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赵凹油田高温油藏调驱用新型核壳微球评价与应用
1
作者 郭艳 李梦晨 +3 位作者 孙林涛 束华东 朱义清 刘艳华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2025年第1期1-6,共6页
针对油藏温度为96.5℃的赵凹油田,测试了耐高温纳米级(117 nm)、亚微米级(600 nm)和微米级(1780 nm)新型核壳微球的调驱性能。结果表明:3种微球的分散时间均超过5 h,老化20 d后粒径基本稳定,为初始粒径的2.6~4.0倍。在渗透率为0.6μm^(2... 针对油藏温度为96.5℃的赵凹油田,测试了耐高温纳米级(117 nm)、亚微米级(600 nm)和微米级(1780 nm)新型核壳微球的调驱性能。结果表明:3种微球的分散时间均超过5 h,老化20 d后粒径基本稳定,为初始粒径的2.6~4.0倍。在渗透率为0.6μm^(2)的柱状岩心中,3种微球的注入性均表现良好,粒径越大,注入压力越高,封堵率也越高。在低渗(0.172μm^(2))岩心中,微米级微球出现注入端面堵塞现象,而在中渗(0.751μm^(2))、高渗(1.364μm^(2))岩心中注入性能良好,封堵效率超过90%。微米级微球能够在渗透率为0.6μm^(2)的方岩心中深部运移,随着微球的不断注入,岩心中间、后端测压点压力逐渐增加。双管并联岩心实验表明,注入0.6 PV微球后,低渗岩心的分流率从水驱前的19.15%升至81.20%,随着后续水的注入最终降低到44.86%。渗透率级差为3的并联岩心实验表明,使用0.1 PV微米级微球前置段塞单独调控高渗层,0.1 PV微球+0.4 PV二元复合驱油体系+0.1 PV微球多段塞组合的采收率比单独使用0.6 PV二元复合驱油体系高2.78%。赵凹油田现场试验结果显示,注入井注入压力从14.5 MPa缓慢升至16.8 MPa,压力增加了2.3 MPa,建立了良好的渗流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油藏 新型核壳微球 深度调剖 封堵率 岩心分流率 渗流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常见的保护储层钻井液 被引量:4
2
作者 朱义清 李松峰 高长旺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4期47-49,共3页
目前常见的保护储层钻井液主要有正电胶钻井液、超低渗透钻井液、甲基葡萄糖甙钻井液、屏蔽暂堵保护油气层钻井液、油基钻井液和合成基钻井液。其中,正电胶钻井液已成为国内比较常用的钻井液,油基和合成基钻井液多用于各类水平井、大位... 目前常见的保护储层钻井液主要有正电胶钻井液、超低渗透钻井液、甲基葡萄糖甙钻井液、屏蔽暂堵保护油气层钻井液、油基钻井液和合成基钻井液。其中,正电胶钻井液已成为国内比较常用的钻井液,油基和合成基钻井液多用于各类水平井、大位移井钻井的重要储层保护,甲基葡萄糖甙钻井液体系成功应用于吐哈油田4口小井眼开窗侧钻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液 正电胶钻井液 甲基葡萄糖甙钻井液 储层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西渝东区油气保存条件分析 被引量:20
3
作者 邓模 吕俊祥 +4 位作者 潘文蕾 翟常博 闻涛 朱义清 杨潇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02-206,共5页
通过对鄂西渝东区盖层展布及封盖性能、主要断层封闭性和钻井地层水化学环境等的分析认为,该区保存条件存在差异性。石柱复向斜主体因盖层完整、特别是下三叠统嘉陵江组膏盐岩盖层连片分布且断裂构造不发育而保存条件最好;方斗山、齐岳... 通过对鄂西渝东区盖层展布及封盖性能、主要断层封闭性和钻井地层水化学环境等的分析认为,该区保存条件存在差异性。石柱复向斜主体因盖层完整、特别是下三叠统嘉陵江组膏盐岩盖层连片分布且断裂构造不发育而保存条件最好;方斗山、齐岳山潜伏构造保存条件较好,但位于西侧的方斗山潜伏构造要好于齐岳山潜伏构造;复背斜主体因区域大断层的开启及区域盖层的剥蚀而保存条件较差;利川复向斜南部盖层较完整,保存条件较好,而北部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伏构造 断层封闭 盖层展布 保存条件 鄂西渝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烃源岩有机碳含量的测井响应特征与定量预测模型——以珠江口盆地文昌组烃源岩为例 被引量:76
4
作者 徐思煌 朱义清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90-295,300,共7页
