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肠膜明串珠菌MG12的抑菌特性及其对西梅采后品质的影响
1
作者 张芯语 叶艺洁 +3 位作者 木尼热·木塔力甫 楚敏 朱静 张志东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75-182,192,共9页
西梅采后生理代谢旺盛,贮藏过程中果实易失水萎蔫、腐败变质。乳酸菌可代替化学防腐剂应用于果蔬的贮藏保鲜,既能起到抑菌作用,又能保持果蔬品质。为探明肠膜明串株菌发酵液对采后西梅贮藏保鲜效果,该研究解析了肠膜明串株菌MG12发酵液... 西梅采后生理代谢旺盛,贮藏过程中果实易失水萎蔫、腐败变质。乳酸菌可代替化学防腐剂应用于果蔬的贮藏保鲜,既能起到抑菌作用,又能保持果蔬品质。为探明肠膜明串株菌发酵液对采后西梅贮藏保鲜效果,该研究解析了肠膜明串株菌MG12发酵液的抑菌性能,并采用发酵液浸泡西梅,评价了处理后的西梅贮藏品质。结果表明,MG12发酵液能有效抑制狭卵链格孢菌(Alternaria angustiovoidea)和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并且经不同温度、pH、酶和紫外辐照处理后仍保留较好的抑菌活性。使用发酵上清液处理(处理组)的西梅在放置15 d后发病率比对照组低37.03%、失重率比对照组低5.17%、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比对照组高5.73%、可滴定酸含量比对照组高11%,处理组硬度是对照组的2.28倍。肠膜明串株菌MG12发酵液处理表现出较好的西梅采后贮藏保鲜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肠膜明串株菌 西梅贮藏 抑菌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牛肝菌营养成分测定及其多糖的结构分析
2
作者 张芯语 木尼热·木塔力甫 +2 位作者 叶艺洁 冯倩 张志东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557-2565,共9页
【目的】研究新疆阿克苏地区野生牛肝菌分类地位,分析其营养成分组成和解析主要多糖功能结构,为野生牛肝菌多糖的深入开发及利用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利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手段对野生牛肝菌进行鉴定,分析牛肝菌中的营养成分和矿物... 【目的】研究新疆阿克苏地区野生牛肝菌分类地位,分析其营养成分组成和解析主要多糖功能结构,为野生牛肝菌多糖的深入开发及利用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利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手段对野生牛肝菌进行鉴定,分析牛肝菌中的营养成分和矿物质进行检测。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皱皮疣柄牛肝菌粗多糖,并利用DEAE-52纤维素柱层析进行纯化,利用高压液压色谱分析其单糖组成。【结果】阿克苏地区野生牛肝菌归属为伞菌目,牛肝菌科,疣柄牛肝菌属,分子鉴定为皱皮疣柄牛肝菌(Leccinum duriusculum)。其主要的营养物质为糖类和蛋白质,分别占57.57%和27.32%。通过柱层析联合中压色谱系统分离的手段获得了三种多糖组分为LD-1、LD-2和LD-3,其中LD-1的提取率最高,为78.8%,有较强的水溶性,红外光谱表明其含有糖类化合物,葡萄糖占比最高。【结论】阿克苏地区野生牛肝菌富含多糖,持水力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肝菌 营养成分 矿物质 多糖 分离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国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预测模型的新疆两个城市社区队列心脑血管疾病风险预测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王颖 赵倩 +4 位作者 谢依热·哈木拉提 古丽洁合热·吐尔逊 木尼热·木塔力甫 李晓梅 杨毅宁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75-680,共6页
目的:利用中国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预测(China-PAR)模型探讨新疆两个城市社区队列10年心脑血管疾病风险预测及危险因素特征分析。方法:2019年7月至2021年9月采用两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选取北疆乌鲁木齐市、南疆库尔勒市两... 目的:利用中国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预测(China-PAR)模型探讨新疆两个城市社区队列10年心脑血管疾病风险预测及危险因素特征分析。方法:2019年7月至2021年9月采用两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选取北疆乌鲁木齐市、南疆库尔勒市两个社区的30~74岁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生理生化指标检查,排除既往患脑卒中和(或)冠心病患者后,运用China-PAR模型进行10年心脑血管疾病风险预测。结果:共抽取10520名参与者,平均年龄为(46.58±8.92)岁,男性5367名(51.02%),女性5153名(48.98%)。男性的年龄、汉族比例、体重指数、腰围、身体活动理想比例、当前吸烟比例、糖尿病比例、服用降压药比例、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高于女性(P均<0.001);女性中膳食理想比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比例均高于男性(P均<0.001)。总人群10年心脑血管疾病平均风险为3.9%,男性平均风险高于女性(P<0.001)。总人群10年心脑血管疾病风险高危比例为9.3%,男性中高危风险占比高于女性(P<0.001)。总人群风险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不同年龄段10年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对比中,男性均高于女性(P均<0.001)。结论:这两个新疆城市社区有9.3%的人群处于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病风险。男性的平均发病风险及不同年龄段发病风险均高于女性。男性糖脂代谢紊乱、腰围、体重指数、血压等危险因素水平增高是导致这两个新疆城市社区整体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病风险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脑血管疾病 风险预测 人群调查 生活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