的标志气体是可行的。由于东欢坨煤矿煤层中赋存有CO,因此,在利用CO作为预报预测自燃发火标志气体和采空区密闭内取样分析时,可采用CO浓度差值法和ICO来消除环境因素和风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燃发火 指标气体 煤矿 煤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自燃过程中自由基变化规律特性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朱令起 刘聪 王福生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44-47,共4页
为了研究在煤低温氧化过程中自由基的变化特性,选取了4种不同变质程度的煤样进行电子顺磁共振和升温氧化模拟试验。试验结果显示:不同煤种的自由基数量和CO产量存在很大的差距,褐煤CO产量最高,自由基浓度最低,贫煤反之。说明煤变质程度... 为了研究在煤低温氧化过程中自由基的变化特性,选取了4种不同变质程度的煤样进行电子顺磁共振和升温氧化模拟试验。试验结果显示:不同煤种的自由基数量和CO产量存在很大的差距,褐煤CO产量最高,自由基浓度最低,贫煤反之。说明煤变质程度越低自由基数量越少,氧化过程中CO产量越大,临界温度越低,越容易自燃。因此自由基浓度也可以作为判定煤变质程度和氧化进程的指标,从微观反应揭示煤自燃氧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氧化 CO 自由基浓度 临界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闭火区状态分析及判别标准 被引量:7
4
作者 朱令起 周心权 谢建国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67-68,共2页
矿井火灾是井下重大的灾害之一,正确分析火区燃烧状态,对企业启封火区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井下采样过程中,必须明确采样点的风流方向,由于火风压和大气压力的作用,会引发密闭内风流方向的不断变化。气样分析时应当采用特里克特比率来判... 矿井火灾是井下重大的灾害之一,正确分析火区燃烧状态,对企业启封火区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井下采样过程中,必须明确采样点的风流方向,由于火风压和大气压力的作用,会引发密闭内风流方向的不断变化。气样分析时应当采用特里克特比率来判断气样的可靠性,从而得到正确的判断。论文通过分析,提出了8条火区判断准则,对矿山企业火区启封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灾 密闭火区 特里克特比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自燃加速氧化阶段指标气体优选实验研究及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朱令起 杨帆 刘聪 《煤矿机械》 2016年第6期40-43,共4页
以林南仓矿11#煤层为研究对象,通过程序升温实验确定了煤自燃加速氧化阶段(100~200℃)各指标气体浓度与温度的对应关系并分析了其变化规律,利用灰色B型关联度分析法对指标气体进行优选筛选,并计算了各指标气与煤自燃氧化温度的关联程... 以林南仓矿11#煤层为研究对象,通过程序升温实验确定了煤自燃加速氧化阶段(100~200℃)各指标气体浓度与温度的对应关系并分析了其变化规律,利用灰色B型关联度分析法对指标气体进行优选筛选,并计算了各指标气与煤自燃氧化温度的关联程度,确定了各指标气体的可信度.结果表明:在加速氧化阶段,林南仓矿11#煤层的C.H8/C2H6与温度的关联度最大,其次是C2H4/C2H6,因此选择C3H8/C2H6为最优指标气体,C2H4/C2H6为辅助指标气体.该研究结果对提高煤层自燃预报的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自燃 指标气体 灰色B型关联度分析 预测预报 程序升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欢坨煤矿煤层赋存一氧化碳机理 被引量:4
6
作者 朱令起 王月红 郭立稳 《河北理工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1-3,7,共4页
煤的吸附量与煤层的工业分析、显微煤岩分析、元素分析之间有一定的关系。根据实验室分析的东欢坨煤矿的数据资料,进而建立各个要素与吸附量之间的数学模型,只要能够准确测定煤层的工业分析、元素分析数据,就可以利用这种已建立的关系... 煤的吸附量与煤层的工业分析、显微煤岩分析、元素分析之间有一定的关系。根据实验室分析的东欢坨煤矿的数据资料,进而建立各个要素与吸附量之间的数学模型,只要能够准确测定煤层的工业分析、元素分析数据,就可以利用这种已建立的关系计算煤层中吸附的一氧化碳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量 工业分析 显微煤岩分析 元素分析 惰质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灰色关联理论的煤自燃氧化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朱令起 刘聪 +1 位作者 邵静静 杨帆 《煤矿机械》 2016年第5期41-43,共3页