利用测井资料评价烃源岩,能够弥补烃源岩取心少、实测样品分布不连续的不足。富含有机质的烃源岩在测井上具有电阻率高、中子孔隙度高、声波时差高、伽马高、密度低等基本特征。测井资料不仅可用来定性识别烃源岩,而且还能定量预测有机... 利用测井资料评价烃源岩,能够弥补烃源岩取心少、实测样品分布不连续的不足。富含有机质的烃源岩在测井上具有电阻率高、中子孔隙度高、声波时差高、伽马高、密度低等基本特征。测井资料不仅可用来定性识别烃源岩,而且还能定量预测有机碳含量。近半世纪不断探索出的预测模型,可概括为定性识别模型、单参数等效体积模型、双参数交汇图半定量模型、多元回归模型、测井曲线叠合模型(即ΔlogR技术)、模糊数学模型6种类型。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及番禺4洼文昌组烃源岩实测有机碳含量与同井段电阻率、中子、声波、伽马和密度等测井参数之间的相关程度比较均衡,因此由这5种测井参数构成的五元回归方程代表着最佳定量预测模型。对番禺4洼一口井文昌组进行了全井段有机碳含量预测,经岩性描述、实测有机碳含量检验,认为预测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有机碳含量 测井响应 预测模型 惠州凹陷 珠江口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质条件约束下的储集层随机建模 被引量:23
5
作者 廖新维 李少华 朱义清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B11期92-94,共3页
利用传统的顺序指示模拟方法建立储集层沉积微相模型存在不足,即可能在某些位置出现不符合地质规律的微相类型。其原因在于在没有条件数据的地方,传统顺序指示模拟方法是利用微相全局比例建立该点处所属微相类型的概率分布,因此各种沉... 利用传统的顺序指示模拟方法建立储集层沉积微相模型存在不足,即可能在某些位置出现不符合地质规律的微相类型。其原因在于在没有条件数据的地方,传统顺序指示模拟方法是利用微相全局比例建立该点处所属微相类型的概率分布,因此各种沉积微相类型都有可能出现,导致不符合地质规律的情况可能出现。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主要是利用地质规律对模拟过程进行约束。针对长庆某油田进行了改进前后两种方法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改进的方法产生的结果更符合实际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序指示模拟 地质约束 随机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防砂技术在河南稠油油田的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毕长会 罗全民 +3 位作者 李古正 朱义清 白新潮 张卫东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07年第5期96-98,共3页
河南稠油油田油层埋藏较浅,压实成岩作用差,储层胶结疏松,原油粘度高。在采用蒸汽吞吐开采方式的生产过程中,油井容易出砂,造成油井作业频繁、生产时率和热能利用率低,严重制约着油田的开发水平及效益的提高。2006年通过调研,引进使用... 河南稠油油田油层埋藏较浅,压实成岩作用差,储层胶结疏松,原油粘度高。在采用蒸汽吞吐开采方式的生产过程中,油井容易出砂,造成油井作业频繁、生产时率和热能利用率低,严重制约着油田的开发水平及效益的提高。2006年通过调研,引进使用了在国内外比较先进的机械防砂工艺技术——挤压充填防砂和不锈钢金属毡防砂管挂滤防砂,取得了良好的防砂和增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热采 机械防砂 技术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河油田Ⅳ1-3层系聚合物驱吸水剖面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谈馨 曾德伟 +3 位作者 侯雪樱 朱义清 张新宁 朱江海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5年第1期95-97,149,共4页
统计双河油田Ⅳ1-3层系聚合物驱吸水剖面资料发现,聚驱过程中层间和层内都存在吸水剖面返转的现象;层间吸水剖面具有变化类型多、差异大的特征,其中低渗透层返转时机晚、返转频率低、不吸水层数多,聚驱过程中累计吸水量和平均吸水强度... 统计双河油田Ⅳ1-3层系聚合物驱吸水剖面资料发现,聚驱过程中层间和层内都存在吸水剖面返转的现象;层间吸水剖面具有变化类型多、差异大的特征,其中低渗透层返转时机晚、返转频率低、不吸水层数多,聚驱过程中累计吸水量和平均吸水强度也最低;纵向上含油层位越多,聚驱调整吸水剖面难度越大。从层内吸水情况来看,河道和河口坝砂层吸水剖面周期性返转,席状砂砂层层内吸水变化小,厚油层底部吸水强度大。根据研究结果,建议采取调剖或分注、分层分质的注入方式,提高低渗透层动用程度,改善聚合物驱开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河油田 聚合物驱 吸水剖面返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庄复杂断块油藏形成条件探讨
8
作者 朱义清 《石化技术》 CAS 2018年第10期120-120,共1页
