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数字露头表层建模方法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曾齐红 马乙云 +3 位作者 谢兴 张友焱 叶勇 刘松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5-29,共5页
根据地面激光雷达、高精度差分GPS和高精度数码影像资料,制定数字露头野外数据采集方案,建立激光雷达点云数据拼接和坐标转换处理流程,提出基于最佳趋势面的三角网建模方法和数字露头表层模型优化方法。利用该方法,建立了鄂尔多斯盆地... 根据地面激光雷达、高精度差分GPS和高精度数码影像资料,制定数字露头野外数据采集方案,建立激光雷达点云数据拼接和坐标转换处理流程,提出基于最佳趋势面的三角网建模方法和数字露头表层模型优化方法。利用该方法,建立了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谭家河露头的数字露头表层模型,在该模型的基础上开展了露头砂体展布与发育情况的分析,对识别出的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砂体和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进行了定量描述,前者单河道砂体垂向上呈孤立叠置样式,宽厚比小,后者单河道砂体垂向上呈多期连续叠置样式,宽厚比明显较大,进而对露头砂泥岩分布进行分析。该区砂体发育受沉积环境控制,分流河道以及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发育区砂地比明显较大,砂地比由小变大的方向为北东—南西向,与研究区物源方向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激光雷达 数字露头 表层建模 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字露头的地质信息提取与分析——以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杨家沟剖面为例 被引量:10
2
作者 刘学锋 马乙云 +3 位作者 曾齐红 邵燕林 张友焱 叶勇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3-18,共6页
为了改进传统露头研究方法的不足,以及客观、全面地认识露头所揭示的地质信息,将激光雷达技术应用到露头地层成图研究中,并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地层图像可视化,形成了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杨家沟剖面数字露头。基于数字露头开展上... 为了改进传统露头研究方法的不足,以及客观、全面地认识露头所揭示的地质信息,将激光雷达技术应用到露头地层成图研究中,并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地层图像可视化,形成了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杨家沟剖面数字露头。基于数字露头开展上三叠统延长组长3油层组层序地层、沉积旋回和砂体展布等地质信息的提取与分析,并利用典型层序界面识别标志,结合层序地层学理论,在数字露头上进行层序边界识别和层序界面追踪,划分出1个四级层序界面,其界面之下地层岩性表现为反旋回,界面之上地层岩性表现为正旋回,层序界面对应的位置砂体最厚。通过建立研究区沉积旋回的识别标志,在数字露头上进行沉积旋回界面的追踪与对比,识别出了3个不对称式短期旋回,这3个短期旋回又可组成1个四级基准面上升半旋回,为一套整体向上变细的四级准层序组,其砂体厚度向上具有减小的趋势。通过建立砂体解释标志,分别在四级基准面旋回底部和剖面顶部识别出了典型的河道砂体,进而对露头解剖的单砂体内部砂层进行了精细刻画与对比。总体认为,剖面岩性以细砂岩和粗粉砂岩为主,局部夹暗色泥岩和页岩;砂体侧向迁移,在垂向上呈多期叠置关系,横向上变化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激光雷达 数字露头 层序界面 沉积旋回 砂体特征 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IN的LIDAR点云过滤算法 被引量:15
3
作者 毛建华 何挺 +1 位作者 曾齐红 李先华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6-38,共3页