简单描述了灰色关联理论的分析原理和分析步骤,并对指标气体进行定性分析。结合定性分析的结果,计算出煤炭氧化自燃过程中每个反应阶段内指标气体与煤体温度之间相互对应的关联度值。同时把该关联值当做选择煤炭自燃程度预测指标的量化... 简单描述了灰色关联理论的分析原理和分析步骤,并对指标气体进行定性分析。结合定性分析的结果,计算出煤炭氧化自燃过程中每个反应阶段内指标气体与煤体温度之间相互对应的关联度值。同时把该关联值当做选择煤炭自燃程度预测指标的量化依据,挑选出可靠度最高的预测指标。并对得到的最优指标和温度之间的关系用Origin软件进行多项式和指数函数拟合优化,使用拟合相关性系数最高的指数函数建立了煤自燃氧化早期预测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自燃 灰色关联度 指标气体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成岩侵入煤CO吸附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朱令起 杨帆 刘聪 《煤炭技术》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39-142,共4页
为研究火成岩侵入下煤中CO吸附特性及影响因素,以林南仓矿东二采区至火成岩岩墙不同距离的7个煤样为研究对象,通过等温吸附法实验,建立了CO等温吸附模型并确定煤的多元物性参数与火成岩距离的关系。
关键词 火成岩侵入 吸附特性 吸附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家沟矿0521动力现象分析及其预测
9
作者 朱令起 王宏刚 +1 位作者 郭立稳 张嘉勇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9-50,53,共3页
通过对马家沟矿0521动力现象分析,分别用初始释放瓦斯膨胀能指标法、综合指标法和残余瓦斯含量法判别分析了马家沟10水平0521掘进工作面,在理想石门揭煤条件下发生突出的危险性。结果表明,10水平在石门揭煤条件下具有发生突出危险。
关键词 动力现象 瓦斯膨胀能 残余瓦斯含量 突出 石门揭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南仓煤矿低温氧化释放CO的研究
10
作者 朱令起 赵欢欢 +3 位作者 赵阳 孙昕彤 胡立新 李慧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3期6-11,共6页
开滦有限公司林南仓煤矿主要开采的11煤层和12煤层,自然发火危险程度较高。近年来,林南仓矿频繁出现CO气体超标现象,为了探究林南仓矿多个工作面CO的产生机理,根据林南仓矿区实际情况,选择林南仓煤矿11煤层与12煤层作为代表性的煤层开... 开滦有限公司林南仓煤矿主要开采的11煤层和12煤层,自然发火危险程度较高。近年来,林南仓矿频繁出现CO气体超标现象,为了探究林南仓矿多个工作面CO的产生机理,根据林南仓矿区实际情况,选择林南仓煤矿11煤层与12煤层作为代表性的煤层开展低温氧化释放CO的规律研究,在实验室对林南仓煤样进行元素分析、工业分析、程序升温氧化、红外光谱等实验,通过对煤的自燃倾向性与煤化程度、煤自热过程含氧官能团及升温氧化气体的实验及分析,揭示了林南仓矿易于氧化的缘由,对指导矿井自然发火防治奠定了实验与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 赋存 低温氧化 程序升温 红外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O_2与CO浓度比值预测模型的煤早期自燃判定 被引量:10
11
作者 朱令起 邵静静 王福生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0-64,共5页
为了提高煤自然发火早期预测预报的可靠性,采用CO2与CO浓度比值φ作为评判指标,选取多个矿山烟煤与褐煤的自燃氧化试验数据,利用Origin软件对φ与温度对应关系进行处理,研究了煤自然发火早期评判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烟煤试验数据的拟合... 为了提高煤自然发火早期预测预报的可靠性,采用CO2与CO浓度比值φ作为评判指标,选取多个矿山烟煤与褐煤的自燃氧化试验数据,利用Origin软件对φ与温度对应关系进行处理,研究了煤自然发火早期评判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烟煤试验数据的拟合方法的使用优先级依次为指数函数拟合法、五次多项式拟合法、四次多项式拟合法和三次多项式拟合法,推荐使用五次多项式拟合褐煤的试验数据。建立了耿村煤矿烟煤自燃早期评判模型,并使用t检验法验证了该模型的可靠性,揭示了煤自然发火早期φ随煤温的升高呈波浪式降低的变化规律,各氧化反应期之间存在一个过渡期,过渡期温度变化量在5℃以内,对建立煤自燃早期预测模型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自然发火 预测模型 CO2与CO浓度比值 煤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下避险最优路径机理与数学建模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汪金花 张亚静 +1 位作者 朱令起 李玉萍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28-130,152,共4页
