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阿勒泰部分地区羊棘球蚴病(包虫病)流行情况调查 被引量:5
1
作者 特列克·库拉别克 德力拜尔·木拉 +5 位作者 赛木斯尔·瓦克力 木尔扎提·阿勒腾别克 哈德力别克·吾特开 也尔哈拉提·胡尔曼 张杨 巴音查汗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3年第4期25-29,共5页
为评价新疆阿勒泰地区动物棘球蚴病(包虫病)防控效果,2022年采用ELISA方法,对阿勒泰地区阿勒泰市、福海县、富蕴县的羊群棘球蚴感染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2022年共检测羊血清样品1331份,检出阳性238份,总阳性率为17.9%,其中阿勒泰市... 为评价新疆阿勒泰地区动物棘球蚴病(包虫病)防控效果,2022年采用ELISA方法,对阿勒泰地区阿勒泰市、福海县、富蕴县的羊群棘球蚴感染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2022年共检测羊血清样品1331份,检出阳性238份,总阳性率为17.9%,其中阿勒泰市、福海县、富蕴县阳性率分别为15.5%、18.6%、19.6%,不同县市间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58,P>0.05);第一季度阳性率(22.6%)较高,但同一县市不同季度间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舍饲羊阳性率(9.6%)低于散养羊(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岁以上年龄段阳性率较高(30.6%),1岁以内阳性率最低(6.8%),同一县市不同年龄段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本次调查的3个采样县市各季度均存在羊棘球蚴感染,区域和季度流行特征不明显,而饲养方式和年龄是影响感染强度的重要因素,散养羊和高年龄段羊感染相对较严重。结果提示,需加强对农牧民的棘球蚴病防控宣传,减少棘球蚴病对人类的威胁。本调查为进一步做好该地区棘球蚴病综合防控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球蚴病 包虫病 流行病学 防控效果 阿勒泰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种布鲁氏菌A19-△VirB12标记疫苗在阿勒泰地区推广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赛力克·巴合达吾列 马晓菁 +5 位作者 加娜尔·木塔依别克 阿依恒·沙布尔别克 木尔扎提·阿勒腾别克 何伋 ·阿布德哈勒克 舍卫俊 《新疆畜牧业》 2023年第6期21-24,共4页
为了解牛种布鲁氏菌A19-△VirB12标记疫苗在阿勒泰地区牧业村免疫牛的安全性及免疫效果,分别在阿勒泰地区3个县选取6个牧业村,采用皮下注射方式5.0×1010 CFU免疫牛种布鲁氏菌A19-△VirB12标记疫苗,共免疫犊牛300头,在接种疫苗后第7... 为了解牛种布鲁氏菌A19-△VirB12标记疫苗在阿勒泰地区牧业村免疫牛的安全性及免疫效果,分别在阿勒泰地区3个县选取6个牧业村,采用皮下注射方式5.0×1010 CFU免疫牛种布鲁氏菌A19-△VirB12标记疫苗,共免疫犊牛300头,在接种疫苗后第7 d,观察并记录免疫牛的健康状况,并采集免疫后15 d、20 d、30 d、90 d和180 d牛血清,按照国家标准规定布病虎红平板凝集和试管凝集试验,完成免疫抗体水平监测,对免疫后180d布病阳性血清,采用布病iELISA鉴别诊断方法,区分标记疫苗免疫抗体与布病自然感染抗体。对免疫后3 d、7 d以及15 d牛采集阴道拭子并提取基因组DNA,应用实时荧光PCR(Realtime-PCR)方法,开展布病病原学检测。免疫后7 d犊牛均未出现不良反应,免疫抗体在15d达到最高,阳性率为98.36%,随后逐渐下降,免疫后180 d抗体阳性率为21.67%,阳性血清经iELISA方法检测,结果均为标记疫苗免疫抗体。免疫后3 d、7 d以及15 d牛阴道拭子提取基因组DNA经Realtime-PCR检测均未检出布鲁氏菌阳性。牛种布鲁氏菌A19-△VirB12标记疫苗在阿勒泰地区不同县牧业村牛布病防控中安全、有效,同时具有鉴别诊断的优点,适用于牧业村推广应用,本研究为今后阿勒泰地区的布病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病 标记疫苗 免疫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服中药促孕散对产后奶牛子宫复旧期间内分泌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木尔扎提·阿勒腾别克 王银龙 +2 位作者 加米拉 赛务加甫 谷新利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819-1823,共5页
试验口服促孕散处理产后奶牛,通过直肠检查卵巢变化、子宫形态的恢复情况及统计发情率和受胎率,再结合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中药处理组奶牛血清中FSH、LH、E2和P4激素水平的动态变化,进一步验证了促孕散对子宫复旧期间内分泌的影... 试验口服促孕散处理产后奶牛,通过直肠检查卵巢变化、子宫形态的恢复情况及统计发情率和受胎率,再结合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中药处理组奶牛血清中FSH、LH、E2和P4激素水平的动态变化,进一步验证了促孕散对子宫复旧期间内分泌的影响。结果显示:1处理组30、45 d发情率分别是75%、90%,60 d内的受胎率为65%;2处理组血清中:FSH含量在5 d开始有上升趋势,30 d达到峰值,相比对照组试验中同一时期FSH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LH含量在15 d有上升趋势,20 d达到峰值,相比对照组试验中同一时期LH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30 d与对照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P4含量在20 d后开始上升,20 d的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5 d达到最大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E2含量在20和30 d出现2个波峰,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由此得出:促孕散可以加强产后奶牛的内分泌水平,进而起到了加快生殖系统恢复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孕散 子宫复旧 奶牛 生殖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奶牛酮病及其防治措施
4
作者 木尔扎提·阿勒腾别克 《河南畜牧兽医》 2023年第14期39-40,共2页
奶牛酮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其可导致乳品产量降低,生殖障碍和健康状况下降。该文旨在回顾有关奶牛酮病的病因、发病机制、流行病学、临床症状、治疗和预防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关键词 奶牛酮病 代谢性疾病 乳品产量 生殖障碍 预防和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