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他们为什么要丑化郭沫若──从“政敌”的污蔑说到“乡梓”的辱骂 被引量:5
1
作者 曾绍义 《郭沫若学刊》 2000年第2期71-77,共7页
关键词 郭沫若 评价 人格丑化 '政敌' '乡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郭沫若“人格”研究中的一个问题 被引量:1
2
作者 曾绍义 《郭沫若学刊》 2001年第2期6-7,共2页
关键词 郭沫若 文化人格 艺术品格 从政 革命家 思想品格 战士 逝世 悼词 追悼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山不老 沫水长流——朱子奇同志谈郭沫若及郭沫若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曾绍义 《郭沫若学刊》 1991年第3期26-27,共2页
一九九○年五月。常州。江南春宾馆。 我有幸见到了专程前来这里参加“当代散文发展趋向国际研讨会”的中国作家协会顾问朱子奇同志。由于我刚刚读完朱老新出版的散文集《飞向世界》,又由于散文集中有《随郭老出访的一段回忆》,特别是... 一九九○年五月。常州。江南春宾馆。 我有幸见到了专程前来这里参加“当代散文发展趋向国际研讨会”的中国作家协会顾问朱子奇同志。由于我刚刚读完朱老新出版的散文集《飞向世界》,又由于散文集中有《随郭老出访的一段回忆》,特别是那帧作者与郭老摄于黑海边的照片上,一边是郭老的严肃沉思,一边是朱子奇同志的开怀笑容,给我印象极深——我们的,便由此拉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沫若研究 当代散文 朱子 中国作家协会 青山不老 江南春 王锦厚 五十年代 一九 姚雪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金晚年思想的再思考——重读《随想录》和《再思录》 被引量:1
4
作者 曾绍义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36-40,50,共6页
巴金晚年的思想集中表现在《随想录》和《再思录》中,其核心是对"人"的呼号与探索。无论是坚持"反封建"、提倡"讲真话",还是"寻找理想"、"愿化泥土",都是旨在"做一个更好的人&q... 巴金晚年的思想集中表现在《随想录》和《再思录》中,其核心是对"人"的呼号与探索。无论是坚持"反封建"、提倡"讲真话",还是"寻找理想"、"愿化泥土",都是旨在"做一个更好的人"。即使是说"我不是文学家"、"我不追求技巧"等等,其实质也是在讲"做好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金 晚年思想 做好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山就是高山 低谷就是低谷”——简评《郭沫若人格》的贡献
5
作者 曾绍义 范水平 《郭沫若学刊》 2005年第2期71-73,共3页
郭沫若人格研究既是郭沫若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回击一些海内外诬郭倒郭者的实际需要,因此研究专著《郭沫若人格》的出版不仅填补了学术空白,也极具现实意义。
关键词 郭沫若人格 历史贡献 里程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艺术发现之美——周闻道散文谈片
6
作者 曾绍义 《当代文坛》 CSSCI 2007年第6期140-141,共2页
关键词 艺术创作 艺术作品 散文 审美价值 创造艺术 艺术表现 艺术构思 创作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怀念吴定宇兄
7
作者 曾绍义 《郭沫若学刊》 2021年第3期75-76,共2页
中山大学吴定宇教授与我虽非同窗同乡(他是四川岳池人,六七年毕业于四川外语学院俄语系,我是四川阆中人,六九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但我由衷地称他为兄--学兄、仁兄、大兄,因为他本来就比我年长几岁,更重要的则是他的学识、人品,特... 中山大学吴定宇教授与我虽非同窗同乡(他是四川岳池人,六七年毕业于四川外语学院俄语系,我是四川阆中人,六九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但我由衷地称他为兄--学兄、仁兄、大兄,因为他本来就比我年长几岁,更重要的则是他的学识、人品,特别是他一丝不苟、坚持不懈、抱病著书立说的精神,都为我做出了表率,敬他为兄长千该万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外语学院 著书立说 四川大学 中山大学 坚持不懈 同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留下历史的真相——贺《郭沫若学刊》100期
8
作者 曾绍义 《郭沫若学刊》 2012年第2期4-4,共1页