分析了井下避险的影响机理,从巷道安全性和避险效率2方面建立通行的量化指标;在改进的Dijk-stra算法基础上引入了避险效率的等价权因子,形成井下避险最优路径的算法模型,并以井下灾前及灾后的巷道通行网络图进行仿真验算。实验结果表明... 分析了井下避险的影响机理,从巷道安全性和避险效率2方面建立通行的量化指标;在改进的Dijk-stra算法基础上引入了避险效率的等价权因子,形成井下避险最优路径的算法模型,并以井下灾前及灾后的巷道通行网络图进行仿真验算。实验结果表明,与改进的Dijkstra算法相比,最优避险路径算法求解路径更安全有效,可为井下人员逃生最优路径选取和避险路线优化设计提供数学模型与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下避险 最优路径 机理研究 数学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变质程度煤自燃指标气体优选 被引量:10
13
作者 朱令起 邓毅 王福生 《煤炭技术》 CAS 2019年第9期71-73,共3页
指标气体作为预测预报煤炭自然发火的主要手段得到广泛应用,而其关键问题在于指标气体对煤自燃预测的灵敏度与准确度。总结前人研究成果,根据指标气体选取原则,在此基础上进行不同煤种煤样实验研究。采用程序升温-气相色谱试验,分析煤... 指标气体作为预测预报煤炭自然发火的主要手段得到广泛应用,而其关键问题在于指标气体对煤自燃预测的灵敏度与准确度。总结前人研究成果,根据指标气体选取原则,在此基础上进行不同煤种煤样实验研究。采用程序升温-气相色谱试验,分析煤自燃氧化过程气体产物与温度之间的关系,选取各煤种适宜的指标气体,并以温度为参考对各气体预测指标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从中筛选出关联度最高的前3种气体预测指标作为主要预测指标与辅助指标,从而提高煤炭指标气体预测预报指标的可信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标气体 煤变质程度 灰色关联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体破裂过程辐射温度场的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钟晓晖 朱令起 +1 位作者 郭立稳 勾昱君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57-59,共3页
利用TVS-2000MKⅡ型红外热像仪对煤体破裂过程的辐射温度场进行了测定,得出了不同类型煤样的红外热像特征,并分析了煤样红外热像特征的影响因素,论证了利用煤体破裂过程中的红外热像特征进行煤与瓦斯突出预测预报的方法。
关键词 辐射温度场 煤体破裂 红外热像特征 煤与瓦斯突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气体分析法预测预报煤自然发火 被引量:7
15
作者 王福生 郭立稳 +1 位作者 张嘉勇 朱令起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1-22,共2页
通过煤的升温氧化实验,分析煤氧化释放气体随煤温变化规律,确定煤自然发火预测预报的指标气体。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各主要指标气体进行了可信度分析。根据实验数据和分析结果,建立了煤自然发火的预报系统。
关键词 煤炭 自然发火 预测预报 指标气体 灰色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露天与地下联合开采时期覆盖层漏风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甘德清 朱令起 +3 位作者 陈超 党高峰 杨中建 郭超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共4页
在露天与地下联合开采时期,控制地表漏风主要通过露天坑底铺设覆盖层来实现。为研究覆盖层与漏风之间的关系,通过实验室相似模拟试验,对7种粒径岩石颗粒的孔隙率及覆盖层的漏风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对试验数据拟合确定了孔隙率与覆盖层高... 在露天与地下联合开采时期,控制地表漏风主要通过露天坑底铺设覆盖层来实现。为研究覆盖层与漏风之间的关系,通过实验室相似模拟试验,对7种粒径岩石颗粒的孔隙率及覆盖层的漏风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对试验数据拟合确定了孔隙率与覆盖层高度的关系,得出了漏风系数、漏风量与覆盖层厚度的方程,为矿山企业确定合理覆盖层高度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与地下联合开采 覆盖层 相似模拟试验 漏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门揭煤发生突出的危险性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孙忠强 郭立稳 +1 位作者 朱令起 张嘉勇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73-75,共3页