机载激光雷达是一种快速获取高精度三维地理数据的新技术,对其获取的不规则分布的三维点云数据过滤处理是目前的研究前沿,也是机载激光雷达应用的关键技术。本文在分析典型地物激光雷达点云空间分布基本规律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典型地... 机载激光雷达是一种快速获取高精度三维地理数据的新技术,对其获取的不规则分布的三维点云数据过滤处理是目前的研究前沿,也是机载激光雷达应用的关键技术。本文在分析典型地物激光雷达点云空间分布基本规律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典型地物表面及其边缘的点云空间分布特征及基于TIN结构的邻近点云高程突变规律,并设计了相应的点云过滤算法。论文还对算法的参数选择及相应的误差进行了探讨,并进行了LIDAR数据DEM提取实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DAR TIN模型 高程突变 点云过滤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盐岩岩性高光谱识别及模型精度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余秋实 邵燕林 +1 位作者 曾齐红 魏薇 《激光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7-31,共5页
高光谱数据是一种多维遥感数据,能在可用近红外波段范围内准确采集碳酸根的振动频率数据,从而对识别碳酸盐岩岩性产生特殊效果。本研究针对传统碳酸盐岩识别方法效率低、准确度不高且受主观影响因素大等不足,使用实测得到的高光谱数据,... 高光谱数据是一种多维遥感数据,能在可用近红外波段范围内准确采集碳酸根的振动频率数据,从而对识别碳酸盐岩岩性产生特殊效果。本研究针对传统碳酸盐岩识别方法效率低、准确度不高且受主观影响因素大等不足,使用实测得到的高光谱数据,综合对比多元线性回归模型(MLR)、主成分回归模型(PCA)、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PLSR)和逐步回归模型(SR)的精度,提取最优特征,构建高光谱岩性识别模型。结果表明主成分分析模型在光谱采样间隔为2 nm时,具有较高精度(79.78%);随着光谱采样间隔的增加,模型精度均基本表现为先增加,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当光谱采样间隔较大时,模型精度均低于70%;光谱数据采样间隔对模型精度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高光谱 建模 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露头地层剖面裂缝自动提取 被引量:1
5
作者 吴思琪 王庆 +6 位作者 曾齐红 张友焱 刘远刚 邵燕林 魏薇 邓帆 张昌民 《石油物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45-257,共13页
目前我国油气勘探开发的主要目标在逐步转向碳酸盐岩油气资源和页岩油气资源,而碳酸盐岩储层以缝洞型为主,对野外露头地层剖面的裂缝提取能够为缝洞型储层研究提供直观、形象的结果。最常见的传统露头裂缝研究是耗时耗力的人工解译,为... 目前我国油气勘探开发的主要目标在逐步转向碳酸盐岩油气资源和页岩油气资源,而碳酸盐岩储层以缝洞型为主,对野外露头地层剖面的裂缝提取能够为缝洞型储层研究提供直观、形象的结果。最常见的传统露头裂缝研究是耗时耗力的人工解译,为此提出基于深度学习的露头地层剖面裂缝智能化提取技术:在Mask R-CNN算法的基础上结合在线增广策略和注意力机制实现裂缝的自动化提取。为了证明Mask R-CNN改进算法对错误标签的容错能力,设计了含有不同程度错误标签的训练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当错误标签占比达到30%时模型精度下降较大;接着通过消融实验定量分析不同的改进算法对精度的提高程度;然后以人工提取结果为参照,与大津法(OTSU)、区域生长算法、UNet算法、DeepLabv3+算法等进行精度对比评价,结果表明,改进的Mask R-CNN裂缝识别方法提取的裂缝线性特征更准确完整,且正确率在97%以上,高于其它对比算法,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最后将改进的Mask R-CNN裂缝识别方法应用于四川盆地西南部峨边先锋地区野外露头地层剖面的裂缝提取,并对裂缝长度、密度、倾向和间距参数进行统计分析,定量分析裂缝分布特征,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本研究为加快石油勘探综合研究和目标精细评价,储层预测和露头地层剖面参数表征的自动化发展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头地层剖面 裂缝自动提取 裂缝参数表征 卷积神经网络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光谱的砂岩露头孔隙度估算方法 被引量:1
6
作者 盛洁 刘展 +3 位作者 曾齐红 张友焱 白永良 刘兰法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75-783,789,共10页