走过风风雨雨的25年,《郭沫若学刊》创刊100期了!在我看来,最值得祝贺和纪念的是她一身正气,坚持真理,敢于直面“郭研”中的歪风邪气并进行了令人信服而拍手称快的回击!这是当今学界最为宝贵也最为需要的品格。
关键词 100期 郭沫若 学刊 真相 历史 坚持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幅画·一团火·一柄剑——再读《随想录》的随想
9
作者 曾绍义 《郭沫若学刊》 2016年第3期21-23,共3页
《随想录》真真切切、彻彻底底地展现了一个伟大作家、一位慈祥长者的"巴金形象",也让我们我们看到了一名战士、一个"川人"的特点。这部大书的思想核心是如何"做好人",所有"讲真话"、反"... 《随想录》真真切切、彻彻底底地展现了一个伟大作家、一位慈祥长者的"巴金形象",也让我们我们看到了一名战士、一个"川人"的特点。这部大书的思想核心是如何"做好人",所有"讲真话"、反"奴性"、"寻理想"都是"做好人"的条件,前提则是人人必须具备的爱国主义。对于种种否定《随想录》、攻击巴金的"敌人"必须给予有力回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金 战士 长者 爱国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郭沫若始终代表着20世纪中国先进文化的方向——“纪念郭沫若诞辰110周年暨郭沫若与20世纪先进文化学术座谈会”纪要
10
作者 曾绍义 《郭沫若学刊》 2002年第3期2-5,共4页
关键词 郭沫若 20世纪 中国 先进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别样的“新解”——谈郭沫若、闻一多先生对几首国风诗的不同理解
11
作者 曾绍义 《郭沫若学刊》 2016年第2期8-11,共4页
在郭沫若的题画诗中,有四首国风诗特别值得一提。作者不仅将原诗抄录,又以跋文作出新解,且皆书写于画幅之中,构成了集诗、书、画于一体的崭新艺术形式;而新解又是由谈论闻一多先生诗经研究相关内容引出,或赞同或异议,或补充或匡正,都有... 在郭沫若的题画诗中,有四首国风诗特别值得一提。作者不仅将原诗抄录,又以跋文作出新解,且皆书写于画幅之中,构成了集诗、书、画于一体的崭新艺术形式;而新解又是由谈论闻一多先生诗经研究相关内容引出,或赞同或异议,或补充或匡正,都有益于读者对原诗作出更全面更准确的理解与欣赏,也是郭沫若先生对诗经研究做出的新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风四首 不同理解 新贡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世纪散文的新突破——论彭学明长篇散文《娘》的创新意义
12
作者 陈羲 曾绍义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65-168,共4页
长篇散文《娘》之所以引起"震动",主要在于它做到了立意新、笔法新、语言新,而这恰恰是散文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所以《娘》的创新不但是新世纪散文创作的突破,也对散文的整体性发展具有启示意义。本文即从新的立意与"力... 长篇散文《娘》之所以引起"震动",主要在于它做到了立意新、笔法新、语言新,而这恰恰是散文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所以《娘》的创新不但是新世纪散文创作的突破,也对散文的整体性发展具有启示意义。本文即从新的立意与"力之美"、新的笔法与"个性化"、新的语言与"陌生化"三个方面对此作了具体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彭学明 《娘》 力之美 个性化 陌生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绝望”中的呼号——从《寒夜》的末尾修改谈起
13
作者 周威 曾绍义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9-81,共3页
《寒夜》是巴金继《家》之后又一创作高峰,其末尾的修改自初版本后即成"定稿",也是作者最喜欢的"修改本",它对提升作品的整体价值有深刻意义,我们应当充分尊重巴金先生的遗愿,以此作为欣赏和研究的"底本"。
关键词 《寒夜》 末尾 修改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散文与艺术敏感——论于宗信的“台湾散文”
14
作者 曾绍义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106-111,共6页
毫无疑问,任何艺术创作都离不开艺术的敏感,而且是艺术创作的首要条件,即如黑格尔所说:“属于这种创造活动的首先是掌握现实及其现象的资禀和敏感,这种资禀和敏感通过常在注意的听觉和视觉,把现实世界的丰富多彩的图形印入心灵里。”(... 毫无疑问,任何艺术创作都离不开艺术的敏感,而且是艺术创作的首要条件,即如黑格尔所说:“属于这种创造活动的首先是掌握现实及其现象的资禀和敏感,这种资禀和敏感通过常在注意的听觉和视觉,把现实世界的丰富多彩的图形印入心灵里。”(美学》第一卷第357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敏感 散文创作 台湾同胞 作家 现实世界 红豆 作品 大陆 回归祖国 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义、良知与“第三只眼”的批评——黎风《新时期争鸣小说纵横谈》读后