新庄油田属于复杂小断块稠油油藏,经过近十年的注蒸汽吞吐开采后,主体区面临着吞吐周期数高,主力油层采出程度高、稳产难度大的问题。本文对新庄油田的地质特征和油藏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介绍,并在此基础之上对断块油藏形成的条件进行了... 新庄油田属于复杂小断块稠油油藏,经过近十年的注蒸汽吞吐开采后,主体区面临着吞吐周期数高,主力油层采出程度高、稳产难度大的问题。本文对新庄油田的地质特征和油藏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介绍,并在此基础之上对断块油藏形成的条件进行了分析。认为新庄油田的断层具有较广泛的封堵性,但其封堵能力受多方面因素影响,造成了新庄油田油层多等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断块 新庄 油藏 形成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双河油田95℃油藏的双分散调驱体系性能评价 被引量:2
9
作者 郭艳 黎锡瑜 +4 位作者 孙林涛 温鸿滨 朱义清 王熙 刘蕊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35-240,共6页
为获得适合高温、中低渗透油藏条件的调驱体系,将与地层孔喉直径相匹配的聚丙烯酰胺类(TS-1)微球与耐温抗盐聚合物KYPAM-10混配制得双分散体系,研究了TS-1微球的悬浮性、双分散体系的热稳定性、封堵性和调剖性能。结果表明,TS-1微球在... 为获得适合高温、中低渗透油藏条件的调驱体系,将与地层孔喉直径相匹配的聚丙烯酰胺类(TS-1)微球与耐温抗盐聚合物KYPAM-10混配制得双分散体系,研究了TS-1微球的悬浮性、双分散体系的热稳定性、封堵性和调剖性能。结果表明,TS-1微球在双分散体系中的悬浮性良好;聚合物和TS-1微球的配伍性较好,在95℃烘箱老化180 d后的体系黏度保留率大于80%;随老化时间延长,微球粒径略有增加。双分散体系的注入性和运移性良好,对岩心的封堵率和残余阻力系数大于单一微球体系。在双管并联岩心中注入0.5 PV双分散体系(1500mg/L KYPAM-10+500 mg/L TS-1微球),低渗岩心分流率从20%增至60%,有效地改善了低渗岩心吸水能力。双分散体系驱油效果较好,可在水驱基础上提高采收率24.15%,比单一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5.78%,可用于双河油田95℃油藏的调剖驱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分散体系 聚合物 微球 注入性能 驱油性能 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次罕见的初春冰雹过程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英杰 曹兴锋 +2 位作者 赵海军 朱义清 李炳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12420-12423,12447,共5页
综合利用MICAPS天气图、多普勒雷达数据、数值预报等资料,详细分析了2010年2月28日发生在临沂地区的一次罕见的初春局地冰雹过程的天气背景、发生的物理机制以及天气系统的中小尺度特征,从中寻找出一些突发灾害性天气过程发生的规律、特... 综合利用MICAPS天气图、多普勒雷达数据、数值预报等资料,详细分析了2010年2月28日发生在临沂地区的一次罕见的初春局地冰雹过程的天气背景、发生的物理机制以及天气系统的中小尺度特征,从中寻找出一些突发灾害性天气过程发生的规律、特点,为以后的预报、预警工作积累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春 冰雹 MICAPS天气图 多普勒雷达 数值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组合找漏找窜测井技术在河南油田的应用 被引量:8
11
作者 吴悦 罗九明 +1 位作者 朱义清 张卓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9年第2期105-107,共3页
针对河南油田开发后期出现的套管漏失、管外窜槽等影响水井有效注水或油井正常生产的井下技术状况复杂问题,在分析单一油水井找漏找窜技术缺陷的基础上,提出了采用提取地层和井况信息多、测量范围大、精度高、工艺环保的井温、流量、示... 针对河南油田开发后期出现的套管漏失、管外窜槽等影响水井有效注水或油井正常生产的井下技术状况复杂问题,在分析单一油水井找漏找窜技术缺陷的基础上,提出了采用提取地层和井况信息多、测量范围大、精度高、工艺环保的井温、流量、示踪剂和氧活化水流等多组合找漏找窜测井技术。实际应用表明,该测井技术可准确评价判断油水井套管漏失或管外窜槽情况,为不正常注水井、采油井有效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并在河南油田稀油油藏中被广泛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油田 测井技术 应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