为快速获得宏观、定量的砂岩露头孔隙度,提出了基于高光谱的孔隙度估算新方法.采集野外露头砂岩样品并测得其孔隙度,利用岩石薄片鉴定资料分析砂岩孔隙度的影响因素;对岩样实测光谱预处理,探索砂岩孔隙度的光谱响应机理;考虑到光谱波段... 为快速获得宏观、定量的砂岩露头孔隙度,提出了基于高光谱的孔隙度估算新方法.采集野外露头砂岩样品并测得其孔隙度,利用岩石薄片鉴定资料分析砂岩孔隙度的影响因素;对岩样实测光谱预处理,探索砂岩孔隙度的光谱响应机理;考虑到光谱波段高维性和波段间多重相关性,采用偏最小二乘方法构建孔隙度估算模型;通过变量投影重要性分析模型中重要波段.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砂岩填隙物与孔隙度的相关性以及填隙物的光谱特征,可间接反演孔隙度;砂岩孔隙度具有良好的光谱响应;反射率能够定量估算砂岩孔隙度(全波段模型R2=0. 72,RMSE=2. 28,RPD=1. 94);重要波段帮助降低自变量维度,发现孔隙度敏感波谱响应.本研究为基于高光谱图像的野外露头孔隙度表征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露头 孔隙度估算 高光谱 偏最小二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在地质监测和岩性识别中的应用综述 被引量:2
7
作者 余秋实 邵燕林 +1 位作者 曾齐红 魏薇 《激光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8,共8页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能够快速获取物体表面海量三维坐标数据,包括刻画目标几何信息的空间三维点和刻画目标材质信息的激光反射强度。将激光扫描测量技术用于地质监测时,可以完成对地形测量、灾害监测和变形监测的实际应用,并能提供滑坡预...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能够快速获取物体表面海量三维坐标数据,包括刻画目标几何信息的空间三维点和刻画目标材质信息的激光反射强度。将激光扫描测量技术用于地质监测时,可以完成对地形测量、灾害监测和变形监测的实际应用,并能提供滑坡预警与研究区的总体趋势变化;应用于岩性识别时,可以直接识别特定波段下的不同岩性特征,并通过处理和校正强度数据、增强与分割点云数据来进一步提高岩性识别的准确度与适用范围,也为后续的资源勘探与地质建模提供良好的理论与实践基础。在未来,激光数据与其他类型数据的良性耦合必将使得激光在地质领域中的应用范围变得更加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 激光扫描测量 三维点云 岩性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质露头激光扫描反射强度外部干扰因素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蒋梦月 邵燕林 +3 位作者 曾齐红 魏薇 邓帆 胡忠贵 《激光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1-86,共6页
地质露头激光反射强度不仅受控于扫描仪特性,露头物质组成和结构特征,还受大气环境、扫描几何条件等外部因素干扰,导致露头上“同物异值,异物同值”。针对地质露头激光扫描时反射强度的外部干扰因素开展研究,从扫描距离、入射角、水浸... 地质露头激光反射强度不仅受控于扫描仪特性,露头物质组成和结构特征,还受大气环境、扫描几何条件等外部因素干扰,导致露头上“同物异值,异物同值”。针对地质露头激光扫描时反射强度的外部干扰因素开展研究,从扫描距离、入射角、水浸和环境温度四方面设计实验方案,运用对比分析方法。得出:距离对反射强度存在显著影响,且不同型号扫描仪近距离效应和受影响程度不同;入射角的影响随岩石表面粗糙程度的不同而表现出较大差异;水能吸收近红外激光,致使水浸后的强度值降低;强度值对环境温度变化不敏感。基于研究认识,针对地质露头野外扫描作业的特征,提出了地质露头野外采集技术规范,以降低扫描时的外部干扰,提高数据采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三维激光扫描 激光反射强度 地质露头 干扰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扫描技术在建立数字露头模型中的应用综述 被引量:1
9
作者 王一鸣 邵燕林 曾齐红 《激光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9-24,共6页
激光扫描技术可获得扫描对象表面的三维坐标、反射率等多种信息的点云数据并建立三维模型,模拟现实事物的形态。将其应用到建立数字露头模型中,提高了模型精度和建模效率。从介绍激光扫描技术原理出发,对建立数字露头模型主流的两种数... 激光扫描技术可获得扫描对象表面的三维坐标、反射率等多种信息的点云数据并建立三维模型,模拟现实事物的形态。将其应用到建立数字露头模型中,提高了模型精度和建模效率。从介绍激光扫描技术原理出发,对建立数字露头模型主流的两种数据采集仪器———地面固定式激光扫描仪和无人机进行对比,得出地面固定式激光扫描仪在稳定性、精度、操作等方面较无人机占优的结论。并展示了基于点云数据建立数字露头模型的过程,列举了激光扫描技术在建立数字露头模型中的实际应用。在点云数据处理过程中,目前研究发现存在点云匹配精度不够、自动匹配效果差、丢失部分数据特征、自动删除点云较多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扫描技术 数字露头模型 点云数据 激光扫描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