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药物治疗产后缺乳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
作者 曾自珍 常惠礼 +3 位作者 麦洁玲 沈英俊 黄文艳 刘志杰 《北方药学》 2019年第1期146-147,共2页
产后母乳喂养是全球推崇的喂养方式,但缺乳发生率呈上升趋势,母乳喂养率低,影响婴儿的生长发育。本文就近年来国内药物治疗缺乳的研究文献进行综述,旨在进一步说明产后缺乳治疗的多样性及中药治疗产后缺乳有特有优势。
关键词 产后缺乳 药物治疗 中药治疗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不合理处方分析及干预效果评价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晓燕 宋飞 +2 位作者 曾自珍 沈英俊 刘志杰 《北方药学》 2020年第7期189-190,共2页
目的:通过对中药不合理处方进行实时干预并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整理我院2018年所有不合理处方以及采取改进措施后的2019年所有不合理处方,对比分析不合理处方类型以及各类不合理处方减少的张数和降幅,评价处... 目的:通过对中药不合理处方进行实时干预并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整理我院2018年所有不合理处方以及采取改进措施后的2019年所有不合理处方,对比分析不合理处方类型以及各类不合理处方减少的张数和降幅,评价处方干预效果。结果:采取改进措施后,不合理处方张数由2018年的259张减少到2019年的107张,不合理处方类型减少张数最多的前三位分别是未按要求标注药物调剂、煎煮等特殊要求45张,用量不适宜35张,处方用量超过7 d 20张。不合理处方类型降幅最多的前三位分别是用量不适宜77.8%,未按要求标注药物调剂、煎煮等特殊要求77.6%,重复开具相同药品76.0%。结论:采取改进措施后不合理处方张数下降明显,通过对不合理处方实时干预并分析对策,对提高处方合格率保障临床合理安全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不合理处方 干预 不适宜 不规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SPME-GC-MS联用分析广东刺芫荽挥发性成分
3
作者 曾自珍 钟倪俊 +4 位作者 李晓燕 梁齐 文桂卿 钟兰英 王利胜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1年第16期46-51,共6页
目的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分析广东刺芫荽挥发性成分。方法采用HS-SPME和气质联用对广东刺芫荽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通过单因素试验对萃取头种类、平衡温度、平衡时间、萃取时间进行考察,确定最佳固相微萃取条件,面积归一法... 目的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分析广东刺芫荽挥发性成分。方法采用HS-SPME和气质联用对广东刺芫荽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通过单因素试验对萃取头种类、平衡温度、平衡时间、萃取时间进行考察,确定最佳固相微萃取条件,面积归一法确定每种成分相对含量。结果最终确定最佳条件为使用聚二甲基硅氧烷萃取头,装样量0.5 g,在170℃下平衡30 min,萃取30 min,解吸附时间3 min。全刺芫荽粉末出峰60个,鉴定了其中55个成分。结论成功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分析广东刺芫荽挥发性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刺芫荽 挥发性成分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质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SPME-GS-MS分析广东刺芫荽不同部位挥发性成分
4
作者 曾自珍 钟倪俊 +3 位作者 李晓燕 刘志杰 沈英俊 王利胜 《中国医药科学》 2022年第19期89-92,共4页
目的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法分析广东刺芫荽不同部位挥发性成分。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和气相-质谱联用(GC-MS)对广东刺芫荽不同部位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用面积归一法计算每种成分的相对百分含有量。结果从广东刺芫荽的根、... 目的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法分析广东刺芫荽不同部位挥发性成分。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和气相-质谱联用(GC-MS)对广东刺芫荽不同部位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用面积归一法计算每种成分的相对百分含有量。结果从广东刺芫荽的根、茎、叶分别鉴定出21、26、21种成分,分别占各部位挥发性成分总量的44.68%、47.27%、47.73%。三者共鉴定出42个化学成分,其中有4个共有的成分。挥发油主要由十二醛、酚醇类和烯烃组成。结论广东刺芫荽根、茎、叶的挥发性成分含量差异较大,其中以茎的挥发性成分最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刺芫荽 挥发性成分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质谱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品管圈提高门诊中药代煎率
5
作者 曾自珍 常惠礼 《北方药学》 2017年第10期168-169,共2页
目的:通过品管圈活动提高门诊中药代煎率,有效分流高峰期候药患者。方法:针对主题,设定目标,利用品管圈的各种工具,发挥个人才能,通过团队力量分析原因,制定对策并实施,同时评估效果。结果: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门诊中药代煎率由5.5%上升... 目的:通过品管圈活动提高门诊中药代煎率,有效分流高峰期候药患者。方法:针对主题,设定目标,利用品管圈的各种工具,发挥个人才能,通过团队力量分析原因,制定对策并实施,同时评估效果。结果: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门诊中药代煎率由5.5%上升至10.0%,活动效果明显。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是提高门诊中药代煎率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 中药 代煎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