15
作者 曾绍义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57-61,共5页
“第三只眼”的批评也许并不是黎风的发明,但他在新著《新时期争鸣小说纵横谈》(四川大学出版社,1995年9月;以下简称《纵横谈》)中设用的这一特殊视角,既为“争鸣小说”作出了较为公正的评判,也为各方“争鸣”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由此为... “第三只眼”的批评也许并不是黎风的发明,但他在新著《新时期争鸣小说纵横谈》(四川大学出版社,1995年9月;以下简称《纵横谈》)中设用的这一特殊视角,既为“争鸣小说”作出了较为公正的评判,也为各方“争鸣”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由此为建立“我们自己的批评”即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学批评体系提供了重要启示,而在被称之为“文学批评的颓落”的今天,尤具现实意义。 正义:文学批评的最高境界 如果说文学创作的最终目的是创美,是使读者在愉悦的“享乐”中潜移默化地升华人生境界,那么我以为文学批评的最高境界便是探求真理,宣扬正义。其实,文学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批评 纵横谈 新时期 小说创作 民俗文化 批评家 文学创作 批评个性 性描写 探求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描”的艺术——读杨景民的散文
16
作者 曾绍义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38-40,共3页
“千古文章重‘白描’”,这是著名学者郭预衡先生从中国散文史的研究中总结出来的一条规律,也是我国散文的一个优良传统。的确,散文是作者心迹的吐露,是作家心灵历程的具体描述,也是作家思想、人格的直接展示。读了杨景民同志即将出版... “千古文章重‘白描’”,这是著名学者郭预衡先生从中国散文史的研究中总结出来的一条规律,也是我国散文的一个优良传统。的确,散文是作者心迹的吐露,是作家心灵历程的具体描述,也是作家思想、人格的直接展示。读了杨景民同志即将出版的散文集,给人突出的印象便是这样,无论记事写人,还是咏物绘景,都处处跳动着作者一颗诚挚、深沉的心,称得上是“白描”的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描 军旅散文 作家思想 八廓街 新兵 主人公 文字 专业户 藏族 读书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容乃大——略论黄维的中国文学研究
17
作者 曾绍义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4-57,共4页
关键词 中国文学研究 文学发展 略论 总体特征 重要贡献 开创性 中国 台湾省 治学 先生 概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散文之真与艺术之美——读张立中的散文
18
作者 曾绍义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3-14,共2页
关键词 散文 小说 戏剧文学 艺术虚构 心灵历程 真实 自觉 应该 天生 应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韩小蕙散文的人性美
19
作者 曾绍义 范水平 《当代文坛》 CSSCI 2005年第4期64-66,共3页
关键词 韩小蕙 散文 人性美 中国 文学评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化的散文与散文的诗化——唐大同散文略论
20
作者 曾绍义 《当代文坛》 1986年第6期34-37,共4页
夜阑人未静。此刻,诗人唐大同正带我行走在祖国广袤无垠的大地上:才告别《浪花中的重庆》(《人民日报》1985年4月25日),又《在呼仑贝尔草原上》(《奔流》1986年1月号)分享大自然的宁馨;剑门关下的笑语还在心间萦绕(《巍巍剑门》,《散文... 夜阑人未静。此刻,诗人唐大同正带我行走在祖国广袤无垠的大地上:才告别《浪花中的重庆》(《人民日报》1985年4月25日),又《在呼仑贝尔草原上》(《奔流》1986年1月号)分享大自然的宁馨;剑门关下的笑语还在心间萦绕(《巍巍剑门》,《散文》1983年1月号),一片片“北方醒来的森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化散文 大同 金沙江 作家 诗意美 王国维 诗化生活 作品 艺术构思 正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