应用初始释放瓦斯膨胀能指标法和综合指标法,对石门揭煤的突出进行了危险性分析。经计算证明,与常用的预测方法相比,该方法跳出了只依靠单一指标进行预测的圈子,而是将影响突出的多个因素综合考虑,提高了预测的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马... 应用初始释放瓦斯膨胀能指标法和综合指标法,对石门揭煤的突出进行了危险性分析。经计算证明,与常用的预测方法相比,该方法跳出了只依靠单一指标进行预测的圈子,而是将影响突出的多个因素综合考虑,提高了预测的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马家沟煤矿10水平在石门揭煤条件下具有发生煤与瓦斯突出的危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门揭煤 初始释放瓦斯膨胀能指标法 综合指标法 煤与瓦斯突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巷道冒落区瓦斯积聚的数值模拟及应用 被引量:5
18
作者 朱迎春 周心权 +1 位作者 王海燕 朱令起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14-317,共4页
巷道冒落区的瓦斯积聚,既可能会引起瓦斯燃烧或爆炸,又会导致煤自燃,同时瓦斯随风流进入巷道也会引起事故,构成煤矿安全生产的重大隐患。文中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FLU-ENT对巷道冒落区的瓦斯积聚和扩散情况进行了数值模拟,重点比较了... 巷道冒落区的瓦斯积聚,既可能会引起瓦斯燃烧或爆炸,又会导致煤自燃,同时瓦斯随风流进入巷道也会引起事故,构成煤矿安全生产的重大隐患。文中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FLU-ENT对巷道冒落区的瓦斯积聚和扩散情况进行了数值模拟,重点比较了不同风速条件下瓦斯积聚的差异。巷道风速越大,瓦斯积聚越弱,但是风速高于临界风速时,并不能显著地降低积聚瓦斯的最高浓度;同时模拟结果表明冒落区内设置导风板对稀释积聚瓦斯具有良好的效果。模拟结果进一步验证了实际预防冒落区瓦斯积聚措施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冒落区 瓦斯积聚 FLUENT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层CO来源的试验研究及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朱令起 刘聪 杨帆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68-71,共4页
针对林南仓矿在开采过程中,经常发现全矿井范围内11、12号煤层落煤有大量CO涌出的问题,实验室开展了煤的工业分析、元素分析、热重等试验,发现该矿8、11、12号煤层变质程度存在明显差异,热重和升温氧化试验结果显示,在30~60℃,各煤层煤... 针对林南仓矿在开采过程中,经常发现全矿井范围内11、12号煤层落煤有大量CO涌出的问题,实验室开展了煤的工业分析、元素分析、热重等试验,发现该矿8、11、12号煤层变质程度存在明显差异,热重和升温氧化试验结果显示,在30~60℃,各煤层煤样均发生了减重后增重现象,CO产生量与热重试验结果相似,但CO产生速率存在明显差异;为消除煤氧复合条件,现场设计了钻孔监测和自然解吸试验,结果表明,2个钻孔中CO体积分数分别在59×10-6、57×10-6左右波动;真空罐内不同条件下均检测到了CO,检测到的CO应为煤本身吸附自然解吸的结果,并计算了单位质量的CO解吸量,充分证明了林南仓矿11、12煤层开采过程中检测到的CO应为破碎过程中CO发生解吸导致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 低温阶段 程序升温氧化 钻孔监测 真空解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镇煤矿安全问题分析与对策探讨 被引量:6
20
作者 浑宝炬 郭立稳 +1 位作者 朱令起 李绍田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66-67,共2页
通过对乡镇煤矿的调查从其生产的客观环境、安全管理状况、技术装备水平等方面分析安全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从国家对乡镇煤矿的宏观政策、职能部门的作用发挥、企业的再造等几方面探讨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 乡镇煤矿 安全 对策探讨 安全问题 技术装备水平 管理状况 宏观政策 职能部门 企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